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议跟踪审计在基层央行监督实践中的运用

浅议跟踪审计在基层央行监督实践中的运用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目前风险导向审计的趋势下,跟踪审计方法正逐步得到推广运用。由于跟踪审计是在其业务操作过程中发现的新鲜问题,审计对象会对问题的认可度大大提升,其主动纠错的积极性也就大大增强了,同时内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两者的审计关系也会大大改观。

浅议跟踪审计在基层央行监督实践中的运用

中国人民银行随州市中心支行 周砚铭

跟踪审计就是审计部门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直接参与相关业务的运行,以获取业务运行过程风险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执行的实际情况,以便正确及时地对业务和管理活动中内部控制状况进行监督和评估,达到规范操作程序、减少风险隐患的工作目标。在目前风险导向审计的趋势下,跟踪审计方法正逐步得到推广运用。为此,我们在开展单位内部审计时进行了跟踪审计的尝试和探索。现将开展此项审计方法的有关认识和做法进行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跟踪审计的现实意义

跟踪审计是审计方法的必然补充。随着风险管理模式的推广,审计工作重心和关口不断前移,以风险为核心的审计理念要求内审人员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及早确认风险阶段,而不是当损失形成后才去报告;同时,在审计方法上,由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事前审计相结合。在此背景下,开展跟踪审计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一)能及时发现问题,快速纠错

(1)及时性是跟踪审计的最大长处,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对于所发现的不规范的事项,尤其是对仅由凭证账表等资料所不能体现的隐性风险(如被审计对象重大事项的审批过程、凭证传递和用户授权等不易在事后审计判断的环节等),可以起到当场指导和纠正,在事中控制违规操作,避免违规行为发生的作用,更好地体现审计的预防控制职能;同时,通过跟踪审计时收集到真实材料,可为事后审计做好前期摸底调查,奠定基础,化解时过境迁带来的审计风险。

(2)有利于促进审计对象主动纠错。由于跟踪审计是在其业务操作过程中发现的新鲜问题,审计对象会对问题的认可度大大提升,其主动纠错的积极性也就大大增强了,同时内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两者的审计关系也会大大改观。

(二)有利于评价检验各项制度或决策的适用性

事中审计不仅关注制度是否得到有效的执行,更重要的是通过操作过程中的跟班发现,能真实反映制度执行过程的各个细节,检验评估现行制度办法或决策是否适应现有业务发展的需要,是否及时对其进行修订、调整与完善,是否存在制度控制滞后或盲区现象。

(三)有利于内审人员了解业务运转全貌,增加审计建议可行性

一方面,内部审计以帮助实现组织目标,增加价值为己任,对经营活动的深刻了解是对症下药的前提,因而内审人员需要关于当前业务活动的真实知识,如果置身于具体的经办职能之外,不能参与业务活动,就无法深刻全面地理解组织的业务开展和内部关系,也无法提出切合组织需要的建议;另一方面,在通常审计中,内审人员对每一审计事项的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提出审计建议,但如果项目间互相割裂,缺乏全局观和整体感,站在局外人的立场所提出的建议可能脱离实际条件,或超出被审计对象和相关责任人的能力范围。因此,只有全面了解相关人员在业务活动中的作用,即处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假设自己作为相关领导和员工,对此事项会作何反应、有哪些要求和顾虑,全面考虑相关人员的局限,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跟踪审计的具体内容

就基层央行来讲,跟踪审计主要用于两大类:财务开支类和业务操作类。财务开支类主要包括基建审计和大宗物品采购审计。业务操作类主要是对重复性业务活动中流程较长的类型进行审计,涵盖范围包括国库、会计、发行和外汇管理等部门的主要业务。

(一)基建项目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

主要分为建设项目前期审计、建设项目的期间审计和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审计三个阶段。

1.建设前期审计

主要审计基建项目进行立项、初步设计、预算、规划等文件的审批程序建设资金来源的落实情况;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招投标程序及合同签订情况;经费来源情况等。

2.建设期间审计

主要审计基建项目的财务、工程质量等内控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合同条款的履行情况;合同价款结算情况;设计变更或增减费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设备材料的采购、验收、保管及使用情况;以及工程监理单位的履职情况等。

