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校本研修文化看智慧型教师的培育

基于校本研修文化看智慧型教师的培育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校本研修文化的形式,也是校本研修文化的外在表现,包括教师校本研修行为规范、校本研修成果等实物形式和教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与学校领导、同事的交往方式等。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校本研修文化的重要着眼点,而校本研修文化的创建需要一种新型的教师队伍。

(一)校本研修文化的内涵

要准确把握校本研修文化的内涵,有必要对“文化”和“校本研修”两个概念进行简要阐述。“文化”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在这里我们从学校发展的视角来看认为它是凝聚和激励学校群体成员的巨大精神力量,是学校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而“校本研修”是在学校里进行的教育研究,教师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力量。在这里,我们主要是结合实践角度对校本研修文化进行合乎逻辑的阐述与分析,重新审视校本研修活动中的文化力量。

一般而言,校本研修文化是指学校教师群体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思维模式、价值取向、态度倾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两个层次。

其中,价值体系涉及到教师团队在校本研修活动中共享的信念、价值、态度和习惯等,共享和共识是其中的基本要素。这是校本研修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校本研修文化的核心所在,包括教师的校本研修意识、教育教学观念、教师角色认同等。

行为模式涉及到教师团队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的行为规范、相互关系及其联系方式等,是教师团队成员之间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相互关系的类型和特定的联系方式。这是校本研修文化的形式,也是校本研修文化的外在表现,包括教师校本研修行为规范、校本研修成果等实物形式和教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与学校领导、同事的交往方式等。

(二)校本研修文化的主要特征

校本研修强调的是在学校里进行校本研究,无疑校本研修文化会烙上学校文化的特征。而学校文化是一种内隐的、深层的但又是弥漫在整个学校全部生活时空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决定着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败。学校必须尊重人的主体性存在,尊重人的主体性发展,主张以人为本,教师成为学校管理活动的主体。可以说,“自主、和谐、开放”成为现代学校文化的核心主题。因此,结合校本研修的特点,我们可以认为校本研修文化主要具有三个特征:

一是自主。它强调教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主张对话与交流,将教师校本教研工作的发展目标由工作层面上升到生命层面,把教师置于校本研修活动的最高位置,将教师看作是具有活力的特殊生命体,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使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充满生命力。教育应使受教育者自己成为教育自己的主体,别人的教育也应通过受教育者自己来实现。

二是合作。它强调教师要具有强烈的合作意识,大家之间和谐相处,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他人赞赏或批判,学会包容和倾听,形成诚信友爱、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提升每位教师的自我管理水平,提升每位教师真正的内在权威,维护良好的校本研修氛围,使教师不在把关注点放在具体的教学任务上,并通过多种方式与其他组织进行合作,寻求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事务中不断成长。

三是研究。它强调实现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做到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同伴互助是合作的重要方式,而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正如杜威所所:“只有人们甘心情愿地忍受疑难的困惑,不辞辛苦地进行探究,他才可能有反思的思维”。同时,专家力量适时主动地加以深度介入,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解读,强化校本研修成效。

为此,我们认为:校本研修文化作为教师蕴涵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的价值、态度、信仰、思维方式等精神要素,是解读教师专业发展深层意义的表意象征系统。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校本研修文化的重要着眼点,而校本研修文化的创建需要一种新型的教师队伍。

(三)校本研修文化创建的主要措施

在校本研修文化创建中,学校以“自主、合作、研究”为主线,突出“愿景”、“学习”、“激励”、“示范”、“平台”,激励教师走向教育自觉。

1.用“愿景”引领教师丰盈精神世界

所谓“愿景”,就是学校教师对学校发展及其自身发展的理性思考,是教师在学校组织内履行的共同使命与价值观。它代表着教师群体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期望值,从而把所有教师凝聚在一起,朝着校本研修活动的共同目标奋进。

