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校本研修为抓手

以校本研修为抓手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绝大部分教师往往对二期课改的课堂教学要求比较了解,但对课堂教学操作的学科化和个性化的体验不多,未能将理念完全融入教师的教学行为当中。针对学校的师资情况,我们提出了“以我为主、伙伴相助、专家指导”的校本研修机制,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探讨交流活动,以此来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速度,适应二期课改的要求。

以校本研修为抓手 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青浦区大盈学校 周兴元

一、背景分析

1.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广大教师对素质教育的概念并不陌生,但相当多的教师还仅仅停留在认识水平上,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更没有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由于对传统教学方法驾轻就熟,一些教师不愿意花力气探索新路,相当多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学生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认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合作、交往等行为的养成。

2.“二期课改”的推进对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绝大部分教师往往对二期课改的课堂教学要求比较了解,但对课堂教学操作的学科化和个性化的体验不多,未能将理念完全融入教师的教学行为当中。而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是自然的自发的过程,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学习就能完成,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来实现。而这一过程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管理从“理念”走向“实践”,将重心下移到课堂教学行为的指导和引领上,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帮助教师领悟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3.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管理效能将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目前学校教学管理现状看,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如:教师管理缺乏民主性和开放性、课程管理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课堂教学管理缺乏过程性和整体性、教学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二期课改”实施的质量。而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优化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能。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在立足校本教研,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能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二、具体做法

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学校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建设现代教育体系,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对于如何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的基本思路是:围绕课堂教学主阵地,立足校本教研,关注教学效能,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学校的师资情况,我们提出了“以我为主、伙伴相助、专家指导”的校本研修机制,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探讨交流活动,以此来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速度,适应二期课改的要求。

(一)加强常态课的管理,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重视家常课,提高在常态下的课堂教学效益是保证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加强常态课的管理,我们的主要理念是同伴相助,主要方式是同伴开放。为了让教师互帮互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校建立了教师日常观课制度。每学期,由教务处安排,定期举办针对学校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周活动、针对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和针对面上教师的教学开放周活动等,并明确提出了行政领导对一线教师的随堂听课数量一学期内不少于20节,一线教师之间互听课数量不少于8节的具体要求,从行政制度上推进教师同伴之间的互动互学活动。一线教师的互听课,要求听课教师认真填写听课评价表,写出评价意见和建议,并在学科教研活动时开展互评交流。学科分管领导主要抓本学科的业务指导工作。根据教师的不同层次,在评课时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少数初步形成自己教学特点的“尖子”教师,侧重分析他们教学中的擅长之处、独到见解,鼓励他们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对绝大部分称职教师,侧重在改革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以及运用教学手段、揭示规律、指导学法等方面有意识地多发现、多指导;对新教师及有困难的教师,侧重在上课的基本要求上加以肯定和指导。尤其对新教师,增加听课次数,并以课例为抓手,开展“磨课”工作,缩短他们的成长周期。

对常态课的指导,我们主要凸显以下三个方面的思想。

1.凸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心灵的关怀,要尊重、信任、关爱每一位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从而获得最有效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目标、要求上有层次,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又要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课上不只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与提升。

2.凸显比结果更重要的学习过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和有效展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过程的展开中充分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借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判断及相应的分析、概括,让学生在充分的时空里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探索过程。

3.凸显学习方式的最优化。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提供“脚手架”,有意识地促使学生运用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有引导的发现性学习和有指导的探究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主性,使学生在与教师平等的交往和积极的互动中,实现学习方式的最优化。

