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有企业大外宣格局的构建与实施

国有企业大外宣格局的构建与实施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在现实中,社会舆论似乎对国有企业的批评多于赞扬,国有企业在整个社会舆论中始终处于劣势,这也暴露出国有企业的舆论引导能力、公关管理能力,已落后于实践的要求。央视因为拍摄工作需要,也给予积极配合,多次对采访脚本进行大幅度调整,最终完成了时长近15分钟的专题报道,在央视黄金时段播放。有针对性开展企业特色活动,有的放矢进行集中宣传,也是扩大企业品牌形象宣传的有效手段。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党委课题组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按道理应该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但在现实中,社会舆论似乎对国有企业的批评多于赞扬,国有企业在整个社会舆论中始终处于劣势,这也暴露出国有企业的舆论引导能力、公关管理能力,已落后于实践的要求。如何做好新时期国有企业外宣工作,不仅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和宣传工作的水平优劣,更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科学稳健发展。本文以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积极开展主题外宣活动为例,就如何构建不同层级的大外宣格局,强化新时期国有企业外宣工作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管道局新时期外宣工作面临的优势与挑战

管道局作为国有大型企业,成立四十多年来,始终重视党建宣传思想工作,并在企业内部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发展氛围。由于管道局产业链完整,地域分布广,工程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且历经多次改制重组,在党群宣传工作方面可以说积累下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多年发展,企业党群宣传机构健全,并锤炼一支作风优良敢打硬仗的党群宣传队伍。这些都是做好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但不可否认,在推进党建宣传工作方面,管道局还面临着诸多困难。首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部分基层单位仍存有重经营轻党群的观念,对企业党群宣传工作重视不够,专职党群宣传干部不足。其次,部分单位党群宣传干部兼职化、业余化问题突出。党群宣传干部往往兼任多职,兼干多岗,且人员流动大,队伍不稳定,难以做到“思想、工作、精力”三到位,直接影响了党群工作的质量和成效,也导致队伍后继乏人、青黄不接。最后是发展不均衡,由于各单位差异较大,党建宣传工作建设程度不一,不利于整体推进,尤其是在宣传文化融合方面尤为明显。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企业党建宣传工作的推进与提升。

当前,管道局已进入到了深化改革调整、推进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紧紧围绕中心任务,聚焦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直面挑战,克服困难,积极有效地做好党建宣传工作,真正构建起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大外宣格局,切实发挥舆论宣传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为实现企业科学稳健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管道局新时期外宣工作的做法与成效

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管道局党委按照“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外宣工作水平和层次,不断增强舆论话语权和话语力”的总体要求,以积极开展重大主题宣传活动为抓手,对内凝心聚力,鼓舞斗志,对外全方位展示企业良好形象,有效提升了企业品牌的影响力。

(一)依托重点工程,主动出击,展示企业形象

能源通道建设一直是各媒体关注的焦点,也容易吸引受众。加大对在建工程的宣传,既可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也可为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如当年在建的陕京三线良西段工程由于受多方影响,工期压力巨大,管道局党委以建设首都绿色能源通道为切入点,邀请了10余家国家媒体和首都媒体集中赴陕京三线工程进行实地采访。《中石油3000将士京郊“大决战”》《决战陕京三线 保障首都供气》等报道相继见报,受到各方关注。特别是北京日报在头版头条大篇幅报道工程的艰苦、管道人的风采以及整个工程对于首都人民的重要性。作为北京市政府的机关报,能够在如此醒目的位置,如此大篇幅的报道,突显了该项工程的战略意义和对首都人民的重要性,其影响力和覆盖面超过预期。

(二)把握社会热点,乘风借力,放大企业优势

结合时下热点,紧密跟进,放大企业的新闻效应点,是做好外宣工作的关键所在。如在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作为管道建设的领军企业,管道局党委主动策划,以国家管道建设的发展现状与远景为重点,积极邀请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能源报等国内知名媒体围绕管道建设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集中采访了十八大代表管道局局长赵玉建,这也是管道局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局长与媒体见面座谈会。之后,新华社即以访谈的形式刊发了《我国油气管道建设进入新一轮高峰期》的文章,并被多家知名网站转载。在建局四十周年之际,我们以管道局建设管道突破8万公里为主线,适时邀请媒体进行集中宣传报道,由新华社采写的《中石油管道局所建管道可绕地球两周》一文影响极大。