学校领导十分注重与教师一起设计学校发展蓝图,和教师一起规划个人发展愿景,实现在共同愿景引领教师追求卓越,并用适切目标促进教师走向成功。我们以师德高尚、追求卓越、敬业爱岗、技艺精湛为目标,引导教师结合学校四年发展规划找准坐标,在专业发展方面确定最佳的努力方向。我们借助专家力量、中层干部指导,帮助教师正确分析自我教学现状与水平,制定个人四年专业发展计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教师们完成了质量较高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做到目标适切、措施落实、检测有效、发展显著。

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举例:

努力做一个有思想的小学语文教师

(2011年9月——2014年6月)

姓名:冯颖     岗位:语文教学(班主任)

职称:小学高级   学历:本科

一、背景分析

1.外部环境分析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学校课程体系更加完善,逐渐向科学化、生活化、个性化调整,面向教学的现代化,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技能、教学行为等方面必须不断更新与深化,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所以,把握好新世纪学校教育教学正确的发展方向,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我校坚持以课题为引领,在研究和实践中打造一支具有战斗力的教科研队伍,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丰富研究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展现科研成果。故,学校提出了“用自信拥抱每一天,用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的教学理念。

2.个人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教育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具有十多年的工作经历,有一定的课堂教学经验,对低年级语文的教学有独到的见解,形成了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其兴趣的教学方法。曾多次在区、市、外省市等活动中上公开课,所上的课深受同行们和专家的好评。但对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有的无法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加以全面的分析,特别是缺乏在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对的新要求,面临的新任务方面的理论知识。

班主任工作:

作为一名班主任,能够以科学的方法管理班级、管理学生,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名学生,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学校的优秀班级和新区优秀少先队集体。有时工作还不够细致,所带的班级离区、市级三好班级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自我定位及三年发展总目标

根据社会的变化与教育改革的发展,及时研究自己的不足(盲点),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以自己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发展。

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从为应付考试到为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方便。

针对自己的教学特点拜名师学艺,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教学经验日益丰富,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遇到年轻同行,要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考试评价等各方面给予关心和指导,帮助他们尽快掌握教学常规工作的要领,展开对教材、教法和学生学习情况的研究分析,使他们尽快深入领会并具体体现我校优秀教育文化传统和先进教育思想。

创出自己教学风格,能推出自己的经典课堂教学展示课,争取成为新区或署级骨干教师。

在平时的教学中,能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思考和改进,重视反思和总结,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案例、课例等的研究,自己在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撰写教学论文,争取在区级或者以上的杂志上发表,争取在论文评比中获得好成绩。

主动带教青年教师,帮助他们提高驾驭教学的能力。

三、年度目标和任务

1.第一年度(2011年9月——2012年8月)

(1)年度目标

①师德:认真学习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严格遵守教育法规、师德规范对教师的要求,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②教育教学:努力专研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提升业务水平,创建和谐的课堂和多彩的学习生活。

③教育科研:以课堂教学为基点、以课改为契机,锻炼提高发现教育问题和研究解决策略的能力。

④学习方面:坚持阅读教育名著,提高自身素养,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2)实施方式或途径

①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做到自觉遵守法律和各项规章制度。

②紧跟教育发展的形势,掌握教育发展的动向,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同时带领学生多读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能力,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③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发现和积累典型的案例,思考解决的方法,并及时记录,坚持写教学随笔、教学反思及教学论文。

④努力做到每天拿出一小时的时间,阅读教育名著,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3)成果形式

①和学生一起写读书笔记,并进行同题作文的训练。

②努力写出几篇高质量的教学随笔或教学反思。

③在“小学语文基地组”学习中,有一定的收获和影响力。

2.第二年度(2012年9月——2013年8月)

(1)年度目标

①师德:规范和提高自己的道德观念,形成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勤学乐教、廉洁奉献的师德风尚。

②教育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做到灵活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在区级或市级的公开教学活动中,努力推出1——2堂经典课。

③教育科研:积极练笔,撰写高质量的教育科研论文,初步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

④学习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有针对性的阅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2)实施方式或途径

