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

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5年2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托在提出全球经济失衡的概念的同时,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是: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庞大、债务迅速增长,而日本、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对美贸易出现大量顺差。这一论述表明,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美国经常项目的巨额逆差,二是中国等亚洲国家经常项目的大量顺差,三是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和累积债务。

二、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

2005年2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托在提出全球经济失衡的概念的同时,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是: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庞大、债务迅速增长,而日本、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对美贸易出现大量顺差。这一论述表明,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美国经常项目的巨额逆差,二是中国等亚洲国家经常项目的大量顺差,三是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和累积债务。下面,我们将从以上三个方面对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描述和说明。

(一)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

美国在1971年首次出现经常项目逆差之后,除1973年和1975年出现小额顺差外,其余年份均为逆差,而且逆差有不断扩大的趋势。2000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为4 160亿美元,到2007年这一数字已经增加到7 386亿美元,在7年的时间内增长了77.5%,经常项目赤字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也相应上升至5.82%。截至目前,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经常项目赤字最大的国家,其经常项目逆差相当于其他国家经常项目顺差之和。从美国贸易逆差的区域构成来看,美国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地区是亚洲,其次是北美洲和欧洲。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亚洲是美国贸易赤字的最大来源地区,但是亚洲的贸易顺差在美国贸易逆差中所占的比重却在逐年下降,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组织对美贸易顺差在美国贸易逆差中所占的比重则逐年上升[3]。从美国贸易逆差的国别来看,中国在2000年已取代日本成为美国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国,2005年美国大约有26%的贸易赤字来自于中国。除中国之外,日本、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国也是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国。

近几年美国贸易逆差区域构成及其商品结构见表1-1、表1-2。

表1-1  1999—2005年美国贸易逆差区域构成一览表

img1

数据来源:Direction of Trade Statistics Year Book,1994—2005年,通过计算得到。

表1-2  2004—2007年美国贸易逆差商品结构一览表  单位:亿美元

img2

数据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网站,www.bea.gov.

从美国贸易逆差的商品结构来看,美国的贸易逆差主要来自于不断扩大的货物贸易逆差,而服务贸易在近年来则一直维持顺差。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统计,2005年美国货物贸易逆差高达7 827.4亿美元,而服务贸易却实现顺差660.11亿美元;2007年,美国货物贸易逆差为8 154.0亿美元,而服务贸易顺差为1 069.0亿美元。美国贸易商品结构的这种失衡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海外大量转移,国内转而生产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并提供更先进的服务;另一方面,美国一直限制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导致其比较优势无法得到体现,进而使货物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贸易商品结构的失衡是全球产业转移和美国外贸政策影响的结果。

(二)亚洲国家的经常项目顺差

与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持续扩大相对应的是亚洲国家经常项目顺差的不断增加。2000年,亚洲国家的经常项目顺差为1 657亿美元,2004年增长到2 668亿美元,2005年达到3 193亿美元,在5年内增长将近100%。在亚洲国家中,日本的经常项目顺差在2005年以前一直保持最大,2000年日本的经常项目顺差就达1 196亿美元,占亚洲国家经常项目顺差的72.2%;到2005年,日本的经常项目顺差进一步增加到1 639亿美元,所占比重仍然高达51.3%。相比之下,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常项目顺差一直相对较小,但增长十分迅速,特别是在2004年之后,这种增长的态势更为明显。在亚洲发展中国家中,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近年来呈直线增长,并于2006年超过日本。值得注意的是,虽然2001年以来亚洲国家(包括日本)的经常项目顺差数额在不断增长,但是其经常项目顺差在全球经常项目逆差中所占的比重正在不断下降,而石油输出国家的经常项目顺差所占比重则在迅速飙升(见表1-3)。

表1-3  2000—2005年亚洲国家经常项目收支情况一览表  单位:亿美元

img3

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y Outlook,IMF),2006年4月。表中的有关比重通过计算得到。

对中国而言,1994年到2007年经常项目连续实现了15年的顺差,2001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为174亿美元,到2007年则达到了3 718.32亿美元,短短6年间增长了21倍多。与此同时,我国贸易项目也持续了15年的顺差,特别是近年来贸易顺差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2007年贸易顺差达到3 074.77亿美元。从我国贸易逆差的商品结构来看,货物贸易顺差仍然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而服务贸易则连年出现逆差。2001年以来,我国货物贸易顺差逐步扩大,并已成为推动贸易顺差增加的主要因素。1997—2007年,货物贸易顺差绝对额均大于贸易顺差绝对额,而服务贸易则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呈逐步扩大趋势。在这11年中,我国贸易顺差累计9 044.69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累计顺差额9 801.08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额736.39亿美元[4]。从我国贸易逆差的贸易方式来看,加工贸易顺差逐年扩大,而一般贸易却多年出现逆差。根据我国海关统计的数据,“十五”期间加工贸易顺差远远超过了贸易顺差总额;1996年我国加工贸易顺差为220.7亿美元,到2005年则达到了1 424.5亿美元,十年间增长了550%(见表1-4)。

