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温调节机制

体温调节机制

时间:2022-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机体受寒冷刺激时,外周温度感受器兴奋,将冲动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中枢兴奋,散热中枢抑制,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并在体温调定点(37℃)控制下,产热与散热平衡,使体温稳态于37℃。大脑皮质可通过条件反射和行为变化对体温进行调节。如在高温和寒冷环境下的工作人员,经热或冷刺激、作业时间及环境条件的多次结合,就可在大脑皮质形成条件反射,使体温调节更为灵活。

(一)生理性体温调节

当机体受寒冷刺激时,外周温度感受器兴奋,将冲动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中枢兴奋,散热中枢抑制,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并在体温调定点(37℃)控制下,产热与散热平衡,使体温稳态于37℃。

当机体受温热刺激时,中枢温度感受器兴奋,将冲动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中枢抑制,散热中枢兴奋,机体产热减少,散热增多,并在体温调定点(37℃)控制下,产热与散热平衡,使体温稳态于37℃。

(二)行为性体温调节

人类在大脑皮质参与下的有意识的调节体温的活动为行为性体温调节。大脑皮质可通过条件反射和行为变化对体温进行调节。如在高温和寒冷环境下的工作人员,经热或冷刺激、作业时间及环境条件的多次结合,就可在大脑皮质形成条件反射,使体温调节更为灵活。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人类可采用不同的行为灵活调节体温,如在严寒环境中踏步、跑步或人工取暖;在高热环境中脱下外衣、扇风、水浴等。

链接 皮肤散热及降温

皮肤散热方式有物理散热方式和生理散热方式。前者是指在皮肤温度高于气温时,体内热量通过体表向外界发散的方式,其包括辐射散热(其散热量取决于皮肤与气温温差和有效皮肤散热面积)、传导散热(其散热量取决于皮肤与体表接触物的温差、接触面积和接触物的导热性能)和对流散热(其散热量取决于皮肤与气温温差和气体流速)。后者是指当气温高于或等于皮肤温度时,通过水分渗出皮肤、黏膜蒸发而散热的方式,又称蒸发散热,包括不感知蒸发和发汗散热。

对于高热病人根据上述皮肤散热原理采取增加物理散热和生理散热量的方法降温。可以先行蒸发散热应用发汗解热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增加蒸发散热。若不能有效退热,可在降低室温的情况下:使病人少穿衣服,充分暴露有效皮肤散热面积,以增加辐射散热;用冰块或冰水置于颈部、腋窝等部位或冷水擦拭皮肤,以增加传导散热;吹冷风,开电扇以增加对流散热。可用30%乙醇擦澡,这样,通过上述增加物理散热和生理散热的方法可使高热病人降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