①学习模范教师、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阅读它们的专著,提升自身的思想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慎独。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转变师德观念。用党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向党组织靠的更拢些。

②多参加外出学习和培训,紧跟课改的动向,学习优秀同行的经验。一定要把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认真备课,精心上课,多写总结反思。

③注意对教育案例进行总结和归纳、整理,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理论水平,认真对待每次论文评选活动,撰写高质量的教育科研论文,针对自己的教学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及研究内容。

④认真阅读并学习教育名师的专著,学习它们的教育理念和策略,并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实践,总结思考。

(3)成果形式

①力争在区级或市级的公开教学活动中,上出1——2堂经典课。

②努力写出几篇优秀的教学随笔或教学反思,争取刊登在教学教学杂志上。

③努力成为小学语文中心组成员。

3.第三年度(2013年9月——2014年6月)

(1)年度目标

①师德: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敬业爱岗,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真正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能做到用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

②教育教学: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提升业务水平;勇于创新,灵活自如地处理教材,使自己的教学风格在一定领域(镇)内独树一帜。

③教育科研:积极参与课题的开发与实践,成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力争推出初步的科研成果。

④学习方面:读写结合,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理论水平。

(2)实施方式或途径

①以模范教师和师德标兵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向他们看齐,从思想、言行上更加规范自己,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信誉。

②继续和学生一起多读书,使读书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研讨活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勇于探索和实践,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③积极参与学校教科研课题的开发与实施,与同事团结合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全面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④多读多思,坚持写教学随笔,提高自己的理论层次。

(3)成果形式

①所带的班级能争取区级以上的荣誉称号。

②力争在区级或市级的公开教学活动中,上出1——2堂经典课,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③做一名有思想的,有见解的小学语文教师。

四、达成目标的保障措施和自我监测措施

1.继续提高学历层次,网络教育提高学历是适应职业的需要,也是自我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很看重文凭,但求知比文凭更重要。虽然我已经是本科学历,但是作为教师还有一个不断提高和精益求精的接受终身教育的过程。

2.继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注意搜集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无疑是当代教师一项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和任务。

3.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务实求真,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并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教学实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我增长和应用知识,学会怀疑和创新。

4.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教师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一项永不间断的工作:学习专业知识、学习育人方法、学习教学技术,从书本中学、从网络中学、从他人身上学、从教学实践中学……终身学习无疑是艰苦的,同时也是快乐的。

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只有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开拓进取,努力创新,勇立潮头。只有不断加强理论、业务学习和继续教育,才能经受住“极限”的考验,在超越自我的同时,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2.用“学习”引领教师丰厚文化底蕴

俗话说: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而后学,学才有长进。我们注重丰富教师精神生活,使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这也是我校提升教师文化品位的一大举措。

首先,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激励教师以博大的胸怀,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尝试进行校际间的师德论坛,就热点问题进行思维碰撞,产生共鸣。努力拓展师德教育的途径,通过学习、报告、征文、考察、论坛等多种形式提高有效性。

其次,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使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这是我校提升教师文化品位的又一举措。读那些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书,有针对性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如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解读《纲要》、《标准》,学习教育教学的新经验,进行理论性知识新构建。

第三,积极开展读书、读报等教育教学沙龙活动。学校提供读书经费,组织购买书籍,为教师提供读书科目,为每个办公室提供一组不同科目的书,以便交换阅读。每学期每一位教师都能完成至少精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或师德论著的学习任务,多数老师已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还泛读了一些有价值的论著和杂志,提升了育德能力。让读书成为教师最好的精神化妆,进而增强教师的主体意识,实现自我超越和心智模式的改善,充分发挥所有教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的自觉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在“读书节”期间,学校成功举办了教师读书心得交流会,老师们不仅热爱阅读,还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厚实了文化内涵。

