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机关年考试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申论试卷

国家机关年考试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申论试卷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省50个县被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7个县被定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10700个行政村被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村。中国农民在与市场的强势主体进行竞争时,其不利因素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国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与中国在扶贫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为防止权益受损害的农民“运用法律武器”到法院起诉,一些基层政权明确要求法院在农民负担、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不予立案。

(2004年11月27日)

(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1.缓解和消除贫困仍然是中国今后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为加快解决在一定程度和特定地区仍然存在的贫困问题,我国于2001年5月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21世纪前10年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次会议后,我国正式颁布《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提出其后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

2.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贫困人口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具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力;在过去扶贫开发的实践中,已创造和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并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这些都有助于使今后的扶贫开发迈上新的台阶。实践证明,经济增长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根据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8,即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农村贫困人口就降低零点八个百分点。经济的稳步增长将扩大劳动力需求,有利于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就业,同时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可以投入更多的力量促进贫困地区开发建设,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3.陕西是一个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欠发达省份。2001年全省贫困人口有817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的9.1%;其中未解决温饱的382万人,低收入的435万人。全省50个县被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7个县被定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10700个行政村被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村。2002~2003年,陕西省以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和增加他们的收入为目标,整村推进,全面抓好移民扶贫、信贷扶贫、科技扶贫、外资扶贫和社会扶贫等项工作。到2003年底,陕西贫困地区人均占有粮食达到368公斤;人均纯收入达到1580元,较2000年增长17.9%。2001~2003年,陕西省共解决109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帮助161万低收入人口实现了脱贫。

4.市场经济是优胜劣汰的竞争性经济,它要求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和自主权。中国农民在与市场的强势主体进行竞争时,其不利因素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农民的生产自主权也常遭到干预,有些乡镇政府常常打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旗号强制农民种植指令性作物。在种田无利乃至亏本时,农民没有休耕的自主权,有些乡镇政府对那些自愿休耕的农民强行收取“撂荒费”。其实,即使农民拥有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农民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也会处于不利地位,因为极其分散的小农经济必然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走向破产和衰落。

5.农民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乡镇体制的重构。一位外国学者指出,“乡镇自主权在各种自主权中是最难实现的,也是最容易受到侵犯的。为了进行有效的防御,乡镇政府必须全力发展自己。”我国乡镇体制改革的成败和农民自由发展的程度,取决于国家宏观制度的设计和创新。从国家宏观层面上来说,要统筹城乡发展,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要普遍实行免费式义务教育。当前,有些地方进行了乡镇体制改革的试验,这说明我国正在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转变,从传统人治向现代法治的进一步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进一步转变。

6.要集中力量继续重点帮助贫困群众发展有特色的种养业项目。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以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为原则,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准产品和项目,搞好信息服务、技术服务、销售服务。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和要求,对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生产,进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引导和鼓励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到贫困地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为贫困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和扶贫贷款。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以贫困乡、村为单位,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到2010年,在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区域内,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做到绝大多数行政村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做到大多数贫困乡有卫生院、贫困村有卫生室,基本控制影响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生产的主要地方病。

7.要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除了政府动用资源进行扶贫外,国家将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增加社会扶贫的资源。根据扶贫开发规划,继续做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西部贫困地区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进一步扩大协作规模,增强帮扶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环保农业。转变贫困地区群众的生育观念,积极倡导贫困地区的农民实行计划生育,把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结合起来。要开展扶贫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扶贫领域,世界银行与中国的合作最早,投入规模最大。世界银行与中国目前已经开展的西南、秦巴、西部三期扶贫贷款项目,援助总规模达6.1亿美元,覆盖9个省区、91个贫困县,800多万贫困人口。一些国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与中国在扶贫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开展了一些扶贫开发和研究项目。欧盟、英国政府、荷兰政府、日本政府、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福特基金会等也都在中国开展了扶贫开发项目,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8.由于农民没有制度化的权益表达渠道,也缺乏有效的司法救济,不堪重负和欺压的农民只能选择越级上访。而农民越级上访一旦成功,县乡村三级具体责任人就可能遭受丢掉“乌纱帽”等重大损失。在这种背景下,打击报复上访的农民代表就显得尤为突出。为防止权益受损害的农民“运用法律武器”到法院起诉,一些基层政权明确要求法院在农民负担、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不予立案。这样一来,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法院就对最需要司法救济的受害农民关紧了大门,由此造成了遍布全国各地的农民上访现象。

