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育与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美育与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育是培养和发展青少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青少年的艺术活动又集中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而且,有连贯性的美育可以使青少年在成年之后,仍保持着活泼健全的“童心”,使创造性思维能力持续地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发生与发展固然离不开对象世界,但在主体方面,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和动力却来自深层。综合能力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条件,它是生命完整性的体验,作用于问题的建构和解决的整个创造过程。

1.5 美育与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审美能力的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还会有助于整个精神创造力的成长。

歌德曾指出:“看一个人是否富于创造力,不能只凭他的作品或事业的数量。在文学领域里,有些诗人被认为富于创造力,因为诗集一卷接着一卷地出版。但是依我的看法,这种人应该被看作最无创造力的,因为他们写出来的诗既无生命,又无持久性。反之,哥尔斯密写的诗很少,在数量上不值得一提,但我还是要说他是最富于创造力的,正是因为他的少量诗有内在的生命,而且还会持久。”[10]显然,在歌德看来,创造力的实质在于一种持久的生命力。

美育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功能主要在于激发和丰富个体生命,使之具有自发涌动的创造欲望和动力、高度灵敏与发达的创造能力和自觉的创造价值意识,并由此为思想和实践等方面的创造力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美育是培养和发展青少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第一批思维课不应当在室内、在教室里的黑板前面上,而要到大自然中去上……真正的思维,总是渗透着战栗的情感。儿童一旦感受到了词的芳香,他的心里便会产生灵感。”因此,他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儿童思维的天性本身要求富有诗意的创造。美与活生生的思维如同太阳与花儿一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富有诗意的创造开始于美的幻想,大自然的美使知觉更加敏锐,唤醒创造性的思维,以独特的体验充实着语言。”[11]

以自由创造为本性的审美活动可以充分保持青少年创造性的表现,并促进其发展。青少年创造性的表现具有审美或泛审美表现的性质,它是想象的、造型的、自由表现的、富于情感色彩的、专注和投入的、注重过程的和愉悦的,这些都具有审美的特征。青少年的艺术活动又集中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美国创造教育心理学家托兰斯(E.P.Torrance)曾列举了体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特殊行为,它们包括:a.能在不受刺激的情况下,占用自己的时间;b.越过指定任务;提出简单的为什么或怎么样之外的问题;c.提出不同的工作方法;d.不怕新的尝试;e.尽管教师正在讲课或提供指导,他们乐于进行设计或描绘图画;f.即使他显得与众不同,但仍作一个观察者,不介意结果,而且乐于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实验,而非熟视无睹。”

上述这些特征都可以在作为美育过程的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得以体现。从事着绘画或其他艺术创造的青少年,具有普遍的自发投入倾向和乐于进行新尝试的兴趣。他可以随想象力的自由展开,越出原先关注的事物或范围,并采用各种属于自己的观察、构想与表达的方法。由于美育过程鼓励尝试和尊重个性,所以青少年往往不怕失败,敢于标新立异。美育在发展青少年艺术心灵的同时,也发展着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有连贯性的美育可以使青少年在成年之后,仍保持着活泼健全的“童心”,使创造性思维能力持续地发展。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家都具有浓厚的艺术兴趣和较高的审美修养。著名心理学家玻恩曾说:“我个人的经验是,很多科学家与工程师受过好的教育,他们有文学、历史和其他人文学科等方面的知识,他们热爱艺术和音乐,他们甚至能够绘画或者演奏乐器……”[12]玻恩的说法是有根据的,他本人演奏钢琴,可以和管弦乐队一起演奏协奏曲,爱因斯坦是小提琴手,普朗克也是钢琴家……而且这些科学家的艺术修养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他们的审美能力几乎与科学家才能一起成长。

美育对青少年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

(1)解放无意识,保障自发性。创造性思维的发生与发展固然离不开对象世界,但在主体方面,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和动力却来自深层。美国心理学家S.阿瑞提深入研究了创造性思维过程,认为它是由原发过程和继发过程结合而成的第三级过程。所谓原发过程就是心灵的无意识活动方式,体现为原初活动;所谓继发过程则是意识处于清醒状态下,使用正常逻辑的活动方式。上述两种过程的特殊结合是构成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机制。他指出,创造的精神并不拒绝原初的心理活动,而是以一种似乎是“魔术”般的综合把它与意识的逻辑过程结合在一起,“从而展现出新的、预想不到的而又合人心意的情景”。[13]马斯洛也认为,“对于理解创造力(以及游戏、爱、热情、幽默、想象和幻想)的源泉来说,比压抑冲动要紧得多的是原初过程”,深层心理是人的“一切快乐、热爱和能力等的源泉,而且……也是创造的源泉”。因此,教育应该通过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深层源泉,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活力,在这一点上,美育具有独特的作用。

