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幼儿兴趣的培养

幼儿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著名科学家达尔文,因一次考察,对某岛上动物外型的异样产生兴趣。研究表明,孩子的兴趣不同于成人的兴趣,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培养孩子兴趣的首要任务是发现孩子的兴趣。如飞飞是个任性、好动,有名的淘气包,对昆虫类非常感兴趣,倘若发现小虫子他会专心致志的趴在地上观察很长时间,任凭小伙伴怎样吵闹都不能影响他。再次,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兴趣,随时注意孩子兴趣的发展趋势,必要时给予帮助,为孩子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起人的生命力,使人热衷于自己的事业而乐此不疲。人对自然产生兴趣,就能引发出对事物的体验,对问题的思索;人对生活产生兴趣,就能引发因好奇而实践。被喻为“科学巨人”的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时,从一个苹果成熟落下而引发了联想。试想一个苹果掉下来是一件怪事吗?不,它很常见。谁也没有去注意它,因为我们觉得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它不掉下来难道飞上天去吗?正是牛顿对这个我们不在意的问题有了浓厚的兴趣,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著名科学家达尔文,因一次考察,对某岛上动物外型的异样产生兴趣。也许我们会奇怪一阵子,就逐渐淡忘,但达尔文却不罢休,进入更深一层的研究,用了22年时间写成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进化论。推翻了多年以来“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上帝创造的”这个亘古不变的说法。如果不是兴趣促使他锲而不舍地探讨,也许我们至今仍在信奉着神的创造。这正验证了孔老夫子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往今来,许多知名的成功人士,他们的事业往往萌生于青少年时代的兴趣,并沿着兴趣开拓的道路走下去,找到了自己事业成功的路径。那什么是兴趣呢?

一、兴趣的概念与特点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见物有感谓之“兴”,心有所感而乐此不疲谓之“趣”。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的方面,比如有的人爱唱歌,喜欢弹吉他;有的人爱旅游,喜欢大自然;有的人爱运动,喜欢打篮球;有的人爱读书,喜欢写小说等。一个人一旦喜欢了某项活动,就会热衷这项活动,并对其产生积极的情绪。如一个很喜欢车的人,会时刻关注研究周围车的变化更新,谈起车来神采飞扬,从名称到型号一一罗列,即使在大街上碰到自己喜欢的车,都会驻足看上一眼;一个很喜欢绘画的人,就会时刻把注意力投向物体色彩搭配、图案变化,艺术表现方面,在言谈话语中也会表现出心驰神往的情绪;一个很喜欢运动的人,会时刻关注各类体育信息,留心自己喜爱的项目,看到体育比赛总是津津乐道、跃跃欲试等。这就是兴趣所在。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兴趣多直接来源于他们所置身的环境、事物或活动的本身。如,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你会发现,对棋类感兴趣的孩子,就会选择棋类区,与小伙伴一起下五子棋、下跳棋;对绘画感兴趣的孩子,就会拿起彩笔认真的画她想画的画;对水感兴趣的孩子,就会参与到玩水的游戏中,钓鱼、感知物体的沉浮;对角色游戏感兴趣的孩子,常常喜欢扮演各种角色,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喜悦等等。研究表明,孩子的兴趣不同于成人的兴趣,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一是具有不稳定性,由于孩子年龄小,知识和生活经验都很少,大多是直接兴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不久前还很感兴趣的东西,现在已经“靠边站”,让位给其它更感兴趣的事物了。如有的孩子拿起画笔在纸上刚画了几笔,就扔下画笔跑去玩手枪了,手枪没有玩一会儿又抱上皮球拍起来了。二是具有可塑性,孩子的兴趣大多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刻,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塑造和改变的。如有的孩子起初对唱歌不感兴趣,但是经过老师的引导、家长的感染或有意地培养,孩子又喜欢唱歌了,而且越唱越好。三是具有广阔性。孩子尚不具备自觉地、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兴趣,常表现出对所遇到的事物和活动都感兴趣,总想试一试,如别人玩玩具,他也要玩玩具;别人玩沙子,他也要玩沙子;别人印画,他也要印画;别人讲故事,他也要讲故事等,往往是感兴趣的事比较多。