9.一位外国学者在谈到中国农民权利问题的时候,曾回顾了美国对黑人权利保护的问题。在美国内战之前,法律上规定黑人不能享有与白人同样的权利,在内战之后即便是法律做了修改,形式上是平等了,但是一百多年来,美国的黑人事实上还没有享受到平等权利。解决美国黑人的平等问题,用了非常多的时间,很多人、很多职业团体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举一个例子,在教育方面,以前黑人和白人不能同校,后来就这个事情上诉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裁定黑人和白人应当同校,不应给白人和黑人分别建立一套教育体制。即便最高法院做出了这种裁决,但实施起来也非常困难,五十年过去了,这个裁定虽得以实现,但仍然存在问题。

10.我国农民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双重的。广大农民工,为务工地城市做出了贡献,为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同时,这些农民工所创造的价值也带回家乡,给家乡的经济发展以有力的支撑。因此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提出了“劳务经济”这个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它外出人口是180万,其中农民工是147万,最近一两年来,每年所创造的,据不完全统计,带回家乡的大体上是64个亿。信阳市的市级财政收入才11个亿,农民工创造的价值相当于它的6倍。四川是全国劳务输出最多的省份,每年有800多万人实现异地就业,通过邮寄回家乡的资金每年约200亿元。

11.信阳市的务工者都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沪,在这三大经济圈,信阳的农民工是做了很大贡献的。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河南信阳外出农民工解决了147万人的就业,这减缓了政府多么大的压力,如果按每个岗位每年5万元钱来计算,政府安排这么多就业岗位每年需要七八百个亿。因此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也就是我们现在国家所提出来的新世纪新阶段,农民工应作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规则,给予他们合法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包括他们的政治地位。

12.一位学者指出,农民工问题是中国的大问题。过去毛泽东讲过农民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实际上今天农民问题仍是中国建设的根本问题。他认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沟通城乡贸易,都是农民工完成的,许多犯罪活动也是农民工干的,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就是农民工的权利没有得到保障。他还认为,农民工的作用,非常了不起。首先作为广大农民解放思想的一个主体力量,他们把城市的许多观点、想法带到农村,带给父母,带给兄弟姐妹,使农民开拓了眼界,知道了自己的地位、自己的弱势。同时他们又是带领广大农民奔小康的主体力量。他们不仅繁荣了城市经济,还繁荣了农村经济,引进了一些基本技术,把更多的兄弟姐妹带到了城市。

13.2003年审计署大规模扶贫资金审计,缘于新疆的一次扶贫资金调查。2002年10月,新疆自治区监察厅、扶贫办、计委、财政厅、审计厅、农行自治区分行联合组成扶贫资金检查组,对和田、喀什、克州、阿克苏等地区的8县1市1998年至2001年的以工代赈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扶贫贴息贷款的投放和回收,1998年至2000年三项扶贫资金审计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的整改情况以及山东省援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违反规定、挪用扶贫资金的问题突出:不执行项目审批计划,随意变更扶贫项目和资金用途。另外,还存在在挤占扶贫资金、账目不清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8县1市中,2001年前被挤占挪用扶贫贴息贷款3000多万元,目前能收回的仅有30%。

三、申论要求

1.给定资料中提到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下面列出了解决这一问题1-5五项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哪几项?请写出这几项的序号并分别说明为什么不正确。说明的字数不超过200字。(20分)

(1)要加大县乡两级的财政投入。近年来,乡镇撤并,农村税改,县乡财政收入逐年减少,只有加大县乡两级财政投入,才能解决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问题。