此外,学校先后组织大家参观上海城市展览馆了解上海的发展、邀请陈家昌老师作“《论语》与师德”专题讲座厚实教师的文化底蕴、进行“教育如沙,师爱如水”师德教育主题论坛活动激发教师的爱生热情、邀请第四教育署党委蒋倩书记作“今天怎样做老师”师德报告等活动。我们还有效利用校园网,开展“今天怎样做老师”网上师德论坛。

3.用“激励”引领教师走向教育智慧

“激励”意味着在对教师专业发展有明确规定的前提下,从学校组织上对教师参与校本研修活动予以有力的保障,真正使校本研修活动中体现一所学校的文化氛围。众所周知,教育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美国教育家克朗顿的“自我指导的专业发展”观点告诉我们,教师的创新来自于实践,真正的智慧也来自于实践。因此,作为学校领导者要根据教师团队特征,在校本研修活动中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激发教师的教育智慧。

首先,采取“四结合”措施提升师德素养,即:注重政治学习与专题学习相结合、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例剖析相结合、学习与体验相结合。学校以“弘扬世博文化,践行教师礼仪”系列活动为抓手,开展师德小故事、教师文明用语和格言征集活动、“爱在育童”征文、“师德标兵”评选活动、“教育如沙,师爱如水”师德教育主题论坛活动等,校刊《育童星空》也及时对优秀教师进行事迹宣传,为教师树立身边榜样,激发教师爱生热情。育童教师在活动、学习、实践中提升师德素养,良好的师德师风已经形成。

其次,尊重全体教师的差异,承认教师是具有生命活力的教育者。学校领导者善于深入到教师中去,努力去发现教师的优点和不足,抓住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所在,并寻求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使教师将教育新理念逐渐内化为教师自身的教育智慧。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教师开展主题研修活动。在课堂观察中,我们虽然发现教师之间差异较大,但和他们在课后一起研讨时,还是以鼓励为主,对课堂上瞬间闪现的智慧灵光给与及时的发扬和激励;对存在的不足进行适切的指导和帮助。这样,教师就能接纳学校领导的建议与意见,学会客观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促进自身角色的转变。

第三,重视骨干梯队培养,这是促进教师教育智慧凝结的最重要的举措,同时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更高的发展平台。学校从2007学年度始进行了校级骨干教师任职考核与新一轮骨干教师评审工作,目前评出育童小学骨干教师16名。校级骨干教师评审活动是我校实现师训四年规划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多次评审,加快了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进程,提高了骨干教师比例,增强了骨干教师的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以及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激励骨干教师群体更好地发挥专业引领作用。让优秀教师走近名家,零距离地接触名家,我们还进行了“与名师结对”活动,让育童小学的15位骨干教师分别与区内外12位名师结成对子,促进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使“与名师结对”工作成为学校骨干教师培养的一大特色。

4.用“示范”引领教师尝试教学批判

针对现代教学过程的多样性、灵活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等特征,学校注重引导教师喜新不厌旧,充分发挥领军人物对全体教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的示范作用,引领教师学会反思、学会批判,敢于向名家、大家挑战,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甚至敢于提出自己的批判意见,在秉承传统教学精髓的同时闪烁现代教学元素的灵光,展现出教师个体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新见、创见和远见。

首先,在主题研讨中追求课堂最优化。在教学工作中,学校以“富有生命活力的魅力课堂”为研究重点,建立多种层次的课堂教学研究制度,坚持以教研组、备课组为主体的常态下的校本研修活动,以“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为主题进行合作探究,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案例学习。项目组长、教研组长加强对教师随堂课的听课、评课,与教师面对面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并及时反馈,增强与教师的交流和沟通。

学校先后组织了多次具有较大影响的课程改革主题研究活动,让育童的教师在各级层面上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风采。我们先后联合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教育》编辑部在我校开展了“关注学力培养 打造活力课堂——‘提高课堂实施能力专题研讨’”育童小学校本研修专场研讨活动;举办了“优化教学策略、关注学力培养、提高课堂实效”数学区级骨干教师群教学展示活动,我校4位区级数学骨干教师展示了她们的课堂教学,同时也展现了育童数学教研组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其次,在课堂实践中追求案例经典化。只有在激发教师生命意识的前提下,课堂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彰显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我校认真开展“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实施”工作,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唤起教师的主题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达到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效果。

