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科学探究活动的记录

儿童科学探究活动的记录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记录”是儿童科学探究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在整个科学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标识记录法使用的对象是主要幼儿园小班或者中班的儿童,因为他们的记录能力非常有限,使用标识可以简单有效地帮助他们呈现科学探究活动的结论。儿童的记录有助于教师对学生探究活动过程的把控和评价;有助于儿童自身对科学探究的过程、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对比,帮助儿童调整自己的认识,实现自我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

“记录”是儿童科学探究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在整个科学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记录过程中儿童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所做、所见,通过符号或绘画的形式真实地写、记或画下来的过程,它显示出儿童亲历科学过程所留下的印迹。

活动需要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教师要观察记录儿童的探究过程和结果;第二,教师要支持和引导儿童记录和整理获得的信息,鼓励儿童用多种适宜的形式进行记录包括图画、符号、表格、文字、照片等多种方式记录活动的主要过程。

(一)标识记录法

标识记录法使用的对象是主要幼儿园小班或者中班的儿童,因为他们的记录能力非常有限,使用标识可以简单有效地帮助他们呈现科学探究活动的结论。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孩子一些不同颜色或者不同形状的贴片(雪花片等),赋予这些贴片特定的结论,这些贴片就是一种特定的标识,可以让孩子对探究过程中的结论用标识(贴片)清晰地进行分类展示。

例如,小班科学活动“小猫钓鱼”,幼儿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操作,在提供的操作材料中分别找出哪些是可以被磁铁吸住的东西,哪些是磁铁吸不住的东西。如何区分这两类东西呢,通过在相应的材料上粘贴“笑脸”和“哭脸”的贴片来标识区分。这样幼儿在活动的最后可以很容易把贴上“笑脸”贴片的物品放在一起,把贴上“哭脸”贴片的物品放在一起,从而发现原来用铁制作的物品可以被磁铁吸起来。

(二)图画记录法

科学探究活动中很多答案、结论都是儿童通过实验后获得的,但有时候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因此往往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只把发现的现象说一说,没有真正领悟到其中的奥秘,也许很快就会把这些现象忘记,这样不利于孩子们对这些现象的思考和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教师可以尝试着利用图画的形式,引导儿童将实验中的现象记录下来,这样儿童可以在记录的过程中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思考和验证。

例如,中班“有趣的叶子”活动,教师为了让幼儿了解树叶的特征,激发观察兴趣,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采用了图画记录的方法,让幼儿通过观察叶片,把叶子的形状和特点画下来。画图是平时幼儿喜欢做的事情,通过绘画的方式不但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叶子的特征,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三)图符记录法

当儿童对记录什么,怎么样记录有了明确的认识以及记录的能力有所提高后,就可以引导儿童进行符号记录,为了弥补从图画到符号的跳跃和跨度,尝试让儿童采用图画符号相结合的记录方式,指导儿童在不脱离图画的基础上加上符号记录自己的发现和现象,这样逐步帮助儿童掌握记录方法。

例如,大班“天气预报”,活动中幼儿除了要知道天气预报的作用,了解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体验天气预报的重要性,还要通过观察“晴”“雨”“雪”三种天气的基本特征自行设计代表该天气的符号,找出不同程度“雨”“雪”天气符号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知道从一种天气现象转变到另一种天气现象的简单表示。幼儿在观察设计天气符号的过程中,不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充分调动了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而且通过幼儿自主设计的符号和科学家设计的符号的对比,感受了解天气符号的特点,让幼儿知道天气符号是由形象的图案组成的,将天气与符号相对应,掌握其中的规律,让幼儿加深印象,实现知识的梯度提升。

通过图符的记录方式,实现了由形象逐步向抽象的转化,在这样的记录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有助于儿童将原有的认识与当前的操作结果相比较,调整原有的认识,促进新经验的主动建构。

(四)符号记录法

在图符形式记录的基础上,根据儿童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开始符号记录。根据儿童发展水平的不同及探究活动的深度不同,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学习记录,促进了儿童对记录的兴趣,并且在记录的过程中也让儿童学习了正确的观察方法,逐步提高儿童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洞察能力,养成质疑的习惯,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儿童记录能力的发展。

例如,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沉浮》,活动要求幼儿通过动手实验,找出提供的操作材料中哪些东西能够沉下去,哪些东西能够浮在水面上。教师在活动前预先设计好一张记录表,把活动所用到的实验材料一一罗列在表格里,在实验的过程中,孩子们在相应的材料旁边用向下的箭头符号“↓”表示沉下去,而用向上的箭头符号“↑”表示浮起来。

用符号进行记录,能帮助幼儿更快、更清晰地将物品进行分类,并找出其共同的特点。

(五)统计记录法

在符号记录的基础上,儿童还可以逐步学会能用简单的计算、图表等不同的方式对观察(探究)结果做简单的统计,通过统计抽象归纳出探究的结论。这一过程更加要求儿童对记录结果进行分析和推理,从实践中得出结论。

例如,小班“叠叠高”,幼儿要用提供的相同数量、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材料进行叠高,并在叠高的过程中发现“叠高、叠稳”以及“又高又稳”的基本方法,最终通过两两合作的形式用规定数量的可乐罐子和积木搭高,记录结构的高度,并评选出最高最稳的结构。小班幼儿不会用卷尺等测量工具对物体的高度进行测量,那么结构的高度要如何记录表示呢,通常情况下他们会通过数一数杯子摆放的层数,来代表结构的高度。

(六)文字记录法

学生针对科学探究过程中自己的想法、探究过程及结果,利用文字简单进行归纳总结后的记录,对3~8岁的儿童来说这是一个高层次的学习记录过程。主要在一、二年级学生中有所表现,他们更加愿意用文字清晰明确的表达探究的结果和结论。

例如,小学二年级“探究水培植物”,学生在初步知道植物生长的要素的基础上,学习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记录植物生长的基本情况。在观察水培植物的生长情况过程中,教师会给每位学生一张记录单,学生要用温度计测试无土栽培区管道内的水温,并用胶头滴管和烧杯采集水样,观察管道内的水质情况,然后把观察得到的结果用简单的语言填写在记录单上。

无土栽培水管水质情况观察记录单

通过简单的文字记录,有助于同伴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从而使儿童能够了解更多的观点和不同的发现,促进儿童在记录技能和思维广度、深度方面的发展。

儿童的记录有助于教师对学生探究活动过程的把控和评价;有助于儿童自身对科学探究的过程、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对比,帮助儿童调整自己的认识,实现自我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同时促使儿童在探究过程中更加认真地进行观察、思考,逐渐养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积累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