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练习和强化,幼儿的自控能力逐步增强,从而养成了排队、不推挤的良好行为习惯。因此,教师的评价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面对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给予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让幼儿在肯定、赞许、鼓励和期望中,不断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明辨是非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前提。

三、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

(一)以“情”促“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们能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得滚瓜烂熟,却没有自觉的行为和感受;知道要保护环境,却会随手乱扔果皮、杂物。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认识到,以往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时,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让幼儿知道什么是谦让,什么是分享,却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内化和养成。因此,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好孩子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挖掘,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为依托,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出发,让幼儿在自觉的行动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由“知”生“情”,由“情”促“行”。

(二)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培养和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对幼儿来说,生活就是学习的教科书,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贯穿于幼儿生活之中,渗透在各种日常游戏、活动里,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形成习惯。如幼儿在玩滑梯时,你推我挤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简单的提醒、说教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应该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做有什么坏处,怎样做才会更好。又如向幼儿说明什么叫排队,就要说明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排队,如下楼梯、洗手、做操、上公共汽车等,然后请幼儿表演正确的过程,并要求大家以后要互相提醒、互相帮助。经过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练习和强化,幼儿的自控能力逐步增强,从而养成了排队、不推挤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在肯定、赞赏中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常常是通过成人的评价来界定自己、调整自己、发展自己。因此,教师的评价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面对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给予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让幼儿在肯定、赞许、鼓励和期望中,不断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加强观察、及时指导,让孩子远离不良习惯

明辨是非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前提。只有是非清楚才能分清好的行为和不好的行为。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可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儿歌让幼儿知道可做和不可做,随着年龄增长,可适当结合实例,表扬好的行为,批评不良行为的危害,并及时给予纠正。通过这样的正负强化,幼儿就会逐渐形成是非标准。在纠正不良习惯中,还应注意运用适当的语言提示,要“对事不对人”。如:“我不喜欢你把饭菜都掉在地上”和“你真讨厌,又把饭菜都掉落在地上”。显然前一种可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而后一种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感,伤害孩子。再如“快来帮老师收拾玩具”和“老师和你一起收拾玩具”两种说法对幼儿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