通过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和教师的教学反思改进能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浦东新区教学管理中的一大亮点。其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每位教师记录和反思自己的每一节家常课,分析教学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能。同时,通过这些过程纪录,为教师建立教学档案,留下专业发展的足迹。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的5个基本环节(课前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课外辅导、考试测评)得到全面改进,课堂教学有效性极大提高。我校教师的课堂改进工作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自我反思式的课堂改进阶段。教师自觉地、全面地分析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作出详细的分析,制定切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改进的目标和具体措施;同伴互助式的课堂改进阶段。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享经验、共同成长。教研组为每一位教师共同寻找需要改进的问题,并发挥骨干教师的优势,发扬团队精神,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改进起到积极的帮助和推动作用。其突出的成效是:教师有了互相切磋教学问题的伙伴,教师之间可以分享备课资料和课堂教学技巧,可以共同分析教学情况,共同切磋教学改进策略;专业引领式的课堂改进阶段。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听课、评课等方式,对教师帮助最大,使课堂改进计划的实施,提升更高的目标。

在经历了“自我反思”的课堂改进、“同伴互助”的课堂改进后,我们将课堂教学改进定位在“专业引领”上。邀请专家定期到校指导校本研修活动中的案例撰写,专家的指导使教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来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了我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第三,学校以跨学科的校本研修活动为载体,促进了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了多项经典的课堂教学案例:“智慧,生成于教师的实践”跨学科校本研修活动打破学科局限,为不同学科的教师创造沟通的机会,实现多个视角的碰撞与交汇,使校本研修活动不仅能“取众人之长”,还能“取众科之长”。同时,让教师在体验、感悟、反思、实践的过程中生成教育的智慧。“探索学科本真,追求教学质效”校本研修展示周则展现了育童小学校本研修工作中“研”的力度和深度。主要有四方面内容:

(1)注重校本研修目标的有效性。有效教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优秀教师要有好的技术和规程,但同样的教案是复制不出同样的教学效果的,仅靠技术和规程不能稳定有效地产生好的教学。因此教师教育一定要寻找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们认为利用“关键教育事件”的教学研究不失为一种好方式。从学生角度,要选择对学生成长起重要作用的事件;从教师角度,要选对教师较难处理,存在问题或困惑的,比如教师设计不受学生欢迎,或是学生思维和教师思维不一致,或是学生的突然发问、教师没准备的,或是课堂教学中发生的意外情况等;从课堂教学角度,要选处于教学中的重要位置的;从事件价值角度,要选可以推此及彼,值得研究的等。选择好了关键教育事件就要对其进行研究,就可以基于此“关键教育事件”进行教师研修。这种教师研修的特点是有载体即关键教育事件、有参与的、开放式的培训,目的是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

(2)注重校本研修内容的适切性。研修活动内容不再由学校统一布置,而是各教研组针对学校整体要求和学科发展自行确定。因此教研的内容完全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而定。既有集体备课、切磋解疑、研究教材教法、落实教学进度等这些传统的教研项目,也有一些新的内容,如校本课程的开发,学习资源的引进等,从而使得教研活动的内容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3)注重校本研修方法的针对性。学校对教研活动的形式进行了革新,目前,比较成熟的形式有:①观课评课式。教研组成员通过各级各类的开课、评课活动,研究改进教学;②专题学习式。每个学期,设计专门的理论专题学习活动,要求教师研读2-4部专著,撰写学习体会、教育叙事、教学课例、教育案例、教师以及组长成长的案例、课堂教学实录分析等;③博客论坛式。学校在校园网上设置了教师成长记录平台,每位教师在平台上建立自己的教育博客,将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感悟及时分类记录下来,互相交流切磋,共同发展;④视频观摩式。为了使所有教师都能观摩到校内外的公开课,学校将各种层面的研究课视频以及相关的教案、课件、反思挂到校园网上供学习、分析,以便改进、提高。

