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范生的交往礼仪

师范生的交往礼仪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在师范生中开展文明交往礼仪教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师范生未来的工作岗位主要是教师,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传播、创造人类文化、文明和先进思想。这些对塑造师范生具备未来教师的良好职业形象都是极为有益的。今天的师范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和锻炼,就将走上幼儿教师的岗位,承担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第二节 师范生的交往礼仪

人是社会性动物,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师范生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群体,重新整合各种关系,处理好与交往对象的关系便成为他们新的生活内容。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其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人际交往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从动态讲,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一切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但都超不出信息沟通与物质交换的范围;从静态讲,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情感联系。据估计,学生每天除了睡眠外,其余时间中有70%左右用于人际交往。有的人对成功人士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为85%的成功人士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提高师范生人际交往水平十分重要。

一、提高师范生交往礼仪水平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得与周围的人交往。而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由于家长整日忙于谋生,四处奔波,放任孩子自由生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乏教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我国在引进外国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大部分人重智轻德,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师范生中开展文明交往礼仪教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人类的一切活动,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为前提的。对于人来说,交往是一种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活动。党中央发出“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口号,而实现和谐社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实现人与人之间文明交往的和谐。文明交往是人类文明的要求,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文明方式,是促进人们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从而达到和谐相处的文明通道。随着我们对文明交往礼仪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学校在德育常规中也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渗透,但这些做法都是零散的,不能使之系统化。应全面系统地培养师范生的文明礼仪风范,使之将来走到幼儿园,都能得到小朋友的认同,受到小朋友的欢迎。

(一)提高师范生交往礼仪水平有利于培养师范生的良好道德素质

礼仪与道德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德”诚于中,“礼”形于外,“德”、“礼”互相依托,相辅相成。在人的行为规范中,礼仪是最起码的、基础性的规范。礼仪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行为规范,可以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在“仁、义、礼、智、信”这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中,礼是很重要的范畴。人们对礼仪的学习和运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接受熏陶和教育,提高道德是非鉴别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自律精神的道德社会化过程。因此加强师范生礼仪教育,培养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利于提高道德自觉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有利于培养完善独立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优良个性,从而提高师范生的道德素质。

(二)提高师范生交往礼仪水平有利于塑造未来幼儿教师的良好职业形象。

师范生未来的工作岗位主要是教师,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传播、创造人类文化、文明和先进思想。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近年来不少用人单位反映,一些师范类毕业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成问题,但“德商”较低,有些学生连起码的人际交往礼仪都不懂。这种“受教育没教养、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因此师范生在校期间接受系统的礼仪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个人内在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而且有利于培养优雅的气质和优美的仪表风度,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些对塑造师范生具备未来教师的良好职业形象都是极为有益的。

(三)提高师范生交往礼仪水平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在现代社会,虽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国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在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民族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入手的。礼仪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等方面的重要标志。礼仪广泛地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通过社会公认的反映社会道德的具体行为规范,约束和规范无视社会道德的行为,从而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

二、对师范生的角色定位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对儿童的家长们说:“你们自身的行为是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和儿童谈话的时候,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执行教育儿童的工作。在你们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你们的态度神色上的少许变化,儿童都能看得到和感觉到。你们思想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之中都会影响到儿童。”马卡连柯的这段话对幼儿教师同样是适用的,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幼小的孩子们。那么幼儿教师如何加强自身的修养,才能无愧于太阳的角色呢?

传统的教育将教师定位于“塑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无私的蜡烛”、“甘为人梯的导师”、“桶水滴注的巨匠”,这种定位,无疑是对教师崇高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的赞扬和肯定,教师们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在人们的阵阵称赞声中,很好地扮演着这种角色,有效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今天的师范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和锻炼,就将走上幼儿教师的岗位,承担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所以作为师范生应该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努力使自己做到品德良好,为人师表,忠于职责,身体健康。还要学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爱岗敬业,尊重每一个孩子,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孩子,决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孩子,更不能对孩子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不管孩子是否健康或者体弱,不管是聪明伶俐还是有些鲁笨,不管是漂亮的公主还是丑小鸭,不管是用小车送的还是用自行车接的,在幼儿教师的眼里,他们都是平等的,他们都是完善的生命,他们都是生动的存在,他们都是可爱的天使。师范生还要学会尊重幼儿的家长,跟家长建立平等友好的朋友关系。

师范生将来还要学会和同事团结协作。大家是同事关系,如同姐妹兄弟,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密切配合,教师之间团结友爱的融洽关系必然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学会和谐相处。师范生还必须勤奋好学,多才多艺,知识广博,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广泛涉猎各门科学与艺术,才能够在孩子们方方面面好奇的提问面前应付自如,才能满足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知识兴趣启蒙的需要,才能带领孩子们走近丰富多彩的科学与艺术的奇妙世界,才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养成喜爱学习的习惯。师范生必须养成好学不倦的习惯,成为一棵吸引孩子们的知识大树。师范生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注意衣着穿戴。礼貌、得体、大方、文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让孩子们喜欢,才能使孩子们乐于亲近你,也才能够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为人师表的形象。

