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用游戏培养中班幼儿合作行为的实践研究

运用游戏培养中班幼儿合作行为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培养中班幼儿合作行为的实践研究,旨在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调查与研究,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幼儿愿意合作、学习合作、主动合作,以增强幼儿合作能力,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运用游戏培养中班幼儿合作行为的实践研究

简阳市第一幼儿园 陶雪英 指导教师:黄 娟

摘 要:在未来社会中,只有善于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因此,从小培养幼儿友好的合作行为显得十分有意义。本实践研究在于探索出适合培养中班幼儿合作行为的各种游戏,实践研究表明:①两人游戏合作意愿的激发需要通过四个环节来达到;②幼儿合作需要培养三个主要方面的技能;③幼儿合作形式的内化需要四个层次的递进。建议:首先,教师要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其次,家长要积极主动配合,达成家园一致,效果才能更好;最后,幼儿园要为研究提供更多的支持,比如说物质方面、环境方面。

关键词:游戏;中班幼儿;合作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

合作行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或者利益而自发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或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观察,我们发现许多幼儿在合作方面存在问题:

(1)在集中教育活动中,很多幼儿以个人为中心,在唱歌时自己会唱的部分经常一个人唱在前面,没有整体性;在其他小朋友讲故事或者叙述事情的时候,不会倾听……

(2)在游戏时不遵守游戏规则,不听从他人的意见,和小朋友发生争执,最后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

(3)在日常生活环节中,也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和小朋友发生不愉快,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道从同龄的小伙伴那里寻求帮助。

培养中班幼儿合作行为的实践研究,旨在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调查与研究,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幼儿愿意合作、学习合作、主动合作,以增强幼儿合作能力,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来自简阳市第一幼儿园中三班45名幼儿(4~5岁)在一日活动中合作的实际情况,通过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等方法帮助幼儿形成合作意识,学习合作,最后达到愿意合作,主动合作。

三、研究措施

此班幼儿从小班步入中班,受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以及合作认知水平的限制,造成幼儿的合作意图很不明显。从最初的活动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大部分幼儿就算由老师指定具体的两个小朋友在一起完成这个游戏,他们也无动于衷,更不用说让他们自己主动地去寻找自己的同伴来完成游戏了。

(一)幼儿合作意愿的激发

两人游戏在幼儿合作的最初阶段是最简单、最容易被幼儿接受的游戏形式,也是较为有效的刺激物。选择以两人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合作意愿,在激发幼儿合作意愿的这个过程中,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形式,层层递进地进行:

1.指定式

指定式是针对没有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指定具体的两名幼儿进行合作游戏。

在这个阶段幼儿在行为上表现出几乎没有合作意向,大部分幼儿对合作完全没有意识,属于完全被动者,需要外力(教师)的促进。

2.邀请式

邀请式是指针对部分已经有一些合作意识的幼儿,根据教师的明确指向和要求邀请没有合作意识的另一名幼儿共同完成合作游戏。

在指定的基础上,为了增强幼儿对合作形式的意识,并让他们体验到合作的快乐性,采取了让能力强一点的孩子去邀请明确指定的另一名幼儿,以此来刺激他们对合作形式的加深理解。

3.选择式

选择式是指教师请幼儿在其划定范围的几个幼儿中选择一名幼儿进行合作。

经过两个阶段的刺激,外向活泼型的幼儿在合作意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有一部分幼儿属于安静﹑内向型的幼儿,必须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引导,督促他们加强对合作形式的理解,以提高他们的意识性和主动性。

4.吸引式

吸引式是指教师为幼儿创造环境以游戏的趣味性吸引幼儿主动选择对象进行合作。

越来越多幼儿逐渐熟悉了合作的形式,部分幼儿也渐渐培养起初步的合作意识,但是要达到让他们从最初的被动合作行为,转化为主动的自发性合作行为,研究者还需要为他们提供各种环境,利用游戏本身的趣味性来激发他们的合作意愿,吸引幼儿参与合作游戏。

(二)幼儿合作技能的培养

经过第一阶段的培养,幼儿体会到了与小伙伴一起玩的快乐,渐渐养成了与人合作的意愿,形成了以自发性协调为主的合作学习特征,掌握了相应的合作技能。

1.平等协商技能

平等协商技能,是指幼儿与同伴之间彼此交流信息,相互协调需要、观点与行为,试图达成一致意见的行为技能。

经过观察,幼儿在协商时会出现几种状况:双赢﹑互让了结﹑一方让步﹑不了了之、不欢而散。其中双赢、互让了结与一方让步三种情况都表示协商双方达成了一定的协议;而不了了之和不欢而散两种情况则说明协商破裂,协商者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协商以失败而告终。

2.角色关系调节技能

角色关系调节技能,是指幼儿在活动中出现角色冲突时,有调节这种关系的能力。

幼儿活动中离不开多角色游戏,然而不管在角色扮演游戏还是其他多人物游戏中,幼儿都会出现角色分配的问题,为了确保任务能顺利完成,幼儿必须要具有调节角色关系的技能。

3.解决问题技能

解决问题技能,是指幼儿在各种活动遇到困难、矛盾、冲突时,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据观察,幼儿在活动区中遇到的困难、矛盾冲突特别的多,比如在建构区中,当儿童想搭建一些东西时,往往出现儿童自己能力有限的情况,但又不知道怎么去解决,甚至有儿童是直接争抢别人的玩具来完成自己的目的等行为。各种困难矛盾都需要幼儿拥有解决问题的技能。

