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域都市化战略的阶段目标

全域都市化战略的阶段目标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鉴于全域都市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在推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战略统揽功能,并已经逐渐成为宁波实现新崛起的主战略,为更好地说明宁波全域都市化战略的阶段性目标,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按照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统筹性、可行性和代表性原则,结合宁波实际,本章构建全域都市化的指标体系。

鉴于全域都市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在推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战略统揽功能,并已经逐渐成为宁波实现新崛起的主战略,为更好地说明宁波全域都市化战略的阶段性目标,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按照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统筹性、可行性和代表性原则,结合宁波实际,本章构建全域都市化的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从全域都市化的目标导向和发展框架出发,确定了空间布局网络化、基础设施同城化、城市产业融合化、居民生活品质化和城市运行高效化等5个一级指标。遵循发展指标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基于一级指标,在参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化城市指标体系、清华大学现代化城市指标体系、青岛市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目标(2004)、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2011)、深圳市“十二五”规划调控指标体系(2011)、天津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及2010年阶段目标(2009)、宁波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指标体系架构、宁波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等一系列国内城市相关指标体系,并结合《浙江省统计年鉴》、《宁波市统计年鉴》等统计资料,确定二级指标共41项。隔离带计划实现度、公共停车位与汽车保有量比例、封闭式独立产业园区占比、居住—就业平衡指数、企业专业服务机构本地化率、政府财力与事权匹配程度等指标都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城市空间布局网络化,但囿于目前资料不全,难以给出具体数值,故需将来专门组织研究力量进行研究。" class="calibre14">[1]需要指出的是,下面几个表格中的“—”表示暂无法获取相关的统计数据,之所以这些指标难以统计,但是仍设置了,是因为该指标能有效反映相应内容,应当开展相关统计工作。

该类指标共有8个具体指标来说明城市空间布局的现状及中长期(2020年、2030年)的目标值。构建网络化的城市空间格局,实质是提升城市化质量和城市空间效率,在此选择常住人口城市化率指标来反映;城市空间布局网络化一定意义上也体现为人口布局集中化、城乡产业集群化和农民集居区布局,在此选择中心城区GDP比重、节点城市人口比重、工业集聚度和村庄集聚度4个指标来反映;城市空间布局网络化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要实现特定功能的空间优化,确立生态隔离带和永久性农业保护区,实现产业布局的有机集聚等,在此选择永久性基本农田比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重和生态隔离带计划实现度3个指标来反映(见表3-1)。

表3-1 城市空间布局网络化指标及阶段性目标值

1.城市化率是反映社会发展转型和现代都市实现程度的重要指标,指居住在城镇范围的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重。2013年宁波城市化率为69.8%,根据《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设定2020年的目标值为75%。

2.中心城区GDP比重是反映中心城区资源集聚度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小的重要指标,指市六区GDP占全大市GDP的比重。2013年宁波中心城区GDP比重为55.4%,设定2020年的目标值为60%。

3.节点城市人口比重是反映县城、卫星城和中心镇的人口规模的重要指标,即节点城市常住人口占全大市常住人口的比重。节点城市指的是县市的县城、卫星城、中心镇,但限于现在的统计口径,无法统计县市县城区域范围及人口,因此,这里把卫星城和中心镇人口作为节点城市人口。2013年宁波节点城市(不含县城)人口比重为19.4%,根据《宁波人口发展报告》和《宁波生态市建设规划》,考虑到各节点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差异,设定2020年的目标值为30%。

4.工业集聚度是反映一个区域工业企业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指省级以上工业区内规模工业企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生产技术的进步导致工业生产日益集聚于大型企业,并引起同类生产在地理分布上的相对集中。

5.村庄集聚度是反映农民居住集聚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指达到500户规模的村庄占全市村庄数的比重。

6.永久性基本农田比重是反映耕田保护力度的重要指标,它是为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不得占用的具有较高或潜在生产能力的农用地,是指划定的永久性基本农田占市域内耕地面积的比重。宁波于2014年启动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根据《宁波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到2020年要确保耕地保有量22.26万公顷,宁波目前实有耕地面积为23.67万公顷,设定2020年的目标值为94%。

