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怎么从财务报表看企业投资

怎么从财务报表看企业投资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财务是一个与货币相联系的概念。企业应按约定履行出资义务,参与被投资单位的利润分配或经营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各项基础工作及内部经济责任制,合理制定内部结算价格,处理好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企业财务管理就是要通过合理组织资金运动和正确处理各种财务关系来促进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离,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已不可能

第一节 财务管理概述

一、财务管理的概念

财务是一个与货币相联系的概念。企业财务是指以价值形态反映的企业的资金运动以及由此引起的企业与有关各方之间的经济关系。企业财务管理简单地说是指对企业财务的管理,它是指企业组织资金运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系列经济管理活动。

(一)企业的资金运动

img1

图1-1 企业的资金运动

企业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首先需要筹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以此为资本,企业可以购建生产经营所需的各种长期资产,包括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以及必要的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同时还需购买一定数量的原材料等物资,投入必要的人力,才能开始生产活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地消耗各种资产,支付劳动力工资及其他有关的费用,最终生产出产成品,再通过销售系统将产成品出售,实现销售收入,以弥补成本并获取利润,企业的利润在依法纳税后应向有关各方面进行合理的分配。由此可见,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既是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交换过程,又是价值的形成和实现过程。企业同时存在着物流和价值流两种运动。企业的价值流运动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企业资金运动的过程如图1-1所示。

由图1-1可见,企业的资金运动是以货币形态的资金为起点的。投资于原材料等物资上的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依次转化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上来,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叫做资金的一次循环。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连续不断地进行,所以,资金的循环过程必然周而复始地出现,这就是资金的周转。不同的投资活动相应所引起的资金循环与周转的方式会有所不同。投资于原材料等物资上的资金,其循环与周转在一年以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即可完成一次或数次,而投资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上的资金,其循环与周转期较长,往往需要在若干年内以折旧或摊销的形式将这部分资产的价值逐步地计入产品成本中,分批地以货币资金的形态加以收回,即投资于这部分资产上的资金是一次性投入的,但其循环与周转却要在较长时期内分期逐步地完成。一般情况下,一个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企业,其各种不同形态的资金会同时存在,且依次从一种形态向下一种形态转化,即各种不同形态的资金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

(二)企业的财务关系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必然与有关各方发生涉及资金往来的各种经济关系,即财务关系。企业的财务关系主要包括:

1.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担负着维持社会正常秩序、保卫国家安全、组织和管理社会活动等任务。依据这一身份,政府有权无偿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企业必须按照税法规定向中央和地方政府及时足额地缴纳各种税款,以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依法纳税是每个企业应尽的义务,税务机关有权依法对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税务检查。这种关系体现出一种强制和无偿的分配关系。

2.企业与所有者之间的财务关系。投资者以所有者的身份向企业投入资金,形成企业的资本金,企业利用资本金进行经营后,向投资者分配利润,这是企业各种财务关系中最根本的财务关系。企业的所有者应按照投资合同、协议、章程的约定履行出资义务,及时缴足资本金,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正常进行。企业应有效地使用资金,努力增加利润,并进行合理分配,以保障所有者权益,力争给投资者更高的回报。

3.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往往还需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借入一定数量的资金,从而与债权人发生财务关系,这种财务关系在性质上属于债务与债权关系。企业的债权人包括:为企业提供借款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购买企业所发行债券的债券持有人、为企业提供租赁资产的租赁公司、为企业提供赊销的供应商,等等。企业对已发生的债务应做好还本付息计划,并按期归还,以降低风险,维护自己的信誉。

4.企业与被投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经营目标或获利的目的,可通过购买股票或直接投资的形式向其他单位投资,形成财务关系,这种财务关系是体现所有权性质的投资与受资的关系。企业向其他单位投资,应事先充分估计潜在的风险,做好投资决策。企业应按约定履行出资义务,参与被投资单位的利润分配或经营管理。

5.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可以将其闲置资金以购买债券或提供借款的形式出借给其他单位,或以赊销的方式向其客户提供商业信用,从而形成债权债务关系。企业以各种方式出借资金之前,应做好对各债务单位信用状况的调查和评估;出借资金以后,应积极有效地管理好各种债权,以按时收回本金和利息