(2)要加大对扶贫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监督必须贯穿资金分配使用的全过程。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监督,才能解决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问题。

(3)扶贫主管部门要严格履行项目审批程序。若出现以立假项目或虚报项目投资而套取扶贫资金的事件,扶贫主管部门应承担法律责任。

(4)必须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实行多部门联合的监督检查,同时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权必须归属各级纪检部门,才能杜绝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

(5)要实行扶贫资金的统一管理,不能“谁争取的资金谁使用”。封闭式的资金分配方式,会使一部分直接安排在部门或项目中的资金脱离了财政的监督管理。

2.根据给定资料,概述我国近年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概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200字。(25分)

3.给定资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其中反映了两种不同思路,请对这两种思路分别加以简述。简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150字。(20分)

4.请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35分)

四、答卷举例

★第1题

解决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问题不正确的选项是(1)和(4)项。

就(1)项而言,尽管县乡两级的财政困难与挤占挪用扶贫资金有一定的关系.但加大财政投入未必会减少挤占挪用的现象,比如一些地区用扶贫资金去投资楼堂馆所等的问题。如果不在监督检查环节上加强行政力度,而一味地加大县乡两级的财政投入,只会使更多的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从而形成更大的漏洞。就(4)项而言,纪委是纪律检查和监督部门,它不能越位去包办代替政府部门的职责。

【评析】

此卷陈述了不正确的选项,非常准确而简明、得当地分析了原因。优秀卷。

★第2题

应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执行有关政策:综合开发、全面发展,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解决饮水看病读书“三难”,实现电、路、邮、电话、广播电视“五通”;坚持可持续发展,扶贫与资源、环境保护、计划生育相结合;加大投入,增加财政扶贫资金、贷款并加强管理,鼓励全社会参与扶贫,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扩大劳务输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利。

【评析】

本卷没有就事论事,而是非常精练地概括了我国近年来农村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切题、得体、流畅,语言准确、简练,有极强的概括能力。优秀卷。

★第3题

给定资料反映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不同思路:第一种思路是通过加快非农化解决农村基本矛盾,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以市场化、产业化激活农业和农村的内在活力,努力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自动力。第二种思路是加大政策扶持,增加农业投入,扩大社会扶贫的资源,形成改造传统农业、支持农村发展的外部助动力。

【评析】

抓准了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造血”与“输血”。观点和用语都比较准确、简洁。优秀卷。

★第4题·例卷一

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

长期以来,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老大难问题。由于农村的长期落后,农村自身的各种建设搞不上去,无数的农民至今仍然在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中挣扎。显然,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巨大阻力。在当今经济市场化、社会法治化的情势下,这一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更为严重。它不但关系到农村、农民的前途和命运,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大计。

在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上,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实施劳务输出战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尽可能在城市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另一种是着力于农村自身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建设,使农村朝市场化、法治化和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向迈进,以改变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

第一种思路在目前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貌难以得到根本改变的状况下,不失为一种十分可行的策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基本上还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无法在农村找到用武之地;而且,由于长期的落后,农村的各项事业难以自身的力量发展上去,农民的素质和能力难以凭借农村这片天地得到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劳务输出战略,一则能够使农村收入在短期内有一个明显的增长,从而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资金保障;二则能够使广大农民在城市的广阔天地施展自己的能力,并使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在各种现代化生产的实践中得以锻炼、提高。这对于改变广大务工者自身的地位和命运,发展和繁荣农村的社会经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仅仅靠从外面输血,显然是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状况的。所以,这一思路对于解决我国的农村农民问题来说,还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只能居于辅助性的地位。

第二种思路相对于第一种思路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的变化的依据,事物的变化从根本上来说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我国农村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整个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诸方面,其艰难性和复杂性是不言而喻的,需要广大农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努力推进。目前,我国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诸方面的发展状况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很远,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一点一滴、全面、积极而协调地推进。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农村朝市场化、法治化和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向迈进,最终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成为经济、政治和文化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齐头并进的崭新世界。但因为建设这一工程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奏效,所以,这种思路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尤其是在广大农民渴望早日改变自身的处境、实现自身的价值、维护自己的尊严的情况下。