7.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重是反映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

8.生态隔离带计划实现度是反映生态保护红线的建设程度的重要指标。本书建议强化四明山脉生态通道、中心城区生态走廊、滨海沿湾生态屏障等建设,用于控制城市蔓延和改善城区生态环境。设定2020年的目标值为80%。

该类指标共有8个具体指标来说明基础设施同城化现状及中长期(2020年)的目标值。基础设施同城化,主要是构建完善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实现城乡各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在此选择城乡客运一体化率、城乡快速交通覆盖率、公共停车位与汽车保有量比例3个指标来反映;基础设施同城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不断完善供水、供电基础设施,在此选择百日无断电村庄比重指标来反映;基础设施同城化要求建立全面融合的通信、信息基础网络,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快速的信息化生活,在此选择4M以上高速率宽带接入用户比重指标来反映;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不断完善城乡共建共享的环保基础设施体系,是基础设施同城化的重要内容,在此选择城乡居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合格率比值、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行政村生活污水设施覆盖率3个指标来反映(见表3-2)。

表3-2 基础设施同城化指标及阶段性目标值

1.城乡客运一体化率是反映城乡道路客运发展的重要指标,是以公司化为主体的运营模式,强化安全保障,提升运营水平和车辆档次,即达到城乡客运一体化交通条件的乡镇数量占乡镇总数的比重。2013年宁波城乡客运一体化率为74.6%,设定2020年的目标值100%。

2.城乡快速交通覆盖率是反映城乡交通一体化的指标,城乡快速交通要满足“15•30•60”条件,即辖区内主要节点15分钟内驶入高速公路,各乡镇30分钟内到达中心城区,对角线乡镇60分钟内通达的快速交通体系,即达到“15•30•60”快速交通条件的乡镇数量占乡镇总数的比重。2013年宁波城乡快速交通覆盖率为80%,根据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设定2020年的目标值95%。

3.公共停车位与汽车保有量比例是反映城市停车资源供需状况的重要指标,是指全大市现有的公共停车位与全市汽车保有量之间的比值。根据国际惯例,设定2020年宁波公共停车位与汽车保有量比例目标值为30%。

4.百日无断电村庄比重是反映农村电力网供电可靠性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指百日无断电村庄占全市村庄的比重。2013年百日无断电村庄比重为70%,根据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设定2020年的目标值95%。

5.4M以上高速率宽带接入用户比重是反映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指标,指的是4M以上宽带接入用户占宽带用户总数的比例。2012年宁波4M以上高速率宽带接入用户比重为83.6%,设定2020年的目标值95%。

6.城乡居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合格率比值是反映宁波城乡供水水质差异程度的指标,即农村居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合格率与城镇居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合格率的比值。2012年城乡居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合格率比值为91.3%,根据《宁波生态市建设规划》,设定2020年的目标值100%。

7.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是反映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情况的重要指标,指无害化处理的垃圾量占总处理垃圾量的比率。2013年宁波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4%,根据《宁波生态市建设规划》,设定2020年的目标值100%。

8.行政村生活污水设施覆盖率是反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的指标,是指农村具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个数占村庄总数的比重。2013年宁波行政村生活污水设施覆盖率为60%,根据《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设定2020年的目标值95%。

该类指标共有8个具体指标来说明城市与产业融合的现状及中长期(2020年)的目标值。不同类型产业对城市功能会有不同影响,培育特色产业也是塑造城市优势的重要手段,在此选择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指标来反映;增加城市就业人口,促进居住人群和就业人群结构匹配,也是城市与产业融合度的重要体现,在此选择人均GDP、常住人口就业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3个指标来反映;产城融合的发展目标是将产业园区和城市社区融为一体,在此选择封闭式独立产业园区占比、居住—就业平衡指数(JHB)、企业专业服务机构本地化率3个指标来反映;单位土地空间、功能区块的产出,充分体现了空间利用效率,在此选择建设用地GDP指标来反映(见表3-3)。