(4)注重校本研修主题的递进性。①如何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具有基础性、启蒙性等特点,很多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较多,创设情境和拓展材料符合这一学科教学的特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挖掘和利用生产、生活中的生活素材,创设情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并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展教材,包括文本、视觉等材料,使教材再现社会共同经验的本来面目。②如何从写教案到设计教学?我校有些教研组针对课堂教学实际中如何提高教师教的有效性和学生学的有效性的问题,从“加强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出发,提出教师应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目标,设计有利于学的过程结构——包括丰富的教学模式、适当的内容梯度、辩证的熟能生巧、真实的教学活动、良好的群体意识、坚强的独立精神,同时关注新课程理念的落实,重视学习者经历学科知识与概念的发生过程及其再发现,重视学习者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增加学习者对学科美的体验机会来提高学与教的有效性。③如何从预设到生成,从“加法”到“减法”?通过课前、课上与课后三个环节的有效过程控制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我们认为,课前、课上、课后三个环节的教学准备对教学有效性提升的作用,认为只有课前充分准备才能课中互动生成,才会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有效性。认真收集信息、分析比较、形成思路、动手撰写、制作教学具课件的工作,这是上好课的前提,是课堂良性循环的开始;课上则应灵活应变,努力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的关系;课后则应合理地延伸,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作业与教学辅导。

5.用“平台”引领教师形成独特魅力

风格是一种从容,是应付自如的自信;风格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极强的感召力和驱动力;风格是一种力量,是挥之不去的魅力和不可抗拒的穿透力。学校有责任、有义务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各种交流研讨中,教出风格、创出特点、形成魅力。

首先,搭建多元平台,展现教师风格。我们以各级教育教学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校级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推荐骨干教师进行各层面的教学交流,鼓励骨干教师们走出校门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积极承担江西万年县教学管理人员、教师的培训任务,接待贵州西部地区教师代表团来校学教,推派优秀教师进行带教,全力打造精品课、推出品牌教师。同时,先后组织教师参加“新区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新区教师教学设计评比”;组织六位教师参加浦东新区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推荐多位教师赴虹口区进行教学交流;数位教师在新区骨干教师精品课展示中获得好评。我们邀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来到我校进行讲学,让老师们有幸走近特级教师,感受大师风范。校园网上“听‘贾老师教语文’后”主题论坛的热烈讨论,体现出育童平等开放的研修氛围。

近年来,我们还组织了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主题的教师教学比武,分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两个层面进行。优秀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让我们看到了:互动、探索、生活化已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有效、必要的媒体运用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通过比赛,涌现出一批很有专业发展潜力的教师。学校还承办了“上海市小学体育教师四课综合展评活动”,张悦老师代表浦东新区参赛,获得了一等奖;推荐邱琳、桂耀樑老师参加上海市《品德与社会》、《自然》教学比赛获得二等奖。多次次组织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培训任务,育童的教师先后进行了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古诗教学的交流和展示,受到好评。学校多次接待了外省市教育代表团的来访学习活动,一大批教师在与外省市教师的交流互动中展现了自己的才华,赢得了好评。

其次,开展课题研究,提升科研能力。学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有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尝试教育教学方法及内容的改革,先行实践先进的教育思想,寻找规律,形成经验,有效推广。教科室坚持对学校课题进行规范管理。校级以上骨干教师都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切实做好自己的研究课题,落实研究计划,学期中通过实践课、论文等形式体现自己的研究成果。目前,学校已完成了区级课题《“快乐健身半小时”校本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小学生科技创新素养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和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子项目的结题工作,《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也成为学校素质教育实验的主项目。

总而言之,通过创建富有育童特色的校本研修文化,切实解决了学校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智慧,使教师的生命质量在更高层面上得到了发展,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浓郁的校本研修氛围中,育童的教师将满怀热情地迎着教育的春光走向教育自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