加强师范生的交往礼仪修养是必须靠自觉的,冰心在诗中写道:“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在光明里结实。”师范生只有不断自觉规范自己,修养自己,提升自己,美化自己,将来才能收到“朵朵葵花向太阳”的效果,才能真正成为幼儿眼中、心中与梦中的太阳。

三、师范生的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常规

人际交往的核心,在于以适当之法敬人,即所谓“礼者,敬人也”。在社交场合,人们留给初次见面者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它往往会影响到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它的形成,不需要经年累月,也不大会反复变化,而往往由他人见到自己的头一眼所决定,一般不会长过见面时的头三秒钟。他人由此对自己产生的看法与评价,在此后的相关交往中将产生巨大影响。为此,师范生在人际交往中注重一些基本的交往礼仪常规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言谈方面的礼仪常规

1.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努力做到。不说谎话,不说假话,有错就改。

2.与人交谈时,语言要文明,声音大小要合适。要使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应当准确清晰。讲话要注意场合,态度要诚恳而且和蔼。适当借助于幽默的力量,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3.跟别人打招呼时,使用礼貌用语要得当:要使用“你(您)好”、“你(您)早”、“早上好、上午好、早安”、“下午好”、“晚上好”、“晚安”等问候语。向别人请教或给别人添麻烦时,要使用“对不起”、“拜托”、“请多关照”等请托语。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使用“谢谢”、“多谢”、“非常感谢”、“十分感谢”等致谢语。对长辈、朋友或者初次相识者,要尊称为“您”。对师长尊称为“老师”。对社会工作人员要称呼其职务或者“同志”、“叔叔”、“阿姨”、“先生”、“小姐”等,不可以直呼姓名。与别人分手时要说“再见”;别人向自己致歉时回答说“没关系”。对别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

4.与人交谈时,要注意时间,注意对方的情绪,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要让别人把话说完,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讲话或插话。

5.对任何人都应当做到谦恭礼让,不可以讽刺、嘲笑或者蔑视他人。要做到敬老爱幼、尊重妇女,帮助残疾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

(二)生活交往中的礼仪常规

1.对朋友的态度要永远谦恭,要常常微笑着同别人交谈、交往。

2.当别人向你介绍朋友时,你应集中精力去记住人家的名字。在以后的交往中,你一见面就能叫出他的名字,人家就会觉得你很热情,很有心。

3.对周围的人要时时保持友好相处的关系,寻找机会多为别人做些什么。例如,你的邻居病了,你能想到为他做一碗可口的汤,别人对你就会经久难忘。

4.要尽力理解别人,遇事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要学会容忍,克服任性。做到这一点就能让朋友感到亲切、可信、安全。

四、师范生在校园中的主要人际交往礼仪

老师与学生,是校园里两大基本群体。老师是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对象,师生关系是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校的健康地学习成长,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能不能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符合社会要求的影响。

教师是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对象。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人格模仿的对象。与教师的交往也是学生知识需求和获取的重要途径,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前提。与此同时,师生关系又是一种业缘关系,师生之间心理距离小,心理相容度高,教师对学生充满爱护与关爱,学生对教师尊敬与敬仰,师生关系是一种纯洁而无私的人际关系。

同学是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关系,也是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校园里的同学关系总的来说是和谐、友好的,同学之间的关系有亲情化、家庭化的趋势,即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创造一种如同亲属一般和谐稳固的同学关系。

(一)师范生与教师交往中的礼仪

一般说来,师生交往中,学生应当遵守的礼仪规范有如下几点。

1.学生要尊重老师的劳动。

(1)按时上课,按时下课。提前两分钟进入教室,听到上课铃后,要安静地坐在座位上,静候老师的到来。当老师走进教室时,班长或值日生要声音洪亮地喊“起立”口令,全体同学要起立站直,向老师问好,当老师回礼以后方可坐下。下课铃响以后,全体同学要向老师行注目礼,待老师离开讲台后,才可以自由行动。

(2)上课时要专心听讲,不扰乱课堂秩序,不搞小动作,不看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书。

(3)在课堂上,如果有问题要发问时,不要坐在座位上信口开河,应当先用笔记录下来,待老师讲授结束后,再举手提问;或者在课后向老师请教,不可以随便打断老师的讲课。如果老师讲课过程中有不当或错误之处,更不可以当堂指出。

(4)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老师批改的作业,要虚心接受。如果对老师批改的作业有不同意见,可以个别地与老师一起共同商讨。对老师批阅过的试卷也应采取这种处理问题的态度。

2.学生与老师谈话时要有礼貌。

(1)在与老师谈话时,不可以东张西望,也不可以抓耳挠腮,应该保持一种端正的姿势。学生应当双目凝视老师,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说话

