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经济失衡的汇率调节机制

全球经济失衡的汇率调节机制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美国和亚洲国家经常项目的失衡,因此我们在研究全球经济失衡的汇率调节机制时将主要考虑汇率政策对经常项目收支,特别是贸易项目收支的影响。下面分别对汇率政策的这两大效应进行分析,以说明全球经济失衡的汇率调节机制。只有当国外需求弹性较大时,即出口数量的增长率大于出口价格的下跌率,贬值之后出口额才会增加。

二、全球经济失衡的汇率调节机制

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美国和亚洲国家经常项目的失衡,因此我们在研究全球经济失衡的汇率调节机制时将主要考虑汇率政策对经常项目收支,特别是贸易项目收支的影响。通过文献解读和理论分析,我们发现汇率政策对经常账户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微观机制来实现的:第一,根据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仅仅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并不一定导致经常项目收支改善,还需要考虑进口和出口的价格弹性,进口和出口的价格弹性对经常项目收支状况的改善有着决定作用,我们将其称为汇率政策的弹性调节效应;第二,从吸收分析法来看,一国的国际收支等于总产出与总吸收之差,即CA=Y-A,汇率政策可以通过改变总产出和总吸收,进而影响经常项目收支,我们将其称为汇率政策的产出-吸收效应。下面分别对汇率政策的这两大效应进行分析,以说明全球经济失衡的汇率调节机制。

(一)汇率政策的弹性调节效应

汇率政策一般包括货币升值政策和货币贬值政策,而贬值政策在各国的汇率政策中似乎出现的次数更多,因此我们在这里也以贬值政策为例对汇率政策的弹性调节效应进行分析。根据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当一国货币贬值时,如果出口供给情况不变,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价格就会按贬值的比率下跌,从而导致出口数量的增加;然而出口数量的增加不等于出口额的增加,只有当出口数量增加的比率大于出口价格下跌的比率时,出口额才会增加。出口数量的变动情况则取决于出口商品国外需求弹性的大小。如果国外需求弹性为零,即国外需求对出口价格的变动完全没有反应,贬值后出口数量不会有任何变化,以外币表示的出口额就会按贬值的比率下降,以本币计算的出口额不变。如果国外需求弹性较小,即出口数量的增长率小于出口价格的下跌率,贬值后以外币表示的出口额就会减少,以致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以本币表示的出口额的增加程度。只有当国外需求弹性较大时,即出口数量的增长率大于出口价格的下跌率,贬值之后出口额才会增加。

在国外需求弹性不变时,国内供给弹性变动对出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如果国内供给弹性为零,贬值后出口数量不会增加,出口的国外价格也不会改变,出口额则按货币贬值的幅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贬值虽然使国外需求增加,但由于国内供给无法增加,这种增加的国外需求会立即把出口价格提高到贬值前的水平上,以致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不会因贬值而变动,以外币表示的出口额也不变,但以本币表示的出口额则按贬值的幅度增加。

(2)如果本国出口供给具有无穷大的弹性,出口商品的国内价格水平保持不变,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价格则会按贬值的幅度下降。在本国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条件下,出口生产是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出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不会因贬值引起的出口数量扩大而增加,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也不会随出口数量的增加而上升,而是按贬值的幅度继续维持下跌的状态。

(3)如果出口供给弹性处于零到无穷大之间,出口的国内价格将随出口数量的扩大而提高,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价格则按低于贬值的幅度下跌。在出口供给弹性小于无穷大的情况下,出口商品的生产是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进行的,出口商品的成本和价格会随出口生产的扩大而提高,这种提高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货币贬值的相对价格效果,从而使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下跌的程度小于货币贬值的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供求弹性组合下货币贬值对出口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1)如果国外需求弹性等于1,以外币表示的出口额不变,则以本币表示的出口额按货币贬值的幅度增加,而无论国内供给弹性如何[20]