6.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以所取得的收入,向职工支付工资、津贴、奖金、劳保与福利等方面的报酬,并按规定提取公益金等,因此,企业与职工之间会形成财务关系,这种财务关系体现着职工个人和集体在劳动成果上的分配关系。同时,因职工出差借款或企业为职工垫付某些款项等原因,也会形成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向职工支付劳动报酬时,应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即按照职工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劳动成果,以充分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7.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因相互提供半成品或劳务而计价结算,也会形成相互之间的财务关系。这种在企业内部形成的资金结算关系,体现了各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企业应建立健全各项基础工作及内部经济责任制,合理制定内部结算价格,处理好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

由此可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资金运动,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的筹集、运用、回收与分配几个方面。在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企业与有关各方之间的经济关系。企业财务管理就是要通过合理组织资金运动和正确处理各种财务关系来促进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因此可以说,企业财务管理是一门研究企业聚财之道、用财之道、生财之道的学科。

二、财务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学科于19世纪末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形成,其产生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分工的细化有着密切的联系。19世纪后半期,欧美各国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生产社会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股份公司这种先进的企业组织形式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已确立了其主导地位,这在客观上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离,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已不可能像早期的中小型企业那样由业主亲自管理,也很难再由以管理生产经营业务为主的管理人员兼职管理,而是需要企业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来管理日益繁重和复杂的财务活动。由于财务管理成为企业一项独立的专门工作,迫切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迫切需要有相应的理论指导。1897年,美国著名学者格林(Thomas L.Green)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财务管理专著——《公司理财》,这标志着财务管理学科的产生。在此之前,财务管理一直被看做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被认为是微观经济理论的应用学科。

20世纪以来,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财务管理学科的内容也经历了发展和变化。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前,财务管理的重点放在筹措资金上。20世纪初期,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工业部门不断出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销售不断增加,企业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筹措扩大生产所必需的资金。而从当时金融市场的情况来看,尽管证券市场已初具规模,但由于在证券发行与交易方面缺乏健全的法律,信息披露也缺乏完善的制度,公司会计报表中所反映的盈利数字和资产价值很不可靠,导致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冒着极大的风险。多数投资者不愿大量购买股票和债券,个人储蓄资金难以转移到资金需求者手中。因此,这一阶段财务管理重点研究的是如何健全与公司设立、证券发行等有关的法律,以有助于企业通过发行有价证券筹措所需要的资金,财务管理的着眼点放在企业外部,而没有顾及企业内部,企业内部的财务活动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

第二个阶段:20世纪30~50年代,财务管理的重点转向内部控制。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大危机,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幸存下来的企业此时才认识到若只重视筹资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而不重视资金的使用效果,最终必将导致经营失败。因此,这一阶段,企业的财务管理开始重视存货控制,加强财务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同时开始注重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破产、重组、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管理等有关问题的研究。财务管理的重点已由企业的扩张转向确保企业的生存上来。

第三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财务管理迅速朝着精确的数量分析方向变化。随着计算机的面世及应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数学模型用于企业的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和固定资产等方面的管理,企业内部的财务决策日益受到重视,财务管理的重点已完全由资产负债表右方的负债和股东权益分析转移到资产负债表左方的资产分析。

第四个阶段:20世纪60~70年代,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人们又重新对资产负债表右方科目即负债和股东权益发生兴趣。1958年和1961年,莫迪里埃尼和米勒分别研究了在完全有效资本市场条件下,公司价值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1952年,马科维兹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后由夏普和林特等人加以改进,推导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70年代后被应用于企业资产价值评估和普通股成本的计算等方面。1973年,布莱克和舒尔斯又提出了期权定价模型,应用于公司的估价、投资和筹资等财务决策方面。这些财务理论都对财务管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五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财务管理开始研究许多新的课题。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国家通货膨胀率高涨,导致企业成本升高,利润虚增,市场需求多变,市场利率上升,使得公司的财务管理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如何在不确定条件下做好投资和筹资决策以及如何对公司估价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朝着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出现,而市场汇率却变幻莫测,使得国际财务管理也成为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此外,自20世纪70年代股票期权产生之后,80年代出现了更多的衍生金融交易,如外汇期权、利率期权、股票指数期权等,财务管理人员有了更多可以选择的保值避险的工具。因此,如何用好这些衍生金融工具为公司理财服务,也成为财务管理的一项研究内容。

