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徐州市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徐州市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时间:2022-09-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徐州市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徐州市妇联徐州市地处江苏北部,现有925万人口,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妇联近期对贾汪区汴塘镇、紫庄镇、邳州市邹庄镇的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的相关情况汇报如下。在邳州市邹庄镇刘沟村小学被调查的663名学生中,有留守儿童452名,占68%。邳州市妇联调研数字显示,邳州市留守儿童26 940人,占邳州市儿童总数的9.3%,其中独立生活的有701人,占2.6%。

徐州市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徐州市妇联

徐州市地处江苏北部,现有925万人口,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徐州市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省、市流动,一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徐州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父母双双外出打工也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正处在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极易产生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上的偏差,从而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市妇联近期对贾汪区汴塘镇、紫庄镇、邳州市邹庄镇的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的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留守儿童现状

1.基本情况。本次调研采用座谈、问卷、家访等形式进行。贾汪区汴塘镇茸山村被调查的27名留守儿童,年龄都在7~14岁。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19名,占70.4%,一方在外打工的8名,占29.6%。在贾汪区紫庄镇我们分别在初中二年级和小学四年级中随机抽取了8个班601名学生中,留守学生192名,占31.9%。在邳州市邹庄镇刘沟村小学被调查的663名学生中,有留守儿童452名,占68%。

2.留守儿童对父母在外打工持矛盾态度。在茸山村小学、刘沟村小学与留守儿童交谈时,当问到“你知道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什么?你能理解吗”时,大部分回答:“能理解,他们外出打工是为我们过上好日子”。但当问到“你想让父母出去打工吗?”问题时,大多数孩子又回答:“不想”。问其原因,大部分回答:“想他们”。这说明孩子渴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想得到父母的关怀与呵护。刘沟村小学6年级学生孟海娟,今年14岁,父母在浙江做干炒生意,哥哥也随父母去打工了,她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当问她想不想让父母出去打工时,她回答:不想。问:为什么?她回答:不想让他们太辛苦。当问她平时感到孤单吗,她眼圈红了,回答:有点……问她“如何报答父母”时,她回答: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让父母过上幸福的生活。

3.留守儿童学习单调,生活贫乏。留守儿童日程安排基本不变,上学、写作业、看电视、睡觉……非常单调。如在回答“你节假日有什么活动吗”时,大部分回答“没有”。而在“你在节假日会自己安排时间学习吗”问题上,“不安排”的仅占9.6%,“只安排做作业的时间”占51.9%,“安排时间写作业,还学习其他知识”的占38.5%。通常儿童都比较喜欢看电视,当问到留守儿童“平时一天大概要看几小时的电视”时,回答“不看电视”的占9.6%;“1个小时以内”的占54.8%;“1~3小时”的占27.9%;“3个小时以上”的占7.7%。对“家里有人监管你看电视吗”的回答是:“每次看都有人管”的占18.3%;“经常管”的占24%;“不常管”的占52.9%;“从来都不管”的占4.8%。

(二)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

在邳州市邹庄镇刘沟村,贾汪区汴塘镇茸山村、吴窑村我们采取座谈、入户访问等形式,重点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有86.5%的留守儿童与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共同生活,8.7%的留守儿童住在叔叔、伯伯家,4.8%的留守儿童独居或与其他人共同生活(多是亲戚)。

1.监护人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从留守儿童被监护的角度来看,大部分留守儿童与祖父母一起生活,这也说明了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出之前都希望尽量地把孩子安顿好,希望孩子得到较好的照顾。但临时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绝大多数在文化层次上都属于文盲、半文盲,因此,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和科学家庭教育等问题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茸山村的高宗渠74岁,读过一年私孰,耿德荣71岁,文盲,老夫妇俩有6个子女,其中有2个儿子,3个儿媳在外面打工,他们除了种好自家的3亩地以外,还要照顾3个孙子、孙女的生活起居。当我们问他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时,他们说,自己没有文化,没有办法辅导孩子。

2.父母对孩子监护问题认识不高。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7~16岁,父母们普遍认为趁自己年轻,出去赚点钱,为孩子生活好一点,学习的事由学校管,生活由爷爷奶奶照顾,忽略了这一年龄段孩子正处于人生的朦胧期,也是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变得自卑、沉默、悲观、孤僻和极端。如紫庄中学初三(5)班女生鹿音,原是全年级学习成绩排名第16名的优秀学生,自父母外出打工后随爷爷奶奶生活,性格内向,平日沉默寡言,从不关心班级生活和学校活动,在中考前两月一次的月考中,自我感觉数学考得不好,于是给班主任留下一封遗书后,离家出走。后被教师及时发现,经过心理教师的耐心疏导,重新回到课堂。

3.独居的留守儿童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邳州市妇联调研数字显示,邳州市留守儿童26 940人,占邳州市儿童总数的9.3%,其中独立生活的有701人,占2.6%。虽然比例很少,但也不可忽视。这部分孩子放学后无人监管,自我控制能力差,难以抵挡诱惑。如刘沟村一小学生,周五晚去网吧玩游戏,整整三天未回家,周一没去上课才被发现,后经多方寻找,才在网吧找到。这一部分孩子如果监管不好,极易被坏人利用,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二、存在问题

