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言的规范

语言的规范

时间:2022-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语言的规范一种修辞行为在交际中应该是以规范的语言为基础的,没有规范的语言,也就难以借助语言信息来正确地传达自己的交际意图,实现修辞行为的有效性。外来词语使用上的混乱与网络语言的混乱一样,也是现代汉语词语规范上一个突出的问题。这种体制化的规范性要求就是语体。

第二节 语言的规范

一种修辞行为在交际中应该是以规范的语言为基础的,没有规范的语言,也就难以借助语言信息来正确地传达自己的交际意图,实现修辞行为的有效性。

一、语言规范及其常见问题

语言的规范指的是在运用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语言系统的各种要素的时候,来自语言体系的规定性。这些规定性是保持整个语言系统相对稳定的需要,也是得到语言共同体内绝大多数成员认可的。没有特别的理由都应当遵循,不应随便加以破坏。其中,词语的规范和语法的规范主要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其标准有一定的模糊性;而语音的规范和文字的规范是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的语言制度的规范,其标准是明确的。

(一)语音的规范

语音规范的首要要求是执行国家语言制度中的语音制度。具体要注意的是:

一是应该说中文的时候不要说外语。在某些正式的中外交流场合,为了贯彻“对等原则”和保持严肃风格,即使能说外语,也应当使用自己的语言。

二是应该说普通话的时候不要说方言。普通话是全民族的共同语,为了保证信息沟通的广泛,不但应当尽可能说普通话,而且应当说尽可能标准的普通话。如:

我们这里的发展,一靠jin ce,二靠ji nü。

这是一位南方某地的地方领导向来访者介绍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时候的一段话。他本来要说的是“一靠政策,二靠机遇”,结果由于方言问题,听者听成了“一靠警察,二靠妓女”。

当然,在非正式的场合或者出于某些特别的需要,方言也不应该一概予以排斥。在香港回归祖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的时候,首任特别行政区长官董建华在特区政府宣誓时使用普通话,而在特区政府成立庆典上则以广东话发表演说。前者显示了特区政府与祖国的关系,后者则表达了特区政府将“维持香港一贯生活方式”的信息。

三是不要读错字音、写错拼音。

(二)文字的规范

文字规范的首要要求是执行国家的文字制度。具体要注意的是:

一是使用简化字,没有特别的需要的时候不要使用繁体字。繁体字的使用应该限制在古籍的出版等一些有限的范围。此外,还要避免繁体字与简体字混用。

二是使用规范的简体字,不要使用已经被明确废止的《汉字第二次简化方案》中的简化字。如“鸡旦(蛋)”、“午(舞)蹈”中的“旦”和“午”等都是不规范的简化字。

三是努力降低错别字。错字就是把笔画写错,别字就是把甲字写成乙字。

社会用字中的错别字可说是屡见不鲜,其中问题最严重的就是我国电视连续剧字幕的错别字,有时仅仅短短的一集电视剧,就可能出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错别字。

四是尽量不用方言字。粤方言中的方言字向粤方言区以外的地区蔓延已经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如“家具”写成“家俬”。

(三)词语的规范

词语规范意味着要正确地使用词语。而在实际中经常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不明词义而误用。例如“府上”是敬辞,用来称对方的家;有些人却称自己的家为“府上”。

二是生造词语。当前,生造词语最大的源头来自网络语言。网络的诞生给予公众以空前广阔的话语空间,授予公众以前所未有的话语权,不过,因此,也出现了话语权的滥用,其表现之一就是任意生造词语,对汉语词汇系统的稳定性形成了很大的威胁。如:

规范词语:主页  拷贝 东西 光棍 女孩 俊女

网络词语:烘焙机 烤皮 东东 光光 美眉 菌女

三是乱用外来词语。外来词语使用上的混乱与网络语言的混乱一样,也是现代汉语词语规范上一个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不必要地重译通行的词语。如:

通行的译名——修辞学 话语 典范

重译的译名——措辞学 论诘 典律

(2)过度起用旧译外来词。如:

通行外来词——激光 公共汽车 青霉素  索引

旧 译 词——莱塞 巴士   盘尼西林 引得

(3)用外语字母随意组成半汉语词。如:

更为还有那个憨态可掬的小企鹅QQ仔,也已成为当今卡通家族中不可被忽视的重要一员。(报)

(四)语法的规范

常见的语法问题,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位置失调、错用关联词语等(详见第三节“选词与造句”)。

二、语体及其分类

语言的规范尤其是其中词语的规范和语法的规范离不开语体的制约。不同的语体对语言规范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别。