(2)如果国外需求弹性小于1,则出口供给弹性越小,出口额的增幅就越大。国外需求弹性小于1意味着贬值引起的出口数量增长率小于出口价格下跌率,因而以外币表示的出口额是下降的。在这种情况下,出口供给弹性越小,贬值后出口产品的国内价格随出口生产扩大而上升得越快,这就会在更大的程度上抵消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下降,减轻以外币表示的出口额的下降幅度,从而增加以本币表示的出口额。

(3)如果国外需求弹性大于1,则出口供给弹性越大,出口额增加幅度就越高。在这种情况下,贬值后出口数量的增长率将大于出口价格的下跌率,出口品的国内价格随出口扩大而上涨的幅度就越小,其对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下跌的抵消作用也就越小,因而对国外需求量增加的阻力就越小,以本币表示的出口额增加得就越大。

货币贬值引起的以本币表示的进口额是增加还是减少,同样取决于进口需求弹性是大于1还是小于1。如果国外供给弹性为无穷大,则进口的国外价格不变,以外币表示的进口价格将按货币贬值的比率上升。这是因为在进口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下,进口商品的生产是在成本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同生产扩大时成本不会递增一样,贬值引起的进口减少也不会由于成本递减而降低进口商品的国外价格,因而贬值引起的进口商品国内价格的上升程度也不会减少。如果国外供给弹性小于无穷大,即进口商品的生产是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进行的,贬值后对进口需求减少造成的进口缩减会由于成本递减而降低进口商品的国外价格,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贬值引起的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的上升程度,致使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价格将以低于贬值的程度上涨。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出口方面,当国外需求弹性小于1时,国内供给弹性越小越有利;当国外需求弹性大于1时,国内供给弹性越大越有利;而当国外需求弹性等于1时,无论国内供给弹性如何,结果都是一样的。在进口方面,当国内需求弹性小于1时,国外供给弹性越小越有利;当国内需求弹性大于1时,国外供给弹性越大越有利。在贸易收支方面,当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大时,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贬值对贬值国的贸易收支改善越有利;反之,当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小时,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小,贬值对贬值国的贸易收支改善越有利。在贸易收支的弹性临界值方面,当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时,货币贬值将导致贸易收支状况改善;当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之和小于1时,货币贬值将导致贸易收支状况恶化;当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之和等于1时,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状况没有影响[21]

(二)汇率政策的产出-吸收效应

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有

CA=Y-A[22]

这一等式表明当一国总产出大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将出现顺差;反之国际收支将出现逆差。因此,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持续逆差时,就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调节,而调节的方向无非是增加总产出、减少总吸收,或者增加总产出、减少总吸收双管齐下。我们可以将总吸收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诱发性吸收,即随收入变化而变动的吸收;另一部分为自主性吸收,即独立于收入之外的吸收;如果用c表示边际吸收倾向,D表示自主性吸收,则有:

A=cY+D

根据CA=Y-A有ΔCA=ΔY-ΔA,将等式A=cY+D代入等式ΔCA=ΔY-ΔA,则有

ΔCA=(1-c)ΔY-ΔD

这样,国际收支状况将受总产出、总吸收和边际吸收倾向的影响,而汇率政策则可以通过影响总产出和总吸收来影响国际收支状况。

下面以货币贬值为例分析汇率政策对总产出(收入)的影响。从理论上看,货币贬值对总产出(收入)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为闲置资源效应、贸易条件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

第一,货币贬值的闲置资源效应。如果在实行货币贬值后一国还存在尚未充分利用的闲置资源,贬值就会通过出口增加和进口减少带来产出和收入的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把国民收入的增加简单地理解为一国国际收支的改善,因为在货币贬值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同时,国内支出也会相应地增加。在收入和吸收都有所增加的情况下,只有当收入的增加量大于吸收的增加量时,国际收支才有可能得到改善。换言之,只有当边际吸收倾向c小于1时,货币贬值导致的收入增加才有可能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第二,货币贬值的贸易条件效应。货币贬值对贸易差额的贸易条件效应,分为通过价格变化的最初效应以及通过收入诱发的吸收变化的第二级效应。一般认为,货币贬值将会导致贸易条件恶化,因为一国的出口一般比进口更加专业化,从而货币贬值导致的以外币计算的出口价格下降,大于以外币计算的进口价格的下降,而贸易条件的恶化又将影响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具体地说,货币贬值将导致贸易条件恶化,并使国际收支出现逆差t,其数量等于一国因贸易条件恶化而引起的实际收入减少。这种最初效应又会引发第二级效应,即收入减少诱发的吸收减少ct,这样货币贬值的综合贸易条件效应就是t-ct。如果边际吸收倾向c小于1,则货币贬值将导致贸易收支状况恶化;如果边际吸收倾向c大于1,则货币贬值将改善贸易收支状况。

