首页 百科知识 保险专业建设的措施及成效

保险专业建设的措施及成效

时间:2022-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保险专业建设的措施及成效(一)专业办学指导思想1.办学定位与建设规划保险专业是适应我国金融改革和保险发展的要求而成立的,它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保险专业人才,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保险理论和原理的扎实功底,而且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研究保险市场的实际状况,具有务实、创新的思想。目前,保险专业已开设15门

三、保险专业建设的措施及成效

(一)专业办学指导思想

1.办学定位与建设规划

保险专业是适应我国金融改革和保险发展的要求而成立的,它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保险专业人才,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保险理论和原理的扎实功底,而且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研究保险市场的实际状况,具有务实、创新的思想。经济学院在办学定位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的经济学专门人才。为此,保险专业将本科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全面的保险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能初步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保险领域问题作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在社会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能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能够从事金融保险的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

2.专业培养方案

根据复旦大学突出“宽口径,厚基础,淡化专业,加强素质培养”的特色,保险专业在一、二年级开设统一的综合教育和经管类基础课程,三、四年级方开设专业方向课程,培养技能,突出应用,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质提高以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执行情况良好。

保险学专业培养方案制订的依据主要有四个方面: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关于保险专业主要课程的指导性意见;

●复旦大学以通识教育为指导思想的本科生教学改革方案;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关于经济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的要求;

●保险学科的知识结构特点,保险学科的发展和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新动向。

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保险专业已顺利完成了新一轮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根据专业特点,适时增加新的课程,充实计划,以跟上经济发展的需求。新的教学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强化创新能力培养,以人为本,增强教学互动,在加强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进行参与式、研究式的学习机会,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探索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三元结合的教学模式,增强实践教学,建设一些新型的综合性、设计性的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主修保险专业的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50学分方能毕业。其中综合教育课程48学分,与复旦大学其他本科专业的学生基本一致;文理基础课程31学分,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其他本科专业一致,包括高等数学B、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线性代数等体现经济学专业特色的基础课。专业教育课程64学分(含社会实践2学分和毕业论文4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47学分,主要课程包括:保险学原理、风险管理学、精算学、国际金融人寿与健康保险、财产保险、保险营销学、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金融英语等。专业选修课17学分,主要课程包括:国际保险、保险投资学、海上保险、再保险社会保险比较研究、保险法、保险心理学、保险会计学、责任保险、中外保险史、保险企业经营管理、利息理论等,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专业培养方案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充分征求学生和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保险专业正在酝酿新增保险财务管理、健康医疗险、机动车辆保险、卫生经济学等课程。

3.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

现行课程体系体现了“三个强化”的特点,即强化基础理论、强化运用能力和强化社会实践,并努力使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紧跟国际潮流,研讨性课程在教学中得到有效实施。

(二)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和科研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参与保险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课教学的老师有40名左右,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梯队。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任课老师的7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老师占任课教师总数的60%以上。教师来自经济学院下属的各系、所、中心,学科背景分布广泛,分别为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保险等学科。

专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承担体现保险专业的独特要求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由于保险学科在我国属年轻的学科,建立时间不长。因此,在我校设立保险专业之初,便采取以自我培养为主并结合人才引进等多种途径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保险系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其中中青年教师中已具有博士学位的有2人,在读博士2人,系内开设本科专业课程15门。

此外,为适应保险学科实务性较强的特点,保险系还聘请部分经济学院和外校的教授作为我系的兼职教师,直接承担一些保险专业实务性较强的课程。

在40余名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保险专业的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多次得到全国、上海市和复旦大学的教学奖励。例如,保险专业教师多人次获得国泰人寿奖教金、纽约人寿奖教金等。

除了自编教材以外,保险专业教师积极引进高水平的外文原版教材。教师还配合教学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参考文献、案例、习题等。这些教学辅助资料大部分上传到复旦大学网络课堂、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网站供学生学习课程所用。所开课程基本实现多媒体教学,教师们制作了大量的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这些课件也通过网络提供给学生。