二、兴趣培养的策略

做好同一事情的两个人,一个是“我希望能学”,另一个是“希望我能学”,主动与被动间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据心理学家验证,人若拥有良好的心态与强烈的求知热情,他的灵感便会一触即发,如泉涌般源源不断,那么结果也会事半功倍;反之,用一张愁眉苦脸面对探讨,就像一部机器,没有想法,其结果也可能弄巧成拙。由此可想,为什么我们身边经常发生一些我们不愿看到的事件?有被逼学习而跳楼,结束大好青春年华的;也有被逼练钢琴砍短手指,伤及自身的。而热爱者善于发现其中的奥秘,几乎一离开就要生病。这就是“无兴趣”与“有兴趣”的最大区别。那如何点燃、把握、培养孩子的兴趣呢?

(一)留心观察,发现孩子的兴趣

培养孩子兴趣的首要任务是发现孩子的兴趣。孩子小的时候,兴趣的产生常常与外界的各种影响(甚至可以说是诱惑)有关,比如,一个小孩看到其他的孩子学钢琴,他也想学,哭着闹着要钢琴。但实际上这个孩子真正的兴趣不是弹钢琴,有可能是演奏者漂亮的服饰,可能是别人羡慕的目光和掌声,可能是那不能轻而易举得到的神奇声音。而这一切,当真的开始练习时就都不存在了。所以,留心观察,发现孩子的兴趣,知道孩子对哪些事感兴趣是我们培养孩子兴趣,促使孩子不断进步的前提。首先,家长要留心观察,看看孩子最喜欢做什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天赋,同时为孩子兴趣发展创设空间,促使孩子的兴趣萌芽。如磊磊小朋友,入园初期,老师并没有发现他对唱歌有多大兴趣,一次幼儿园举行歌咏比赛,老师发现磊磊音乐天赋很好,之后将磊磊的情况向家长作了反馈,家长很重视,并留心孩子的唱歌,还给孩子选了一些儿童歌曲碟片,在家里时不时地让孩子听,经过一年的引导培养,磊磊小朋友唱歌的兴趣越来越浓,参加县级歌咏比赛,还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好评。其次,家长要善于呵护孩子的兴趣,从孩子的劳动成果中挖掘孩子的兴趣,为孩子的兴趣添加动力,使孩子的兴趣得以延伸。如飞飞是个任性、好动,有名的淘气包,对昆虫类非常感兴趣,倘若发现小虫子他会专心致志的趴在地上观察很长时间,任凭小伙伴怎样吵闹都不能影响他。有时把小朋友一见就害怕的毛毛虫捉到手心里看不够;有时把草坪上的蚯蚓断成两半后,看看蚯蚓还能不能活;有时把院子里的花大姐,一个个抓起来排成长队,想让它们听从自己的指挥……对于这些举动老师和妈妈没有批评他,而是给予呵护。一次在老师默许下,他在幼儿园里抓了几只蚯蚓带回家在花盆里埋来埋去,妈妈见了后说:“你为什么要把蚯蚓埋进花盆里?”飞飞回答妈妈说:“蚯蚓有松土的作用,可以让花儿长得更好。”假如老师和妈妈对飞飞的“爱好”横加干涉,飞飞还有兴趣去探究昆虫吗?再次,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兴趣,随时注意孩子兴趣的发展趋势,必要时给予帮助,为孩子的兴趣发展搭好梯子。如洋洋喜欢乱拆玩具,买回来的新玩具,不超过3天,肯定拆的是面目全非。这不,前几天刚给他买了一个绒毛狗,今天耳朵就不见了,昨天花几十元钱买的一个电动玩具卡车,也已拆成七零八落了。好好的玩具,成了一堆废铜烂铁,让爸爸妈妈哭笑不得。面对洋洋的举动爸爸没有责罚,而是耐心诱导,巧加利用。“洋洋你能不能把这些玩具变回原来的样子呢?洋洋摇摇头说:“不行”。爸爸说“你可以试一试”。于是洋洋专心的组装起玩具,并在爸爸的帮助下,真的把散落的玩具组装好了。爸爸的这一鼓励,这一帮助,成就了孩子最初的机械兴趣。兴趣是孩子一切能力发展的前提,精心呵护孩子的兴趣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为此,家长朋友们要留心观察孩子的兴趣,呵护孩子的兴趣,为孩子兴趣的培养铺路搭桥。

