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流派鲜明的唐宋佛经注疏

流派鲜明的唐宋佛经注疏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了唐代,佛学盛行。后来法藏创立了华严宗,反对玄奘派之三时教判,认为“理”这一自我意识是永存的,而事物都是虚幻的,提倡顺从命运安排,就会由事入理,即身成佛。他简化天台宗关于成佛的烦琐方法,扩大了成佛范围,信徒大大增加。唐武宗李炎于会昌年间下令灭佛,数年间捣毁各地寺院4600余座,强迫僧尼还俗20余万,不从者一律处死,史称“会昌法难”。此后,又历五代十国战乱,佛教气运大衰。与此相适应,佛经注疏亦颇有成就。

三、流派鲜明的唐宋佛经注疏

到了唐代,佛学盛行。玄奘取经东归,在长安主持译场,译经讲法,门下弟子三千,其中佼佼者有窥基、圆测、普光、法宝、神恭、靖迈等。

窥基是玄奘最得意的弟子,是唯识宗的创始人之一,世称“慈恩大师”。他继承玄奘学说,注疏了许多佛经,重要的有:《弥勒上生经疏》2卷、《说无垢称经赞疏》6卷、《金刚般若经会释》4卷、《阿弥陀经疏》1卷、《成唯识论枢要》4卷、《唯识三十颂略释》1卷、《因明论大疏》3卷,等等。

img32

窥基(图32)

img33

怀素(图33)

除了窥基(图32)外,玄奘还有一些善于注疏佛经的弟子,如怀素(图33)有《俱舍论疏》15卷,圆晖有《俱舍论颂释疏》19卷,遁麟有《俱舍论颂疏记》29卷,慧晖有《俱舍论颂疏义抄》6卷。据说玄奘在前去印度取经前,曾著有《俱舍论疏》22卷(今已不传),所以门下弟子研究、注疏《俱舍论》的颇多。

窥基的弟子慧沼(图34),也是唯识宗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注疏了不少佛经,重要的有:《金光明最胜王经疏》10卷、《十一面神咒心经义疏》1卷、《因明论续疏》1卷,等等。

慧沼的弟子智周(图35),世称“朴扬大师”。他继承其师衣钵,也注疏了不少佛经,重要的有:《梵网经义记疏》4卷、《法华经玄赞摄释》8卷、《成唯识论演秘钞》14卷,等等。

img34

慧沼真身舍利(图34)

img35

智周大师脑舍利(图35)

img36

法藏大师脑舍利(图36)

曾参与玄奘译场工作,在他翻译时充笔受、证义、润文之任的法藏(图36),因见识不同而出走。他是公认的《华严经》注释大师,对这部经名的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每个字,都有极为详细的解释:“‘大’以包含为义,‘方’以轨范为功,‘广’即体极用周,‘佛’乃果圆觉满,‘华’譬开敷万行,‘严’喻饰兹本体,‘经’即贯穿缝缀。能诠之教著焉。从法就人寄喻为目,故云‘大方广佛华严经’。”法藏是个有训诂癖的人,他不厌其烦地说:“‘大’有十义。”并列举了关于“大”的十种复杂的解释。然后又说:“其次,吾释‘方广’,亦十义。”并列举了关于“方广”的十种解释。接着说:“次释‘佛’义,亦十种。”便列举了关于“佛”的十种解释。再说:“‘华严’十义”和“‘经’字,亦十义。”又分别列举了关于“华严”和关于“经”字的十种解释。使人觉得繁琐、疲厌。后来法藏创立了华严宗,反对玄奘派之三时教判,认为“理”这一自我意识是永存的,而事物都是虚幻的,提倡顺从命运安排,就会由事入理,即身成佛。这个观点受到武则天的赏识,赐其号为“贤首”。他一生著书60余部,其中重要的注疏有:《密严经疏》4卷、《梵网经疏》6卷、《法界无差别论疏》1卷,等等。

世称“荆溪大师”的湛然(图37),以复兴天台宗为己任,继玄朗主天台法席。他提出“无情有性”之说,认为世上一切皆有佛性,都能成佛,连草木顽石也是如此。他简化天台宗关于成佛的烦琐方法,扩大了成佛范围,信徒大大增加。湛然著述甚多,都能恪遵天台之遗旨,发挥一念三千三谛圆融之玄理,重要的注疏有:《法华玄义释箴》20卷、《维摩广疏记》6卷、《维摩略疏》10卷、《涅槃后分疏》3卷,等等。

img37

湛然(图37)

img38

澄观(图38)

世称“清凉大师”的澄观(图38),曾于淮南法藏受《海东起信疏义》,又到苏州从湛然习天台《止观大意》及《法华经》、《维摩经》等经疏,堪称博学多才。澄观本宗华严,是法诜的弟子,一生所著四百余卷,其中重要的注疏有:《华严经疏》60卷、《华严经疏演义钞》30卷、《普贤行愿品别行疏》1卷,等等。

宗密本传荷泽禅,后阅澄观《华严经疏》,豁然开通,即赴长安师事澄观,从学《华严经》,深得其旨。因住终南山圭峰草堂寺弘法,世称“圭峰大师”。为学不拘陈法,除了宣讲华严教义,还阐述禅宗其他各派的观点,力图融合各派。一生所著200余卷,其中重要的注疏有:《华严心要注》1卷、《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2卷、《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9卷、《圆觉经大疏》12卷、《圆觉经大疏钞》26卷、《盂兰盆经疏》2卷、《四分律疏》5卷,等等。

武宗李炎于会昌年间下令灭佛,数年间捣毁各地寺院4600余座,强迫僧尼还俗20余万,不从者一律处死,史称“会昌法难”。此后,又历五代十国战乱,佛教气运大衰。宋太祖赵匡胤(图39)即位后,志在振兴学术文化,佛教亦包括在内,使中原佛教得以振兴。宋代翻译佛经的译场,规制比唐代更加完备,中为译经堂,东为润文堂,西为证义堂,体系相当严密。与此相适应,佛经注疏亦颇有成就。如智圆、净觉等,都有重要的注本问世。

img39

宋太祖赵匡胤(图39)

智圆八岁出家,学天台宗教义。后在西湖建玛瑙寺,笃志著述。他不但有学者的博学,更有僧人的超逸,门下弟子如市,一生著作等身,其中重要的注疏有:《阿弥陀经疏》1卷、《般若心经疏》1卷、《首楞严经疏》10卷、《不思议法门经疏》1卷、《四十二章经疏》1卷、《瑞应经疏》1卷、《普贤行法经疏》1卷、《无量义经疏》1卷、《遗教经疏》2卷、《文殊般若经疏》2卷,等等。

净觉以持律峻严著称,绝不以事易节。从他的著述中,足以看出他是如何忠于所学。一生写了30多部著作,其中重要的注疏有:《金刚般若疏》2卷、《弥陀经新疏》2卷、《十不二门文心解》2卷、《楞严会解》10卷、《四教仪集解》3卷、《三大部补注》14卷,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