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于2000年9月被教育部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十年的科学研究中,此中心产生了多名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于2000年9月被教育部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十年间,在教育部社科司和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在学校科研处的大力支持下,此中心努力按照教育部基地五大建设目标建设基地,依托北京语言大学,有效整合全校的学术资源,凝聚了一批具有丰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经验,同时具有较高理论研究水平的专家学者,并适当吸纳海内外学者共同攻关,建立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人员精整、协作精神强的年轻的学术团队。在科学研究方面,不断探索科研项目与科研成果管理的有效措施,注重科研项目的整体规划和项目间的相互联系,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协调发展。在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基础理论研究、汉语习得研究和语言要素教学研究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已产出一批在本领域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在海内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的学术影响力逐步提升,总体建设情况和发展势头良好。

一、总体情况

此中心现有汉语言文字、汉语教学与测试、语言习得与认知、语言信息处理4个研究室和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5个实验室和2个实验课教室),并设有图书资料室和行政办公室。

此中心围绕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针对汉语国际传播产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凝练科研主攻方向,致力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言研究、教学研究、学习研究中具有前沿性的理论研究和具有普遍推广价值的应用研究。十年间,共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他省部级项目33项,重大横向合作项目4项,累计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经费1532余万元(含学校配套经费)。

在十年的科学研究中,此中心产生了多名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此中心研究人员积极吸收博士生和硕士生参加课题研究,使研究生在科研实践中受到严格的学术训练,科研能力有明显提高。初步形成“教学研”一体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为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培育出大批优秀的后备人才。十年来,此中心毕业硕士生306名、博士生65名。先后承担5届全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班的教学工作,培养学员54名。

十年间,此中心主办9届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并编辑出版会议论文集6部。此中心承办的《世界汉语教学》是中国“语言学/汉语”类核心期刊。近年来,该刊的影响因子和在海内外的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0)的统计数据,该刊2009年的复合影响因子在80多种“语言文字”类学术期刊中名列第四位。此中心通过多种学术交流活动和期刊、网站建设进一步加强了与学术界的联系,为海内外从事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学者提供了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

此中心支持鼓励研究人员面向政府机构、教育界及社会各界开展各类咨询服务。十年来,为教育部语信司、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教育部社科司、国家汉办、国务院侨办、公安部、北京同仁医院临床听力中心、新疆双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室、商务印书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等相关单位和京内外高校提供了多种咨询服务,包括:重大课题立项评审,重大规划论证,成果鉴定,教材和大纲评审,辞书审订,师资选拔,海外师资培训,担任学术顾问、客座教授或兼职研究员,担任期刊或系列丛书编委,担任相关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等等。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此中心始终把队伍建设放在首位,把营造有利于青年学者脱颖而出的宽松环境、营造各逞才智而又能合力创新的学术氛围作为基地建设的重中之重。十年来,此中心的青年学者锐意进取,团结协作,不断创新,崔希亮教授、张旺熹教授、高立群教授、陈前瑞教授、邢红兵教授、张赪教授、张劲松教授、施春宏教授、江新教授等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此中心中青年学者的快速成长极大地增强了团队的研究力量。十年来,中心成员以唯一或第一作者身份出版各类学术著作(包括专著、译著和编著)82部。张旺熹教授、张博教授、张赪教授、陈前瑞教授的著作先后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陈前瑞教授和孙德金教授的专著先后入选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此中心人员发表学术论文321篇,其中多数发表于CSSCI收录期刊或国外权威期刊;完成5项基地重大项目:《日韩学生汉语学习的认知研究》(崔希亮主持)、《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句法研究》(赵金铭主持)、《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多媒体资源库及检索分析工具研究》(宋柔主持)、《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词汇专题研究》(张博主持)、《全球文化竞争背景下的汉语国际传播策略研究》(王建勤主持)。这些重大成果理论创新和应用价值显著,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强劲发展的新形势下,此中心努力为业界和学界搭建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特别注重提升大型国际学术会议的质量和实效。每年都根据汉语国际传播所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需求,提出鲜明的会议主题,会同海内外专家学者及对外汉语教学一线教师展开及时、深入的探讨,并以最快的速度将会议优秀论文结集出版,促使研究成果及时向应用领域转化。在办会模式上也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渐放弃在自家门前唱独角戏的办会模式,改用“走出去”合作办会的模式,与国内对外汉语教学重镇及相关研究机构联合举办大型学术会议,广交学术伙伴,与之建立稳定而富有实效的合作关系,并推动其周边地区的学术研究和交流。现在,有不少单位都希望与此中心合作办会,充分显示出此中心办的大型学术会议已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1.日韩学生汉语学习的认知研究

崔希亮主持这项研究,于2008年以专著出版。该项目研究日本留学生和韩国留学生两大群体对汉语的认知加工过程,揭示影响语言感知和理解的因素,了解他们学习汉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方法及策略,从而在科学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语言学习的规律,验证了语言学理论中的一些假说,为丰富和发展语言学理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做出了贡献。

2.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句法研究

赵金铭主持的这项研究,2008年以专著出版。该项目在对大规模语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汉语中介语语法和汉语语法中的某些专题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在研究角度、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创新。主要体现在:(1)利用汉语中介语语料库,采取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路线;(2)从中介语语料库中提取语料进行微观研究,发现了纯粹定性研究中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或不符合实际的地方;(3)从表达的角度出发,采取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中介语语法描写框架。该课题对留学生的汉语语法习得状况有了更完整、更全面的认识,发现了不少汉语习得背后隐藏着的汉语及汉语习得的规律。

四、“十二五”建设思路

(1)在保持基础理论研究优势的基础上,加强服务国家汉语国际传播战略的应用性研究。进一步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的结合,以应用对策研究促进基础研究,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对策研究,为国家汉语国际传播出对策、出模式、出技术、出资源,提高了解决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综合研究能力,提高了参与重大决策的能力,真正发挥了重点研究基地思想智库和信息资源库的功能。

(2)根据对外汉语教学交叉学科的属性,既要注重多学科交叉互动,又要进一步凝练科研主攻方向,重点培养出数名不同研究方向的学术领军人,形成一支专业互补性强、年龄结构合理、研究实力雄厚的学术梯队。

(3)注重内涵发展,瞄准前沿高端课题,致力于学术创新,追求卓越,打造精品,“十二五”期间,至少产出五项标志性研究成果,使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保持国内本领域领先地位,并在国际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研究领域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把中心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建树卓著的学术高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