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

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的个性可以归结为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创造力几个方面。非智力因素广义是指智力以外的一切心理素质,从狭义讲,主要是指动力、情感、意志、性格、兴趣等,是个性的标志和外在表现。兴趣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其他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幼儿园的晨间活动和游戏活动也是促进幼儿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主要途径。

三、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兴趣是个性发展的切入点

人的个性可以归结为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创造力几个方面。智力因素主要指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方面,它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个性发展的前提。非智力因素广义是指智力以外的一切心理素质,从狭义讲,主要是指动力、情感、意志、性格、兴趣等,是个性的标志和外在表现。兴趣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其他方面有着重要影响。浓厚的兴趣可以使人们在某种活动中情感更强烈,意志更坚强,并成为性格的一部分。创造力是个性发展的主要标志和逻辑归宿。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不仅需要有广阔的知识背景和高度发展的智力,而且需要浓厚不移的兴趣,最初的兴趣是创造力的火花。培养和发展幼儿的个性,必须从良好的兴趣开始。

1.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引导和鼓励幼儿发展特长。幼儿阶段是兴趣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的兴趣是广泛的,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洞察一切的眼光,能善于从幼儿的一言一行去发现他的兴趣所在,并有计划、有意识地加以培养。这是兴趣逐步发展为特长的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的明智就在于从似乎“差不多”的学生中发现每个人的特殊兴趣、爱好和特长,从而着手培养和发展。教师应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所在,做个有心人。

2.满足幼儿的需要,这是促使他们对学习和活动产生兴趣的基本条件。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幼儿主要有几方面的需要:一是学习知识,开展活动的需要。他们对大千世界会问上千万个为什么,要尽量满足他们的疑问。二是精神生活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传授知识,发展幼儿智力外,还要用积极的态度,高昂的情绪,生动的语言,科学的方法,使课堂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催人奋发,促人上进。三是尊重的需要。教师在与幼儿交往和接触中,要以平等、友好的身份尽量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对幼儿的评价要恰当,以鼓励、正面开导为主。

3.积极创造让幼儿获取成功喜悦的条件,这是让兴趣持续,向纵深发展的外因。教师要在教学和各项活动中,千方百计地创设条件,设置最佳情景,让幼儿的兴趣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二)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基石

要使幼儿能充分发挥创造力、主动性,教师要与幼儿形成民主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1.教师在生活上是孩子的父母,要关心爱护他们,使幼儿感受到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疼爱他们。如遇到生病的孩子,要多问,细心地照料,及时给病儿喂药等。在教学中,要允许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在问题的解答中要循循善诱,增进他们的知识,使幼儿得到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幼儿建立平等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要充分了解儿童,选择适合幼儿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让幼儿在教与学中能积极主动地会学、乐学。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扮演成游戏中的角色,参与到幼儿中去,要幼儿做的自己带头去做,使幼儿感受到老师也和他们一样。这样,在活动中增加了信任感和亲切感,幼儿的思维就会处在高度兴奋的状态,其活动效果就会倍增。

3.师生间形成了民主的、相互信任的、相互尊重的关系,在幼儿之间也起到了示范作用,引导幼儿养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团结协作精神,使幼儿在园有安全感,能无忧无虑地学习,为发展良好个性创造条件、提供保证。

(三)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的,是在活动中形成个性、表现出个性。

1.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去讲、去听、去看、去做,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兴趣爱好等个性。幼儿园的晨间活动和游戏活动也是促进幼儿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主要途径。如孩子早晨的活动,有的幼儿喜欢运动,可以向孩子提供球、绳等运动器械,让他们活动,在活动中教他们技能;而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则可以提供给他们纸和笔,让他们在纸上画出一幅幅美丽的画来,从而使他们得到满足;有的孩子喜欢唱歌、跳舞。这样,把尊重孩子变成实际行动,使他们能在愉快的心情中学习。又如在角色游戏中让幼儿尽情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用这些游戏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精神,并表现幼儿自身对社会生活的理解,这些游戏尽管肤浅、表面,但也可以成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的基础。

2.经常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体验生活,如去农村参观等,还要组织各类比赛,通过一些活动,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进取心,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使其在不同的活动中发挥每个幼儿的特长。

(四)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幼儿的个性发展

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体现在幼儿的发展特点、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发展方向上。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幼儿的独特性中蕴含着他独特的成长方式和生长点。

1.教师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尊重并接纳每一个幼儿。教师要能切身地感受到幼儿与幼儿的不同。他们有的活泼,有的内向;有的擅长这一方面,有的擅长那一方面;有的各方面发展比较均衡,有的某些方面擅长而某些方面显得滞后。幼儿的情感具有明显的附属内驱力,每个幼儿都需要老师的爱、赞许和认可,教师对幼儿应一视同仁,要努力克服教师的偏爱心理,不能对那些聪明、漂亮、善于交际的幼儿偏心,应重视那些安静、内向、反应较慢的幼儿,并尽量多给他们锻炼、展示自己的机会。

2.教师要“因材施教”,对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的幼儿要区别对待,采用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如对待反应慢的、表现差的幼儿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鼓励,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有特长,能力一般的学生,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参加兴趣班,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对容易满足的幼儿,则要避免过多的表扬,而要给予他们更高的要求,克服他们的骄傲自满、自负心理,让他们的个性向正确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