可以肯定的是,上述两种思路是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它们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统一于促进农村的发展和繁荣、实现城乡一体化,最终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战略之中。

【评析】

本文采用了递进思路。开头简要论述了农村、农民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然后提出了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着重分析农村劳务输出的作用和辅助地位,第二种思路仍然着重分析发展“内因”的必要性和其艰难漫长的“局限性”,对比论证比较分明。最后下结论,强调两种思路的互补与统一,点明主旨。应该说写得不错。结尾段如果再加一句:“三农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通过我们长期艰苦奋斗,才可能最终解决。”就更好了。但前提是两种思路界定必须准确,本文对第一种思路,即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外因,界定得是不够准确的。这也就影响到论述的准确性,农村劳务输出即农民通过自己努力勤劳致富,这是内因而不能算是外因。中等卷。

★第4题·例卷二

两种思路共话“三农”

解决农村农民问题根源在于,中国一方面面临现代化的巨大压力,不加快工业化进程,中国就无法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另一方面,中国的工业化是在特殊的国情基础上展开的:人多地少、人均资源缺乏的自然状态,传统农业比重大、工业基础差、积累能力弱的经济状态,贫困人口多、就业压力大的社会状态。于是,只得借助集权政治的特殊力量,形成了推进现代化的特殊制度范式:特殊的人地关系、特殊的工农关系、特殊的城乡关系。这种特殊的制度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工业迅速增长的原因,但也不断地积累着经济社会的内在矛盾。不适时地顺应工业化、市场化的内在规律调整制度范式,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将受阻于农村农民问题而引发的障碍。

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基本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加快非农化来解决农村的基本矛盾。中国最大的国情是农村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人均占有资源少,因而土地报酬递减的趋势十分明显。如果农业生产率提高缓慢而成本迅速增长的基本态势不改变,其他措施就很难收到明显的成效。因此解决农村农民问题,最终靠加快城市化或非农化进程,把广大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逐步解放出来。通过工业现代化,增加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增强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通过城市化,大量吸纳农村劳动力进城成为非农民,从根本上改变多数农村人口为少数城市人口提供农产品这样一种分配格局,解决客观存在的人地矛盾;通过减少农民而最终富裕农民,从而推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实现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流动。这也正是工业化程度高、城市化率高的发达地区农村农民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而欠发达地区农村农民问题愈加突出的原因所在。因此,化解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困难,其根本在于化解农民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向城市转移的困难。“农业的出路在于加快发展非农产业,农村的出路在于加快城市化,农民的出路在于很大比例成为非农民”。这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战略思考之一。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非农化面临着资本不足、劳动力素质低和城市吸纳能力弱等矛盾的长期性制约。把农村农民问题归结为非农问题,实际上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解答农村农民问题。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还必须从农村体制自身去思考问题,从而找到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的结合点。在这里长期困惑我们的问题是:一方面,农村自身存在巨大的产品需求,但农民的消费水平仍然十分低下;另一方面,农村的生产要素又大量闲置,劳动剩余,土地的潜力也没有发挥出来。众多的农民不能用自己的有效劳动来丰富自己的消费,大量的资源不能被充分运用以满足自身需求的生产。消费需求的不足与供给能力的闲置并存,显然是体制与资源配置的方式出了问题。试想,如果能够提高农业人口多、就业压力大的社会状态,就只得借助集权政治的特殊力量,适时地顺应工业化、市场化的内在规律调整制度范式,排除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将受阻于农村农民问题而引发的障碍。

【评析】

答卷观点明确,分析具体,论述比较深刻。但是,因为没有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因而没有紧扣试题明确论述两种思路,出现了一定的片面性,内容就不够完整,不够切题了。第二种思路若能应用“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基本途径之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形成改造传统农业的外部推动力”,与第一个途径对应,条理就更清晰,内容就更全面了。可见,不能轻易背离试题要求,“自以为是”。较差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