美育过程是情感解放的过程,具有解放无意识、使之得到适当释放和文化提升的功能,从而能减轻对深层活动的压抑和束缚,使之不断受到激发,保持旺盛的活力。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自发性正源自深层心理活动的自由涌现,它在本质上是非唤起的,不能靠意识的控制或努力来达到。但在自由的审美表现中,深层心理获得了自由表现的机会。这种表现的另一层意义在于使深层心理进入到意识或前意识的层面,并与之融合,从而形成完整的创造性机制,即原发过程与继发过程的有机融合。在某种意义上说,创造性程度的高低取决于这两种过程的相互转化的灵活性,即意识层面的沟通程度,而作为中介性的审美活动很可能具有促进它们相互沟通和转化的中介功能,至少美的灵感状态正是这种沟通和转化的产物。因此,通过美育活动,不断促成审美心境的形成,对于发展青少年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发展独创性。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独创性,而美育是鼓励独创性的教育,如果说智育和德育在一开始主要是要求儿童青少年接受一些普遍的规范、法则和定理的话,那么,美育则始终把发展心灵的独创性放在首位。美育的内容与进程是按个体生命发展的要求及其水平制定的,并充分尊重个性差异。因此,它充分鼓励独创,保证个性的充分发展。在美育过程中,探索新事物和新方法、产生新感受和新经验、表现新观念和新题材不仅不受到压制,而且受到保护和激励,这对于形成追求独创性的兴趣、自觉意识和价值观念十分有利。更重要的是,它充分发展着人格中的个性因素,这正是独创性的重要来源之一。

(3)促进心灵综合能力的发展。综合能力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条件,它是生命完整性的体验,作用于问题的建构和解决的整个创造过程。综合能力就是整个外来信息和内心经验,给它们赋予秩序,使之形成一个整体性意象的能力,它与审美能力的构造性具有一定的同构关系。在审美过程中,知觉和想象均具有将感觉材料和情感经验综合成有机整体、创造出审美意象的能力。因此,以培养审美能力为主要任务的美育具有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功能。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说,青少年几乎生来就具有整体性的反应能力,但在以后的发展中却逐渐丧失或被压抑了。审美活动却为保护和发展这种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即使是成人,经常投入审美活动也有助于综合能力的发展,前面提到的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有浓厚的艺术兴趣和较高的艺术才华就是这方面的例证。

创造性的综合能力不是一种机械拼凑的技法,而是一种在现实世界发现新奇联系的能力,它的一个重要机制就是自由联想。凭着这种想象力,人们能在似乎毫无联系的事物之间发现它们的内在关联,这就是新发现、新发明产生的基础。自由联想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在美育过程中进行,因为审美想象正具备自由联想的特征,它脱离了联想的惯常进程,从而创造出崭新的意象。这在神话和童话当中表现得最为显著,在其他艺术类型中也大量存在。青少年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可以使自由联想的灵活性、广阔性和丰富性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因此,要依据青少年的审美心理规律,引导他们通过审美活动,形成和发展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首先,要特别注意美的创造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美的鉴赏过程中把对美的形象的感知同情绪上的体验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创造想象力,创造出新的形象来。

第二,鼓励青少年的审美创造意向。青少年爱在生活、学习、劳动中以他喜欢的审美方式显现自己的审美意向,这是值得珍视和爱护的。一方面应当予以鼓励,推动审美意向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帮助他们积累审美经验、选择显现方式,进行美的创造。

第三,要培养青少年审美创造的技能技巧。提高青少年掌握收集整理审美经验资料、创造美好事物的本领和能力。审美要有一定的物质资料作依托,表情达意要有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载体,如掌握音乐的声调旋律、绘画的线条色彩、舞蹈的基本动作,从而能够利用自身的条件和所获得的材料,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美、进行艺术美的创造,把审美意向及观念中的美妙构思,运用创造技巧创造出实际的美的形式。

第四,要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活环境。优美的校园,窗明几净的教室,朴素、美观的家庭陈设,长辈的文化素养和对青少年文化生活的指导,都有利于美育的实施。

美到处都有。美育的途径十分广阔,方法灵活多样。美育可以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特别是在一些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引进美育的方法,以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鼓励青少年独立地观察,大胆地尝试,自由地想象,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等,均为创造性思维创造了萌发和表现的机会。在有关的教材、讲课和练习中,引进美育突出形象和直观、富于情感和兴趣的规律,可以时时激发青少年的探索兴趣,磨砺感知力,丰富想象力,避免他们陷入毫无生气的被动接受和机械操作之中,从而促进青少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