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战略决定阶段

战略决定阶段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制定教育发展战略通常要在这两者之间作出抉择。一国的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具有可比性,因为衡量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是入学率、平均受教育年数、公共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和公共教育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例,而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是GNP或人均GNP。在教育部门中,任何战略上发生的过度的政治、经济、社会波动,都会破坏教育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而引发教育和人才断档问题,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一时无法克服的困难。

二、战略决定阶段

教育发展战略的决定,依次要经历以下三个过程:

(一)形成可选教育发展战略

可选教育发展战略是教育发展战略分析结论与战略决策者创造性想象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教育发展战略分析的结论,通常难以成为可选教育发展战略的唯一决定性因素。教育发展战略分析的结论,一般是由专家、学者和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作出的,它只是战略决策者作出战略决定的重要依据,并不一定代表战略决策者的意愿。战略决策者通常是把教育发展战略分析的结论纳入自己的创造性想象之中,从而形成他(她)认为理想的可选教育发展战略。由于不同的战略决策者在个人经历、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等方面是不尽相同的,各个战略决策者在自己创造性想象之中形成的他(她)认为理想的可选教育发展战略也就有所不同。所以,在一个决策集体中,可选教育发展战略通常不是一个而是多个。

img352

图10-1 教育发展战略分析各要素间的关系

img353

图10-2 教育发展战略分析模型

一个成功的教育发展战略,必然具有成功解决教育发展战略分析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一切问题的职能。因此,当一个可选教育发展战略具备这种职能时,其他可选教育发展战略将被排除掉;当几个可选教育发展战略都部分具备这种职能时,就需要根据它们所能解决的主要问题的多少来作出判断。这意味着在形成可选教育发展战略时,首先需要对教育发展战略问题的重要性进行分类。

教育发展战略问题是指那些影响教育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基本政策问题。它按其重要性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问题主要涉及:

·教育发展速度问题

·教育发展水平问题

·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相互协调发展问题

·教育资源配置方式问题

·教育结构的升级问题

·教育运行问题

·教育投资效益问题

第二层次的问题主要涉及:

·教育管理权的分配

·招生、升学和离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

·教育财政、金融政策

·办学竞争的充分与公平

·办学质量的监管

·教师的管理

教育发展战略问题按其重要性作这样的区分,是教育发展战略分析过渡到教育发展战略的决定的关键环节。当两个以上可选教育发展战略形成以后,通常难以直接判断它们各自解决战略问题的重要性程度,这时就要通过可选教育发展战略的评价来从中作出选择。

(二)评价可选教育发展战略

可选教育发展战略的评价一般应从可选教育发展战略的适应性、实用性、协调性和可接受性这几方面来进行。在这里,适应性是指某一可选教育发展战略的实施更有利于促使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也就是说,在所处的国内外背景中它拥有更好的条件,在所面临的发展前景中它拥有更大的机遇;实用性是指某一可选教育发展战略的实施更有利于发挥教育部门内部资源的优势;协调性是指某一可选教育发展战略的实施更有利于促使教育系统内各方面行动间的相互协调、一致和衔接;可接受性指某一可选教育发展战略的实施更能为各教育投资主体所接受,也就是说,更有利于缓解某个教育投资主体过重的投资压力

(三)选择教育发展战略

在形成和评价可选教育发展战略的基础上选择教育发展战略,通常必须正确对待和处理以下几个问题或关系:

1.相对滞后与相对超前的问题

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与教育发展相对超前是两个相互对应的概念。制定教育发展战略通常要在这两者之间作出抉择。关于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与相对超前的含义,学术界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国的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具有可比性,因为衡量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是入学率、平均受教育年数、公共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和公共教育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例,而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是GNP或人均GNP。入学率、平均受教育年数、公共教育支出占GNP的比例和公共教育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例的增长,低于还是高于GNP或人均GNP的增长,并不表明一国教育发展是相对滞后还是相对超前。当一国的初、中等学校入学率达到100%,高等学校入学率达到50%时,该国未来入学率或平均受教育时间的增长将是很慢的;由于公共教育支出占GNP的比例和公共教育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例,将分别取决于GNP的量和政府总支出的量,该国GNP或人均GNP的增长通常会大大高于入学率、平均受教育时间、公共教育支出占GNP的比例和公共教育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例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难道我们由此可以说该国教育发展是相对滞后的吗?显然不可以。一国教育发展的相对滞后或相对超前,不是以该国经济发展指标作为参照系的。所以我们认为,所谓教育发展相对超前或相对滞后,是一国教育发展水平所处的这样一种状态,即用综合入学率或教育指数等指标表示的一国教育发展水平高于或低于世界那些与该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相近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的平均值。

2.市场最适量与社会最适量的问题

教育发展的市场最适量是指完全竞争条件下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在某个教育服务市场价格水平上达到的均衡量。如图10-3所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教育需求量随教育服务市场价格的上升或下降而减少或增加,教育供给量则随教育服务市场价格的上升或下降而增加或减少,这种运行会使教育供给量与教育需求量在教育服务市场价格为p时达到均衡,即教育供给曲线与教育需求曲线相交于M点所对应的教育服务市场价格为p,所对应的教育发展量为q,这时的教育发展量就是教育发展的市场最适量。

教育发展的社会最适量在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向学校无偿提供教育资源条件下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在某个教育服务市场价格水平上达到的均衡量。如图10-4所示,由于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向学校无偿提供教育资源,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教育供给量增大,教育供给曲线从S向右移到S',教育供求在教育服务市场价格p'水平上达到的均衡,即教育供给曲线与教育需求曲线相交于M'点所对应的教育服务市场价格为p',所对应的教育发展量为q',教育发展的这个量就是教育发展的社会最适量。

img354

图10-3 教育发展的市场最适量

img355

图10-4 教育发展的社会最适量

所以,选择教育发展战略必须遵循教育发展的社会最适量大于教育发展的市场最适量的规律。

3.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任何社会组织或部门都必须优先满足稳定与发展的这两方面的需要。社会组织部门的种类不同,同一社会组织或部门的内部构成要素不同,其稳定与发展之间平衡的条件和状态会有所不同。由于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连续的过程,所以教育部门是一个要求有较高稳定性的部门。在教育部门中,任何战略上发生的过度的政治、经济、社会波动,都会破坏教育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而引发教育和人才断档问题,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一时无法克服的困难。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发生在中国的“十年动乱”对教育过程连续性和稳定性的极大破坏,就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那也是当时选择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教育过程连续性和稳定性规律的所谓“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教育发展战略的必然结果。但是应该看到,教育部门也需要通过自身的发展来适应加速进步的社会。选择教育发展战略不能顾此失彼。

4.教育发展战略与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战略的关系

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与科技发展之间,与文化发展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因此,选择教育发展战略既要考虑如何反映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战略提出的要求,又要考虑如何为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战略的充实和完善作准备。在制定教育发展战略时,如果我们忽视前者,热衷于夸大教育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和相对独立性,就会割裂教育发展战略与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战略之间的联系;如果我们忽视后者,热衷于夸大教育发展战略的适应性,就会使教育发展战略成为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战略的附属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