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庭与幼儿园是幼儿所处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在很多幼儿园,家园合作主要是采取开办家长园地,节日庆祝联欢等形式,但这些形式只是走走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这些“家长园地”没有起到家长与幼儿教师交流的平台作用,家长参与活动的互动较少,即使有的家长想参与合作中来,也不容易找到恰当的机会融入到合作中。因此,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内江市威远县第一幼儿园 曾 俐 指导老师:曾 琴

摘 要:家园合作已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受到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家庭与幼儿园是幼儿所处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和家庭双方应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家长与幼儿园要针对家园的不同特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同步教育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包括“文明、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行为举止,与人和周围事物良好相处的行为方式,做事专心,有始有终”。可以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幼儿学会做人的基础。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把自身当做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协作,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特别是幼儿家长的支持、参与、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幼儿园和家庭两者要充分发挥家庭与幼儿园两股合力的作用,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但从目前幼儿教育实践看,笔者在与家长的接触中发现,有的家长作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还没有真正参与到幼儿园教育的活动中来,互动的有效性不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合作。

一、家园合作的现状

(一)家长参与盲目或被动

从目前的合作情况来看,家园合作仅表现在家长虽然参加了幼儿园的组织活动,但都带有象征性的参与性质,这种参与,家长是被动的、盲目的,没有明确合作的目的和任务,更不了解合作的实质,只是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参与。在合作交流中,家长只是当听众,接收器,没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或者放弃发表意见的机会。究其原因:一是有些家长对参与幼儿教学虽然持积极态度,但落实到实际中却有困难,家长忙于工作,没时间参与幼儿园活动;还有些家长对家园合作没有足够的认识,重视学校教育,轻视家庭教育,没有深刻理解家园之间的相互关系,误认为孩子一旦进入幼儿园,就是老师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自己只管为孩子出钱就行了。二是部分教师也认为合作是浪费时间,没有太大的意义等等,这都反映出幼儿园与家长教育观念的陈旧落后。

(二)幼儿园的透明度差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家庭与幼儿园双方的责任,幼儿园的教师情况、教学情况以及一些学习、生活制度有必要让家长知道,这样便于双方的合作。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并非如此,很多幼儿园依然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依然是以自我为中心,幼儿园没有给家长提供幼儿在幼儿园的信息,可以说家长对幼儿园教师工作的了解非常有限,造成了家长和教师之间的隔阂。例如,虽然对教学计划每个园都要向大家公示,但在实际上,“公示教学计划”就是公示课程表,公办幼儿园的“公示教学计划”也仅仅是开学初的学期计划,而每一月、每一周的教学计划没有公示,透明度较差,家长不能充分了解幼儿园的各种情况,没有办法很好地配合幼儿园开展工作。

(三)合作方式简单、形式化

家园合作方式过于简单、形式化。在很多幼儿园,家园合作主要是采取开办家长园地,节日庆祝联欢等形式,但这些形式只是走走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虽然幼儿园各个班都设有“家长园地”宣传栏,但是很多班级的教师只是在上面抄录了一些儿歌、故事或一周活动计划等,让家长回家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的知识。这些“家长园地”没有起到家长与幼儿教师交流的平台作用,家长参与活动的互动较少,即使有的家长想参与合作中来,也不容易找到恰当的机会融入到合作中。

二、家园合作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调查表明,幼儿在家的表现与在幼儿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在幼儿园里老师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如礼仪、生活卫生习惯、劳动教育等方面;而在家中,很多家长对幼儿娇生惯养,一味地迁就忍让,过分溺爱,幼儿普遍存在对待家人或客人没有礼貌、独断专行、霸道行为严重、我行我素、不爱劳动等等不良行为习惯,这使得幼儿在幼儿园里养成的良好习惯半途而废,加大了教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难度。因此,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一)家园合作是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一种良好沟通方式

以幼儿园为核心的家园合作活动其目的就是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内的各方面表现,了解教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同时通过观察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孩子的表现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通过一系列家长参与的家园合作活动,使家长与老师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让家长与老师之间交流更密切、更实在,对幼儿在家与在园的一些情况互相了解,从而根据每个幼儿的身心发展不同特点,选择一些优良的教育方法对幼儿进行全面的教育,以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作用,支持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当今社会发展的形势,一些父母通常都会忙于工作而忽略幼儿的一些行为习惯的培养,而现在的幼儿成熟较早,知道的事情大大超过家长和老师的想象,这时就需要家长和教师之间配合,及时掌握幼儿的信息渠道,给幼儿指明方向,引导幼儿走正确的路,掌握正确的知识。家园合作能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作用,家长是幼儿天然的第一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一些游戏活动中,与幼儿和老师在游戏中拉近彼此的距离,建立和谐关系,让平时很忙的父母能有机会与幼儿、与教师亲密接触,支持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三、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策略

针对家园互动的现状,在家园合作过程中,幼儿园与家庭之间要相互协调,相互理解与支持,特别是幼儿园要主动积极利用好园里一切资源,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家长的重要资源,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首先,家长要与幼儿园在教育观点、思想、目标上保持一致,双方应当建立良好行为习惯的较一致的标准和要求,这样才能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如果学校对幼儿提出了一些要求,家长又不按照要求教育孩子,那么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没有办法培养的。其次,家长应保持教育过程的连续性,前后一致,如果家长随心所欲、朝令夕改,高兴时一个要求,不高兴时又是另一个要求,孩子就会看大人的眼色行事,这是最不好的。再次,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教育也要一致,如果爸爸要严管,妈妈要溺爱;父母要严教,爷爷奶奶要娇惯,这样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不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

在现实中,不少家长在幼儿教育观念上存在问题,如对早期教育没有深刻的理解,认为只要向孩子进行大量文化知识的教育,孩子能读书、写字,就是智力开发,就是早期教育,根本没有认识到幼儿早期教育的丰富内容,致使他们在孩子教育实施中出现失误,直接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又如有些家长只注重幼儿的知识、兴趣方面的培养,为幼儿安排各种增强智力的活动,而对幼儿的道德、品德、行为等社会性发展方面却漠不关心,违背了个性与社会性统一发展的规律,与时代发展要求格格不入。因此,幼儿园老师要帮助家长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幼儿是人生基础阶段,是知识迅速形成与品德、行为习惯等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家庭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任何教育不可代替的;家长要树立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认清自己在孩子教育上应尽的职责。

(三)召开家长会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园合作。幼儿园要根据学校、幼儿发展的需要,经常召开家长座谈会,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幼儿教师应与家长达成一致性的教育思路,让家长受到幼儿教师科学育儿思想的熏染,提高育儿水平。家长在座谈会上可以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难说出来,与大家商讨,求得帮助。如家长如何与幼儿建立良好关系,怎样促进幼儿的知识学习,怎样尊重幼儿,培养幼儿自信心等;还可以向大家推荐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大家共同探讨良好的教育措施,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协调发展。

结语:幼儿期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大量事实证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习惯是幼儿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因此,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孙云晓.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戈柔.浅谈如何进行家园合作[J].上海教育科研,2009(11).

[3]周若冰.家园合作共育新模式的试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5(10).

[4]毛晓红.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幼教天地,2009(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