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急性胆囊炎的饮食调养

急性胆囊炎的饮食调养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急性胆囊炎是由于细菌侵袭和胆囊管阻塞而引起的胆囊炎症,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患,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之间,女性患者较多。急性胆囊炎起病多与饱食、吃油腻食物、劳累及精神因素等有关。病情较轻的急性胆囊炎主要进行保守治疗,包括禁食、输液、抗感染等等。急性胆囊炎的并发症:本病预后多数经保守或手术治疗后而痊愈,少数病人可死于胆囊坏疽、穿孔所引起的休克及手术并发症。

一、急性胆囊炎的概述

(一)胆道系统的解剖和生理

胆汁肝脏分泌的,通过胆管进入肠道,发挥消化食物的作用。但肠道内只有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内才有食物存留,在没有食物时进入肠道的胆汁将是一种浪费。而胆囊就是这样一种储藏胆汁的器官,在肠道中没有食物时,胆汁进入胆囊中,而在进食后,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肠道,从而避免了胆汁的流失。

胆囊的这种功能是由胆囊、胆管和肝胰壶腹括约肌共同完成的。胆汁经过肝内胆管和左右肝管到达肝总管,然后和胆囊管汇合,最后汇入胆总管流入肠道,肝胰壶腹括约肌是胆总管进入肠道时开口处周围的肌肉,控制胆汁流入肠道。在肠道内没有食物时,肝胰壶腹括约肌收缩,胆总管关闭,胆汁不能进入肠道,从而流入胆囊储存起来。在进食后,由于生理反射的作用,肝胰壶腹括约肌开放,胆汁直接流入肠道,同时胆囊收缩,将其中储存的胆汁挤入胆总管进入肠道,从而发挥其最大的消化作用。

(二)急性胆囊炎的发病

急性胆囊炎是由于细菌侵袭和胆囊管阻塞而引起的胆囊炎症,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患,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之间,女性患者较多。胆囊炎与胆石症关系密切,炎症可促使结石形成,而结石梗阻又可发生炎症,两者往往合并存在。在胆囊炎的病例中,90%以上属结石性的,余者为非结石性胆囊炎,两者在临床过程等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从发病率看胆囊结石的发病在20岁以上的人逐渐增高,女性以45岁左右达到高峰,男性在更年期以后也明显升高,儿童少见,一般中年以上者多见。女性略多于男性,经产妇或肥胖者也多见。原发性胆管结石者以20~40岁为发病高峰,青壮年多见,无性别差异。从地域来看,在我国、日本原发性结石,特别是肝内结石发病率高,我国南方农村更为常见,而欧美等西方国家较少见。在胆囊结石方面,我国北方及西北则较南方为多见。

(三)胆囊炎的病因

1.梗阻因素 梗阻因素是由于胆囊管或胆囊颈的机械性阻塞,胆囊即膨胀,充满浓缩的胆汁,其中高浓度的胆盐即有强烈的致炎作用,形成早期化学性炎症,以后继发细菌感染,造成胆囊化脓性感染,以结石引起居多,较大结石不易完全梗阻,主要为机械刺激,呈现慢性炎症。有时胆囊管过长、扭曲、粘连压迫和纤维化等亦是不可忽视的梗阻因素。少数情况可能由蛔虫窜入胆管胆囊,除造成机械刺激外,随之带入致病菌,引起感染。也可因胆囊、肝胰壶腹括约肌功能障碍、运动功能失调等,均能引起胆道排空障碍、胆汁滞留,使胆囊受化学刺激和细菌感染。

2.感染因素 全身感染或局部病灶之病菌经血行、淋巴、胆道、肠道,或邻近器官炎症扩散等途径侵入,寄生虫的侵入及其带入的细菌等均是造成胆囊炎的重要原因。常见的致病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其他有链球菌、葡萄球菌、伤寒杆菌、产气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时可有产气荚膜杆菌,形成气性胆囊炎。

3.化学性因素 胆汁潴留于胆囊,其中高浓度的胆盐,或胰液反流进入胆囊,具有活性的胰酶,均可刺激胆囊壁发生明显炎症变化。在一些严重脱水者,胆汁中胆盐浓度升高,亦可引起急性胆囊炎。

