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小学“1+X”校本课程群建设

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小学“1+X”校本课程群建设

时间:2022-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1+X”校本课程群释义基于对小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特点的进一步认识和学校“创造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我们开展了《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小学“1+X”校本课程群建设》这一课题的研究。

李 川

(上海市徐汇区逸夫小学,上海200237)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等要求。学校从“创造教育”的办学特色出发,以小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为逻辑起点,依据现有小学各类课程的基本特点,从系统与结构化视角,开展了“1+X”校本课程群的建设和研究,以促进学校真正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加快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步伐。

关键词:创新素养;创造教育;校本课程群

作者简介:李 川,上海市人,上海市徐汇区逸夫小学校长,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一、研究缘起

上海市徐汇区逸夫小学创办于1996年,学校自建校起就以创造教育为特色,以“为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作为办学理念和目标。学校制订了“尚德、益智、添能、立人”的校训,重在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张扬创造个性。18年来,对于“如何开展创造教育”和“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素养”的问题,学校一直在摸索和实践。

我们认为,学校课程体系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是开发学生潜能的主要手段,也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关键环节之一。因而自建校以来,学校一直致力于建设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创造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例如,我校开展了小学创造教育的策略研究和策略应用,创设了“智多星”、“左撇子”、“贝尔实验室”、“电子工场”等俱乐部形式的活动课程,成为上海市创造学会的实验基地。然而,回顾学校的“创造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历程,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尚未打破现有3类课程的壁垒,系统与整合效应不理想;二是各类创造教育的课程功能模糊,定位不清;三是教学方法较为落后,缺少创新;四是课程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不够配套。与此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等要求。因此,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成了新时期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使命,也对我校开展创造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那么,从学校的办学传统与特色出发,如何进一步丰富、更新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以培育学生创新素养作为基点,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校本课程群,为培养宽知识、泛兴趣、爱创新的现代小学生搭建丰富的课程平台,成了学校近阶段重点关注并着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二、对于创新素养的认知

对于创新素养,我们认为它是一种复合能力,是受良好的知识结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人格、创新环境等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而小学生的创新素养是小学生在完成创新活动过程中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小学生在创造新事物的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和身心品质的总和。小学生的创新素养包括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创新精神是指小学生在创造新事物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有的勇气、意识、胆略等一般心理状态,是人的精神面貌的一部分。创新能力是指小学生在完成创造新事物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主体条件,包括动脑和动手两方面的身心条件。动脑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完成解决问题的思想建模、创意设计、方案设想、创作构思等以及验证、实施、物化等方面的能力,其核心是建立在逻辑思维基础上的求异思维和求新想象,其本质要素是求异思维和求新想象的心智技能。动手能力包括:将科学假设进行验证的能力,将思想建模物化的能力,将计划规划方案付诸实施产生实效的能力,将创作构思物化呈现的能力等。创新人格是指小学生在实现创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格、动机、兴趣、需要、意志、品德等个性心理倾向的总和。小学生的创新素养要以扎实宽广的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创新思维能力为核心、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动力,该素养可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养成。

三、“1+X”校本课程群释义

基于对小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特点的进一步认识和学校“创造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我们开展了《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小学“1+X”校本课程群建设》这一课题的研究。该课题试图通过将创新素养培育作为逻辑起点,依据现有小学各类课程的基本特点,从系统与结构化视角,按照需要加以统整,形成各具特定功能的学校课程群落,并真正实施于日常教育活动中,以“增进小学生的课程学习经历、厚实知识基础、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提升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

所谓“1+X”,包含3个基本课程群,其中的“1”是指在基础型课程领域中构建两个群落:一是将语数外三门学科按照创新素养培育的需要,从教学目标和内容上各自加以丰富和调适而形成的课程群;二是把基础型课程中其他的学科按照创新素养培育的需要,作横向沟通与整合,形成专题性课程群。“X”是指将拓展型与探究型课程予以统整,开发并构建内容丰富、各具特色、能满足小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群。目前,在小学阶段从整体与系统设计的视角建设创新素养培育课程群的研究尚不多见,相关文献也很少,缺乏成熟的经验。我们希望借助这一课题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创新教育和校本课程开发等研究,促进学校真正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加快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步伐。

四、“1+X”校本课程群开发

1.研究目标

在《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小学“1+X”校本课程群建设》这一课题研究中,我们将本着“立足学校办学理念、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扎根实践”的原则,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文献研究、个案研究和课堂观察等方法,在澄清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校本特色课程群的实质内涵和价值定位的基础上,对现有学校课程进行群划分,形成一套比较合理且适用于学校的《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1+X”小学校本课程群》的结构。试行走班制、长短课教学、校内外结合等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实施模式,让校本课程群的教育成效惠及全校学生;探索个性化和动态化的长效、多元的校本课程评价方式,对校本课程群进行客观的质量评估;开展具有代表性的课程群建设、学生成长或教师发展等方面的个案研究,以彰显课程群建设带动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创新素养成长的实际成效。