(三)幼儿合作意识的内化

经过前面各阶段的培养,幼儿出现了较多适应性协作,也能产生一些组织化协作。在这个阶段,幼儿合作小组内部有明显的“小领袖”。

1.小领袖

小领袖,是指在合作学习小组内充当了组织者的幼儿扮演的角色。

在区角活动的创意区中,教师告诉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橡皮泥合作做一样东西时,小朋友会商量做什么,例如,果果说:“我们做一个生日蛋糕吧!”大部分幼儿都同意果果的提议,只有浩浩想做章鱼,果果见有人反对他,就说:“浩浩,你不是以前做过章鱼吗?不能再做一样的了。”其他幼儿同意果果的意见,浩浩也就同意了。果果接着说:“你们每人做一种颜色的花,浩浩你做五根蜡烛,我做底下的圆蛋糕。”大家按照这样的分工认真地做起来。

2.平行玩家

平行玩家,是指幼儿在活动时,拥有相同兴趣的幼儿达成共识,一起合作,完成某项任务。

在区角活动创意区中,这次老师同样提供的是胶泥。晗晗,雯雯和航航三人,先都各自在摆弄自己的那一部分,航航先想到做章鱼,就做了一个头在那里,这时雯雯做了几条蛇,她抬头看见航航做的,很有意思,就主动给航航说:“航航你是要做章鱼吗?”航航回答:“是的。你要做什么?”这时雯雯很想做,就说:“要不我把我的这几条蛇变成章鱼的脚,我们一起做吧!”晗晗也想跟着一起做,于是,三个小朋友就这样达成了共识,一起认真地做了起来。

3.寻求帮助

寻求帮助,是指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难以达到或实现某种目的时,主动寻找同伴帮忙一起合作完成游戏任务。

如优优在搭建公园时,材料太少,他需要到离桌子很远的篮子中去取材料,但是正好搭到一半的公园小桥没有人扶就会垮掉,他对身边的冰冰说:“你来帮我扶一下公园小桥好不好?我要去那边取一些积木,要不它就垮掉了,小桥搭好了,我们一起在公园玩行不行?”冰冰欣然答应了优优的请求。

4.我们一起玩

我们一起玩,是指幼儿在无困难的情况下主动寻找玩伴一起完成游戏,主动提出合作要求。这也是幼儿合作发展所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在区角活动娃娃家中,童童手中拿了一个小挎篮,琪琪也很想玩,就站过来问童童:“我也想玩,你能给我玩吗?”童童说:“那咱们一起玩吧,你去超市买些菜来,我在家带宝宝,回来我们做饭。”琪琪答应了就离开了“家”,在超市走了一圈,回来后告诉童童:“给你菜,我们做什么饭好呢?”童童说:“我们做鱼,炒很多菜吃。我锅里已经放油了,你快点把葱拿来。”就这样很快两个小朋友就做好了饭,开开心心地吃起来了。

四、研究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刺激﹑培养,儿童的合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具体的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合作意识明显增强

在集教活动中,幼儿从最开始的以个人为中心,不会倾听,没有整体性到现在能够很好地配合老师,与同伴合作,与家长合作。如在主题《弯弯绕绕》的启发下,小朋友们自动生成了美术课“弯弯乐园”。在这次活动中,研究者给每一个小组发了一个毛线团,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合作组成自己的一个乐园。最开始有些小朋友就各自拿一段毛线玩自己的,后来经过我的提醒,很快就和同组的小朋友开始商量、分工、合作,最后和组员制作出了自己的弯弯乐园。在研究活动进行到最后的阶段,合作意识已经深入小朋友的行为中,小朋友真的是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性。

(二)幼儿的合作能力明显增强,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

在体育游戏中,幼儿自主的以两人、三人、多人的形式进行合作,大多数小朋友都高度集中地参加到活动中,连平时班上最顽皮的孩子都投入到游戏中。从小朋友的活动中看出,合作行为明显增多,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比如,以前在晨间活动中幼儿经常会因为争抢玩具发生攻击性行为,到后来,经常都是利用有限的材料,合作制作出他们想做的作品。

(三)幼儿主动合作,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与交往技能,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学会主动合作,养成了良好的交往习惯,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研究的终极目标。幼儿非常喜欢游戏的活动形式,都能积极、主动且专注地参加到活动中,对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也起到了较好的锻炼。

五、问题与思考

(1)活动过程中,虽然探索出了游戏对于本班幼儿是最适合的方式,但是合作行为并不是只存在于游戏中,还可以通过每周一次合作主题式的集中教育的方式、讲故事等更丰富的方式来培养。

(2)在培养孩子的合作行为的过程中,研究者也不断地和家长交流,请家长们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可是家长的配合程度却有明显的差异。

(3)通过一年来对孩子们合作意识行为的培养,大部分幼儿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可是对于处于两个边缘的幼儿(比如,特别活跃,通俗点就是特殊性多动的儿童以及特别文静内向的小朋友)效果还是不明显,如何把这些幼儿全部纳入合作培养范围也是以后研究必须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崔丽莹.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与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学前教育研究,2010(4).

[3]王小英,石丽娜.3~6岁幼儿合作学习的水平与特点[J].学前教育研究,2008(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