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科学体制化变迁对当今科学发展的启示

中国科学体制化变迁对当今科学发展的启示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科学体制化的新的变迁将会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一个美好的前景。
中国科学体制化变迁对当今科学发展的启示_科学历史文化

三、中国科学体制化变迁对当今科学发展的启示

从20世纪之交到21世纪之交,中国科学走过了百年的历程,中国科学体制化从学习英国皇家学会转而以法国科学院为楷模,从民间组织发展成为国家机构,从集自然、人文社会科学为一身的“综合型”科研机构发展成为自然、人文科学分立的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从哲学的角度看,中国科学体制化经历了从肯定到否定的过程,因此,从逻辑上来看,它也必须完成从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这一辩证进程。这是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科学发展的逻辑所决定的必然结果。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科研机构都被纳入以国家为代表的全民所有制体系,经费来源也仅限于由政府财政拨款的单一渠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科研机构也开始发生变化,国家采取了“稳定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对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技术开发、成果推广等活动,以市场机制为主,将此类科研机构推向市场;对有关国家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基础性研究、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和重大科研攻关项目,以政府投入为主,稳住少数重点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机构。这是个很好的方向,但还应该加强,国家应该做到:

第一,拿出具体的措施刺激企业,加强市场对科研投入的意愿,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民国时期的一些科研机构由企业创办,如实业家范旭东创办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其制碱技术在当时独步世界,为中国化学工业带来巨大利益。我国应改变对过去科研机构大包大揽的做法,充分利用当前“过剩”的经济环境,鼓励企业转变增长方式。从政府角度看,应该转变政府职能,制定有关政策,为企业营造一个强化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和行为的外部激励约束机制。

第二,继续深入科研机构改革。科研机构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应该通过“知识创新工程”的建设等方式,在稳住一支精干的基础性研究、高技术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和重点社会公益性研究科技队伍的同时,实行人才分流,鼓励科技人员向企业流动或组建科技开发型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

第三,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具体包括:①政府应该制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和技术引进规划。这至少有两方面作用:集中有限的资金和人力,突破关键技术,解决部门分割、形不成气候的问题;为科研机构和企业在技术发展和技术引进方向上起引导作用。②进一步完善诸如技术合同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等一系列从科学研究到技术推广等各项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为科技进步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③加速建立和完善技术市场体系和完善技术劳务市场,逐步形成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自由流动的局面。

百年风雨,一个轮回。中国科学体制化的新的变迁将会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一个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美)约·本一杰维.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147

[2]杜石然等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300~301

[3]任鸿隽.中国科学社史简述.文化资料选辑(第15辑).1961

[4]国立中央研究院组织法.中央研究院主要法规辑录.中国科技史料,1988,9(4):17~20

[5]姚蜀平.中国科学院的筹备与建立.中国科技史料,1989,10(3):56~65

[6]段治文.中国近代科技文化史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209

[7]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第五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93

[8]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第五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294

[9]邓琮琮,张建伟.中国院士诞生记.文汇报,1996-12-9

[10]赵红洲.论科研生产关系与我国科研体制改革问题.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6(1):36

[11]孔经纬.简明中国经济史.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238

[12]段治文.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兴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19

[13]杨萌溥.民国财政史.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75~76

[14]杨萌溥.民国财政史.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69~7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