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美术探究式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

儿童美术探究式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兴趣是学生探究知识的起点。如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实施美术探究式活动课程,学生就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可以为了学习的乐趣而进行学习。运用社区、场馆拓展探究式教学。利用互联网进行探究式教学。以“单元”设计教学,或以“主题”构架教学,都是探究式校外美术教育教学活动。校外儿童美术探究式活动的评价是综合、多元的。

20.1.1 激趣导入,自学探究

兴趣是学生探究知识的起点。如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实施美术探究式活动课程,学生就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可以为了学习的乐趣而进行学习。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很重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领探究,为校外儿童美术教学注重了多元导入方法(故事法、游戏法、猜谜法、演示法、实验法、纸艺法、角色表演法等)。有效的导入,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去的教学做好铺垫,打下扎实的基础,还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案例20-1】

在刮蜡画《美丽的鱼》的教学导入中,教师借用变魔术的形式,在一张黑纸上刮出了一朵炫丽的花朵,立即吸引了学生们的视线,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取得了很好的导入效果,调动了学生对刮蜡画深入探究的兴趣。

20.1.2 综合运用,拓展探究

巧用材料实施探究式教学。表达视觉感受的工具不仅仅局限于纸和笔,表现手段可以是多样化的。可从单一的平面绘画演变为多种材料的立体制作,材料内涵的挖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各种瓶子、盒子、鹅卵石等,都可以成为创作的元素。如用树叶拼贴画时,学生会通过拓印树叶,观察到平时根本关注不到的天然的肌理效果;尝试在瓶子、灯泡上绘画,可以探究感受不同材料的绘画方法;蛋壳碎片、碎纸片、豆子等材料镶嵌于画面中,会产生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形成强烈的冲击力。材料的拓展创新、巧妙运用,既可以拓宽创作思路,也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以美的感受面对生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中美的事物,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创造性地运用综合材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创新意识。

【案例20-2】

第一课时“画画土著人”,要求学生在牛皮纸上创作。简单的黑白对比、夸张的人物形象,虽有较强的画面效果但感觉与平时作业无异。第二课时“土著人装饰”,让学生用羽毛做出羽毛头饰、羽毛项链、羽毛耳环等,将这些饰物对第一课时完成的土著人物形象进行装饰,然后卷成柱状,竖立于橱顶,贴挂在背景板上,一下子产生了较强的装饰效果。大家强烈地感受到利用材料处理画面可以更好地表达视觉感受,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运用社区、场馆拓展探究式教学。校外教育儿童美术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教室。教师可适当地带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艺术场馆,走入社区,走向大自然。其实,社会资源很丰富。如公园的风景、艺术馆展品等,就连广场停放的轿车,都可以入画,成为学生表现的素材,成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发社区文化生活资源,充分利用美术场馆等教学资源和场地优势,将其引入校外儿童美术教育教学中,不仅活跃和丰富了学生的美术活动,也拓展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

【案例20-3】

没有生活气息的创作是空洞的。在参加一次大型的某医院儿童绘画比赛前,我们先组织学生到儿童医学中心参观。学生在医生的带领下参观了收费大厅、门诊部、输液室、住院部等地方。在这既陌生又熟悉的环境里,学生回忆起自己生病时的害怕与胆怯的心理、父母焦急不安的神态。回到教室,教师鼓励学生把看到的场景创作成画。因为有现场体验,他们创作画面格外生动。

利用互联网进行探究式教学。网络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能搜索到丰富的文本信息和图片资料,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通过网络,学生在学习、研究、尝试、发现、想象和操作实践中,提高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电脑的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素养。

【案例20-4】

学习凡·高的作品《星月夜》时,教师提前一周让学生在网上查找有关资料,在网上先“探究”。上课时,学生带来的信息是五花八门的,信息量很大,内容也很丰富。当他们在电脑旁像模像样地介绍资料时,他们不仅了解画,更是记住了一位伟大的画家。

20.1.3 单元课程,实践探究

单元化教学实施探究式教学。单元化美术活动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完成研究性学习。创设单元课题,引导学生关注探究社会实际生活,在研究和创造中加深对美术各种本体问题的理解和运用。

【案例20-5】

在教学“我眼中的职业”单元课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了解身边的职业,对职业的特征、文化等资源进行研究,采用询问、采访、上网查找等方式进行。经过梳理研究后,学生通过摄影、线描写生、水粉、版画、表演等,感悟体验和表现不同的职业,并做展示交流。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活动后,学生了解了部分职业的现态,懂得了感恩父母,还运用自己的作品表现了生活中的美。

有主题的美术创作活动,是一种美术方面的研究性活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研究,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以“单元”设计教学,或以“主题”构架教学,都是探究式校外美术教育教学活动。这体现了多课时的整体设计观念和意识,并将校外美术课程的人文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

【案例20-6】

“国粹——京剧”的主题教学设计中,从观看京剧节目开始,围绕京剧为何成为国粹,京剧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观赏京剧—说说京剧—画画京剧人物—秀秀京剧”来实施活动,让学生感受了京剧的艺术魅力,加深了对国粹艺术的了解。学生对如何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化艺术的思考,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民族自豪感。

20.1.4 多样评价,引申探究

校外儿童美术探究式活动的评价是综合、多元的。在评价作业时,教师将新颖性、独创性和综合性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和指标。评价方法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重点放在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表现出来对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了解,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展开评价活动,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

多样性评价是指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要求,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去评价学生的不同方面,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去衡量每一个个体,关注学生在美术探究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兴趣高低,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每个个体的积极主动的发展。

多元化评价的“多元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可由教师、学生、其他同学甚至家长来进行,这样就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及发展的真实水平。师生都可尝试用赏识的目光、平等的态度来对待每一幅作品;二是评价内容多元化,包括创作的美术作品是否有创新能力与想象,作品的表现力,作者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等;三是评价方式多元化,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口头评价、贴星评价、演示评价、师生互评、家长打分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评价的过程性具体体现在收集学生学习状况的数据和资料,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在一定目标的引导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而不是简单地给学生下一个结论。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即通过对学生发展过程的关注和引导,在一定目标指引下通过评价改进教学,不断促进学生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