(一)语体

任何言语交际行为都有一定的参与者、一定的目的、一定的方式、一定的话题、一定的场合,由此而带来语言材料使用上的一系列特点。这种特点由于人们不断重复而逐渐体制化,凝固成在使用这类言语行为时一种选择语言材料应当尽力遵守的规范。这种体制化的规范性要求就是语体。

语体就是言语交际中由于场合、话题、方式、目的、角色的不同而形成的使用语言材料的体制化的规范性要求。

言语行为的场合,有私人空间(如起居室)、公共空间(如商厦)的不同,有管制度高(如法庭)的与管制度低(如街头)的不同,有固定(如教室)的与非固定(如旅途)的不同。

言语行为的话题,有个人的、公共的、国家的不同,有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生活等不同。

言语行为的方式,有口头、书面、电子版面等方面的不同。

言语行为的目的,有阐述、指令、承诺、表达、宣告等不同。

言语行为的角色,有说话人与听话人的不同,有代表个人、群体、组织机构的不同;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关系又有国别相同与否、血缘相近与否、职务相应与否、年龄长幼如何、关系亲疏如何、职业的差别如何等不同。

言语交际离不开一定的语体,受到语体的制约。适应语体,是保证言语行为的有效性的原则之一。

(二)语体的分类

语体是一个纷繁而又相对比较稳定的系统。语体可以分为许多层次,每一个层次又可以分出不同的项目。

对语体分类的角度并非一个,由不同的角度自可以分出不同的面貌。如果以思维基础来说,可分得理性语言(最典型的如“科技语言”)与非理性语言(最典型的如“巫术语言”)的对立,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日常语言”。依语言因素的凝固化(或者说是体制化、规范化)高低区分,则首先可以把语体区分为“口头语体”、“文艺语体”、“书卷语体”三类。

1.第一层对立

语体的第一层对立是口语语体、文艺语体、书卷语体。

由语言是否凝固化,或者说词汇、句法、话题是否可以随意变化,距“生活语言”的远近,可以确定口语语体同书卷语体的对立。

口语语体是书卷语体的源头,书卷语体是口语语体的加工。两者的最初的差异是由于信息载体不同造成的,“口语”首先是“说”出来的,借助的是声音符号,而“书卷”首先是“写”下来的,借助的是文字符号。但是,一旦形成了“口语语体”和“书卷语体”,语体的各自特点就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口语语体”既可由声音来传达,也可用文字来传达;反过来,“书卷语体”也一样。只不过只有当它们与其脱胎而来的信息载体结合时,才“如鱼得水”,特别自然。

在口语语体和书卷语体之间,存在着一种交叉语体——文艺语体,如果把语言比作水,那么口语语体是到了沸点的“气态”,书卷语体是到了冰点的“固态”,而文艺语体则是在沸点与冰点之间的“液态”。文体语体就其渊源而言,既有口语语体的遗传因素(如“民歌”等),又有书卷语体的基因(如“史书”等);就作品而言,常包含着丰富的口语的因素,也包含着大量的书面语的因素。

(1)口语语体

口语语体是日常口语交流中形成的语体,是日常口头说话规范性要求的综合。其根本特点是“活脱”:话题广泛,语句零碎。日常生活中,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无所不谈,而且话题很容易一下子大幅度跳开,即俗语所谓“天上一句,地上一句”。口语语体的规范性表现为:要求极其充分地注意现场语境中时间、地点、环境甚至天气等等信息和其他非语言表达手段(如手势、身段、眼神、表情等等)的表意作用和限制;要求注意语音上的对立(区别意义)和联系(声音上口),注意尽量使用通俗化程度高的词语,少用文言和其他意义不够明确的词语,注意使用短句、结构不完整的句子,少用字数过多的长句和结构层次过于复杂的复句。

如有两个熟人的这么一段对话:

甲 哎,老王,你儿子怎么样啦?

乙 进了民进中学。

甲 外语附中不行啊?

乙 钱包太瘪了。

甲 附中要多少?

乙 赞助费就是这个(举手示意)。

甲 太厉害了,我们一年的工资才多少。

乙 这次你加了多少?

  (对丙)哎,你好。

丙 (路过)吃过啦?

甲 我刚刚看到工资单,加了一百不到,你呢?

乙 也只有八十多。高××就够刺激了,岗位津贴就是二千。

如果说成:

甲 哎,老王,你好!今天我要问你若干问题。问题一是:上次你说你儿子今年要进中学,可是他能进什么中学还不知道,现在应该已经定下来了,他的情况究竟怎么样,你能告诉我吗?