3.竣工决算审计

主要审计基建项目投资及预算执行情况;建设资金来源、支出及结余等财务情况;交付使用资产情况;收尾工程及所需投资情况;竣工财务决算表的编制情况等。

(二)大宗物品采购跟踪审计的内容

以抓过程监督为重点,对大宗物品采购招投标工作全过程进行参与、建议、质询、督促、检查等活动。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对投标人身份的确认,即投标公司对投标人的授权确认、投标公司资质确认、被授权人身份确认等。二是对采购活动的合规、合法性进行监督,即对采购组织部门和评委会成员在评标过程中的合法、合规性监督;采购结果产生程序和方法的合理、有效性监督;大宗物品采购中出现采购中止、改变采购方式等重大事项的上报和审批的及时、有效性监督;采购完成后进行验收过程的合规性监督;采购事项配套资料建档的及时、完整性监督。

(三)央行业务操作跟踪审计的内容

全程参与检查和评价业务操作流程,着眼于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评估问题风险并加以解决。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易出现操作风险的环节,其业务操作程序是否完备。如在会计、国库、货币发行、货币信贷等业务方面,主要包括: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设置和使用、印章管理、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利息的计算、内外对账、同城清算、财务收支、固定资产管理、预算收入、预算拨款、国债兑付基金及对再贷款再贴现的限额管理,动用存款预备金管理、发行基金的调拨与出入库、残损人民币复点和销毁等。二是易出现授权风险的环节,其业务操作的审批权限是否恰当,主要包括:建立权责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并加以执行;杜绝出现“一手清”现象;建立完善的授权制度;进行授权事项时,授权的业务范围、方式等符合规定;建立逐级审批制度,对超过经办人员权限的业务进行逐级审批,严禁出现“倒审”现象等。

三、跟踪审计的做法

(一)明确审计目标,合理安排审计力量

跟踪审计如果目标不明确,必然会导致重点不突出、审计风险大。所以,要在搞好审前调查、做好审计计划、把握好审计要点、明确审计目的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的规模、重要性、业务活动周期、投入力量等因素来合理实施审计。以基建项目为例,对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可根据项目特点和审计力量,安排每年几次、每季度一次的定期跟踪审计;对一些投资规模较小、管理比较成熟、市场竞争较充分的项目,根据项目的特点,选择重点控制环节,如招投标阶段、重大设计变更、材料设备采购等环节,可进行不定期的跟踪审计;对质量要求高、时间紧、投资额较大的项目,可由审计组进驻项目现场,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现场跟踪审计。如此可在保证审计覆盖面的同时,把重点放在易产生安全隐患或资金风险的环节上,以期取得重要成果。

(二)准确定位、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开展跟踪审计时应避免两种倾向:

1.越俎代庖

审计人员不是经办人员,发现问题不等于要代为操作,因此应明确自身职责和权限,保持审计的客观性、独立性,避免发生审计风险。

2.将跟踪审计等同于传统的事后审计

不能动态地监督业务活动全过程中各阶段运作是否正常,也不能提供合理有效的审计建议,因此一定要准确定位,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三)保持职业谨慎

开展跟踪审计的人员要掌握并及时更新相关业务知识,要能把握各个环节上的审计重点,保持适当的职业谨慎,敢于提出疑问、发表意见,履行监督职能,对一些明显不符合规章制度或有争议的做法不能听之任之。

(四)树立全盘考虑意识、提高服务能力

开展跟踪审计时,审计人员要树立全盘考虑的意识,目光不能局限于某个环节,要尽可能掌握其他相关信息,从源头查找问题的原因所在,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四、跟踪审计的运用氛围

审计环境关系到其审计职能能否实现,关系到审计质量。要顺利开展跟踪审计,其运用氛围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层集体重视跟踪审计

开展跟踪审计是加强管理的内在要求,领导层成员间是否对跟踪审计形成统一认识,是否集体重视跟踪审计,是营造良好氛围的重要保证。

(二)完善配套制度,推进跟踪审计规范操作

跟踪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对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做法,需要用制度加以固化。可类比现有的《履职审计办法》、《履职审计制度》及《内审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制定出台《跟踪审计实施办法》、《跟踪审计操作规程》等指导实施意见,详细规定事中审计的目标和方法、程序等要素,使事中审计有章可循。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跟踪审计的认可度

理解跟踪审计的作用,并能正确对待审计发现问题,是评价跟踪审计效能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各部门负责人对审计的认可度起着决定性作用。

(1)要从培养审计意识入手,加强跟踪审计知识宣传,使其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在业务操作层面达成共识,认识到审计的保驾护航作用。

(2)重点强化对各部门负责人的宣传引导,使他们对审计工作保持正确的态度,从而在本部门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进而有效推动跟踪审计的开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