4.其他因素 如血管因素,由于严重创伤、烧伤、休克、多发骨折、大手术后等因血容量不足、血管痉挛,血流缓慢,使胆囊动脉血栓形成,致胆囊缺血坏死,甚至穿孔;有时食物过敏、糖尿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恶性贫血等,均与胆囊炎发病有关。

胆囊急性炎症时,胆囊管梗阻、胆囊内压升高、黏膜水肿、渗出增加,若梗阻不缓解,炎症继续发展,可发展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如胆囊压力持续升高,囊壁发生缺血性坏死则发展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若囊壁坏死穿孔,则导致胆汁性腹膜炎。若胆囊内脓液波及胆管和胰管时,可引起急性胆管炎和急性胰腺炎。

(四)急性胆囊炎的病理

急性胆囊炎的病理变化根据炎症程度分为:

(1)单纯性胆囊炎可见胆囊壁充血,黏膜水肿,上皮脱落,白细胞浸润,胆囊与周围并无粘连,解剖关系清楚,易于手术操作。属炎症早期,可吸收痊愈。

(2)化脓性胆囊炎胆囊明显肿大、充血水肿、肥厚,表面可附有纤维素性脓性分泌物,炎症已波及胆囊各层,多量中性多核细胞浸润,有片状出血灶,黏膜发生溃疡,胆囊腔内充满脓液,并可随胆汁流入胆总管,引起肝胰壶腹括约肌痉挛,造成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等并发症。此时胆囊与周围黏连严重,解剖关系不清,手术难度较大,出血亦多。

(3)坏疽性胆囊炎胆囊过分肿大,导致胆囊血运障碍,胆囊壁有散在出血、灶性坏死,小脓肿形成,或全层坏死,呈坏疽改变。

(4)胆囊穿孔在坏疽性胆囊炎的基础上,胆囊底或颈部出现穿孔,常在发病后3天发生,其发生率为6%~12%,穿孔后可形成弥漫性腹膜炎、膈下感染、内或外胆瘘、肝脓肿等,但多被大网膜及周围脏器包裹,形成胆囊周围脓肿,呈现局限性腹膜炎征象。此时手术甚为困难,不得不行胆囊造瘘术。

(五)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胆囊炎起病多与饱食、吃油腻食物、劳累及精神因素等有关。常突然发病,开始出现右上腹绞痛,呈阵发性加剧,并向右肩或胸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及呕吐。在发病早期可以没有发冷及发热,当胆囊有化脓感染时,则出现寒战及发热。有些患者还可以出现双眼巩膜黄染。当炎症波及胆囊周围时,病情日益严重,腹痛加重,范围也比原来扩大。这时右上腹部不能触碰,稍用力按压更感疼痛难忍。有时深呼吸、翻身或咳嗽等动作可使疼痛加重,以致病人屈身静卧,不敢活动。约1/3~1/2的患者可在右上腹摸到一个稍微隆起,像鸡蛋大小的肿大胆囊,触压时疼痛加重。大部分患者经积极有效治疗后,上述症状能逐渐缓解。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尤其有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可发生胆囊坏疽和穿孔。此时,患者腹痛剧烈,病情发展较快,出现脱水,休克及腹膜炎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六)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原则

病情较轻的急性胆囊炎主要进行保守治疗,包括禁食、输液、抗感染等等。病情危重或出现其他并发症时则宜手术治疗。一般的手术方法是直接切除胆囊,但病情危重,患者体质不能耐受复杂手术时也可暂时不切除胆囊,而行胆囊造口术,防止胆囊坏死穿孔,待到患者情况好转后再次手术切除胆囊。胆囊切除后由于失去了胆汁储备功能,一次进较多油腻性食物将会导致消化不良性腹泻,因此患者应注意规律清淡饮食,同时也应注意定期复查。