乙 我要谢谢你,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你,他已经进了民进中学。

甲 原来他进了民进中学,可是因为外语附中质量更好,所以你为什么不让他进外语附中呢?

乙 你不了解现在中学的收费情况,因为外语附中的收费太高,已经超出了我们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所以,我就没有办法让我的孩子进外语附中学习,因此,我的孩子也就没有进外语附中,而是进了民进中学。

甲 那么,如果你的孩子进外语附中一年到底需要缴多少钱呢?

乙 我的孩子如果要进外语附中,需要缴纳各种费用:学费、杂费、书费、校服费,还有赞助费等等,其中仅仅赞助费一项一次性就要缴纳人民币5万元整。

甲 这样的收费标准的确太高了,这种收费标准不但与我们城市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而且,与我们个人的税后收入水平也不相符。

乙 既然你提到了我们个人的税后收入问题,所以,我也想问你若干问题。问题一,你这次加工资一共加了人民币多少元?

……

作为随意性的口语谈话,这后面一段对话显然是不得体的,尽管它在语法上并没有毛病,在表意上也没有不适当地增加或减少信息。

口语语体按其“活脱”的程度(同时在交际形式上表现为参加交际者的单纯与否)而分,可有三类:谈话体、讨论体、演讲体。

(2)书卷语体

书卷语体是社会事务性交流中形成的语体,它既是文字写作的历史产物,又是口语语体的历史积淀。其根本特点是“凝固”,语言的规范化要求最高,抽象化程度较高,对语境的依赖程度则最低。书卷语体的规范性表现为:要求词汇以术语为核心,注意词语的用法前后统一,注意词语没有歧义;要求句法严谨,注意多用长句、整句;要求脱离具体语境也不会发生误解。

如:

①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工商局长的任免须征求国家工商总局的意见(通知)

②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工商局长的任免须征得国家工商总局的同意(通知)

①、②两句,只有一两个字的差别,涵义却迥然不同。为了强化市场经济秩序,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加强各地工商管理部门执法的独立性,国务院决定强化国家工商总局对各省市自治区工商局长的人事任免的制约。最初是规定①,即“各省市自治区任免工商局长”必须“征求”国家工商总局的“意见”,但如果“征求”是“征求”了,却并不采纳其“意见”,那么,国家工商总局的制约作用还是不能有效发挥。于是,在其后的通知中,这条规定被修改为②,即“须征得国家工商总局的同意”。

书卷语体按其“凝固程度”,可分为三类:宣传体、应用体、科学体。

(3)文艺语体

文艺语体是语言艺术创作中形成的语体,它是口语语体与书卷语体的中介,其根本特点是“丰富”:它几乎“实际上运用了所有语体的手段和方法”,但在整体上又不同于其他任何语体。文艺语体的规范性表现为:要求以口语词和通用词为基础,句法多变却比口语语体要凝练;要求整体安排仿佛书卷语体注意逻辑性,对书卷语体的词汇和句式的使用并不排斥,但有一定的限制;要求具有丰富的语言形象与生动的语言节奏;注意运用与开掘标点、文字、词语、句式、语调、造型等等语言上的各种可能性。

如:

我生长在水乡,水使我感到亲切,如果我的性格里有明快的成分,那是水给我的,那澄明透澈的水,浅绿的水。

……

清早起碇,沐着袭人的凉意,上面是层云飘忽的高空,下面是一江粼粼的清流,天连水,水连天,交接处挡着一道屏风似的山影。——这的确是屏,不像山,动人的是那色彩,浓蓝夹翠紫,深深浅浅像用极细极细的工笔在淡青绢本上点出来的。(柯灵《桐庐行》)

文艺语体按言语特点上与生活语言距离的远近,可分为三类:对白体、散文体、诗歌体。

2.第二层对立

(1)谈话体、讨论体、演说体

口语语体的两极是谈话体和演说体,其中介则是讨论体。

谈话体是口语语体的基础。口语语体的特点是活脱,这一特点在谈话体中表现得最为典型。谈话体中又分为非正式的(如一般会话、闲谈)和正式的(如医务人员诊疗时的医务体、营业员与顾客之间的买卖体等)两类。

演说体是口语语体中最为正式化、规范化的一种,已开始向文艺语体和书卷语体过渡。它在语音上保留着口语语体的一般特点,但在言语表达的计划性(话题的确定性、语句的有组织性)等方面已明显接近文艺语体和书卷语体。其中又有即兴演说式与照本宣科式等差别。

讨论体介于谈话体与演说体之间,有一定的中心话题,但言语中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很多。

