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分析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此促进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健康发展。农村留守儿童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前往外地区打工,自身无法与父母同行而被留在农村,需要其他亲属或委托人照顾的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大量的事例说明,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存在的诸多问题正是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不足、社会教育的不利造成的。首先,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教育十分缺乏。

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分析

简阳市第一幼儿园 黄 兰 指导老师:黄 娟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大都偏小,许多儿童在婴儿期父母就外出打工,他们被留给农村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亲戚代为抚养照顾。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的长期缺失、隔代教育的缺陷以及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滞后,使得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处境和生存状态十分艰难。本文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此促进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村学前儿童;教育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

农村留守儿童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前往外地区打工,自身无法与父母同行而被留在农村,需要其他亲属或委托人照顾的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其中,0岁到6岁的父母不在身边,由父母以外的监护人负责一切生活起居的属于学前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的特有群体,是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而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在留守期间,这些农村学前儿童缺乏正常的亲子依恋而易发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给社会造成了消极影响,易引发未成年人犯罪或成为犯罪侵害对象。为此,对于他们的教育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及成因

现代教育应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种基本形态,在各自的领域担负着塑造人的使命。其中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场所。而社会教育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大量的事例说明,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存在的诸多问题正是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不足、社会教育的不利造成的。

(一)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首先,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教育十分缺乏。亲子教育是启蒙教育,良好的亲子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健康发展的下一代。在亲子教育中,父母的作用无人可取代,父母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任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把社会的行为规范、生活技能以及主流价值观传递给他们,使儿童逐步掌握为人处世的道理,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自我,从而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要求。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库利提出“镜中我”理论,就强调了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也是其他人对自己看法的集中反映。家庭是儿童自我充分发展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初级群体,这个初级群体是“人性的摇篮”,是孩子通往社会的主要中介。孩子通过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开始了解和判断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和评价,在父母的引导下不断地内化自己的人格,从而试图形成一种父母所期望的“自我”。换言之,家长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通过明确地肯定、支持或否定、反对,使孩子懂得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孩子初步的社会化就这样实现了。然而,在留守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造成亲情淡漠,一切初级社会化过程都被省略了。二是单亲教育力不从心。有的农村家庭父母中一方外出打工,只有单亲监护人照顾子女,因家务负担较重,时常无暇顾及孩子的情感变化,对孩子的照料和教育也有心无力。部分单亲监护人干脆不与孩子沟通,从不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孩子稍有违逆,便实行“呵斥教育”。残缺不全的家庭教育给学前留守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三是隔代教育难以胜任。资料表明,我国城镇近五成家庭存在“隔代教育”现象,即祖父母、外祖父母代替父母教育子女,这种现象在农村也极为普遍。这与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离开故土进城务工有关。可以预见,未来留守儿童数量将不断攀升,隔代家庭教育现象会越来越普遍。然而隔代监护人素质普遍不高,年龄一般较大,大都没有受过正规的良好教育。隔代监护人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对于孩子的教育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同时,由于隔代年龄相差较大,难以科学合理地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护,代沟的存在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发展。四是代理监护人教育形同虚设。作为代理监护人的亲戚朋友与学前留守儿童之间并不是亲子关系,在这些儿童的教育上存在着“不敢管”与“不愿管”的心理。对他们而言,只要保障孩子的安全便万事大吉,至于学前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及心理情感的需求却极少去关注。