第三,货币贬值的资源配置效应。如果货币贬值导致以本币计算的进口价格上升而出口价格不变,则贸易条件恶化。但在贬值过程中,如果资源从国内生产率相对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移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抵消贸易条件的恶化,净结果是实际收入提高。如果货币贬值前资源配置处于非最优化状态,则由于货币贬值影响资源配置,导致进口替代或出口品生产量提高,结果是国内产出净增加。当闲置资源效应很小或为零时,货币贬值的资源配置效应更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就业水平保持不变,仍然可以通过对资源的更经济和更有效的利用使收入增加。如果之前汇率存在高估,实际上相当于补贴了非贸易品生产,在非贸易品部门的生产率低于贸易品部门生产率的情况下,货币贬值将促使资源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这将意味着贸易收支状况的改善。

汇率政策不仅对总产出(收入)有一定影响,而且对总吸收也有显著影响。下面同样以货币贬值为例分析汇率政策对总吸收的影响。为便于研究,假设货币贬值对贸易差额的影响不与收入变化相关联,而只与既定收入下的吸收变化相关联。在这一前提下,货币贬值对总吸收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实际余额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货币幻觉效应等三个方面。

第一,货币贬值的实际余额效应。所谓实际余额效应[23]是指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固定比例的实际收入的意愿。如果实际余额因价格上涨而受损失,人们就会通过减少支出的方式来积累更多的名义余额,并导致吸收的直接减少。具体来说,一国货币对外贬值,一方面造成了本国出口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水平的下降,另一方面则造成了外国进口商品以本币表示的价格水平的提高。进口商品价格水平的提高,将增加本国消费者对进口替代品和潜在出口商品的需求。由于需求增加将导致国内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在货币供给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价格水平上涨便意味着私人持有的现金余额价值的下降。人们要想维持原来的实际余额的价值,就会积累更多的现金,即增加货币的窖藏。这样做的结果是人们将减少消费,并导致总吸收的减少。

第二,货币贬值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由货币贬值引起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涉及两方面:一是贬值以后政府对私人收入的再分配;二是贬值以后企业利润对工人工资的再分配。这两方面的再分配都会导致全社会总吸收的减少与国际收支的改善。以货币贬值所引起的政府对私人收入的再分配过程为例,货币贬值在国外价格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导致本国物价上涨,而物价上涨与随之而来的名义收入增加将使纳税人进入较高的纳税等级。如果存在财政拖曳现象[24],那么全体纳税人的收入将因通货膨胀税而被政府再分配。考虑到政府的短期支出与其短期收入并无太大的关联,因此由全体纳税人缴纳通货膨胀税而增加的政府收入储蓄倾向将趋向于1,这将意味着社会的总体吸收水平下降,结果是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将因此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第三,货币贬值的货币幻觉效应。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一国货币的对外贬值,将在导致物价水平上涨的同时,带来居民货币收入的增加。值得注意的是,一般人对货币购买力的下降不可能有一种即时的认识,而总是以为现在的货币跟以前的货币一样具有相同的购买力。出自这种货币幻觉,人们用货币表示的支出数量,仍然会与事先相同,即不按价格水平上升的比例去增加货币支出,从而导致实际消费支出的下降,亦即降低了直接吸收的数量,并使国际收支状况得到改善。

