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活方式病的表现

生活方式病的表现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资料表明,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精神病、自杀已上升为当代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疾病。现代人所患的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癌症,无一不与烟害有关。少量饮酒尤其少量饮用低度酒,对人体有益处。双休日和长假日的安排,原本是为了保护公民劳动权益,劳逸结合,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精神愉悦。

二、 生活方式病的表现

有资料表明,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精神病、自杀已上升为当代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疾病。而这些疾病的发生,城市明显高于农村。这与城市生存环境比较优越、城市生活水准比较高,以及现代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及行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相当一些人由于健康意识淡薄,健康知识匮乏,自我约束、自我调适能力较差,患上了如下不应发生的生活方式病。

(一)烟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氰化物等有害物质严重威胁人的健康。每抽1支烟,少活5分钟。吸烟有害,无人不知,然而,有人偏要拿生命与健康做赌注。目前,我国吸烟人数达3亿之众,如果加上被动吸烟人数,则受害人数更多,就连胎儿也不能幸免。现代人所患的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癌症,无一不与烟害有关。

少量饮酒尤其少量饮用低度酒,对人体有益处。问题是大量饮酒,嗜酒成癖。酒中的乙醇与大脑和神经系统的亲和力最强,长期大量饮酒,造成慢性酒精中毒,可致大脑、神经系统损害,严重时可出现幻觉、幻视、幻听、幻触、幻味等精神障碍。酒对肝脏、大脑、肾脏、胰腺和消化道的损害十分明显。饮酒10年以上的人,记忆力、判断力明显下降。乙醇还可促进胆固醇的合成,使血脂浓度升高,血黏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导致动脉硬化、高血压,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溃疡病等。另有研究表明,肝脏每小时只能处理8ml酒精,所以,适量饮酒应界定在这样一个范畴:60度白酒不超过25ml;黄酒、果酒不超过50ml;啤酒不超过300ml。饮酒量越大,酒的度数越高,肝细胞损害就越重,直至酒精性肝炎、肝坏死、肝硬化肝癌,最终殃及生命。

(二)娱乐

娱乐是人们不断发明、创造,逐步改进、完善的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而“有益”必须界定在:第一,紧张而又愉快,兴奋而又惬意,之后身心不感到疲惫。第二,玩的方法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如打扑克、下棋、搓麻将等不能赌博。然而有的人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娱乐无度,则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

(三)赖车病

现代社会外出乘车,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无可厚非。然而,人类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走路是人类生存的必需,也是健康、长寿之根本。走路能使全身平滑肌得到锻炼,血管弹性增强,减少血管壁沉积物的生成,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在共济协调的运动上,保持了中枢运动神经及外周运动神经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强了神经“网络”和肢体“导联”的有机联系,有助于增加肺活量和消化功能。快走时心跳加快、皮肤出汗,有助于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用心电图进行检查,发现步行组心电图“缺血性异常”的发生较坐车组少三分之一。从医学的观点看,走路不仅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功能,使心搏出量增加,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减少冠心病的发生。保健专家认为,每日都应有一定时间、一定活动量的步行锻炼,诸如散步、爬楼、登高、踏车等,一般男性在8000~10000步为好,女性在6000~8000步为好。

(四)滋补病

一个人能否健康、长寿,除了先天遗传因素外,主要取决于规律的生活,适当的锻炼,合理的膳食,良好的心态,疾病的预防。滋补品的营养成分并不齐全,而且有不利的一面。清代名医臧灵胎说过:“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拿西洋参来说,具有补气养阴、清火除燥、养胃生津之功效。但它毕竟是一味药,与其他药物一样,有其不良反应,少数人还会出现过敏。就连人们熟悉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使用过量也是有害的。一切滋补品、保健品,都应当有的放矢地用于体弱多病、营养缺乏或一些代谢障碍者。不根据个人身体的具体情况,不了解体内缺乏什么,盲目地跟着广告走,反会补得一塌糊涂。任何企图以补求健、以补增寿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搞不好会引起很大的负面作用,破坏营养平衡,导致代谢紊乱,乃至肥胖、高血脂、高血糖等。

(五)肥胖症

国际肥胖症大会曾宣布:全世界因患肥胖症死亡的人数,已超过同期全球饿死的人数。进入高科技、智能化的时代,大幅度降低了人类体力的付出。吃得好、动得少,致使肥胖人数在世界范围内猛增。据报道,2000年全世界的胖人已达10亿,肥胖症病人已达2.5亿。与肥胖症相关,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糖尿病等一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呈流行趋势。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亿人,并仍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Ⅱ型糖尿病发病率已从1979年的1%上升到1999年的3.3%。也就是说,全国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300万人,新增糖尿病患者120万人,平均每天分别增加7500人和3000人。

肥胖已成为世人瞩目的卫生公害。在人们控制肥胖的过程中,各种各样减肥药物和不恰当的减肥方式,也纷纷出现。为此,医生告诫肥胖者,减肥主要靠调节饮食结构,改善生活习惯,增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力争做到“人体的收支平衡”,不可一味依赖药物,以防顾此失彼,终生遗憾。

(六)节日病

大多是由于暴饮暴食引发的急性胃扩张、急性胰腺炎;油水过多引发的急性胆囊炎、消化不良性腹泻;食物不洁引发的急性胃肠炎、痢疾;狼吞虎咽引发的气管、食管异物;过度兴奋与疲劳引发的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过多地出入公共场所引发的呼吸道感染;起床、睡觉的时间被打乱,生物钟改变引发的“睡眠节律紊乱”和疲劳综合症;过度饮酒引发的酒精中毒,肝、肾损害,乃至昏睡不醒;因疲劳驾车,酒后驾车引发的意外伤亡等,以上都是节假日常见的疾病。人们干脆直呼为“节日病”。

双休日和长假日的安排,原本是为了保护公民劳动权益,劳逸结合,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精神愉悦。应当安排得科学、合理、有张有弛,有情趣,以积极的休息为主,增添有益的娱乐。节日过后,精力更加充沛,心绪更加爽朗,身体更富有活力,工作和学习才会有效率。

(七)孤独病

都市人常常是“门户紧闭”,与外界、甚至与楼上楼下都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子女长大成家另过,老人们的孤独感便油然而生。医学研究证实:足不出户,将自我封闭起来的“孤独”,比吸烟和愤怒情绪,更加损害健康。它不仅会加速中老年人的衰老,而且是高血压、冠心病、早老、痴呆、精神病、消化性溃疡病乃至癌症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美国报道,独居者发生心脏病是常人的两倍,日本独居者癌症的发病是常人的3倍。在孤独中生活的男性要少活12年,女性少活5年。因孤独而提前谢世的男性是女性的3倍。

治疗“孤独病”的灵丹妙药就是走出家门,走向自然。一方面,加强自我修养,遇事豁达、开朗,不怒、不悲,平和待人,平和待事,善于和大家相处,高高兴兴安度晚年。另一方面,作为晚辈,应当常回家看看,陪老人聊聊天,亲情、友情、爱情、乡情,都是克服孤独病的最好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