(2)宣传体、应用体、科学体

书卷语体的两极是宣传体和科学体。而应用体在言语的“凝固性”上仿佛科学体的“融解”又仿佛宣传体的“冻结”。

宣传体即宣传鼓动体,是书面语体中“书面性”最弱的一种,它以宣传某种思想观点、传播新近变动的事实为主要目的,在讲究真实性与逻辑性上,距科学体很近,但在讲求鼓动性与感染力上又接近文艺语体。其中又可分为广告、新闻、评论三类。

应用体在通俗性上甚于科学体,而规范化上又强于宣传体。其中可分公文和大众应用文两类。

科学体是最典型的书面体,严谨是其最重要的特征,这主要体现在语义单一(使用单义性强的术语、符号,并构成了一个系统)和语句整一(句式单纯且连贯,多长句、复句),其中又可分为技术体(主要包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性文献)、法律体(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及其他具有法律意义的文本)、理论体(主要包括社会科学文献)三种。

(3)对白体、散文体、诗歌体

文艺语体的内部划分首先一个问题便是:三分、四分抑或其他?西方和俄罗斯等,传统上是分为三类:抒情类、叙事类和戏剧类。而我们则历来分为四类:诗歌、戏剧、散文和小说。近来又有分为两类的:韵文和散文。我们认为,就言语特点之差异的大小来看,四分法中“散文和小说”之间的差异,是明显地小于它们分别同戏剧与诗歌的差别的;而二分法又略嫌粗疏了一点。第二个问题是:三分,首先是谁和谁的对立?我们认为:戏剧体、散文体、诗歌体的关系就表达目的与功能而言,首先是以叙事为主要目的的散文体同以抒情为主要目的的诗歌体对立;就言语对生活语言的远近而言,首先是对白为主的戏剧同最为讲究形式美的诗歌的对立。但考虑到散文体最典型地体现了作为口语语体同书面语体之中介的文艺语体的特点,因此,将散文体而非对白体看作中介之中的中介似乎更妥当。

对白体的基本要求是口语化和动作化。它具有精炼然而朗朗上口、动听易懂的特点,如老舍先生的那些话剧,确确实实是“嘎崩儿脆的大白话”;它还要求语言有动作性,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富有个性的心理动作的发展变化和由此而引起的形体动作变化以及他人在其作用下心理动作、外部动作和语言动作的变化发展。对白体内部又可分为话剧、影视剧等。

诗歌体的基本特征是韵律化和情感化。无论是抒情诗、自由诗还是歌谣,无论是长诗、套曲还是小令,都蕴涵着强烈的情感,即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尽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但是内心的情感律动是与外在的韵律相结合的,这种外在的韵律通常又是依靠分行、押韵等形式凸现的。

散文体是对白体与诗歌体的中介,如果说作为书卷语体同口语语体之中介的文艺语体的主要特点是丰富,那么这种特点主要并非体现在诗歌体和对白体身上,而是体现在二者的中介——散文体之中。散文体比任何一种语体都能容纳其他各种语体的手段。散文体包括了两大类:文学散文和小说。

语体的分类可以图示:

img201

(三)语体的功能

当我们确切地了解并认可了某种语体的特点,便能自觉地根据其规定性确定自己信息交流中的思维结构。

发送信息(说、写)时需遵循语体的准则。明代赵南星说过这么一个笑话:

一秀才买柴,曰:“荷薪者过来。”卖柴者因过来二字明白,担到面前。问曰:“其价几何?”因价字明白,说了价钱。秀才曰:“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卖柴者不知说甚,荷担去了。

这买柴秀才便是不顾语体的准则,将书卷语体语言充作了谈话体。

在接受言语信息时,语体的规定性同样不可忽视。结构主义文艺理论家认为:“各种文学体裁不是不同的语言类型,而是不同的期待类型”,“同样的语句,在不同体裁中,可产生不同的意义”。其原因就出自读者的“期待类型”不同。这里虽然只强调了“发送者—信息—接受者”这样一个语言信息活动中接受者一方的作用,但这种观点还是具有启发性的。即语体不仅具有暗示作者(说者)如何选择言语表达方式的作用;而且还具有以一定的标记,向读者提供信号:“这是A语体,应该用对待A语体的态度去阅读理解。”例如“巴黎大而世界小”(钱钟书《围城》)是一句极其精警的小说语言,假如谁要以阅读地理教材的态度来对待它,那势必以为扦格难通。

思考题

1.语言须合乎规范,修辞能不能突破规范?为什么?

2.有人认为,不同的语体遵守语法规范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你同意吗?为什么?

3.近年来外来词语引进的数量和速度是空前的,有人认为这完全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学界不必也无法对此进行控制,你的看法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