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营养宣教效果评价

营养宣教效果评价

时间:2022-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想对营养宣教的效果进行评价,必须以良好的宣教计划和实施过程为前提,目前从国内外营养宣教效果评价的文献来看,营养宣教效果的评价大多采用宣教前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和营养健康状况调查,评价宣教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与营养KAP变化的不同,生理和疾病指标的改变需要较长时间,是长期效果评价的指标。

实验三十九 营养宣教效果评价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营养宣教评价包含的内容和常用指标。

二、实验原理

营养宣教效果评价是评价或评估营养宣教计划实施引起的目标人群营养知识水平的提高程度、营养相关良好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身体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的变化。根据上述因素变化发生的时间顺序可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效果评价。

1.近期效果即目标人群营养的知识、态度、信息、服务的变化。

2.中期效果主要指行为和危险目标因素的变化,如不良饮食行为的改变率或良好饮食行为的形成率等。

3.远期效果指人们营养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如反映营养状况指标的有身高、体重变化,影响生活质量变化的指标有劳动生产力、智力、寿命、精神面貌的改善以及卫生保健、医疗费用的降低等。

要想对营养宣教的效果进行评价,必须以良好的宣教计划和实施过程为前提,目前从国内外营养宣教效果评价的文献来看,营养宣教效果的评价大多采用宣教前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KAP)调查和营养健康状况调查,评价宣教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

知信行理论认为,“知”是知识和学习,“信”是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行”指的是行动。信念是动力,行为改变过程是目标。知识是行为的基础,通过学习改变原有目标,消除过去旧观念的影响,重新学习获取达到新目标的知识和技能。信念或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通过对知识进行有根据的独立思考,逐步形成信念与态度,由知识转变为信念和态度就能支配人的行动。所谓行动就是将已经掌握并且相信的知识付之行动,促进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形成。

三、实验指标和方法

1.宣教前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改变

(1)营养知识均分=受调查者知识得分之和/受调查者总人数

(2)营养知识合格率=(营养知识达到合格标准人数/受调查者总人数)×100%

(3)营养知识知晓率(正确率)=(知晓即能正确回答某营养知识的人数/受调查者总人数)×100%

(4)正确态度持有率=(持某正确态度的人数/受调查者总人数)×100%

(5)行为流行率=(有某一特定行为的人数/受调查者总人数)×100%

这里的特定行为既可以是良好饮食行为也可以是不良饮食行为,如每天吃早餐人数的比率或不吃早餐人数的比率。

(6)以上指标宣教前后的比较:分析以上指标在宣教前后的差异,用以评价宣教的效果。任何一个营养宣教计划的实施,都希望被宣教对象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合格率得到提高,正确态度的持有率提高,同时正确行为的形成率提高,而不良饮食行为发生率降低。前后数据的比较需要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前后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合实际情况对宣教效果做出评价。

例:对某中学生群体进行营养知识宣教,表39-1为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的变化。

表39-1 某中学学生在营养宣教前后营养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变化情况

img148

*经χ2检验,干预学校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

表39-1中所谓对照学校是指没有开展营养宣教的学校,设立对照的目的更能说明开展营养宣教的效果。

2.营养健康状况指标的变化

(1)营养状况指标:可以为通过膳食调查获得的营养素摄入量方面的指标,也可以为体内营养状况的指标,如血清维生素A水平等。

(2)生理指标:如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血压、血红蛋白、血脂水平等,并可以获得超重或肥胖、偏瘦或消瘦在人群总的发生率,根据人群的不同也可有心理方面的指标如人格、智力等。

(3)疾病与死亡指标:如疾病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等,尤其与营养有关的各种营养素缺乏症的发生率、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消化道感染发生率、高脂血症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等营养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或患病率更有价值。

在宣教前后分别获得上述有关指标,比较宣教前后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宣教效果做出评价。与营养KAP变化的不同,生理和疾病指标的改变需要较长时间,是长期效果评价的指标。例

表39-2 干预学校与对照学校中学男生贫血、超重和肥胖情况前后比较

img149

*前后比较,(χ2=8.14,p<0.05)。

该例宣教时间为3个月,只在贫血患病率的改善方面有效果,而对超重和肥胖则未见明显效果,说明较短的时间不足以引起身高、体重等生理指标的变化。

3.生活质量指标 可采用各种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如幸福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等,并分析前后的变化情况。

四、社区营养宣教

1.宣教目的 增进公众营养,提高群体健康水平,降低慢性病发病率。

2.前期准备工作

(1)宣教人员知识培训;

(2)宣教材料和营养问卷的准备;

(3)选择适当的宣教地区与宣教对象;

(4)宣教中的营养知识宣传和科技服务。

3.宣教内容

(1)食物处理原则和常识;

(2)饮食与营养的关系;

(3)营养与体能活动;

(4)影响食物选择和营养供给的因素。

4.社区服务

(1)服务对象:不同层面的个体。

(2)社区营养计划

①改善食物供应条件;

②提供科学的膳食营养方式;

③提供营养宣传资料和咨询;

④进行个人与群体的营养调查和营养指导;

⑤收集营养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数据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