(七)急性胆囊炎的预防及预后

(1)提倡合理饮食,宜食清淡素食:多吃新鲜蔬菜、豆制品和各种瓜果。

(2)注意饮食卫生,防治肠道蛔虫病:如已感染蛔虫,应彻底驱虫。

(3)对已患有胆道蛔虫症及胆道结石病的治疗:应服舒肝利胆药物,以预防胆囊炎发生。

(4)急性胆囊炎的并发症:本病预后多数经保守或手术治疗后而痊愈,少数病人可死于胆囊坏疽、穿孔所引起的休克及手术并发症。

(5)急性胆囊炎的饮食安排:可给予低脂肪高糖类的流质食品,如藕粉、米汤、果汁水、蔬菜水、蜂蜜水等;少食多餐;禁用动物的脑、肝、肾及蛋黄、鱼子等,禁油炸食物、肥肉等。忌饮酒、浓茶、咖啡及含粗纤维素多的蔬菜和水果。

二、急性胆囊炎的饮食调养

(一)急性胆囊炎的饮食治疗原则

(1)急性发作期应禁食:以使胆囊得到充分休息,缓解疼痛,可通过胃肠外供给营养,注意多饮水,并在饮料中注意补充钾和钠。待病情缓解后,可给予高糖类的流质,如米汤、果汁、果冻、杏仁茶、藕粉等。患者逐步适应后可增加过箩粥冲蛋清等。

(2)限制脂肪:避免刺激胆囊收缩以缓解疼痛。手术前后饮食中脂肪应限制在20~30g。随病情好转,如患者对油脂尚能耐受可略为增多40~50g、以改善菜肴色、香、味,而刺激食欲。烹调用植物油,既能供给必需脂肪酸,又有利胆作用。忌用油腻、煎、炸以及含脂肪多食物。如肥猪肉、羊肉、填鸭、肥鹅、黄油、奶油、油酥点心、奶油蛋糕等。随着病情好转,急性期消失后,应从无脂饮食改为低脂饮食。

(3)供给适量蛋白质:过多的蛋白质可刺激胆汁分泌,也可引起胆囊收缩,加剧疼痛。但在胆囊炎稳定期,肝脏功能并未完全恢复,或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供应充足的蛋白质可以补偿损耗,维持氮脂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修复肝细胞损伤、恢复其正常功能有利。鱼、虾、瘦肉、兔肉、鸡肉、豆腐都是蛋白质和低脂肪食物,每日蛋白质供给量为80~100g。

(4)给予较高的糖类:食物中应供给大量易消化的糖类,如蜂蜜、白糖、藕粉、土豆、苹果、梨等,以促进肝糖原生成与供给充足的热能,每日给予糖类350~450g。但对肥胖及伴有冠心病或高脂血症患者,应注意限制主食和甜点心等含糖类高的食物,以控制高热能。

(5)充足的维生素:多供给富含维生素A、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的食物,如橘子、苹果、西红柿等水果蔬菜;若不足时,可以用维生素制剂补充。

(6)在烹调方法上,多采用炖、烩、煮、蒸、汆等:忌用油煎、炸、烹、炒等烹调方法,因其含油量大,能引起反射性胆道痉挛,以致胆道疼痛。

(7)禁用酒类和具有强烈刺激性调味品和易引起胃液和胰液分泌的食物,如肉汤、鸡汤、牛奶、蛋黄等。这是由于可引起胆囊强烈收缩,因此影响胆汁排出及引起胆绞痛。

(8)饮食清淡、易消化、少渣及避免胀气:忌食易产气的食物,如牛奶、萝卜、芥蓝、洋葱等。食物的温度以温热为宜,它可使胆道口和胆道壁肌肉松弛,利于胆汁排出;切勿过热或过冷,否则影响胆汁分泌与排出。

(9)应多饮水:每日至少2 000ml以上,以稀释胆汁浓度。

(10)胆囊切除术前12h至术后24h应禁食,由静脉补液,当肠蠕动恢复并有食欲时,可改为低脂全流食,逐步过渡到低脂半流食或低脂软饭。

(11)可用食物:各种谷类、去脂乳、低脂奶酪、鸡、鱼、瘦猪肉、牛肉、羊肉、兔肉等;可用蛋清,除根的蔬菜,各种水果、果汁、果冻及黄豆制品;植物油、单糖、蔗糖、蜂蜜。

(12)忌用或少用的食物:粗粮、加入脂肪制作的主食、全脂乳、填鸭、鱼子、肥猪肉和肥牛、羊肉、动物脑、肝、肾等内脏、蛋黄、洋葱、萝卜、以及能引起胀气的蔬菜,干豆类、黄油、猪油、牛油。