(二)加强教研组的管理,发挥教研组的功能

我们学校在构建学校教研文化方面,主要是突出“教”与“研”的充分结合,努力实践“行动学习”模式。各教研组在落实基本常规的基础上,以教师亲历的真实问题为中心,确立一个研究专题,并围绕专题开展教研活动。教研组研究专题的确立先要进行选题申报,教务处、科研处把关、审批,使专题研究成为一种有意义的研究。如:语文教研组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在基本确立了“导入——整体感知——研读——延伸拓展”四个基本环节后,重点对“研读”环节中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开发”方面进行专题研究。如倪小清老师在上《蜗牛学艺》一课时,在设计课文内容时,把蜗牛的三次学艺过程进行逻辑结构的句式呈示,先让学生进行开放性说话练习,再进行有感情的扮角色朗读训练,然后提供其它动物对象进行拓展性练习。这样,既简化了书本上的学习内容,又将书本知识作为范例,指导学生很好地进行了能力训练,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学生也因此而学得活,练得多,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这种专题性教研活动,避免了以往的盲目性,也使教研组活动真正做到了期初有计划,活动有专题,过程有反思,期末有总结,有效地提高了教研活动的质效。广大教师也在这种实践、讨论、反思、再实践和再调整的过程中,最终完成理念向行为的转化。

(三)加强骨干教师队伍的管理,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我校在第二轮名优教师评选中,有区学科带头人1人,区示范教师3名,教学能手1人,校级骨干10人。发挥好这些教师的作用,是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的关键。因此,我们在加强骨干教师队伍的管理上,采用“点上带教青年教师,面上辐射示范”策略,让这部分教师起好示范、引领作用。根据学科,对这些骨干教师与0—3年的青年教师进行结对带教,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同时,教务处在制订计划时,每学期安排一次教学展示周活动,主要由骨干教师上展示课。像2008学年第七周的教学展示活动,我们安排了9名骨干教师和两名由骨干教师带教的青年教师上展示课。面上教师在保证参与相同学科听课的基础上,鼓励参与其它学科的听课活动。保证每一位教师在一周内听课节次不少于4节,并在课后写好评价意见及建议。教务处按学科组织教师进行评课活动。由执教老师说课,听课老师评课,再由执教老师进行反思小结,最后由学科分管领导进行总结,提出具体要求。广大教师对这样的学习、交流活动都抱以极高的热情,尤其是青年教师,他们非常珍惜这样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结合这样的活动,围绕活动主题,我们还开展了“我追求的一堂好课”教学论坛活动,请上展示课的部分老师进行论坛,同时还邀请区教科室的专家进行点评和指导,让教师接受一些新的理念和信息,形成一种教学行为和教育理念之间的经验冲突,以达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四)形成城乡联片共同体,重视专业引领

由于学校骨干教师数量的短缺,因此学校在校本教研方面急需伙伴相助和专家引领。为了更好地促进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周边学校的优势资源,我校尝试了和周边几所学校结成了校际教学研究合作共同体。围绕着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培养,提出了“合作、共享、发展”的口号,有计划地联合开展了校本教研合作活动。

在共同协商下,我们建立了由四所学校校长领衔,教导主任管理,联片学科召集人具体运作,教师主体参与,区研修中心教研员实作指导的组织系统。开展了专家专题讲座活动,学科“专题性研讨日”活动,四校学科带头人的公开课教学活动等。我校的英语学科也承担了联片教学研究课。英语教研组在准备研究课的过程中,借用了区学科指导团的技术力量进行实践指导,通过“教研组实践——导师团指导——联片教学展示”的“实践——反思”过程,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实现教学低投入、高产出,学生低负担、高质量,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而这种有效性必须以科学的管理和专业的支撑作保障。因此,我校还积极寻求教育行家和学者对学校进行直接专业支持和技术服务,使学校在校本教研机制上进行创新,获得新的生长点和突破口。

我校在近几年中,较多地得到了区教研员的关心和支持。这些活动对学校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专业素养的提升都带来了十分广泛的积极意义。综观当前学校队伍现状,形势喜人。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明显提升,在全区的各类名优教师评选和课堂教学评比等活动中,我校均涌现出得奖人数多,获奖等第高等特点,深受兄弟学校关注。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教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呈现出了我校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良好势头。

三、几点思考

1.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而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实践又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基本前提和保证。如何使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实践真正地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实现互动双赢局面,存在着教师之间的不平衡性,往往是“个人经验”占上风,表现出“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因此,校本研修的效能必须以科学的管理和专家的技术支撑作保障。

2.新课程实施的主战场在课堂上,其主体是教师,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其根本还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的教师教学行为的最优化。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从“技术性实践”转化到“反思性实践”,在领悟中实现教师的自我效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