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宣与外宣的区别

内宣与外宣的区别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地域和对象上看,“宣传”工作可以分为“内宣”和“外宣”。内宣就是对内宣传,包括针对本省、市、区和县范围内或针对国内的所有对象的宣传。所有宣传主体之外的地区都是外地区,相关的宣传都属于“外宣”。内宣和外宣有着本质的区别和明显的差异。正如刘雅峰指出:内宣是外宣的基础,外宣是内宣的延伸。


从地域和对象上看,“宣传”工作可以分为“内宣”和“外宣”。所谓内外是基于宣传主体本身而言。内宣就是对内宣传,包括针对本省、市、区和县范围内或针对国内的所有对象的宣传。所有宣传主体之外的地区都是外地区,相关的宣传都属于“外宣”。广义的外宣,是针对省以外的所有对象的宣传,可以是国外、境外,也可以是省外。狭义的外宣,是严格意义上的外宣,是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管的针对境外的宣传,是相对于“内宣”(针对国内的所有对象的宣传)而言的。

内宣和外宣有着本质的区别和明显的差异。首先,语言的差异。内宣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不存在语言的交流障碍;而外宣往往需要跨越语言的障碍,付出艰巨的努力才能完成宣传工作。其次,基本任务不同。概括地说,内宣的基本任务就是中央提出的“四个人”,即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内宣可以为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舆论环境、文化条件。这“四个人”实际上是讲了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理论工作;第二,舆论工作;第三,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第四,文化艺术工作。外宣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从中央外宣办出发,通过境外或海外的宣传,树立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的新形象,为我国的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李崇月、张健指出,我们的“外宣”,特指面向国际的对外宣传,主要以外国人为宣传对象,传播中国的真实情况,在对外开放中发挥先导与桥梁作用,其主要任务是“服务经济、促进开放、宣传中国、树立形象”(丁代书,1996;李崇月、张健,2009:77)。再次,受众不同。国外受众与国内受众在语言、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意识形态方面,往往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会给外宣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最后,反馈机制的不同。由于国外受众在空间上距离遥远,他们的反馈信息难以及时到达宣传者等。对外宣传的效果比对内宣传的效果更难以把握和评估(张昆,2005:373)。

不过,在地球村经济交错、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国内舆论与国际舆论相互影响的程度越来越深,内宣与外宣的关系愈发密切,甚至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局面。正如刘雅峰(2009:12)指出:内宣是外宣的基础,外宣是内宣的延伸。如果内宣是对内搞活的“催化剂”,那么外宣就是对外开放的“助推器”。外宣可以结合内宣来做,内宣部门要增强外宣意识,统筹考虑内宣和外宣两个效果,既要对内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又要为对外树立良好形象服务。但外宣的范围、目标和任务都必须在境外、国外,外宣部门要善于借助内宣的力量和手段开展对外宣传,形成内宣支持外宣、外宣促进内宣的良好局面,注重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对外宣传工作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促成以外宣部门为主导、以涉外部门为主体、以社会力量为基础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外宣”格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