(二)急性胆囊炎食谱举例

1.急性发作期无脂清流质食谱举例

早餐:过箩米汤(大米25g),酱豆腐20g。

加餐:冲藕粉(藕粉30g,白糖10g)。

午餐:过箩大米粥(大米25g),冲蛋清(蛋清50g),盐2g。

加餐:鲜果汁(鲜橘汁200g)。

晚餐:过箩大米粥(大米25g),盐2g,果冻50g。

加餐:冲杏仁茶(杏仁茶100g)。

2.低脂高糖类流质食谱举例

早餐:过箩6%浓米汤(粳米15g,食盐1.5g,开水加至250ml)1碗。

加餐:冲藕粉(藕粉15g,用开水冲至250ml,加白糖15g)1碗。

午餐:蒸蛋白2个(鸡蛋白50g,盐2g)。

加餐:橘子水(橘子汁100ml,开水加至200ml)1碗。

晚餐:蜂蜜水(蜂蜜100g,白糖5g,开水加至250ml)1碗。

加餐:煮健儿粉(健儿粉30g,白糖10g,开水250ml煮开)1碗。

3.低脂半流质食谱举例

早餐:稠米粥(大米50g),脆片(面粉50g),酱豆腐20g。

加餐:脱脂乳(脱脂牛奶200g,糖20g),果汁糕(鲜果汁100g,琼脂5g,糖10g)。

午餐:宽汤小馄饨(虾肉50g,面粉50g,油5g),枣泥山药(枣泥50g,山药100g,金糕10g)。

加餐:去油肝汤豆腐脑(嫩豆腐50g),山楂酪(山楂泥50g,藕粉20g,糖30g)。

晚餐:西红柿汤面(西红柿100g,面粉50g,油5g),蒸蛋羹(鸡蛋35g)。

加餐:茶汤(茶汤粉30g,糖15g),蛋糕(25g)。

4.低脂少渣软饭

早餐:大米粥(粳米30g)1碗,馒头2个(富强粉100g),酱豆腐15g。

加餐:冲藕粉(藕粉25g,开水冲至250ml,白糖10g)1碗。

午餐:软米饭(粳米150g),汆猪肉虾肉丸子冬瓜粉丝汤(瘦猪肉75g,虾仁45g,冬瓜150g,干粉丝25g,花生油10ml,食盐2.5g)。

加餐:冲麦乳精(麦乳精30g,开水冲至250ml,白糖10g)1碗,饼干25g。

晚餐:大米粥(粳米30g)1碗,蜂糕2块(富强粉100g,白糖10g),烩鱼片加嫩黄瓜片(草鱼片100g,黄瓜125g,花生油10ml,食盐2.5g)。

(三)具有消炎利胆作用的食物

(1)玉米须:据原苏联医学杂志1962年介绍,玉米须有利胆作用。经药物实验证明,玉米须制剂能促进胆汁排泄,降低其黏度,因而可作为利胆药,用于慢性胆囊炎和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患者,可用干玉米须30~50g,每天煮水代茶频饮。