(二)搭建平台,激发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兴趣大多来源于生活中的启发诱导,特别是父母的启蒙教育。如孩子们在一起搭积木,通过不断的交流、尝试,劳动成果的展出,搭建的兴趣就油然产生。和父母一起散步,父母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时间久了孩子自然受其影响,形成某方面的兴趣。所以,父母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激发孩子对事物的兴趣,使兴趣成为孩子发展的动力。一日我在图书馆遇到了一对父子正在购书。突然儿子对父亲说:“爸爸,恐龙是怎样灭绝的?”爸爸为之一怔回答说:“爸爸说不好,可能书上会告诉我们答案,我们一起来看书好吗?”于是,爸爸和儿子兴致勃勃地翻书,一会儿爸爸说恐龙生活在远古时代;有吃草的,也有吃肉的;一会儿子说恐龙有大的,也有小的;恐龙会生蛋,恐龙跑得快……就这样父子两人围绕恐龙展开了话题。多好的教育契机,就这样被那位父亲给抓住了,孩子的求知兴趣,就这样被点燃了……。父母应有意识的创设教育情境,让孩子在激励和赏识中感知做事的快乐,不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有一天一位母亲带孩子逛街,刚走不久,孩子的鞋带便散开了。那位母亲没有替孩子系上,也没有强迫孩子自己系,而是趁孩子不备,解下自己的鞋带,然后对孩子说:“乖,妈妈的鞋带也掉下来了,我们俩来互相帮忙,你帮我系,我帮你系,看谁系得又快又好?”孩子听后,高兴地点了点头。在母亲的不断激励中,孩子竟抢在她的前面系好了鞋带,并且系得很棒。母亲又由衷地给了孩子一阵夸奖。我们不难看出,家长也需要学会不露声色地来创设教育情境。这位母亲准确地把握了孩子的心理特征,巧妙地创设了互系鞋带的情境,让孩子在激励与赏识中不知不觉地体味到了成功的喜悦——“原来我能比妈妈做得更好”。父母要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在多种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兴趣。孩子兴趣的产生源于参与和体验。现代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父母的包办代替造就了孩子缺乏做事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也剥夺孩子接触实材的机会,阻碍了孩子兴趣的发展。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家长朋友们必须站在孩子发展的角度,经常性地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让他们在众多的活动中萌发兴趣,产生兴趣,形成兴趣。如我们在进行孩子房间布置时不妨参考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参与其中,布置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区域,提高他们兴趣的最高点,使他们乐此不疲。在孩子的阅读兴趣的培养中,不妨让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按照孩子的意愿选择适合孩子的读物,并经常与孩子同阅读、同学习、同交流、同提高。在孩子绘画兴趣的培养方面不妨多给孩子一些赏识,多关注、多鼓励、多赞许……不断碰撞孩子兴趣的火花。此外,父母还应该有目的安排一些亲子活动,与孩子一同游戏、学习、交流,引发孩子某方面的兴趣,使孩子潜在的能力得到开发。如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玩玩棋类游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孩子对棋类产生兴趣;和孩子一起踢踢足球,增强孩子体质,培养孩子对运动的兴趣;和孩子一起看看书、讲讲故事,发展孩子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孩子一起搭搭积木、做做玩玩,培养孩子动手操作的兴趣等;和孩子一同种种花,观赏植物,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这样孩子的兴趣广泛了,知识面扩大了,不仅提高了他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为他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以人为本,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产生的主体是孩子,孩子的兴趣应由孩子说了算。作为家长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从孩子的兴趣特点出发,发现其兴趣的亮点,并有效地帮助孩子提升兴趣的广度和深度,为孩子今后走向志趣的发展奠定基础。记得有一次,两位妈妈向我请教“兴趣”问题。甲问:“孩子大了,我想培养他的兴趣,可是很难,让他做的他往往不感兴趣。”我说:“他喜欢什么呢?”答:“什么都不喜欢,整天就是野在外面捉虫。”乙问:“我的孩子迷汽车迷得不得了,对学别的都不感兴趣,这可怎么办?孩子是不是有问题?”针对这两类问题,我的看法:一是在培养孩子兴趣时,首先要了解、尊重孩子的兴趣,立足于孩子兴趣所在点,帮助孩子开阔视野,增加“游戏深度”,有效引导孩子兴趣的发展。如孩子对虫子感兴趣,我们不妨给孩子提供一些虫子类的资料,带孩子去参观昆虫展,让孩子进一步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和孩子一起分享认知的快乐,促使孩子走向成功。二是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把自己的主观臆想当作孩子的实际兴趣,甚至将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备受痛苦。一次家长会上,一位想迫切培养孩子兴趣的家长说:“如今的孩子真的幸福,可我们家的宣喧还不珍惜,要她练琴就像要她的命一样,一点也不像我小时候。那时候,我们家隔壁住着一位音乐家,每天一到晚上优美的钢琴声就从她家传出,我天天搬着椅子到大门口去听。那时的我真的很想学琴,希望自己也能弹出好听的曲子,成为一位音乐家,可家里没钱送我去学,也没钱买钢琴。于是,从那时候起我就决心要努力赚钱,一定要让我的孩子来完成我这一辈子最大的梦想。但是,现在一切都有了,宣喧就是不爱弹琴,……”这位家长把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结果是孩子痛苦,家长烦恼。三是在培养孩子广阔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其中心兴趣。不要让孩子在许多种兴趣之间穿梭,那样会使孩子应接不暇,疲于应付。对孩子的兴趣,我们可以多角度观察其表现的倾向性,分析其稳定的倾向性,视其发展走向,培养其中心兴趣;对某些孩子所表现出的稳定倾向的兴趣,则要有意识地安排其多参加活动,多接触事物,在其所经历的事物和活动的过程中,加强和发展中心兴趣的走向。