保险专业教师备课充分,上课态度认真,课程讲授富有启发性,并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丰富教学,自本系设立之日起就对每门课进行评教,结合每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召开各年级的学生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对课程开设、教学手段、任课教师的意见。做到将学生的评教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切实促进了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每学期的学生评教活动中,保险专业教师均获得经济学院平均分以上的成绩。系里每学期都对任课教师进行抽查听课,保存有完整的听课记录,并定期分享交流教学经验。每学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三)基本教学条件及利用

1.课程

根据保险业的发展,不断调整课程内容,使培养的学生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缩短学校教育与实践的距离。例如根据我国保险业对精算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为本科生开设精算学课程,扩大学生有关保险的专业知识,增加学生对保险科学性的认识。目前,保险专业已开设15门专业必修课,13门专业选修课。其中,重点建设的课程包括保险学原理、国际保险、再保险,三门课程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走在最新理论前沿,注重科研服务于教学,及时将最新研究成果以适当形式介绍给学生,将科研和教学有机结合。主干课程包括保险学原理、国际保险、保险营销学、财产与责任保险、人寿与健康保险、再保险等。

2.教材

在已开设的课程中,教师注意选用高质量的教材,许多教材都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保险系自编教材《保险学》发行4万多册,被国内多所院校选用为教材。目前,保险专业的专业课中采用自编教材的有12门,其中包括《保险学》、《寿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人身保险合同》等。此外,任课老师在编的教材有《保险法》、《保险营销学》、《风险管理学》等。

除自编教材外,本专业教师坚持高标准选用教材,部分课程选用外国优秀教材的中文版。双语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具备国际视野、国际合作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保险系为配合双语教学,精算学等课程还使用了最新版的英文原版教材,真正做到了教学内容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此外,任课教师还提供大量文献、案例、习题等参考资料丰富教材和课堂内容。

3.图书资料

复旦大学图书馆有丰富的图书资料,目前经济类各种图书达50万册以上,另有经济类电子图书8万册,订阅的经济类中外文报刊549种。经济学院有藏书5万册,中外文报刊276种,中外文资料室全天开放,供学生广博阅览、从中受益。

保险系在本科专业建立之初就设立了专业资料室。目前保险专业参考书数量有500多册,其中一部分是台湾国泰保险公司赠送的台湾出版的保险书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保险系正致力于扩大文献资料总量,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保险学基础理论经典著作、国外文献与音像资料的比重,并与经济学院资料中心联接,为保险研究提供一个比较齐备与充实的文献环境。

(四)文化科技和学术交流活动

保险专业的学生学风优良,思想活跃,善于把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企业管理和调研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倡导学术自由与学术态度严谨相结合,努力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的学术环境,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经济理论学习、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经济学的积极性。

1.开展多样化的文化科技活动,锻炼学生能力

保险系每年积极组织本专业相关的文化科技活动。“2005年中国平安精英大学生励志计划”颁奖典礼暨“金融业的民族品牌及自主创新”论坛于2005年12月9日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会议厅举行,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的获奖者以及金融保险界的专家、学者出席此次颁奖典礼。此次活动由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保险系共同举办,规模盛大,学术氛围浓郁,不仅为复旦百年校庆增添喜悦,也使保险系学生开阔视野,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自2005年9月迄今,保险系就举办了7次类似的文化科技活动(见表2-17)。

表2-17 保险系主要文化科技活动

2006年海峡两岸风险管理与保险学术研讨会暑期在台湾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台湾国泰人寿保险公司与政治大学主办,逢甲大学协办。大陆有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苏州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八所大学共26名师生参加会议,复旦大学保险系四名师生赴会。台湾政治大学、淡江大学、逢甲大学、朝阳科技大学、铭传大学的师生及国泰人寿保险公司的业界同仁参加了会议。在会议上,2003级本科生仲晗积极发言参与互动,赢得了与会者的好评。此次研讨会集中了海峡两岸保险理论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学生,对两岸保险业和保险市场发展状况以及理论研究状况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和合作。

