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趋于融合集大成的明清佛经注疏

趋于融合集大成的明清佛经注疏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代虽然崇佛,但在佛教史上并无显著事迹。明代采取既保护佛教,又约束僧人行为的政策。明代佛教,虽然亦有华严宗、净土宗等,但大半是禅宗,注疏的佛经能集前人之大成,但亦系统鲜明。他原属华严宗,但一生所弘扬的,主要是净土宗,位列莲宗第八祖。其他宗派为了与之抗争,便提出融合佛教理论的主张。不仅佛教内部有“融合论”,而且还有佛、道、儒三教一致论的说法兴起。

四、趋于融合集大成的明清佛经注疏

元代虽然崇佛,但在佛教史上并无显著事迹。明代采取既保护佛教,又约束僧人行为的政策。凡想当和尚的人,必须通过有关佛经知识的考试,才能发给度牒,不准随便出家。明代佛教,虽然亦有华严宗净土宗等,但大半是禅宗,注疏的佛经能集前人之大成,但亦系统鲜明。

img40

袾宏(图40)

入寂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的高僧袾宏(图40),俗姓沈。27岁以后,在4年间连遭丧父、丧母、失儿之痛,即出家受戒,法号莲池。晚年居杭州云栖寺,所以世称“云栖大师”。他原属华严宗,但一生所弘扬的,主要是净土宗,位列莲宗第八祖。据说有一次他在路上听到鼓声,忽然大悟。从此著书立说,其中重要的注疏有:《阿弥陀经疏钞》4卷、《遗教经论疏节要》1卷、《梵网菩萨戒疏发隐》7卷,等等。袾宏对于华严和禅学的造诣都很深,他认为净土宗并非和佛教各宗对立,但思想归趣却在净土,所以他在《普劝念佛往生净土》中说:“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看经,经是佛说,正好念佛;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他还主张调和儒佛:“儒佛二教圣人,其设法各有所主,固不必歧而二之,亦不必强而合之。何也?儒主治世,佛主出世。……故二之合之,其病均也。”

入寂于天启三年(1623年)的高僧德清,俗姓蔡,字澄印,号憨山,全椒(今属安徽省)人。他12岁时到南京的报恩寺,就提出要出家,在寺中认真听讲《法华经》。到了19岁,他正式在栖霞寺披剃出家。他受禅于法会,叹六祖大师旧址颓废,决意再兴,化度至盛,世人尊称他为“憨山大师”。他的佛学思想深受莲池袾宏的影响,主张禅净双修。他认为,所谓修,所谓悟,都是修此心,悟此心,不是离开自心而别有可修可悟者。他强调,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佛法只是解说这八个字。心外无法,心外无事。德清一生著述颇多,其中重要的注疏有:《华严经纲要》80卷、《法华击节》1卷、《法华经通义》7卷、《金刚经决疑》1卷、《圆觉经直解》2卷、《般若心经直说》1卷、《大乘起信论疏略》4卷、《大乘起信论直解》2卷、《肇论略注》6卷、《观楞伽经记》8卷。

明末高僧智旭,世称“蒲益大师”。他年轻时读袾宏的著作,颇有所悟;后3次梦见自己受教于德清,便欣然出家,在袾宏塔前受戒。他遍阅律藏,尽力讲述和著作。他本出自禅宗,后准备注释《梵网经》,便作“宗华严”、“宗天台”、“宗法相”、“自立宗”四阄问佛。信手拈得“宗天台”,便潜心研究天台宗有关典籍。著述极丰,其中重要的注疏有:《楞严经玄义》2卷、《法华经会义》16卷、《佛遗教经解》1卷、《盂兰盆经新疏》1卷、《金刚般若经观心释》1卷、《四十二章经解》1卷、《八大人觉经略解》1卷、《阿弥陀经要解》1卷、《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合注》7卷、《梵网戒本经笺要》1卷、《斋经科注》1卷、《优婆塞五戒相经笺要》1卷、《三十唯识直解》1卷、《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1卷、《因明入正理论直解》1卷、《八识规矩颂直解》1卷,等等。

