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发展与体制创新

科学发展与体制创新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进行体制创新就是在保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其具体制度进行变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进行的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体制创新,就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是多方面的,但核心任务是所有制上的创新。
科学发展与体制创新_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实务

一、体制创新迫在眉睫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经济运行中的体制矛盾越来越突出。无论是微观层面,还是宏观层面,现行体制在市场经济运行方式中暴露了许多弱点。这使人们增强了关于体制创新的紧迫感。

一段时间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一些“表象”,各种调控手段可谓“应用尽用”。但是,或是效果不理想,或是在实际运行中“走样”,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比如,本来技术改造、技术进步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内涵式发展的最佳选择,但在现有体制之下,又演变成了新的“跑部钱进”,不少又变成了生产量的扩张,使结构矛盾未能消除,反而恶化。实践说明,并非调控手段的错误或失灵,而是由于体制缺陷所导致。如果只在政策对策上“修修补补”,而体制上“一切照旧”,那么很难使经济发展真正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一)体制创新首先要从政企关系的调整做起

政企分开虽然已经搞了多年,但是,实际效果不够理想,甚至在新形势下又衍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实践表明,尽管主观上想处理好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但在客观上由于现行体制的局限,我们无法突破已经形成的利益关系,无法调整产权隶属关系不变前提下的经营者与主管部门之间的矛盾。同时,在这种体制下,政府无法从具体的经济运行决策中脱身,无法不对企业的经营甚至市场开拓活动“爱护有加”。

(二)体制创新要从宏观经济对策的内容和重点做起

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的对策中对经济运行管得太具体,对企业的微观决策管得太多,对行业的发展更多的采用“拔苗助长”式的“呵护”。政策倾斜、金融倾斜、人才倾斜,并没有从根本上导致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今后,宏观调控的重点应该放在体制创新上,有限的财力物力不再用于“吃偏饭”,而是从整体上营造有利于企业自我发展的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

(三)体制创新的基础是微观机制,特别是企业的体制

在信号反应失灵、市场对策盲目的企业制度之下,再好的宏观决策,也不可能有令人满意的结局。一段时间以来,现代企业制度的“十六字诀”人们好像不大提了,其实,“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在新的形势下确实有大力“推介”的必要,在这方面,企业和主管部门可以为之添加更为丰富的内涵,凡适应生产力发展和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的办法,都可以一试。由于我们的改革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循,实践走在理论之前是必然的,探索甚至失败为成功开路是必然的,我们不可能等到一切尽善尽美之后才作努力——市场经济不等人。

二、从国情出发进行体制创新

创新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创新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动力源,也是一种社会制度保持蓬勃生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创新包括多个方面,体制创新是其重要内容。

(一)体制创新是为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而进行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只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并最终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所形成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束缚和阻碍生产力发展时,就必须通过体制创新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我国,进行体制创新就是在保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其具体制度进行变革。正如江泽民指出的那样,“我们进行体制创新,就是不断完善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各个方面的体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进行的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体制创新,就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也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l世纪前10年,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是多方面的,但核心任务是所有制上的创新。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要坚持“两个一切”的指导方针,即“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的含义和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内涵,公有资产占优势不仅在于量的优势,更在于质的提高,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就全国而言的,有些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不同;“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有利的资本组织形式,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制创新要正视社会主义具体制度内在的弊病和缺陷,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批判、改造,但不能否定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这样,才能使体制创新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体制创新要正确对待别国的经验、别国的模式

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基础不同,历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各个国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济体制模式。如,英国的“传统市场经济模式”、法国的“计划市场模式”、德国的“社会市场模式”、美国的“自由市场模式”、日本的“政府主导市场模式”、澳大利亚的“混合市场模式”,等等。别国的经验、别国的模式可以参考,可以借鉴,但是不能照搬。盲目崇拜西方社会制度,全盘照搬,这是十分幼稚,也是十分有害的。现在乃至将来,我们有必要牢牢记住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致开幕词时对全党的谆谆教导:“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