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也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变化。但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企业没有被看成是真正独立的经济实体,企业在筹资、投资等决策方面的自主权极为有限,财务管理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国家和企业之间的财务管理体制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56年这一时期,为适应计划经济的需要,实行了高度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定额内的由国家财政统一下拨,超定额的部分由银行供应,企业的折旧基金和实现的利润几乎全部上缴国家,企业的亏损也由国家拨补,实行企业奖励基金制度和超计划利润分成制度。这种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在当时起到了快速积累国家建设基金的积极作用,但却束缚了企业的手脚,不利于企业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1957~1961年,随着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财务管理体制也有了许多变化。国家对企业实行利润留成制度和流动资金拨改贷制度,企业所需的流动资金统一由银行以贷款方式供应。1962~1965年,国家进入经济调整时期,在财务管理体制上重新实行集中管理体制,停止企业利润留成制度和全额信贷制度,恢复企业奖励基金制度和财政、银行双口供应流动资金的办法。1967~1977年,虽然经历了大批企业由中央下放到地方管理,以及基本折旧基金和企业财权的相应下放,但总体上看,并未打破统收统支的管理体制。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1978年为小改阶段,试行企业基金制度;1979年进入中改阶段,试行了企业利润留成制度,到1981年全面铺开;1983年开始进入大改阶段,首先试行一步利改税,即税利并存阶段;1984年开始推行二步利改税,目标是使分配制度由税利并存过渡到以税代利;1987年以后,我国的大中型企业普遍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租赁经营制;1989年开始,在进一步明确了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和资产所有者的双重身份和应具有的双重职能的基础上,重新试行税利分流制度,明确了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一般模式。

1992年底,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制度,于1993年7月1日正式实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十大行业的会计制度,使得我国企业的会计制度由此与国际会计惯例基本接轨。为保证新的会计制度的实施而同时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和分行业的财务制度,对我国原有的财务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主要内容有:建立资本金制度,取消资金专户存储办法,改革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和成本管理制度,建立新的企业财务指标评价体系等方面。同时,随着我国企业在筹资和投资决策等方面的自主权扩大,对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开始大量地引入西方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得到了丰富,财务管理学科体系也日益完善。

三、财务管理的研究内容

如前所述,企业的再生产过程表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的过程,而资金运动过程的各阶段总是与一定的财务活动相对应,即资金运动的形式是通过一定的财务活动内容来实现的。财务活动是指资金的筹集、投放、使用、收回及分配等一系列活动。与资金运动过程相对应的企业财务活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活动和分配活动,从而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长期筹资决策、长期投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四个方面。除此之外,企业并购、重组与清算也是企业理财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财务分析与预测对于企业做好各项财务活动的管理与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可以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看待。这些财务管理内容之间并不是相互割裂、互不相关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具体来说,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长期筹资决策

企业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产,而为了取得资产,必须筹措相应数量的资金。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和用资的需要筹措和集中所需资金的过程。筹资与投资活动是密切相关的。企业应根据选定的投资项目,结合金融市场的有关情况,确定筹资规模,分析各种不同的资金来源渠道和筹资方式的特点,计算并比较不同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综合考虑不同的资金来源和筹资比例对企业风险、收益和市场价值的影响,做好长期筹资决策。

(二)长期投资决策

投资是指以收回资金并取得收益为目的而进行的投入资金的活动。企业取得资金后,必须将资金投入使用,以谋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否则,筹资就失去了目的和效用。企业把筹集到的资金投资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便形成对内投资。企业也可以把筹集的资金投资于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债券或与其他企业联营等,形成企业的对外投资。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应拟定备选的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在选定最优投资方案的基础上,确定投资规模,并通过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的选择,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以提高投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