(四)科学引导,发展孩子的兴趣

1、鼓励孩子保持持久的好奇心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兴趣时,一定要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使他们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孩子的学习兴趣往往和好奇心联系在一起。对孩子的问题最好的回答方式是与他们一起去探索。即使你知晓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也应该用理智克制住脱口而出的冲动,应尽量给孩子留下思考讨论的空间,让孩子开阔思维,去探究答案。比如孩子想了解蜜蜂住在什么地方,你应该这样说:“让我们瞧一瞧,也许我们能发现它飞到何处去了。”记住,对孩子的提问,你应该总是这样开头:“让我们一起发现它……”

亲历的实践远比从书本和电视节目中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让孩子在显微镜下瞧瞧他们手指上的细菌,他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你会要求他餐前洗手;与其向他描述霉是什么,不如让他们观察在一片面包上生长的霉;与其给他们解释水的蒸发,不如将水烧沸,让他们看看水位因蒸发慢慢下降……

各种类型的博物馆更是向孩子演示科学知识的极佳场所。假如你带孩子去博物馆,请不要规定什么参观路线,应该放手让他们去探索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

2、利用“爱屋及乌”拓展兴趣

父母如果能为孩子已有的兴趣增加一些新的兴奋点,就能逐渐拓宽孩子的兴趣。比如说,请迷恋电视的孩子复述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激发表达兴趣);带孩子到书店去挑选与该节目同一专题但内容更丰富的书(引起阅读兴趣);请孩子了解小伙伴对这个专题的看法(培养交际兴趣);请孩子收集社会对这个专题的反馈(引起评论兴趣)。对那些只爱玩枪和汽车的男孩也能以枪或汽车为连接点引导发展其他兴趣,如数零件,辨颜色,了解原料、原理、发明经过、发展史和生产过程等。可以说,任何兴趣都可以成为发展其他兴趣的起点,只要有人引导。

3、利用善问“十字诀”培养兴趣

有人总结出启发孩子善问的“十字诀”。这“十字诀”是: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孩子玩问答游戏;

“例”:即多举例;

“比”:比较事物之间的异同;

“替”:即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即“除了……还有……”;