2.开展案例教学和学术交流,创造理论联系实际的氛围

举办大量学术讲座和研讨会。经济学院的讲座和研讨会数量在全校排在首位,每学期几十场讲座涵盖了不同层次的需求,遍及经济学各个不同的领域。演讲者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等。有时一天同时有两、三个高质量的讲座供学生选择。这些形式各异的讲座和研讨会启发了学生的学术思维,开阔视野,充实学习生活,激发学习经济学的浓厚兴趣。

保险系教师将保险学科前沿科研的最新成果介绍到课堂上,并注意与保险企业、市场的互动,力争学生毕业后缩短企业上岗培训时间。一方面,在教学中大量引入案例教学,组织课堂讨论,广泛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由讨论,养成研究问题、讨论问题的学习风气;积极准备将寿险从业人员考试和精算考试引入教学正轨,拓展学生就业机会。譬如徐文虎教授在讲授“再保险”课程时,将自己担任课题负责人的项目“构建上海再保险交易市场研究”的研究成果在课堂上介绍给学生,并组织选课学生参加由保险系承办的国际保险论坛“再保险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该论坛主题由劳合社再保险(中国)有限公司(筹)总经理Ian Faragher,美国怡安保险(Aon)亚洲区再保险部CEO Malcolm Steingold,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马弘先生等主讲,学生可以当场提问,与演讲嘉宾互动。

保险系积极开展国际和国内保险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10余次(见表2-18)。广泛邀请校外实际工作部门、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知名学者和专家前来开课,尤其是邀请在国际保险业享有较高声望和影响的专家前来讲学,以吸收保险学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最新知识,推动科研与教学工作。例如,邀请德国保险监督局主席穆勒博士和台湾逢甲大学保险系方明川教授等前来讲学。学生或在其中担任志愿者,或作为听众参与其中,大受裨益。

表2-18 保险系举办的主要国内外学术会议

续 表

3.参加国际教育合作与联合办学项目,开阔专业视野

经济学院积极向学校和有关部门争取国际交流名额,现在每学期均有20余名同学分期分批赴国外大学学习,足迹涉及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奥地利、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和澳门地区。在校院二级选拔学生到国外和境外大学交流的选拔测试中,保险系学生的表现十分出色(见表2-19)。

表2-19 参加国际教育合作与联合办学项目的学生

img33

(五)教学效果

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复旦大学教学的根本目标。保险专业在这一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下,不断采取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夯实基础理论,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近几年,保险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适时增加一些新的课程,如利息理论、保险企业经营管理等课程,以充实教学计划,跟上经济发展的需求。

2.通过辐射外延,拓宽学生的综合知识

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增设了许多体现现代经济学方向的选修课,诸如信息经济学、金融经济学、转型经济学、商务谈判、金融工程、网络金融等专业选修课。同时,向经济学院所有专业的学生开放保险专业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保险专业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经济学院其他专业的课程,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宽的综合性的知识。

3.推进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组织学生参与暑假社会实践,并完成社会经济调查报告一篇。支持学生创办自己的学术园地和学术刊物,跟踪社会实践结果,并对学术贡献突出的学生进行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鼓励学生竞标参与课题和学校的科创计划,向学生提供与教师合作、共同完成研究项目的锻炼机会。投入一定经费,建立相对稳固的实习基地(具体展开见第三章第六节)。

4.规范毕业论文指导,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既是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必要环节,又是训练学生科研和创新素质的主要载体。切实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是学生完成保险学专业本科阶段学习的重要环节。

首先,宣讲选题、撰写毕业论文要求等,这项工作由保险系教学系主任或导师负责完成;其次,指导学生在保险专业制定的参考题目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自行选题,委派相对应的指导老师;再次,从拟定提纲、撰写初稿到最后定稿的各环节认真指导,由各指导老师负责(每位指导老师负责4—6名学生);最后,由保险系主任、副系主任共同负责组织论文答辩。经济学院对保险专业毕业论文进行抽查,以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通过全体师生的集体努力,保险专业在教学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有十余位学生参加了国际精算师的资格考试,其中有不少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为进入保险精算行业和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不仅如此,有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已在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保险专业的建立仅仅只有五年,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专业定位及培养方案明确,师资队伍初见雏形,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管理逐步规范,教学效果及毕业生社会反响等方面获得肯定。但在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