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宋时期行业的兴起与演变

唐宋时期行业的兴起与演变

时间:2022-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季华乡改称“佛山”,意为“佛家之山”,简称“禅”。交通位置的优越,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使佛山的手工业不断发展,经济日益繁荣。佛山也由乡市而成为商业市镇。南宋时期,金人入主中原,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正在发展中的佛山,吸引了大批移民。南宋时的珠江三角洲,已开始兴修水利。佛山陶器、织造、铸铁、银朱丹粉、竹木器具、农具利器等行业已颇具规模,当时佛山已成为全国手工业生产和商业重镇。
唐宋时期行业的兴起与演变_佛山企业家文化研究

佛山商业行业及商人有诸多品质和形态,不是一时一日便可形成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佛山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在岁月更替中,也自然形成了它自身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其中包括佛商文化。季华乡改称“佛山”,意为“佛家之山”,简称“禅”。在古时,佛山是个洲岛渔村。西晋时,已有海外商船过往。唐代的佛山,因兼内河外海航运之利,发展为广州的一个内港,外舶也停泊于此。由此,佛山就成为了我国南方的商贸重镇。南汉刘岩政权割据岭南时,改广州为兴王府,并仿唐代首都长安建置,析南海县一部分设常康县(在兴王府附郭)和咸宁县,以拱卫都城,咸宁县一说在今顺德北窖附近的简岸。从唐末五代以后,西、北江汇流后通广州的主航道,因芦苞涌和西南涌淤浅而转移到佛山涌。

宋灭南汉政权后,开宝五年(972年)将番禺县也并入南海县。宋代以后,佛山的航运业,就取代了昔日官窑的地位。交通位置的优越,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使佛山的手工业不断发展,经济日益繁荣。四方商旅,络绎于途。连朝廷中有些大臣的蟒袍也送来佛山缝制。宋代以“路”代替唐代“道”,今广东即由“广南东路”简化而来。南海县由此成为广南东路治,直到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始恢复了番禺县,两县同治今广州。宋代政区按户口一般分六等,南海县属广东仅有的九个望县之一,即最高一个等级,显示宋代珠江三角洲经过大规模开发,经济已达到相当高的发展水平,南海是它的核心开发地区。佛山也于宋代兴起为市镇,故乾隆版《佛山忠义乡志》曰:“佛山成聚,相传肇于汴宋”。

元代佛山地区政区建置沿袭宋代,南海和番禺二县同为江西省广东道广州路治。佛山作为岭南的一个综合性手工艺生产基地,大抵是从唐代开始形成的。石湾的宋窑叠压着唐窑遗址,联系石湾西北部奇石一带密集的“瓦渣岗”和唐、宋古窑址,说明唐代石湾一带的陶瓷生产已具有颇大的规模。始建于宋代的祖庙,地下1米多深,仍是铁渣和泥模,连接着祖庙旁边累积起来的“泥模岗”,也说明了佛山的铸造业唐代已有一定规模。纺织业虽然在佛山尚未发现出土的东西,但从文献记载,也能看到一些信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记载了东吴的交州刺史步骘路过广州时,看见南海一带一片沃野,尽是桑园和农田,说明佛山附近,比唐代早几个世纪,已有繁盛的桑蚕业。唐朝诗人王建在送别郑权尚书到南海的一首诗中写道:“白氎家家织,红蕉处处栽”,可见唐代佛山的纺织业也很兴盛。陶瓷、铸造、纺织成了佛山最古老的支柱产业。这三大产业又带动了其他许多产业的发展。佛山的商业,在鸦片战争前,曾持续了近千年的繁荣,这与它具有深厚的手工业基础是分不开的。

宋初,全国商业发展比唐为盛。佛山也由乡市而成为商业市镇。据民国冼宝干纂修《佛山忠义乡志》,宋开宝四年(971年),广州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外贸口岸,设立了“市舶司”。那时佛山处在广州海湾的边缘,兼有西北两江航运之利,具备内河外海的交通优势,因而设立了“市舶务”,专门管理日益发展的进出口贸易。据赵汝适《诸蕃志》记述,当时中国商人到东南亚各地做买卖的都用陶器和清白瓷器作贸易。从文献记载结合考古资料看,石湾窑的产品千百年来一直大量外销,对外贸易的发展,对佛山商业的迅速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南宋时期,金人入主中原,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正在发展中的佛山,吸引了大批移民。而大批移民带来中原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加速了佛山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南宋时的珠江三角洲,已开始兴修水利。当时广东的粮食不但能自给自足,还能供给福建、浙江等地。佛山陶器、织造、铸铁、银朱丹粉、竹木器具、农具利器等行业已颇具规模,当时佛山已成为全国手工业生产和商业重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