“可”:可能会怎么样;

“想”:让孩子想像各种情况;

“组”: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验策略。处理一件事情,从多方面的角度来设想,通常应用下列六个问题:“何人”、“何地”、“何时”、“何事”、“为何”、“如何”的“六何检验法”。问题多元化,孩子受到的思考刺激越多。

“类”:多和孩子类推各种可能。

利用善问“十字诀”发问,对于培养孩子的智力是很重要的,但要善用发问的技巧,也要学会听孩子发问。因为这既有助于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其表达能力。

(五)创设环境,熏陶孩子的兴趣

一定的环境条件使人产生一定的兴趣,心灵单纯幼稚的幼儿更是如此。温馨而幸福的家庭环境,在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中必然对幼儿兴趣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爱好读书学习的父母,其孩子大多对书本也有较浓厚的兴趣,爱好体育活动的家长,其孩子对体育活动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反之,家里经常聚众打麻将、玩牌的家庭,其孩子也很难形成良好的兴趣。孩子的爱好都源于自身的兴趣,家长应该为孩子创设一个安全、富有探索性、应答性的环境,唤起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兴趣爱好得到应有的发展。首先,家长要尊重孩子,给孩子尊严,不要冷漠对待孩子积极的要求,让自己与孩子在平等关系中来认识、研究、对待和决定。例如,孩子画画时,尽管他画得不好,看起来乱七八糟的,你也要鼓励他说“你画得真好,比上次又进步了”。尤其是3岁左右的孩子在绘画方面还处于“涂鸦期”,他会根据自己的想象任意涂抹,告诉你“我画了一只鸡”、“我画了一座房子”等等。当他无意识地画得象某个东西时,他会兴奋地向你展示,这时你也要即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加幼儿的绘画兴趣。如果对幼儿的画不表扬反而指责,就会打击他的积极性,伤害他的自尊心,使他们对绘画失去兴趣。其次,不要攀比,给孩子充分的自信,让他在被赏识中展现鲜活的生命价值。不要指望孩子的兴趣会在一夜之间就奇迹般地开花,也别认为“狂轰滥炸”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兴趣,相反,那将破坏孩子的兴趣。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龙,在孩子兴趣发展、能力培养过程中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目光短浅、感情用事、缺乏理智的现象,如:一些父母发现别人的孩子超过自己的孩子时,甚至一些年龄小的孩子都比自己的孩子干得好时,就对自己的孩子喋喋不休,甚至大发雷霆,全然不去了解每个孩子的起点及其特点。这样做,不但会将孩子的兴趣之火浇灭,而且会使孩子变得懦弱、拘谨,缺乏勇气、上进心和求知欲。比较是应该的,但更多的应是对自己孩子进行纵向比较,把孩子的今天和昨天相比,让他在鼓励中跃跃欲试,再攀高峰。再次要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兴趣,家长自身也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由于各种原因,有些父母错过了学习的机会,有的是“科盲”,有的是“音乐盲”,有的是“美术盲”等等。他们不愿孩子也像自己一样缺乏艺术修养,因此,往往自己省吃俭用为孩子买来各种绘画书籍,买来各种乐器,请来家庭教师,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这固然是必要的,但是家长自身的修养对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也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艺术修养欠缺,就很难给孩子带来美的启迪和艺术熏陶。作为家长,要摒弃“四十岁不学艺”等陈旧错误观念,要把“终身学习”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引入到家庭教育中。试想,如果家长自己不读书,不看报,不喜欢美术展览,不爱听音乐,怎么能要求自己的孩子获得新知,对此产生兴趣,并且爱好它呢?所以,要让孩子天天向上,家长还需好好学习,成为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和特长的良师益友。

了解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兴趣就是让孩子拥有快乐,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激发孩子的兴趣、发展孩子的兴趣就是让孩子健康成长,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关爱。孩子的兴趣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作为家长应该从孩子的兴趣特点出发,有的放矢为孩子的兴趣培养创造条件,使孩子的兴趣从“有趣”,逐渐走向具有专一性、自发性和坚持性的“乐趣”,并为今后发展到具有社会性、自觉性和方向性的“情趣”打好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