汇率政策的产出-吸收效应如表2-7所示。

表2-7  汇率政策的产出-吸收效应

img12

三、汇率政策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以上从理论上对全球经济失衡的两大汇率调节机制进行了分析,但是在实践中这种调节作用能否发挥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知道,世界各国所采用的汇率政策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甚至是汇率制度上的差异,因此不同国家利用汇率政策对经济失衡进行调节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能会有所偏差。鉴于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中,美国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表现最为突出,美国和亚洲国家,特别是美国应该承担起调整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责任,因此本文下面将以中、美两国为例对汇率政策在解决经济失衡问题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

(一)我国使用汇率政策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人民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后人民币汇率开始了向有管理浮动的真正回归,人民币汇率将在更大程度上受市场供求影响,从而使人民币汇率调节机制能够得以充分发挥。从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一个由升到降的过程,人民币汇率由最高点的1美元兑1.498 4元人民币降到最低点的1美元兑8.618 7元人民币。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来看,人民币升值将在一定程度对减少我国的出口、增加我国的进口有一定的作用。自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6.4%,而我国贸易顺差也在2007年3月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这表明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出口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人民币汇率对贸易收支的这种调节作用是有限的[25],同时还会受到很多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其他国家货币汇率的变化、其他国家经济增长情况等。

下面将从汇率政策的弹性调节效应和汇率政策的产出-吸收效应分析汇率政策调节对我国经济失衡的影响。

1.汇率政策的弹性调节效应

如果我国的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人民币贬值将导致贸易收支状况改善。如果我国的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之和小于1,人民币贬值将导致贸易收支状况恶化。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的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之和是大于1的[26],因此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我国的贸易顺差。

2.汇率政策的产出-吸收效应

从产出(收入)方面来看,人民币升值将使闲置资源增加、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恶化;人民币升值同时还将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从吸收方面来看,人民币升值将使居民持有的实际货币余额减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并产生货币幻觉,导致我国居民支出(吸收)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恶化。以上分析表明,人民币升值是否能够减少我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将取决于我国的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以及边际吸收倾向,在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大于1且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的条件下,人民币升值将有利于调节我国的外部经济失衡。

(二)美国使用汇率政策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美元一直与其他发达国家货币维持浮动汇率,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维持固定汇率。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国正是利用了美元的这种地位频繁地使用汇率政策,在转嫁自身经济危机的同时掠夺其他国家的财富。可以说,美国有经常动用汇率政策调节经济的传统。例如,1985年9月美国与日本、英国、法国、原联邦德国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了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汇率对日元、马克等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的协议,这就是有名的《广场协议》。从美元汇率的历史演变来看,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元汇率虽然呈周期性波动,但是总体上仍然趋于下调,并在近年再次进入一个新的下调周期。这表明,美国不仅有利用汇率政策调节经济失衡的可行性,而且在实际中也已经这样做了。值得注意的是,美元必须相对多数货币贬值才有可能明显改善其国际收支状况;如果只是相对部分国家货币贬值,那么来自这些国家进口的减少将为来自其他国家的进口所替代,因而可能难以达到改善其国际收支的目的。

下面从汇率政策的弹性调节效应和汇率政策的产出-吸收效应分析汇率政策调节对美国经济失衡的影响。

1.汇率政策的弹性调节效应

如果美国的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美元贬值将导致贸易收支状况改善;如果美国的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之和小于1,美元贬值将导致贸易收支状况恶化。相关研究表明,美国的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之和是大于1的,并且美国对进口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高于外国对美国出口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27],因此美元汇率下调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

2.汇率政策的产出-吸收效应

从产出(收入)方面来看,美元贬值将使闲置资源减少,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导致美国居民收入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美元贬值同时还将恶化美国的贸易条件,导致美国居民收入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恶化。从吸收方面来看,美元贬值将使居民持有的实际货币余额增加,实际可支配收入减少并产生货币幻觉,导致美国居民支出(吸收)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改善。以上分析表明,美元贬值是否能够减少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将取决于美国的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以及边际吸收倾向,在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大于1且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的条件下,美元贬值将有利于调节美国的外部经济失衡。