(2)蕺菜:适宜慢性胆囊炎发作或伴有黄疸者食用。民间多用新鲜蕺菜(又名鱼腥草)150~180g,水煎温服,疗效颇佳。

(3)菊花脑:适宜胆囊炎患者春夏之季煎汤喝,有清肝利胆的作用。

(4)冬瓜:用冬瓜烧食或煨汤喝,也可用鲜冬瓜皮100~150g,加水浓煎,每次饮1碗,日饮3~4次,有清热、利水、利胆、消胀作用。

(5)旱芹菜:宜用素油按常法炒食。旱芹菜含多量食物纤维,能利胆、清热、平肝、降胆固醇等功效。

(6)茭白:能清热利胆,故胆囊炎患者宜吃,对胆囊炎胆结石症合并黄疸者尤宜。可用新鲜茭白适量,水煮食,1日2~3次,也可如常法,用素油炒食。

(7)西瓜:能清热、除烦、利尿、解毒,适宜胆结石和胆囊炎患者食用。西瓜上市后,可每日吃西瓜1~2kg。也可留下西瓜皮,又名西瓜翠衣,晒干后水煮代茶饮。

(四)急性胆囊炎的中医食疗

(1)绿豆蛋清汤:将绿豆150g洗净,加水煨至豆烂熟时,调入1枚鸡蛋的蛋清,再沸即可。酌加食盐调服。日服1次。可清胆养胃补虚,用治急、慢性胆囊炎。

(2)茉莉花茶:取茉莉花(干品)5g,白砂糖10g,水煎沸,去渣代茶饮。可舒肝解郁、理气止痛,用治胆囊炎。

(3)合欢花蒸猪肝:取合欢花(干品)10g,鲜猪肝150g(切片),入碗中,加水后入屉蒸熟。酌加食盐后佐餐。可舒肝理气、养肝止痛。适用于胆囊炎。

(4)田螺汤:取田螺100g,洗净,加水,旺火烧沸后改文火煨炖约15min即成。饮汤。适用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绞痛者。

(5)冬瓜蚌肉汤:冬瓜皮60~100g,蚌肉200g,玉米须50g,加水适量,煮熟,每日服1~2次,每次饮1小碗。有利湿通便,利胆退黄作用,可治胆囊炎。

(6)虎茵汤:虎杖15g,茵陈15g,栀子仁6g,加水适量煎汁,代茶。有清热、解毒、利胆、退黄之效,可治胆囊炎。

(7)蒲公英山楂粥:蒲公英50g,山楂50g,加水适量煮烂,去渣取汁,加入粳米50g,煮成粥服用。可清热、解毒、利胆,治胆囊炎。

(8)鸡蛋黄瓜藤饮:黄瓜藤100g,新鲜鸡蛋1个。将黄瓜藤洗净后,用水煎至100ml,再取汁冲服鸡蛋。每日1次,清热利胆,但对虚寒者不宜用。

(9)马齿苋芦根饮:马齿苋10g,芦根25g,用清水煮沸,或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消炎利尿效果较好。

(10)消炎利胆茶:玉米须30g,蒲公英30g,马齿苋30g。将玉米须、蒲公英、马齿苋洗净后加水1 000ml,水煎30min后去渣,加白糖适量。代茶饮,需大量饮用,对急性期发热腹痛有显著疗效。

(11)乌梅菊花茶:乌梅25g,菊花10g。将上述药洗净后加水煎煮1000ml,加适量白糖即成。温服代茶饮,清热解毒,利胆排石。

(12)核桃5个,用香油将核桃炸酥,研末与糖调成糊状,每日1剂,随时服用。

(13)冬瓜适量,烧汤加调料,频服。

(14)绿豆60g,白糖2匙。绿豆加水,中火煮30min后加白糖,改小火慢炖30min至绿豆酥烂服食:每日1~2次。

(15)生泥鳅1~2条,取其脊上肉,切细,装入胶囊,吞服,每次约一条,以温水送服。

(16)山楂50g,菊花30g,水煎服,每日2次。

(17)干蒲公英50g(鲜者为全草100~150g),先用凉水1 000ml浸泡,后文火煎5~7min,分2天饭后当茶饮,每日3次,2天换一次药,连喝1个月。

(18)玉米须茵陈饮:玉米须、茵陈各30g。水煮代茶饮。

(19)冬瓜皮汤:冬瓜皮60~90g。加水煎煮至烂熟成汤。每日分2~3次服。

(20)鲤鱼赤小豆陈皮粥:鲤鱼一条,赤小豆120g,陈皮6g。将鱼去鳞及内脏后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入豆、陈皮同煮,至烂熟成粥,去鱼骨。不拘时食之。

(21)茵陈蒿30g。煎汤,代茶饮。每日1剂。

(22)生山楂60g。沸水浸泡后,代茶饮。每日1剂。

(23)元明粉9g,分2次冲服。

(24)赤芍100g,郁金50g,黄连15g,炒麦芽15g。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g。每次2丸,每日2次。宜在饭后服。

(25)茵陈20g,柴胡10g,龙胆草10g,山栀12g,黄芩15g。水煮服,每日1剂。

(26)红藤60g,蒲公英30g,生大黄9g(后下),厚朴9g,元明粉9g(分冲)水煮服,每日1剂。适用于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