表3-3 城市产业融合化指标及阶段性目标值

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反映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因为发达的第三产业是城市经济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并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3年宁波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3.6%,根据《宁波生态市建设规划》,设定2020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54%。

2.人均GDP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具体为地区生产总值除以当年平均常住人口数。2013年宁波市人均GDP为93176元,根据《宁波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宁波生态市建设规划》,设定2020年目标值为114000元。

3.毕业生就业率是衡量城市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指标,指毕业生就业人口占16岁以上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发展离不开毕业生作用的发挥。2013年宁波毕业生就业率为98%,设定2020年的目标值100%。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是反映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劳动投入产出的重要指标,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在一年期内的产品生产量。2013年宁波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为16.3万元/人,考虑产业结构调整及未来产业技术发展趋势,设定2020年的目标值31.56万元/人。

5.封闭式独立产业园区占比是反映产业园区与配套服务之间关系的重要指标,是指具有良好的配套服务、齐全的配套设施的产业园区占所有产业园区的比重。封闭式独立产业园区具有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对于吸纳就业人口、吸引投资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尽量完善已有产业园区的功能,尤其是新增产业园区,注意城市功能配套服务。

6.居住—就业平衡指数是反映区域内有就业岗位的居民中有多大比例在本区就业的指标,是指既在该区域内就业又在该区域内居住的人数占在该区域内工作的总人数、在该区域内居住的总人数和既在该区域内就业又在该区域内居住人数的总和的比重。它是影响通勤时耗的重要因素,提高居住—就业平衡指数有助于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提升居住—就业平衡指数水平等。

7.企业专业服务机构本地化率是反映一个地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指的是一个区域的中小企业所需的社会化配套服务可以由本区域的专业服务机构或者中介机构提供的比例。提高企业专业服务机构本地化率有利于减少服务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8.单位建设用地GDP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建设用地经济效益情况的重要指标,是指每平方千米建设用地平均产出的GDP。2013年宁波建设用地GDP为27.87亿元,设定2020年的目标值55.74亿元。

该类指标共有8个具体指标来说明居民生活水平现状及中长期(2020年)的目标值。国际上把人均GDP作为是否进入发达国家的标准之一,也是富裕程度的重要表征,而居民收入更是体现居民的经济生活品质的重要衡量标准,恩格尔系数同样也是说明居民更高生活需求的重要依据,在此选择城乡居民收入比、城乡恩格尔系数差异度2个指标来反映;教育、文化、养老、医疗、社保这几个领域的发展水平和服务设施完善程度也是体现居民社会生活品质高低的重要指标,在此选择具备基本科学素质公民比例、文化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例、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万人拥有医生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5个指标来衡量;环境保护越来越成为衡量居民环境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在此选择空气质量达标(API<100)天数指标来衡量(见表3-4)。

表3-4 居民生活品质化指标及阶段性目标值

1.城乡居民收入比是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具体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比值。2013年宁波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03∶1,根据《宁波生态市建设规划》,结合宁波实际,设定2020年的目标值应小于1.95∶1。

2.城乡恩格尔系数差异度是反映城乡生活水平差异程度的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城乡恩格尔系数差异度是衡量宁波城乡居民生活富裕程度差异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2013年宁波城乡恩格尔系数差异度为3.8%,设定2020年的目标值为3%。

3.具备基本科学素质公民比例是反映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指标。该数据由中国科协定期抽样调查所得,现代化国家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普遍在15%以上。2013年宁波具备基本科学素质公民比例为7.98%,根据《宁波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设定2020年的目标值为16%。

4.文化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例是反映文化消费的重要指标。2011年宁波文化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例为14.3%,根据《宁波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目标内涵、指标体系及实现路径研究》报告,设定2020年的目标值为20%。

5.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是反映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指每千名老人(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拥有的机构养老床位数。2013年宁波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为24.5张,今后五年,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宁波将加大养老机构建设力度,根据《宁波生态市建设规划》和《宁波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2—2020)》,设定2020年的目标值为50张。

6.万人拥有医生数是反映医疗人力资源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指每万人口(户籍)居民拥有的具备行医资格的医生数量。2013年宁波万人拥有医生数为34人,考虑未来民生事业投入力度加大,城乡医疗条件持续提高,结合模型预测,设定2020年的目标值为40人。