表1-4  1999—2007年我国贸易顺差结构一览表  单位:亿美元

img4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1999—2007各年。

我国的贸易顺差具有一定的区域性。近年来,由于对制造业所需原材料和元器件的巨大需求,内地与台湾地区,我国与东盟、韩国和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之间持续呈现贸易逆差。在将这些原料器件加工成成品出口到欧美市场后,又引起了对欧美国家的贸易顺差,这种贸易区域结构使我们改善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关系,但也导致与美欧地区的贸易关系趋于紧张。从我国贸易逆差的贸易效果来看,我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是依靠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来取胜的。我国的贸易顺差是巨额的,出口规模很大,但是贸易条件却在不断恶化,出口企业相互压价恶性竞争,导致出口增量不增价甚至跌价。1998—2007年,我国出口与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了6.3%。目前,我国制造业绝大多数产品都比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价格要低。例如,我国每双鞋的平均出口价格只有2.5美元,每件服装只有3.5美元,针织毛衫10美元一打。出口产品中高附加值产品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产品更少,拥有比较优势的只是国际市场上的低端产品,而代表国际市场需求主流趋势的中高档产品仍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天下。我国在付出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的同时没有得到相应的出口效应,甚至还经常遭受欧美国家的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

(三)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和累积债务

2001年以来,由于布什实施大规模减税计划及随后发动伊拉克战争,美国政府不仅用尽了克林顿执政期间所积攒的2 360亿美元的财政盈余,而且使联邦财政赤字直线上升。2004年度美国财政赤字达到4 121亿美元,占GDP的3.5%,是近10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在这种情况下,布什政府被迫采取了一些增收节支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05年度美国财政赤字降为3 180亿美元,2006年度进一步降至2 480亿美元[5]。虽然美国财政赤字开始进入下行通道,但是仍然数额巨大,并导致了累积债务的迅猛增加。截至2006年2月,美国政府债务累计已达81 839.75亿美元,距81 840亿美元的政府债务上限仅2 500万美元,这说明美国政府的累积债务已经快到了可以承受的极限。

虽然美国财政收支状况有所好转,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利于美国财政收支改善的因素,如军费开支和社会保障费用。有关数据显示,最近几年美国政府用于国防和军事的费用正在呈加速递增态势。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国家财政用于军事的拨款分别为786亿美元、880亿美元和1 050亿美元;2006年亦超过1 000亿美元。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报告称,自阿富汗战争打响后到现在,美国单用在阿、伊军事行动上的资金就已高达3 000亿美元;即使以后花在阿、伊安全和重建的经费逐步减少,但在10年内军事开销也将达到6 000亿美元以上,而未来10年国际反恐活动也将消耗美国5 000亿美元以上的财政资源。在军事开支不断蚕食财政资金的同时,美国的社会保障支出也将不断增长。婴儿潮时期出生的7 800万美国人将从2008年开始退休,美国政府用于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等福利项目的开支随之将大幅增加,届时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问题将会变得更为严峻。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白宫预算局发布的长期预算计划遭到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质疑。白宫预测美国到2010年度的财政赤字总额为1.1万亿美元;但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却认为,未来5年美国预算赤字总额将升至1.4万亿美元左右,到2015年美国的财政赤字总额将达2.58万亿美元,每年的财政赤字将超过2 000亿美元。尽管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今后10年联邦预算赤字总额连年上升,但仍有不少研究机构指出,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赤字估算可能过于乐观。这些机构普遍认为,今后10年内联邦政府综合赤字总额将达到5万亿美元以上,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的最高水平。在非充分就业的条件下,赤字财政对经济增长可起到积极的刺激作用,但是长期的财政赤字也将给美国经济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赤字财政对美国首当其冲的负面影响就是驱动政府国债利息支出的增加,从而削弱经济的后续支持力量。如前所述,截至2006年2月美国政府的国债总量已经达到81 839.75亿美元,并且外国持有的美国政府债券数量正在持续上升;虽然21世纪初期全球利率处于几十年来的低水平,但2005财年美国支付的国债利息仍高达1 700多亿美元。2006年,全球利率普遍上调,美国甚至经历了17轮的加息,联储基金利率一路增加到5.25%[6],从而使美国用于国债开支的利息支出进一步增加。利息支出的增加将直接吞噬政府的投资支出,极大地抑制投资乘数效应对经济的拉动作用[7]。对投资形成强大支撑的另一重要力量是储蓄。由于美国国民储蓄偏好较弱,国债增加无法由民间借贷弥补,这就促使美国政府向外大规模举债。可见,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客观上成为推高美国经常性项目赤字的主要因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全球经济的持续失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