(二)农村学前教育投入不足

农村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比例与城市相比,大约低20个百分点。尤其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幼儿入园率则更低。在中西部的22个省(市、自治区),约有一半的乡镇没有中心幼儿园,90%的行政村没有幼儿园,近2/3的3~5岁适龄的学前儿童,没有幼儿园可上。农村幼儿园数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适龄幼儿入园的需要,反映出农村缺乏学前教育的观念。李向东在《农村幼教现状堪忧》一文中指出,当前农村幼儿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五大问题:一是居住分散,生源不集中,幼儿因生理心理特点无法住校,开园办班受到严重影响;二是师资力量薄弱,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就很低;三是不懂幼儿教学规律,教学管理小学化;四是幼儿教师待遇低,工作积极性低;五是无人重视,管理混乱,随意性大,农村幼教事业发展举步维艰。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着无数现实问题,作为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教师待遇,增加农村幼儿园建设的投入。农村学前教育还普遍存在教学设备、设施简陋的问题。即使农村幼儿能入园,由于幼儿教师工作范围仅限于园内,园外缺乏与幼儿监护人之间的沟通,起不到改变学前留守儿童监护人教育观念、帮助监护人了解孩子情感需要的作用。

(三)社会教育环境不利

一是户籍制度的缺陷。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化体制使城乡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农民仍然游离于城市之外,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譬如教育、住房及社会保险等,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阻止了农民工及其子女融入城市的体系之中。虽然教育部门多次要求各地公办学校要一视同仁,取消“借读费”、“赞助费”等,但收费这道无形的门槛在现实中依然存在,许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不得不远离父母留在农村接受教育,成为留守儿童。二是农村基层政府部门对学前教育重视不够。总的来说,农村基层政府部门比较关注的是劳动力的流动给地方带来的经济效益,至于由此伴随而生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既缺乏认识,更谈不上相应的措施,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处于空白领域。三是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在社会呈现日益多元化自由化的背景下,部分大众传媒热衷于宣传与炒作庸俗和低级趣味的文化谋求商业利益,不良文化充斥着校园,真、善、美与假、恶、丑等被有意或无意的模糊,对缺乏正确引导的学前留守儿童而言,他们尚在成形中的价值取向容易发生扭曲。

三、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建议

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是三个相互关联、不可脱节的环节,这三个环节必须各自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给予学前留守儿童关心和帮助。

(一)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多种方式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教育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从孩子的家庭教育做起。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如网络、电话等,与留守儿童的家长或者抚养人密切联系,帮助其了解留守儿童的发展情况,提供引导策略,与家长建立信任,获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对于外出打工的父母,应经常和留守儿童进行电话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变化,尤其要认真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多回家探望,以减少孩子内心的孤独感,避免不正常的亲子关系形成。如果无法照顾子女,应尽量委托文化素质高、有责任心的人做孩子的代养人。对于只能把留守儿童代养在祖辈家里的家庭,有关部门可以组织开设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使祖辈代养人老有所学,掌握一些幼儿教育的技能,让他们能和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灵沟通。

(二)学校应当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对于学前留守儿童,农村幼儿园更需要给予关注和关爱。首先要建立农村学前教育规范制度。其次应提高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鼓励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到农村幼儿园轮流任教,或者定期为农村幼儿园教师组织业务培训,学习幼儿心理沟通等幼儿教育的知识。最后还应从制度上加强保障,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比如可为留守儿童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详细记载这些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学习、表现和身心变化情况,把各种信息及时通知父母,使其了解孩子的学习表现、个性发展和情感需要。

(三)鼓励社会力量关心留守儿童,发挥社会教育的积极作用

营造积极健康的育人环境,形成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氛围。由于家庭教育缺失而引起的留守儿童无法形成健全个性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值得社会各界关注。国内的相关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但严重影响自己身心发展,更会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处于学前期的幼儿,心智还不健全,更需要关注和引导。社会力量的关心,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使学前留守儿童免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对他们健全个性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父母为了生计在外打拼而成为留守儿童的孩子们更需要获得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爱和良好的教育,虽然留守儿童是我国特定时期特殊形势下的产物,留守儿童的问题目前还不能得到完全解决,但我们应当正视这一问题,为促进学前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改善教育环境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珍辉,彭尚平.农村留守孩子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育导刊,2004(8):7.

[2]陈帼眉,冯小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7-98.

[3]朱芳红.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弱化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32):21-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