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教育的目标

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教育的目标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是保证学习活动顺利完成的能力,即学生在绘画创作、模型制作、作文构思、课文分析理解、解题等方面表现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青少年创造性人格是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教育的最高层次的目标。在青少年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目标的侧重点不一样。

3.1 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教育的目标

对青少年进行创造性思维教育,因为其年龄特征、发展水平不一样,其教育目标也不完全一样,但是,如果把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则其基本的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掌握有关创造发明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

人类发展的历史也是创造的历史,人类在进化发展中积累了不少创造的经验、知识和技能,总结出不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如关于创造过程的规律,关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关于创造的技法,关于影响创造的主客观因素等等。因此,要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并结合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或教育教学中的创造演示活动,让青少年牢固地掌握有关创造的一般原理与方法,进而缩短青少年的创造认识与人类创造认识的差距,为他们今后的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知识和方法论基础。

(2)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前所述,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能够提供新颖独特的、具有社会价值产品的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创造性思维及其能力是有层次之分的。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科学家和一个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没有原则性的差别。[5]科学家能发现新的、人类尚不了解的有关周围世界的规律,而小学生则只是为了自己的活动而作出某些新的发现,其创造性思维的基础都有着共同的心理规律。当然,科学家所要处理的是非常复杂和多样的真实世界,他们对新知识探求的条件也不一样,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智力紧张程度也不一样,因而导致其创造性思维的活动水平也不一样。中小学生发现知识的新颖程度以及在解决问题时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无疑要低于科学家、技术革新者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时所需要的程度。

尽管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可能导致有广泛社会价值的发明或创造,但是,从一般意义上说,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保证他们能独立地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能够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能够迅速地掌握知识并将它们广泛迁移到相对新的知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是保证学习活动顺利完成的能力,即学生在绘画创作、模型制作、作文构思、课文分析理解、解题等方面表现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开发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要在青少年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意识,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包括发散思维水平、集中思维水平、比较思维水平等,养成他们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教育的核心目标与任务。

(3)培养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形成创造性人格

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品质?20世纪中叶心理学家赫饮森(Hutchirson)分析过152篇有关论文后,列出如下几项:a.首创性(敢于独创、争取第一、不与人雷同);b.新颖性(打破常规、向新的方向思考);c.流畅性(快速地、有条理地、系统地联想);d.灵活性(善于变异、转化、扩充、缩小、变量或变位等、此路不通走他路);e.精致性(思维细致、各部分关系协调、方式周备)。后来,另一学者麻克客隆(Macdinon,1962年)认为,适应性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性之一。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张德琇教授认为:创新与灵活的特性,确为创造性思维起作用的必要因素。[6]

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教育过程。只有从青少年创造性思维品质入手,才有可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真正把创造性思维教育落到实处。因此,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是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教育的基本目标。

培养青少年创造性人格是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教育的最高层次的目标。青少年创造性人格是指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具有创造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格。研究表明,创造性人格的基本特征是:取得最后成果的坚持力;为实现目标不断积累成果的能力;自信心;社会责任感。很显然,创造性人格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自己长期不断的艰苦努力的结果。

以上三个目标是在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教育中统一实现的。在青少年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目标的侧重点不一样。如在小学低年级就不必过多地介绍创造原理,而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造,侧重于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在高中阶段,由于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则可把教育目标重点转移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人格和传授创造性思维的原理和方法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