7.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是反映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指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2013年宁波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为97.4%,设定2020年的目标值为98%。

8.空气质量达标(API<100)天数是反映减排和空气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是指一年中API指数小于100的天数。2013年宁波空气质量达标(API<100)天数为275天,随着宁波公交出行比例的逐步提高和减排措施力度的不断加大,预计2020年该指标达到328天。

该类指标共有8个具体指标来说明城市运行现状及中长期(2020年)的目标值。城市运行高效化,要求城市能够为服务对象优质高效地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发展作为社会公共服务重要载体的社会组织,提高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效率,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法规规章和制度,规范城市管理的各类活动,在此选择城乡社会管理服务圈覆盖率、每万人拥有登记社会组织数、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率、政府服务类采购比和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5个指标来反映;高效的城市运行体系必然需要高效运作的政府职能体系和公共财政体系来支撑,而政府事权和责任划分,财政支出范围、效益则是重要的内容,在此选择政府财力与事权匹配程度指标来反映;构建科学规范的城市管理体系,提升城市社会和谐程度,是城市运行高效化的重要保障,在此选择政府透明度指数指标来反映;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和细胞,城市运行高效化要求不断提升城乡基层自治水平,在此选择城市社区自治达标率指标来反映(见表3-5)。

表3-5 城市运行高效化指标及阶段性目标值

1.城乡社会管理服务圈覆盖率是反映城乡社会管理服务覆盖水平的一项指标。根据相关要求,要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普遍开展“一站式”服务,构建城市社区15分钟、农村社区2千米管理服务圈。该指标计算公式:达到上述要求的村(社区)数÷总数×100%。根据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结合宁波实际,设定2020年目标值为98%。

2.每万人拥有登记社会组织数是反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指标,指每万人口(常住)居民拥有的社会组织数。宁波每万人拥有登记社会组织数2013年为7个。按照现代化建设进程分析,设定2020年目标值为25个。

3.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率是反映行政审批效率的重要指标,是指在网上办理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占所有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比重。

4.政府服务类采购比是反映各级政府部门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职能的重要指标。政府采购项目主要为货物类采购、工程类采购和服务类采购,政府服务类采购比是指政府服务类采购在这三大类采购中所占的比重。宁波政府服务类采购比2014年第1季度为26.9%,设定2020年目标值为40%。

5.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是反映一个地方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重视程度、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和公共服务质量效率的综合性指标,是一个城市的市民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的量化指标。根据《中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2012—2013)》报告,宁波市2013年公共服务满意度分数为61.63分,位列全国第6位。结合《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宁波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宁波市加快提升生活品质行动纲要(2011—2015)》等有关文件,设定2020年目标值为90%。

6.政府财力与事权匹配度是反映地方政府财政处置权与承担公共事务和服务责任之间平衡性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事权履行的界定往往必须和支出责任挂钩,支出责任要随事权走,这样才能有利于实现财力与事权相匹配。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要按照法律规定、受益范围、成本效率、基层优先的原则,着眼于加快城乡和地区间的协调发展,要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适度加强上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减少委托事务,各级政府按规定分担支出责任。

7.政府透明度指数是反映政府信息公开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发布的《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2013年,宁波政府透明度指数为70.65,在49家较大的市的政府透明度指数排序中排在第3位。争取2020年目标值达到85。

8.城市社区依法自治达标率是反映城市社区居民依法自治的重要指标,具体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达到四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自治(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要求的社区居委会所占的比重。宁波城市社区自治达标率2013年为90%。按照浙江省小康社会指标体系要求,设定2020年目标值为100%。

注释

[1]工业集聚度、村庄集聚度、永久性基本农田比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重、生态隔离带计划实现度、公共停车位与汽车保有量比例、封闭式独立产业园区占比、居住—就业平衡指数、企业专业服务机构本地化率、政府财力与事权匹配程度等指标都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城市空间布局网络化,但囿于目前资料不全,难以给出具体数值,故需将来专门组织研究力量进行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