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5月。2000年11月,通过教育部专家组评审,此中心并被批准为“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新筹建的“华中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研究基地”获批为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设有汉语本体研究和语言教育研究2个主要研究方向。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5月。2000年11月,通过教育部专家组评审,此中心并被批准为“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4年和2010年,此中心连续两次通过教育部评估,进入新的建设周期。

十年来,此中心根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和中心的建设规划,在科学研究、师资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一、总体情况

华中师范大学的语言研究和语言教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20世纪80年代起,此学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7年,以语言研究所为基础,吸收了相关学科的力量,组建成命名为“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学与汉语教育”的重点学科,并于当年被教育部批准按“211工程”重点学科的要求立项建设。1999年,在“汉语言文字学”、“211工程”重点学科的基础上,本校相关学科的科研力量再次重组,成立了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此中心的成立,成为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科建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起点。以此学科为主要支点,2000年,建成了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1年建成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2年,“汉语言文字学”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并于200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继续保留国家重点学科资格;2008年,该学科又被评为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2006年,新筹建的“华中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研究基地”获批为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学科辐射圈”思路的导引下,此学科的博士点不断增多,至2007年,除了拥有“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外,又创建“中外语言对比”、“中文信息处理”和“对外汉语教学”三个博士点,并获批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此中心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20余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11人。设有汉语本体研究和语言教育研究2个主要研究方向。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1.科学研究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2001年以来,此中心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项目80余项,经费共计800余万元;在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出版机构出版著作70余部,在《中国语文》、《方言》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0余篇;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高级别奖项30余项。

2.学科队伍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

通过外引内培,充实第二梯队,组建第三梯队。先后从国内和海外引进了2位知名的中青年学者,并选留了多名年轻优秀的博士和博士后,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结构较合理、团结合作、富有活力的“老<中<青”金字塔式的学术团队。先后有1人受聘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被评为“首届荆楚社科名家”、1人被评为湖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被学校评为文科资深教授、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

3.人才培养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质量稳步提高

由过去比较单一的科学学位教育拓展到专业学位教育,由中国研究生教育拓展到外国研究生教育,由单一的纯语言学人才培养拓展到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在拓展层次、扩大规模、努力提高培养能力的同时,还着力推进研究生教育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提倡“四个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学习与研究相结合、读书与写作相结合、务实与创新相结合),以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在读期间,大都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有些论文发表在专业权威期刊、重点核心期刊,或者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十年间,2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4篇博士学位论文、5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学位论文,多名博士生被国家公派至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留学。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现代汉语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

4.营造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增强了与学界的联系与合作

10年来,举办和联办了20余次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其中,汉语语法专题系列国际会议,体现了专题化、系列化、讲求实效的特点,已主办了五届;开辟了两个学术交流阵地——《汉语学报》和“华中语学论库”,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学术互访活动日益频繁,先后有数十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访问讲学,中心研究人员参加国际和国内重要学术会议达几百人次;建立了专业图书资料室和大型汉语语料库,积累了丰富的图书资料和研究素材。

5.重视语言应用的实际问题,不断提升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能力

一方面,立足国内语言生活,编写了历年《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语言学》、《国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语言学》和《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语言学卷》,参与撰写了历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向全国政协、国家语委、教育部语信司、深港澳语言研究所等提交了若干提案和咨询报告,为政府部门制定国家语言文字战略提供了一些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面向汉语国际推广,如就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的编写,向新加坡教育部提交了大量顾问报告和咨询建议;为新加坡、越南韩国等国家培养了一批博士和硕士,他们正活跃于本国的汉语教学一线,为汉语的国际推广和汉文化的世界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1)邢福义的著作《汉语复句研究》(商务印书馆2001年出版)。该著作是作者20余年汉语复句研究的系统总结,代表了学界汉语复句研究的最高成就。该著作于2003年获武汉市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4年获湖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获第四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2)邢福义、刘培玉、曾常年、朱斌的著作《汉语句法机制验察》(三联书店2004年出版)。该著作是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汉语句法机制多层面探究”的结项成果,于2006年获湖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3)汪国胜的著作《语言教育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该著作是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面向21世纪的高校语言教材编写和语言教育研究”中“语言教育研究”的结项成果,于2009年获武汉市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4)邢福义的著作《语法问题追踪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和《语法问题献疑集》(商务印书馆2009年出版)。这两部著作是邢福义教授继《语法问题探讨集》(1986)、《语法问题发掘集》(1992)和《语法问题思索集》(1995)之后的个人论文集,其中,《语法问题献疑集》荣获武汉市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四、“十二五”发展思路

1.建设目标

经过5年的努力,力求将本中心建成科研实力更雄厚、学术优势更突出、中国特色更鲜明、服务能力更强大的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声誉和广泛影响的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为我国语言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的大本营

2.发展思路

(1)重视三个结合:

①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本体研究面向国家需求,面向社会应用,根据现实需要提出研究课题;同时,致力于成果转化,将本体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教育、信息处理等应用研究领域。

②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的结合。一方面要深根固本,加强微观的现象考察和事实发掘;另一方面要开阔视野,重视宏观的理论总结和学术创新。

③强化优势与彰显特色的结合。本中心充分拓展“两个三角”、“三个充分”的研究优势,不断完善已有理论,并以汉语语法为“据点”,带动相关领域的研究,使研究特色更加鲜明,学术优势更加突出。

(2)落实“两个加强”:

①加强联合攻关。对于涉及不同学科领域的重大项目,组织不同学科的学者协同作战;对于研究内容“量大面广”的重大项目,借助于更多的海内外学者的加盟。

②加强学术交流。结合重大项目的研究,举办专题学术研讨会或研究情况交流会,就项目所涉及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和充分的交流,召开“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研讨会”、“湖北方言研究交流会”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