(一)父母与孩子长期分离造成亲情缺失

1.父母与孩子缺乏沟通。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父母由于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大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如贾汪区汴塘、紫庄的外出务工者,大多数从事烙煎饼,做豆腐生意;而邹庄镇的外出打工者,99%的人从事炒瓜子生意。他们起早贪黑,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因此很难抽空回家看望子女。平时主要采用电话和子女联系,因家长流动性大,无固定场所和通讯工具,电话所谈论的话题除了成绩就是听不听话,孩子的心理问题以及道德品行状况却并未引起家长的特别注意。调查显示,有65.4%的家长在和孩子联系时谈得最多的是“学习情况”,大部分家长知道孩子需要亲情,自己又不能及时给予,于是就采取满足其物质生活需要的方式进行弥补,孩子要什么买什么,结果适得其反。而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脾气由温顺乖巧变得暴躁倔强,有时甚至显得非常逆反,容易染上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惯和行为。

2.临时监护人和留守儿童间无法沟通。临时监护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情况爱莫能助,不能帮助孩子解决他们学习以及心理上的一些问题。祖孙间的代沟使他们几乎没有过倾心的交流,调查显示,只有2.9%的孩子愿意和临时监护人讲心里话。这个数据让人感到十分震惊,临时监护人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但孩子心里有话却不愿意对他们说,这时候孩子们最需要的是父母,希望父母能在家陪伴自己,但他们却不在身边,而父母又根本没有意识到此刻的孩子最想得到的是他们的关爱。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虽然临时监护人对孩子也付出了不少的心血,但他们关注的重点还是吃饱穿暖不生病。

(二)隔代教育影响孩子良好习惯和品质的养成

留守儿童的家长外出后,临时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生活在一起,这样就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由于大多数监护人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所以他们没有什么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犯了错误非打即骂,在孩子的行为习惯方面明知不对,大多也是持一种宽容甚至放任的态度,爷爷奶奶认为“孩子离开爸妈怪可怜的,树大自直”,造成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上、行为习惯上放任自流,不会与周围人相处,不热爱劳动,农民那种善良、勤劳、俭朴的优良传统,很难在留守儿童身上找到,这种隔代教育无疑对孩子的成长造成相当的影响。

(三)学习状况不容乐观,造就第二代打工族

家长外出打工给孩子留下巨大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这些孩子的业余时间大多是看电视,很少有娱乐活动,更谈不上特长教育。因为精神生活的空虚,有的迷恋网络游戏,还有的甚至学会了赌博、打麻将等不良嗜好。紫庄镇吴窑村的张某,男,15岁,随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在北京打工多年,他把父母给的钱多数用在吃零食、上网吧上,白天在家睡觉,晚上上网吧玩游戏,奶奶管教不了,最后导致辍学,2006年被父母带到北京打工。据刘沟村小学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9.8%的留守孩子成绩优良,大多数孩子成绩处于中等偏下,少部分孩子有逃学辍学现象。贾汪区紫庄镇中学一位校长介绍说,原来石庄村每年还有个别学生考入大学,现在连考上高中的都几乎没有,有的勉强上完中学就跟父母外出打工了。刘沟村段秀美今年38岁,文盲,大儿子17岁,已在外卖瓜子4年;朱学侠45岁,文盲,三个孩子2个初中毕业、1个小学毕业就全部外出打工。

三、思考和建议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加强留守儿童工作,是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积极关注与协调合作。

(一)强化政府行为

1.教育部门要打破现有学籍制度,实行留守儿童学籍一卡通制度,解决留守儿童随父母就地上学问题,让留守儿童平等共享教育资源。

2.要加强对农村学校寄宿基础设施的建设,填补农村小学没有寄宿学校的空白,让有条件的留守儿童住校,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和管理问题。

3.鼓励社会办学,利用社会资源补充寄宿制学校建设的不足。

(二)强化家庭对留守儿童的责任意识

1.帮助家长认清自己所担当的角色。家庭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育应从家庭教育开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性、亲子沟通的情感性、潜移默化的渗透性,担当着重要角色,具有不可替代性。

2.要更新监护观念,提高监护水平。建立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培训制度,加大对外出务工家长或临时监护人的引导和教育,提高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教育特殊性的认识,提高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能力。

3.要强化对家长的责任追究,对未满18岁的儿童,尤其是无人监管而独居的儿童,家长应尽量避免双亲同时外出打工,否则按《未成年人保护法》追究其家长的责任。

(三)健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制度。跟踪观察记录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和心理成长情况。

2.建立结对帮扶制度。老师、非留守儿童及其家庭与留守儿童结对,在生活、学习、思想上给予帮助,手拉手共同成长。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畅通家长和学校的联系渠道,使家长和学校都能全方位地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做到教育关怀有的放矢。

4.建立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制度。开设心理咨询室,让留守儿童产生的心理问题有地方倾诉,设立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困惑。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填充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有效地发挥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管理功能,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品德,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四)由乡镇党政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

1.加大宣传力度,妇联、团委、关工委等组织,要积极寻找信息平台,加大对留守儿童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宣传,在全社会树立“以人为本”、“尊重儿童、支持儿童”的新理念。公安部门要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2.妇联要充分发挥家庭工作优势,巩固和发展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结合实施“春蕾计划”,救助贫困留守儿童。发动女干部、女党员、三八红旗手、五好文明家庭户,担任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或“爱心妈妈”。

(五)加快发展镇域经济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让更多的农民能够就近务工;鼓励帮助农民返乡创业,使父母双方或一方能留存家里,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这也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长久之计。

俗话说“误了庄稼是一季,误了孩子是一生”,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心和关爱,努力做到家长尽心,学校尽责,社会尽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