(2)在谈话开始时,学生应当主动地请老师落座,如果老师不坐,学生也应该站着与老师说话。学生与老师谈话时,表情要自然,语气要亲切,态度要诚恳。

(3)学生应当尽量去理解老师的谈话内容,如果不理解老师说的话,或者有不同见解,学生应当主动地、诚恳地向老师请教,一定要弄明白、搞清楚老师的意思。

(4)学生与老师的谈话要注意场合,也要注意老师的表情变化。

3.学生进入老师的办公室要讲究礼貌。

师生在日常交往中,会涉及生活与学习中的很多问题,学生有时会到老师的办公室去汇报情况、请教问题或者商量事情。

学生在进入老师的办公室之前,应当喊“报告”,如果办公室的门关着,还应当轻轻叩门,经老师允许以后,才可以进入。如果老师正在休息,就不要去打扰他,以免影响他的时间安排。

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汇报情况时,应当简明扼要、言简意赅,还应当把问题汇报清楚。

请教问题时,态度要诚恳,要把问题表达清楚,并且还要征询老师的意见。

4.要理解老师,关心老师。

(1)在路上遇见老师,应当主动地上前打招呼,进出门口或者上下楼梯时应让老师先走。

(2)对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批评教育,要虚心接受并且努力按照要求去做。如果老师批评错了或者与事实有一定出入,也不可以顶撞老师,应当平心静气地向老师解释清楚。

(3)老师生病的时候,学生要多加照护,要经常去探望,对年老体弱的老师,更应当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师范生与同学交往中的礼仪

1.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

(1)同学之间的交往要讲究礼貌,不起侮辱性的绰号,不开恶作剧的玩笑。老同学要关心新同学,大同学要爱护小同学。进出教室时要互相谦让,不要妨碍别人的学习。损坏别人的书本、文具,要主动道歉,必要时要负责赔偿。

(2)同学之间要平等相处,尤其是男女同学,不要随便开玩笑。同学之间不能够打架、骂人,不能够伤害别人的自尊心,不嘲笑生理上有缺陷的和学习上后进的同学,对先进的同学不要打击讽刺。

(3)同学之间要互助友爱,彼此之间要树立一种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思想。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对学习上、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要热情主动地给予帮助。同学生病要前去探望,家里有困难,要想办法帮助解决。劳动的时候,男同学要帮助女同学,大同学要帮助小同学。

(4)当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要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德,不要意气用事,不要出口伤人,更不能够动手打人。

2.同学之间的谈话要注意礼节。

谈话是交流思想的主要方式。同学之间的谈话能够增加了解,增进友谊,增长知识。同学之间的谈话要注意态度,要注意谈话的内容。

(1)谈话的内容要真实、健康,自己对某一个问题或者事物的看法要实事求是,不要胡乱地恭维别人,也不要随意地伤害别人。不要说不文明的污言秽语,不要传播谣言。

(2)如果同学在谈话的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者说法欠妥,应该在不伤害自尊心的前提下,委婉、恳切地指出来。

(3)说话时千万不要装腔作势或者盛气凌人。听别人说话时,态度要认真,精力要集中,不应表现出无精打采或者漫不经心的表情,更不应轻易地打断别人的谈话。同学之间是相互平等的,彼此之间谈话的态度要谦虚、诚恳,语调要平和。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但对于一个事业成功的佼佼者来说,他在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靠的不仅仅是出众的才华,而且更在于有良好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人际协调的能力。在科技时代日新月异的年代,知识的更新换代极为频繁,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进行知识的补充与更新。但是,单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光靠书本上的知识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积极的人际沟通与交往,是他获取新知识的有效途径。“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对于师范生而言,他们思想活跃、成就动机强,但是,由于社会经验的不足、知识的局限,他们在看问题时难免会出现偏差。因此,师范生彼此间的畅所欲言、互通有无,将会使他们在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增长他们对事业、人生、成功的积极看法。纵观科学发展史,不难发现:科学家间的彼此合作,很有可能出现科学的奇迹。控制论之父维纳,在建立控制论早期,曾组织过一个科学方法讨论班,参加的人有数学家、物理学家、工程师、医生等。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新理论进行发难、质疑、补充、完善,结果使原来许多问题得以澄清。在现代社会,各门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越来越强,单靠一门学科的知识很难有大的成就。对于师范生来说,应该学会与不同学科的人才进行交流的能力,从而在心灵上相互沟通、行为上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思考与练习

1.师范生具有良好的交往礼仪修养有何价值?

2.师范生在与别人交流时需要注意哪些礼仪规范?

3.师范生在与教师交往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礼仪规范?

4.师范生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礼仪规范?

5.观察日常生活中或课堂上或办公室等环境中师生交往、同学交往等情况,对交往过程进行记录、分析其礼仪规范的优点或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