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积极情绪和情感的培养途径

幼儿积极情绪和情感的培养途径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年龄小、情绪不稳定,且模仿性、受暗示性强。因此,教师保持健康积极的情绪,对幼儿积极情绪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注重用自己的微笑、积极情绪影响感染幼儿,使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这些都会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美感,产生和培养愉快积极的情绪。儿童来到人世,就开始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进入如蒙台梭利所说的“精神胚胎”期。精神胚胎期,儿童开始心理建构的工作。

三、幼儿积极情绪和情感的培养途径

(一)教师以自身的积极情绪感染幼儿,使其形成和保持积极情绪

幼儿年龄小、情绪不稳定,且模仿性、受暗示性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幼儿都有影响。因此,教师保持健康积极的情绪,对幼儿积极情绪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精神状态不佳,没有积极愉快的情绪,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幼儿也会提不起精神,注意力容易分散,活动的效果也不会理想。反之,教师的精神饱满,情绪积极向上,幼儿也会随之表现出积极愉快的情绪,主动投入到活动中,使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作为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排除各方面因素的干扰,始终以积极的、愉快的情绪和幼儿一起游戏、活动。注重用自己的微笑、积极情绪影响感染幼儿,使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

(二)构筑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愉快友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这个硬环境就是教室。教室是幼儿每天学习生活最集中的活动场所。因此,要根据具体教育内容来设置情境,布置和美化教室,使幼儿在优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感,发展个性

教室布置,首先要突出主题,富有情趣。如在墙上布置表扬栏,张贴幼儿喜爱的小朋友形象,如看见同伴摔倒了,帮助扶起来;互让着玩皮球,让幼儿从中学习积极向上健康的精神;布置红旗栏,用不同颜色的旗表示不同的成绩,而用红旗表示好成绩,如讲卫生的、爱劳动的、当好值日生的、帮助小朋友的、会讲故事的……让幼儿关心自己红旗有多少,从中去评价自己的行为,产生关心集体的情感,这些都会引起幼儿积极向上和愉快的情绪。其次,教室布置还需要经常更新,丰富多彩,让幼儿有新鲜感,喜欢自己的生活环境。如有时挂上故事板,让幼儿来讲故事;有时把小朋友的生活照片张贴出来,让幼儿了解和学习别人的校外生活;有时让幼儿从家里带来小蝌蚪、小青蛙、小金鱼、鱼食、盆花等共同布置一个自然角,让他们接触小动物、小花、小草,了解自然和环境。这些都会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美感,产生和培养愉快积极的情绪。

(三)建立团结友好互助的伙伴关系,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这个软环境就是班集体,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团结的集体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教材,如故事《小公鸡请医生》,儿歌《两个好朋友》,看图讲述《手拉手》等,从正面引导幼儿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日常的学习生活里,幼儿之间磕磕碰碰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当幼儿被欺负受委屈而哭泣时,教师让打人的幼儿向他认个错、说声“对不起”,并且让他们拉拉手,做对好朋友,这样受委屈的幼儿马上破涕为笑了。所以,在班集体里,教师应随时给幼儿创造友好、愉快的环境气氛。为此,教师还要经常开展能促进幼儿之间合作的活动,如共同表演歌舞、手工制作、泥工制作后的情境表演、小组的组画、建筑游戏、结构游戏、角色游戏……这些只有依靠集体才能完成的活动,最能促进幼儿产生热爱集体的情感。教师要努力为幼儿建立良好的班级集体,使幼儿经常处在快乐之中,形成良好的师生情感、同伴间的情感,形成健康的心理。

(四)经常引导幼儿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使其体验“成功”的愉悦情绪

不要让幼儿仅仅在满足吃穿需要时才产生愉快、喜悦情绪,应同时让幼儿在完成学习、劳动任务中,或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尤其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更要注意这一点。让幼儿经常和小同伴玩,在家里帮父母做简单的家务劳动,孩子的生活得到充实,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会获得满足和愉悦。