【注释】

[1]也有学者认为财政政策对全球经济失衡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如维纳尔斯、安斯格。这些学者以李嘉图等价模型作为其理论基础,指出财政政策与国际收支之间并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2]三大基本心理规律具体指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性偏好规律。

[3]政府支出的乘数效应是指政府支出的增加将带来数倍于政府支出增量的社会总需求增长。一般而言,政府支出乘数为社会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除政府支出之外,投资、消费和税收均具有乘数效应。

[4]资料来源:Jeffrey D.Sachs,Robert Z.Lawrence.Global Adjustments to a Shrinking US Trade Deficit,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88(2).

[5]凯恩斯主义失业是指由于需求过低而引起的失业,古典主义失业是指由于实际工资过高而引起的失业。

[6]杰弗里·萨克斯,费利普·拉雷恩:《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7]数据来源: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财政部网站,通过计算得到。

[8]如果将人民币汇率制度归为固定汇率,使用债券融资和发行货币融资的方式增加政府支出将有利于缩小我国当前的经常项目顺差,而使用税收融资的方式增加政府支出则对经常项目没有什么影响。无论将人民币汇率归为固定汇率还是浮动汇率,财政政策的产出-吸收效应都有利于缩小我国的经常项目顺差,至少不会增加我国的经常项目顺差。

[9]如果美国使用回笼货币的方式缩减政府支出,不仅对减小其经常项目逆差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可能对其就业和产出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10]在这种情况下,利率水平一般低于均衡利率水平,经济中存在一定的金融压制现象。

[11]假设初期该国的储蓄大于投资,在储蓄增加而投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储蓄与投资之间的缺口将会进一步扩大。

[12]这种资本流动的方式从根本上说是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但是实际上的确有很多资金通过这种途径进入资本流动受到管制的国家。

[13]在直接标价法下,本国货币汇率上升,意味着一单位外币可兑换的本币增加,本币实际发生贬值。

[14]谢平:《从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货币政策》,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

[15]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商业银行利率的直接控制,由资金市场供求关系及资金稀缺程度来决定其大小的一种机制。

[16]数据来源:IMF国际金融统计,1979—2006年;这里使用的是1年期贷款利率。

[17]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银行法”,也称为Q条例。该条例规定商业银行对于其吸收的活期存款不可支付利息,对于其他存款所支付的利率不得超过美联储规定的最高限。

[18]中性利率政策由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提出,指将利率维持在中间偏低的水平,并以微调的方式进行操作,以确保经济的稳定增长。

[19]汇率制度的分类很多,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就将汇率制度分为八类,分别为没有独立法偿货币的汇率制度、货币局制度、传统的钉住汇率制度、钉住水平带的汇率制度、爬行钉住的汇率制度、带状的爬行钉住汇率制度、没有实现宣布路径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和独立浮动汇率制度。

[20]当国外需求弹性等于1时,国外出口需求的增长率将等于货币贬值率。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出口供给弹性如何,以外币表示的出口额都是不变的,而以本币表示的出口额则将按贬值的幅度上升。

[21]如果以ηx表示出口需求弹性,以ηm表示进口需求弹性,则ηxm>1就是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充分必要条件,即著名的马歇尔-勒纳条件。

[22]在等式CA=Y-A中,Y可以理解为总产出,也可以理解为国民收入。本节我们不加区分地使用这两种解释。

[23]最先对这种效应进行研究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因此实际余额效应也称为庇古效应。

[24]所谓财政拖曳现象是指政府的实际支出并不因为其纳税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全体纳税人因物价上涨而引起的纳税支出,不能通过政府增加转移支付而得到等量的补偿。

[25]本书第三章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虽然对我国贸易收支有一定影响,但是影响程度很小。例如,人民币汇率变动在短期只能解释2.0%以下的中美贸易差额变化。

[26]王相宁,李晓峰:《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实证研究》,载《运筹与管理》2005年第6期。

[27]例如,Obstfeld and Rogoff(2004),Mann(1999)和Edwards(2005)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