2.研究内容

《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小学“1+X”校本课程群建设》这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小学“1+X”校本课程群建设》的实质内涵和价值定位。即从理论上探讨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小学“1+X”校本课程群建设的逻辑起点、本质内涵、价值定位和理论基础是什么,这是本课题的前提。

(2)《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小学“1+X”校本课程群》的建设基础和主要原则。即综合社会背景需求、学校发展传统、学生创新素养要求和课程群建设要求等多重因素,提出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小学“1+X”校本课程群建设的主要原则是什么,要考虑的核心要素有哪些等,这是本课题的基础。

(3)《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小学“1+X”校本课程群》的结构框架设计。即系统梳理学校现有课程的门类,分别分析具有怎样的课程特征与功能。同时,分析小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核心要素,并基于这些核心要素,综合“横”、“纵”两个视角,采用调适与统整的方式,系统构建小学校本课程群的“立体化”结构框架。“横向”以专题形式为主,“纵向”按年级由低到高有序推进。这是本课题的重点之一。

(4)《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小学“1+X”校本课程群》的“1”领域课程群设计。以创新素养培育为核心,在“1”领域研究语、数、外学科教学目标的调整,教学内容的调适,相关练习体系的设计等;同时对基础型课程的其他学科,探索内容统整,形成若干专题性课程群。

(5)《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小学“1+X”校本课程群》的“X”领域校本课程群设计与教材编写。即根据所构建的校本课程群的总体结构,在“X”领域,设计诸如“学科拓展”、“生活制作”、“体艺人文”、“科技探索”、“社会实践”等专题的课程群,编写系列校本教材或教学资源包。发挥各课程主要负责教师的积极性,组建课程教材编写小组,修订现有的特色课程教材,开发新增设特色课程的教材或教学资源包。

(6)《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小学“1+X”校本课程群》的校本实施模式。即发挥教导处等课程管理和实施部门,创新课程实施和管理制度。“1”领域课程群中尝试长短课时教学;在“X”领域课程群实施上,打破以班级为单元的课程开设形态,试行跨班级、跨年级、灵活多样的走班制教学模式。探索“基于创新素质培育的小学“1+X”校本课程群”的多种实施模式,让学生在充分体验和互动中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7)《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小学“1+X”校本课程群》的校本评价机制。协同教导处和各年级组、教研组,借鉴各课程小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借鉴校际间有效经验,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方案,探索促进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的动态化、长效、多元的校本课程评价方式和技术,确保“1+X”校本课程群的有效实施。

3.研究实施

我们将用3年时间(2014年9月—2017年8 月)来完成《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小学“1+X”校本课程群建设》这一课题的研究。整个研究过程将分3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我们将组建课题组成员并进行明确分工。主要采取行动研究、国内外文献研究等方法,形成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和内容框架。包括:①研究“小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核心要素,对《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1+X”校本课程群建设》的实质内涵、价值定位、建设基础和原则等问题进行初步探索;②初步设计《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1+X”校本课程群建设》的结构框架。

在第二阶段(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们将运用行动研究和课堂实践等研究方法,分阶段、分重点地开展《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1+X”校本课程群建设》的子课题研究与实践。包括:①基于创新素养培育“1+X”校本课程中各群落的目标内容调适与统整、校本教材编写等;②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1+X”校本课程群的校本实施;③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1+X”校本课程群的校本评价;④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1+X”校本课程群建设的个案研究等。

在第三阶段(2017年1月—2017年8月),我们会对整个研究工作开展全面梳理、总结和提炼,发表系列研究论文,撰写研究报告,以形成研究总成果。

我们认为,《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小学“1+X”校本课程群建设》的研究,是学校创造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再一次探索,也是对创造教育停留在基础型课程之外的一次挑战。我们相信,此项研究必将会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同时对小学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带来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上海经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殿军,方妍,赵鸿雁.创新人才培养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创新人才培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Elementary School“1+X”Curriculum Construction Based on Innovative Literacy

LI Chuan

(Shanghai Yifu Elementary School, Shanghai 200237)

Abstract:《National Long-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2010—2020)》proposed to“build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explore creative talents through education at all levels of training pathways”and other requirements.The school starts from“creating education”school characteristics.The school fosters pupils innovation literacy as a logical starting point, based o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types of existing school curriculum, from the system and structural perspective, to carry out“1+X”schoo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in order to promote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school, and accelera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cultivate the pace of students’innovation and accomplishment.

Key words:innovative literacy, creative education, school curriculu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