(三)营运资金管理

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需要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向客户提供赊销形成的应收账款、购买并储存一定种类的存货,这些投资于流动资产上的资金称为毛营运资金。另一方面,企业为了满足各种短期投资的需求,要经常性地采用不同方式筹措短期资金,形成流动负债,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差即为净营运资金。因此,营运资金管理涉及到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及二者相互关系的研究。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是根据流动资产投资和流动负债筹资对企业风险及收益的影响,做出最优的短期投资和短期筹资决策,安排好日常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四)利润分配

企业通过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应当取得收入,并相应实现资金的增殖。企业所取得的各种收入首先应用于补偿成本费用、缴纳所得税,在此基础上对净利润做出分配。随着分配过程的进行,资金或者退出或者留存于企业,从而对资金运动的规模和结构产生影响。因此,企业的利润分配应依法定程序进行,并合理确定分配规模和分配方式,确保企业取得最大的长期利益。

(五)财务分析与预测

财务管理的主要功能是面向企业的未来做好各种投资和筹资决策。而科学合理的决策离不开企业历史和未来有关方面的信息。一般而言,对于任何一个财务管理问题,都可以按照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检查和反馈这样的工作环节来进行管理,这种循环性的工作环节也为财务管理提供了可采用的不同方法。其中,财务分析是根据企业过去的有关资料,采用一定的方法,分析企业一定历史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有关方面,从而衡量出企业以前的投资和筹资决策的实际执行情况,并为以后时期做决策提供有用信息。财务预测是根据有关资料,采用特定的方法,对目前尚未发生的事件进行推断,其目的是为了给企业制定财务决策和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因此,为做好各项财务管理工作,企业应做好财务分析和财务预测。

(六)企业并购、重组与清算

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并保持一定的竞争力,为此,有些企业可能会参与并购活动,以实现资本的迅速扩张。而另外一些企业可能由于丧失竞争力或经营失败,被迫进行重组,甚至破产清算。并购和重组都是有风险的业务,对此所做的决策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企业应在开展并购重组活动前正确地做出决策,特别是要做好有关的财务决策。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的各部分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以上各部分内容,可以按照几种不同的有逻辑性的顺序加以介绍。本书对各部分内容所安排的顺序是:总论之后,介绍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然后分别介绍长期筹资决策、长期投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财务分析与预测、企业并购、重组与清算等内容。

四、企业的财务管理机构和财务管理人员的地位与作用

不同企业的组织机构可能各不相同,但一般而言,大型企业的组织机构中财务与会计职能之间应有明确的分工。典型的西方企业组织机构中财务与会计部门的职责分工如图1-2所示。

企业组织机构的设计,应能够满足在供产销过程中,对人、财、物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要求。由图1-2可见,在大型企业的组织机构中,财务经理所领导的财务管理机构的业务可划分为两个部分,分别由财务主管和会计主管负责。财务主管所领导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做好与筹资和投资有关的预测、决策、计划和日常控制等工作;而会计主管所领导的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通过记账、算账、编制报表等手段对企业所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以便为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做好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img2

图1-2 企业的组织机构图

企业财务经理即对企业重大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负有责任的财务管理人员,在企业和外部的金融市场之间起着媒介的作用(见图1-3)。

img3

图1-3 财务经理的作用

图1-3表明,资金在金融市场和企业之间流动,其中:箭头①表示向投资者出售金融资产筹集资金;箭头②表示资金投入企业用于购买真实资产;箭头③表示通过企业经营产生资金;箭头④a表示资金用于再投资;箭头④b表示资金返还给投资者。财务经理的媒介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财务经理通过向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出售有价证券等金融资产为企业筹措资金,并用所筹集的资金购买企业所需的资产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另一方面,企业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通过财务经理的安排做出分配:一部分返还或分配给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另一部分可能会保留下来用于企业的再投资过程。由于财务经理所做的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往往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他们必须具备很好的综合素质。财务经理应该能够深刻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掌握现代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并充分认识企业内外部各种信息的价值,对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善于从企业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处理问题。只有这样,财务经理才能够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