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思想基础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思想基础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与文化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是关于价值的思想学说。汉代独尊儒术,自汉至清,儒家的价值观占有统治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辩证的思维方式,以为道德理想高于物质利益的价值观和“天人合一”的天人观,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最主要的思想基础。

列宁说过:“应当明确地认识到,只有确切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没有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能完成这项任务。”(《青年团的任务》,《列宁选集》第4卷348页)列宁这段名言也完全适用于中国。我们今天所以要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目的就是为了改造这种传统的审美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审美文化,这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必需的。

欲“改造”传统的审美文化,最重要的就要认识其思想基础。那么,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呢?就是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古代哲学

先秦时代,儒墨并称显学。道家之学是隐士的思想,虽非显学,却也有广泛的影响。法家的政治学说在当时也起了实际的作用。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居于统治地位,但道家学说仍授受不绝;法家的部分思想被吸收在儒学之中。唯有墨家之学终绝了。后来佛教传入。哲学学派的分合消长的基本情况是:两汉魏晋时期——儒道交融,墨学终绝;唐宋元明清时期——儒、道、佛三教并行,儒学居首。哲学的这种形势对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相当复杂的,且有种种表现。现就如下三个方面,作一概要的说明。

一般认为西方古代,形式逻辑比较发达,亚里斯多德已提出比较完整的形式逻辑体系。中国古代虽也有形式逻辑,但远不如古希腊的完整精密。中国古代哲学可谓“太极”哲学,认为万事万物由“阴、阳”两种对立因素所构成。孔子讲“叩其两端”,老子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又说“反者道之动”,《易传》更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这都是深刻的辩证观点。到宋代,张载宣称“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明确提出了对立统一的普遍规律。至清代的王夫之哲学中更是充满了辩证思维。中国古代的辩证法,在战国时期已达到较高水平,是西方不可比的。

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有自己的一套概念范畴,确有自己的特点,这主要表现为两种基本观点:一为总体观点,二为对立统一观点。所以,中国古代艺术很强调艺术辩证法,美学上尤重阴阳刚柔之说。如清代姚鼐在《海愚诗钞序》里说:“文章之原本乎天地,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苟有得乎阴阳刚柔之精,皆可以为文章之美。”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与文化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是关于价值的思想学说。儒家哲学是伦理哲学特别强调道德的价值,孔子说:“君子义以为上”,“好仁者无以尚之”,就是认为道德是至高无上的,为了实现道德理想甚至可以牺牲生命,“志士仁人,无求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种价值观体现在美学上,就是主张“温柔敦厚”,强调“里仁为美”、“诗品出于人品”、“发乎情,止乎礼义”等等。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也有道德无用论,如法家的观点,完全与儒家相反,否定道德的价值。韩非说:“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他专讲严刑峻法的效用,否认道德教育的功能:“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但这种观点是不足以维持长治久安的。秦用法家学说,统一六国,但不久即崩溃,就是历史的明证。

汉代独尊儒术,自汉至清,儒家的价值观占有统治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儒家强调道德理想高于物质利益,对精神文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儒家还宣扬“和为贵”,以和谐为价值之最高标准;应之于美学,也以和谐为美。在艺术创作中强调“思与境偕”、“意与言会”、“情景交融”等等,就是要求体现和谐美。

所谓“天人”,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的。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存在着两种相对立的天人观:一为天人合一;二为天人交胜。荀子强调“明于天人之分”,刘禹锡提出“天与人交相胜”的学说,虽不乏深刻的意义,但没有发生广泛的影响。自先秦至宋元明清,占主导地位的正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天人合一论导源于《易》理,而后为孟子所发展,强调“知性则知天”,肯定人性与天道是统一的。对这一学说阐释得最明确的是宋代的张载,他说:“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这就是说,人是天地生成的,天地犹如父母。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气,构成了天地的体,也构成我的身体;统率天地变化的是天地的本性,也是我的本性。人民是我的兄弟,万物是我的朋友。我与天地万物有统一的密切关系。道家所谓人体是个小宇宙,这就是天人合一论的主要涵义。

天人合一论把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等同起来,强调人类生活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正确的,它对艺术创作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也是积极的。所以中国古代艺术崇尚自然,以自然为美,反对矫揉造作。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人而不仁,其乐何?”这说明在儒家重自然与重道德是统一的。

辩证的思维方式,以为道德理想高于物质利益的价值观和“天人合一”的天人观,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最主要的思想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