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教育的意义

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教育的意义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内容,对青少年进行创造性思维教育,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开发其创造力,具有重大的意义。系统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这些意义,是加强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教育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的认识前提。据此,新加坡政府公布了思维能力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此外,还特别强调要加强电脑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使用电脑,能在计算机网络中寻找信息资料,筛选、分析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2 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教育的意义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内容,对青少年进行创造性思维教育,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开发其创造力,具有重大的意义。系统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这些意义,是加强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教育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的认识前提。

(1)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教育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高科技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已经上升到显要的位置。教育如何才能提升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之基础?世界各国的回答是基本一致的,这就是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就给当时的教育部长提出报告《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它一开头就大声疾呼:“我们的国家处于险境:我国一度在商业、工业、科学和技术上的创造发明无异议地处于领先的地位,现在正在被世界其他各国的竞争者赶上”,原因是“平庸的教育成绩”实际上是“单方面解除武装的行动”。到1989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又发表了报告《美国人应有的科学素养》(Science For Americans),其目的在于“使美国儿童——下世纪的公民能适应2061年哈雷彗星再次临近地球时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实际上是为了提高美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在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酝酿第三次教育改革。其“临时教育审议会”针对日本教育“过多地培养了以死记硬背为中心的、缺乏主见和创造能力的、没有个性的模式化人才”这一状况,明确指出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实现向终身教育体系的转变,重视个性,实现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等时代变化的教育”。日本第十五届中央教育审议会在1996年7月提出的咨询报告《21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中指出:“今后孩子们必须做到的是:无论社会如何变化,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主动作出判断和行动,具有较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并且善于自律、为他人着想、与他人协调、感情丰富和充满人性。更要有能强健生存下去的健康和体力。”这就是日本称之为今后急剧变化的社会里的“生存能力”。

韩国于1995年发表了《为建立主导世界化、信息化的新教育体制》的报告,针对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把“教育革命”作为“国家生存战略”,认为“国民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是决定性因素,而开发能力的是教育”。因此,要“果断地剖析今天的教育,使我们的教育脱胎换骨”,提出“中小学实行以知识记忆为主的教育向以培养创造力为重点的教育转移,大学由传授现在知识和外来知识的场所向成为科技、文化创造源的方向转移”。[2]

亚洲经济危机又更为有力地推动着韩国的教育改革,专家们再次呼吁废除“考试地狱”。1998年4月15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表题为《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未能经受住全球经济的考验之后》的文章说:韩国儒家传统强调的死记硬背,助长了一种致力于通过标准化的多项选择考试和及格考试的教育体制。批评者说,这种“只背事实”的教育使学生没有多少机会发展天赋或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韩国的经济危机。曾任韩国教育部长顾问的延世大学哲学教授金衡哲说:“我担心韩国的未来,这不是因为金融危机,而是因为韩国的教育方式缺乏远见。我们的体制日益无法同其他发达国家竞争。”[3]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韩国政府下决心进行教育改革,改革的方向是使受教育者有更大的独创思维的自由,并为学生开设更为五花八门的课程,以促进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曾经指出:“新加坡未来的发展将由知识和创新来推动”,因而“学校在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时要培养他们的创意思考能力,这才能在全球经济的竞争中取得成功”。据此,新加坡政府公布了思维能力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根据这项计划,将改革考试和作业,让学生多做没有固定答案的考题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而不是机械地重复书本知识。此外,还特别强调要加强电脑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使用电脑,能在计算机网络中寻找信息资料,筛选、分析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面对知识经济挑战和严峻的国际形势,我国教育发展也别无选择,必须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应该说,我国对这一形势的反应还是比较迅速的。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他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去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要下工夫造就一代真正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子人才,以带动和促进民族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国家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并明确指出制定这个“计划”就是要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在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的前言中说:“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4]中国只有加大创新教育的力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在本世纪争取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综合国力也大大加强。然而,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我国的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瓶颈因素。例如,我国目前很多企业都出现亏损,其根本原因之一是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人员素质低,缺乏创新意识。

许多国家的现代化实践表明:人的现代化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现代化的基础,现代化必须先化人后化物。而人的现代化在于观念的现代化、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创造性思维是人的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为了中国的未来,我国启动了国家创新体系,如技术创新工程、“211”工程、知识创新工程。这一创新体系的基础就是教育,要通过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可见,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3)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教育是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是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一项重要变革。近年来,全国素质教育的力度在不断加大,正在形成区域性整体推进的局面,在各地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人们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更要培养学生的具有新质特点的创新素质,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认为强调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教育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深化,这是因为:

第一,创造性思维教育是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最显著特征,坚持创造性思维教育可以彻底变革教育观念,树立现代人才观、现代学生观、现代教育教学观、现代评价观,从根本上动摇应试教育的认识基础,有效避免素质教育的观念误区。

第二,创造性思维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抓好创造性思维教育有利于确立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使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不受已有观念的束缚,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进而推进素质教育向现代教育的方向发展。

第三,创造性思维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强化创造性思维教育可以获得广泛的社会理解和支持,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各种有效的资源,从而使素质教育与时代发展一致,获得永恒的活力。

应该说,创造教育很早就开始提及。在国内,陶行知在20世纪20年代就提出了“创造教育”的主张。在今天,也有许多学校搞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并开展了创造性思维训练。但是,这些只是局部的操作层面的改革,仅仅局限在方法或内容等方面。这些创造教育是必要的,但远远不够,创造性思维教育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面性、整体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它不仅包括了操作层面的实际行动,更强调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和行为的方式与习惯,涉及到教育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更强调了教育改革的整体性、综合性、创造性。因此,创造性思维教育是素质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升华。

(4)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教育是青少年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纪。青少年是21世纪的主人。如何让青少年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并得到很好的发展呢?关键取决于现代青少年所受的教育和所具有的素质。传统教育过于强调知识教育,强调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当学生走出校门时,他们很难适应不断变革的社会。创造性思维教育则可以使青少年真正成为21世纪的主人。首先,创造性思维教育可以使学生较快地适应社会。因为创造性思维教育与未来社会发展的本质是一致的。未来社会是信息万变、技术日新、改革不断的社会,它要求社会的每一位成员具有敏锐的眼光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教育正好给社会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学生通过培养自己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很快地适应社会,并找到自己发挥才能的场所。其次,创造性思维教育可以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创造性思维教育与人的本性是一致的,因为人从小就有好奇心,就有探究的本能(杜威认为探索是人的四种基本本能之一;马斯洛认为人人都有寻求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努力从事创造的行为倾向)。创造性思维教育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和能力,进而使学生避免重复别人走过的路,充分地、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最后达到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目的。

以上几个方面是从分析的角度来说的。事实上,教育作为联系社会和人的纽带,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中介,其作用是整体发生的。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教育的意义最终要通过培养具有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来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