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效果评价与反思

效果评价与反思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了事先的精心策划,在参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应注意给予即时引导,对材料或发言作出恰当的或深入的评论。[3]王根顺、付娟:《关于我国研究生教育讨论课的主要问题分析》,《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09年第4期。

读书会”式讨论课模式经过多次尝试后,发现虽然事先有较为周到的设计,比如精心选择阅读对象等,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讨论课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讨论课能够成功,关键在学生,问题设置就得注意不能过于深奥,思辨性也不能太强,这样阅读时就不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储备。然而,学生参差不齐,学习态度不一,或者由于院系学风的不同,教师有时很难预期讨论课的活跃度。如何保证学生的确能够按照要求,严肃地做课前准备,是个问题。

第二,因此,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在指定阅读材料时很可能会无意识地就去迁就迎合学生,比较多地选择那些学术性相对不足的材料,如案例中的电影。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应当说尚需摸索。

第三,讨论课即时情况的不确定,对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事先的精心策划,在参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应注意给予即时引导,对材料或发言作出恰当的或深入的评论。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教师必须善于和巧于处理学生的一些情绪性的言论,引导他们进行理性科学的思考和批判,以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历史观和价值观

总之,读书会模式作为讨论教学的一种方法,在前期选择阅读对象、中期固化阅读效果和后期讨论交流等方方面面,都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探讨,以便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昌达:《卡尔顿大学研究生教育中的讨论课及启示》,《高校教育管理》2008年第1期。

[2][美]斯蒂芬·克拉生:《阅读的力量》,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年版。

[3]王根顺、付娟:《关于我国研究生教育讨论课的主要问题分析》,《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09年第4期。

[4]安悱编:《阅读的危险:大师的读书经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

【注释】

[1]见王昌达:《卡尔顿大学研究生教育中的讨论课及启示》,《高校教育管理》2008年第1期。

[2]见[美]斯蒂芬·克拉生:《阅读的力量》,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年版。

[3]见王根顺、付娟:《关于我国研究生教育讨论课的主要问题分析》,《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09年第4期。

[4]见安悱编:《阅读的危险:大师的读书经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