清初顺治(图41)、康熙(图42)、雍正(图43)诸帝,都信佛参禅;乾隆(图44)帝还翻译佛经,更胜一筹。直到嘉庆(图45)以后,国势渐衰,佛教亦随之走向低谷。纵观整个清代,律宗、禅宗、华严宗、天台宗、净土宗、法相宗、三论宗、密宗等各大宗派,均能著书立说,有所发展,注疏佛教典籍,便是一个重要方面。

img41

顺治帝(图41)

img42

康熙帝(图42)

img43

雍正帝(图43)

img44

乾隆帝(图44)

img45

嘉庆帝(图45)

华严宗高僧成法,世称“柏亭大师”,别号灌顶,俗姓沈,仁和(今杭州)亭溪人。他儿时屡有奇遇,遇水不溺,贼斫不伤。9岁即拜杭城慈云寺明源和尚为师,课诵大小经忏,兼通儒学。他毕生精研《楞严》、《梵网》、《圆觉》、《般若》、《华严》、《法华》诸经,深入融会。每次登台讲座,听者云集,所演说者涉及内容广泛。传法弟了有20余人,其中最著名的是培丰、慈裔、正中、天怀四人。他生逢华严宗式微、典籍散佚之时,便竭力搜考,勤奋著述,一生手不停批,注释佛经六百余卷,重要者有:《金刚经直解》5卷、《华严镜灯章》1卷、《华严别行经圆谈疏钞记》12卷、《楞严经序释圆谈疏》25卷、《楞伽记》38卷、《楞伽悬谈》10卷、《大乘起信论疏记会阅》10卷、《起信论摘要》2卷、《四十二章经疏钞》5卷、《贤宗十要》2卷、《贤首五教断证图》1卷、《贤首五教仪科注》48卷、《贤首五教仪》6卷、《五教仪开蒙》1卷、《遗教经疏》4卷、《佛祖纲宗》4卷、《五祖略记》1卷、《八大人觉经解》1卷、《药师经疏钞》6卷、《弥陀略注》1卷、《观音疏》1卷、《观经直指疏》10卷、《观音疏钞》8卷、《心经二解》1卷、《势至疏钞》1卷、《法界颂释》1卷、《法界观镜纂注》2卷、《法界宗莲花章》1卷、《尊胜经疏》1卷、《像想章疏》1卷、《法相图录》1卷、《如意咒经略疏》2卷、《大悲咒释》1卷、《准提咒释》1卷、《念佛异征记》1卷、《持验因果记》1卷、《乐邦净土咏》1卷、《醒世善言》1卷、《西资归戒仪》1卷、《瑜伽归戒仪》1卷、《兰盆会纂》8卷、《瑜伽施食经疏》10卷、《系念仪》1卷、《放生仪》1卷、《焰口仪》1卷、《焰口摘释》1卷,等等。

天台宗高僧灵,世称“运遐大师”。他见《地藏本愿经》唐代以来没有注疏,便在病中注解这部经典,撰成《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6卷。其师弟灵耀,世称“全彰法师”,著述甚丰。其重要的注疏有:《四教仪集注节义》1卷、《楞严观心定解》10卷、《药师经直解》1卷、《盂兰盆经折中疏》1卷,等等。

净土宗高僧实贤,世称“省庵法师”,字思齐,俗姓时,江苏常熟人。他15岁出家,经典过目不忘。24岁受具足戒,严守戒律,不离衣钵,每天只吃一顿。白天读三藏梵策,夜里念西方佛名,终于成为一代大师。经常被各寺院请去说法,在升座讲经之余,勤于笔耕,有《西方发愿文注》1卷、《东海若解》1卷等行世。晚年谢绝外缘,专修净业,圆寂前昼夜念佛十万声。

宋代以来,中国佛教惟有禅宗独盛。其要领在于打破坐禅、念佛等形式,主张直指人心,顿悟成佛。其利在无拘无束,佛性自见;其弊在放任自流,难以掌握。其他宗派为了与之抗争,便提出融合佛教理论的主张。这在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净土宗等各派高僧的注疏中,都有所反映。

不仅佛教内部有“融合论”,而且还有佛、道、儒三教一致论的说法兴起。佛教学者注释儒家道家经典,以发挥佛学观点,并不鲜见。佛、道虽有争执,但亦有相通之处;佛、儒虽然一为出世间法,一为人世间法,但形而上的宇宙观却是一致的。佛教注家在注疏佛经时融合三家的情形,在宋以后时有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