【延伸阅读】

健康快乐成长——幸福童年的基调

幸福是人类的根本追求,人类的一切奋斗都指向最终的幸福。幸福是主体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是同人生的内在生命力量联系在一起的。一切与人的身心健康成长相关的积极感受才是幸福。因此,幸福不是一种外在的恩赐,幸福也不等同于物欲享受。儿童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除了机体在生长发育外,他的精神也在成长。儿童来到人世,就开始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进入如蒙台梭利所说的“精神胚胎”期。这个时期,不同于他的“生理胚胎”期,也不同于日后的成人生活阶段。蒙台梭利认为,“生活最重要的时期并非大学时代,而是人生之初,即从出生到6岁这一阶段。这是因为,这一时期正是人的潜能,其最伟大的工具,本身开始形成之时。不仅仅是智能,人的所有心理能力亦然”。精神胚胎期,儿童开始心理建构的工作。这种工作,是儿童生命本能的自然展开。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也许的确不能缺少成人的协助,但儿童主要的和根本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使自己长大成人。“儿童并非毫无能力,并非须事事依赖成人,好似一只等待成人灌注的器皿。正是儿童‘创造’了人,没有一个人不是从曾经经历过的儿童时代的创造而长大成人的。”“是儿童自己从周围世界中吸取材料,是儿童用这些材料造就未来的人。”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种创造能力是其心理世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原动力。对于儿童来说,不受任何阻碍地投入到自己的创造活动之中,就是最大的幸福。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把儿童在其内在的巨大潜能指引下的创造、建构活动,看做是对整个人类的建构和完善,是人类迈向真正自由和幸福的必须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创造了人类智能的所有要素,以及人类所幸具有的一切”。对儿童而言,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幸福的过程,只有当儿童的精神建构活动不断受到成人的无理阻挡的时候是例外。

【小资料】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六件礼物”

一、自信

自信心是孩子潜力的“放大镜”。给孩子正面的回馈,让他知道你注意到了他做的每一件好的事情。如果你想培养自信的孩子,最好留意你用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多做肯定性评价。多让孩子发觉自己的爱好,每个人独特的优点就是自信的源泉。

二、独立自主

父母潜能地对孩子保护,放不开手脚,这样导致了孩子有很大的依赖性。也有些父母会帮助孩子设计人生规划,但是这通常会使很多人忽视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选择的能力。最终孩子还是要独立的,父母必须压抑自己希望帮孩子解决问题的欲望。启发孩子主动地对自己的一切负责,从学习到照顾身体。

要教孩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要把选择权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要培养孩子的负责心;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们;让他自己去试,失败也没关系。

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不要惩罚失败。可以惩罚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让人进步的学习过程。不要说教。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办代替,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

三、爱和快乐

让孩子知道他对你多重要,告诉他你多么爱他,慷慨地把你的时间分享给他,但是对物质上不要“有求必应”。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快乐,能够发挥他们的潜力。鼓励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在他的兴趣上。不要压抑孩子的情绪。

四、父母=朋友

成为孩子最好的、无话不说的朋友。和孩子打成一片,不要摆起架子,做个“高高在上”的长辈。对孩子说心里话。花些时间理解那些流行的东西。如果他告诉家长他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不要训话,不要生气,多听少讲。家长应多陪陪孩子,无论多么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地谈心。不要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了,一切都是老师的事情,然后回家了就督促做作业。当孩子没有做自己期望的事情的时候,不要马上发火,先听听孩子的理由。

五、理智讲理

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做一个孩子的优点。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我要他们成为讲理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只是盲从,而不见得懂道理。讲理的孩子会在你有理时听话。抓住每一个“机会教育”的机会,以身作则。规矩虽然还是要的,但是我对“规矩”的定律有四个:1.定好规矩,但是首先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地服从。2.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3.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讲好的惩罚。4.规矩越少越好,才能做到启发的作用。

六、学习方法

鼓励孩子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应用而学习,为了兴趣而学习,不只是为了分数。你能传授给孩子的不是书本里的死知识,而是学习的方法:

境界一,熟能生巧。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掌握课本上的内容,知道问题的答案。

境界二,举一反三。具备了思考的能力,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能够举一反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境界三,无师自通。掌握了自学、自修的方法,可以在没有老师辅导的情况下主动学习。

境界四,融会贯通。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懂得做事与做人的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