(三)迎合媒体所需,积极配合,注重宣传实效

不同时期媒体宣传的重点与方向也有所不同,迎合外媒报道需要,主动参与外媒组织的重大活动宣传,可做到事半功倍。如在央视组织海外走基层系列宣传报道活动中,管道局极力促成中缅管道的采访之行。受当时施工现场环境制约,并不具备拍摄条件。我们克服种种困难,及时调整方案,就近取材拍摄。央视因为拍摄工作需要,也给予积极配合,多次对采访脚本进行大幅度调整,最终完成了时长近15分钟的专题报道,在央视黄金时段播放。此外,为配合《超级工程》系列报道,我们积极组织推荐央视赴西三线展开直播活动,并适时整合施工资源,调整施工队伍,在极短时间内,按时完成了施工现场的调整,圆满完成了央视两次现场直播的拍摄需要,中石油管道局的标识在屏幕上也得到了长时间的展映,管道建设者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充分展示。

(四)开展特色活动,以点带面,传播品牌内涵

有针对性开展企业特色活动,有的放矢进行集中宣传,也是扩大企业品牌形象宣传的有效手段。管道局党委在实践中,积极结合企业的发展需要,持续开展“形势、目标、任务、责任”主题宣讲、重塑石油形象大讨论活动、“告别不良习惯,杜绝违规行为,弘扬安全文化”系列教育等特色活动,较好树立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如管道局党委2013年以来持续开展了“抓基层、夯基础、强素质”万人读书活动,先后组织了文化大讲堂、每月好书推荐、发布微读书心得等活动。并结合中石油集团公司“千万图书送基层,百万员工品书香”活动,隆重组织了《中国石油员工基本知识读本》管道局首发放仪式暨“分享知识 传递书香”换书活动,并适时邀请多家知名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深入报道,在多家网站进行了转发,扩大了管道局特色文化活动的影响力,也有力地传播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

三、管道局新时期外宣工作探索与启示

(一)将外树形象与推动企业发展相结合,切实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在企业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宣传工作一定要紧跟形势,在关键时刻能够“站”得出,“走在前”,切实发挥出舆论引导、形象重塑关键作用,真正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同时,要切实贴近企业、贴近员工、贴近一线,积极宣传企业改革发展主流,把一线上广大员工及其家属的注意力引导到集中搞好生产经营、加强内部管理、大力降本增效上来,在企业内部营造出良好的发展氛围。只有这样,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

(二)将健全长效机制与搭建外宣平台相结合,全力创建 “大外宣”报道新格局

实践证明,选择和利用好外宣平台是借力造势、确保外宣工作事半功倍的重要保证。为此,企业应积极拓宽与外媒的交流渠道,健全外宣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大外宣”格局建设。着力推进与国家级主流媒体的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构建双赢的长效合作机制。在保证日常宣传、舆情应对外,积极探索深度调研、内参反映等宣传新形式,深化合作内涵。要强化属地化宣传,特别是要与基层单位、国内外重大工程项目所在地媒体建立起沟通交流机制,在新闻业务、品牌活动、培训交流、发行传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进一步扩展企业的影响力。同时要积极利用行业内媒体这一有效载体,切实建立不同层面的服务机制,扩大企业在行业内的话语权。

(三)将媒体需要与特色活动相结合,有的放矢做好外宣工作

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媒体宣传的重点与方向也有所不同。中宣部等部门曾在媒体中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各媒体也都积极行动起来纷纷寻求报道目标。管道局也适时开展“深入基层、走进重点工程,感知石油管道”主题宣传活动,为媒体记者提供了极佳的报道题材。管道局先后组织了西气东输三线、中缅管道等重点工程主题宣传活动,以及驻村帮扶等多个特色活动,得到了大量媒体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如新华社、央视、工人日报等媒体就是以走基层为题,连续参加了管道局组织的多项报道活动。因此,如何及时满足不同媒体的需求,做到借力造势,以此扩大企业的影响力,是企业外宣工作今后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四)将企业优秀传统文化与形式多样的文宣载体有机结合,凝聚士气团结力量

企业要善于利用和创新各种活动载体,充分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员工精神,形成团队合力。例如:通过高唱红色歌曲,弘扬革命传统,提振创业激情;开展读书活动,营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创新氛围;组织讲故事活动,用企业历史上的典型事迹和经典故事,讴歌不同发展时期的员工履行使命、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展示建设者形象,进一步统一思想,弘扬正气,凝聚人心,鼓舞干劲;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企业形象,推进品牌建设。

总之,只要立足于不断创新,并借助于不同层级的宣传媒介,运用丰富的宣传载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适时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和特色活动,国有企业的党建宣传工作就一定能够焕发出勃勃生机。

(课题组成员:张季滨 李海军 李 勇 牛佳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