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品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精品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职精品专业建设是集专业开发、专业设置、专业调整、专业教学为一体的活动。精品专业建设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在整个精品专业建设过程中,坚持“背靠行业,双向介入,全方位参与”的原则,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紧密结合,以企业的用人订单为导向,实施“订单式”教育。一是精品专业建设要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精品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原则

1.精品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革为先导,遵循高职教育规律,主动适应本地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才市场需求和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的需要;主动适应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服务;主动适应企业人才发展的需求;加强各专业间的交叉融合和专业结构的优化组合,以社会需求、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建设为需要,拓宽服务功能,增强社会适应性;集教学、实验、实训、生产和培训等多种功能,成为教学、科研、人才培训、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的综合性、现代化、开放式的实践基地;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实现校企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

2.精品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高职精品专业建设是集专业开发、专业设置、专业调整、专业教学为一体的活动。它包含了四方面的内容:其一,市场分析;其二,专业设置和专业教学,包括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教材等方面;其三,实践教学体系和基地建设;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要为地方经济服务,针对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依托行业、企事业单位,全面分析本地区人才市场和职业与岗位的具体要求,开发创办新精品专业,调整改造旧精品专业,使精品专业结构与本地区经济结构相适应,满足本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首先必须充分体现本地区和周边区域产业、企业的特点,把面向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第一线,培养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技术应用性和现场管理型人才作为办学的根本目的。因此,必须分析宏观到微观的社会经济形势,本地区和临近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成分的变化,产业、行业和职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就业结构等的发展势态。

产业结构决定就业结构,就业结构又决定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精品专业建设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在整个精品专业建设过程中,坚持“背靠行业,双向介入,全方位参与”的原则,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紧密结合,以企业的用人订单为导向,实施“订单式”教育。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按照企业的岗位要求重新进行课程开发,有力地促进教学改革。这种办法有利于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而这三个协调是奠定高职院校实现其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从而做到社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我们就开设什么专业;就业要求什么技能我们就培养什么技能。因此高职院校精品专业建设应以本地区和周边区域支柱产业为核心,同时兼顾其他产业,并在保持专业设置的相对稳定性、体系性的同时,根据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对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更新课程内容,使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保持发展性,形成精品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

3.精品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1)服务经济建设原则。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使学生在具有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要求其专业建设与改革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一是精品专业建设要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产业结构不断深入地进行调整,这就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提出了客观要求;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调整。二是精品专业建设要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精品专业建设要立足于地方、服务于地方,紧贴地方经济,面向地方支柱产业,最大限度地满足地方经济的需要。只有依托区域经济,精品专业建设才能培养出大批可就业、用得着、深受企业欢迎的应用性人才,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才会有稳定的生源和较强的声誉,才能稳定地成长和健康地发展。

(2)注重需求原则。精品专业建设要根据需求来进行,一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二是根据职业需求;三是求学者的需要。精品专业建设首先要考虑的是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开设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立足点。要想对社会需求做出客观、公正、科学的判断,高职院校可聘请本地区企业界的专家或经济理论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或社会调查委员会,了解本地区现有岗位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并对这些数据、情况进行分析论证,预测未来几年所需要人才的层次、规格和数量,然后再决定精品专业的取向和精品专业的建设。注重职业需求建设精品专业,同时,还要考虑求学者的职业需求,从而满足求学者的需要。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未来的劳动者服务。因此,高职院校精品专业建设不仅要满足当地企业的需要,还要满足接受教育者的需要,即满足求学者的职业需求。

(3)前瞻性原则。技术进步对社会职业的种类和职业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导致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不断变化,新旧工种的更替周期加快,职业流动愈加频繁,而人才的培养有一定周期,因此高职院校精品专业建设在考虑现实需要和条件的同时,要有适度超前意识,即具有前瞻性。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发展与进步,充分注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对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进行科学预测,适时建设新的精品专业。对目前已建设的精品专业,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和补充有关知识技能。

(4)校企合作的原则。要使精品专业紧密、能动地适应社会需要,就必须与企业密切合作,随时掌握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最直接的动态,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教育的精品专业设置、调整和改革,真正适应社会产业、行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校企合作形式要以“订单”培养为主,以实现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的目标。实施措施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精品专业设置前,学校要成立有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建设专业,确定课程体系,制定教学计划,确保最终培养出合格的技术人才;二是在专业的教学管理中,聘请校外的有关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该专业的兼职教师或实践课指导教师,参与专业的管理和运行;三是企业要为学校提供专业实习基地,为学校提供实验实习设备等。

(5)效益最佳原则。精品专业建设的效益主要是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是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设置与调整专业时,既要注重社会效益,即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又必须讲求经济效益,以最优化的资源配置、最少的资本投入培养最多的人才,即在有限的教育投入和运行成本的前提下,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最佳的效果。如果只重视社会效益,而置经济效益于不顾,就会削弱办学实力,学校自身难以发展,甚至力不能支;反之,如果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办学的方向就会偏离,经济效益也不会长久。高职院校在建设精品专业时,既要考虑满足社会的需要,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及对社会的贡献,同时也要分析经济上是否可行,教育资源能否得到充分的利用。要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预测今后毕业生就业形势和生涯状况、招生前景,测算专业建设所需要的资本,对投入产出比做认真的分析。要注重实效和长效,注重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放弃传统的优势专业去争办“热门”专业,这种短期行为不可能保证教育质量。提高效益应通过整合过于零散和过小的专业结构,拓宽服务面向、增强服务功能和合理地扩大专业规模,集中人、财、物办好精品专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