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层央行事后监督工作现状及发展方向思考

基层央行事后监督工作现状及发展方向思考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后监督工作机制运行以来,基层央行事后监督工作在规范业务操作,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防范资金风险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会计核算业务快速更新,基层央行事后监督工作在业务发展中实际操作环节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制约着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本文就基层央行事后监督工作现状及事后监督工作发展方向进行探索。但在对人员进行培训时事后监督人员无法全程参加。

基层央行事后监督工作现状及发展方向思考

中国人民银行随州市中心支行 陈斌

事后监督工作机制运行以来,基层央行事后监督工作在规范业务操作,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防范资金风险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会计核算业务快速更新,基层央行事后监督工作在业务发展中实际操作环节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制约着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本文就基层央行事后监督工作现状及事后监督工作发展方向进行探索。

一、工作现状

(一)职能定位不高,同级监督较难

(1)人民银行总行未设立事后监督主管部门,又因“事后”的局限,事后监督职能定位不高,事后监督部门与被监督部门处于平级地位,只是部门的职能不同而各行其责。现今各项考核要求严格,一边是查找问题;一边是怕出问题影响各项考核成绩,监督与被监督处于对立地位,影响正常行使监督职能,监督出的问题解决相对困难。

(2)被监督部门对事后监督的权威性存有质疑,认为监督人员不如自己熟悉本岗位的情况,对监督出的问题往往激烈申辩,竭力推诿,与岗位责任人沟通较难。

(二)管理体制不顺,监督质效较低

由于职能定位的限制,省级事后监督部门对下无权进行管理和有效指导,造成各中心支行事后监督部门各自为政,纵向信息沟通渠道不畅,横向交流无人组织,不能及时解决日常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在全面推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和大小额支付系统的工作中,会计、支付结算、国库部门多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培训,确保了新系统顺利更换和上线工作平稳运行。但在对人员进行培训时事后监督人员无法全程参加。在未系统参加新业务培训、缺乏了解新的业务流程及与之相配套办法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自己学习相关操作办法、到被监督部门进行跟班学习才能正常实施监督。

(三)职能定位欠缺,监督重点不突出

按照《事后监督中心工作规程》,事后监督中心职能应定位于“把好会计核算质量关,促进会计核算规范化,防范资金风险和其他风险”。而实际操作中有偏离:

(1)简单的“二次复核”。将“发现差错”当作中心工作,对业务的规范性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从已发现的差错情况来看,大多是印章不清晰、提交的凭证数量不准确等小问题。

(2)偏重程序性监督,如负责人或业务人员是否签字等。

(3)目标职责主次不明,重表面审核、资料整理、装订和保管,轻业务核算与资金风险的评价。

(四)监督标准不统一,监督手段滞后

由于事后监督中心没有统一的模式和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各业务部门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和对业务的审查范围不够具体,各中支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和对业务的审查范围参差不齐,使监督效能难以发挥。目前,会计核算系统及国库新系统上线运行后,事后监督手段主要还是依赖于手工监督。从监督的内容上看,会计凭证、缴存款业务、转账及汇兑业务等监督大项有15类,每大类下共有近80处要点审核,每一个细节也只能单凭个人工作经验用眼睛去审核鉴别;从监督的工作量上看,每天人均近200多笔业务,逐笔进行配对还要与各类账表勾对等,监督手段的落后,使事后监督工作效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监督效果。

(五)监督人员素质不齐,复合型人才匮乏

人民银行经过多次机构调整和机构分设以后,内部人员流动性加快,事后监督队伍普遍存在人员编制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的情况。事后监督部门在会计核算体系日新月异的当口,监督人员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主要表现在监督业务内容的多样性对监督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督人员必须突破专一的局限性,应向多岗位、多技能、多特长复合型监督人才方向发展。目前,在基层央行事后监督队伍里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由于缺乏相对统一和规范的业务培训指导,监督人员缺少必要的专业信息交流,业务水平的提升只能靠日常的摸索和积累,不利于监督人员的快速成长,监督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二、发展方向

(一)进一步完善人民银行事后监督职能定位

1.建立完善的央行核算内部控制体系

需要尽快建成一个职能互补、信息共享、协调监督、能够确保资金安全的央行核算内部控制体系。针对各业务流程中主要环节暴露的风险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风险评价预警措施,并最终将这些措施落实到相应的监督岗位责任上,事后监督中心在此体系中的岗位责任主要是操作风险识别和控制的组织结构岗位责任。体系的目标是:监督有标准,部门有制约,操作有制度,岗位有职责,过程有监控,风险有监测,工作有评价,事后有考核。

2.突出事后监督中心的工作重点

(1)工作重心由面及点

即通过风险点识别与风险防控等级分类,着重对核算业务重要环节、重要账户、重要时点、重要关口加大监督力度,实现由全面监督向重点监督的转变。

(2)监督方式由静及动

即通过对各类监督信息进行风险性分析,将原来单一静止的核算结果复审改变为对单位核算业务流程中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的动态分析,加大对潜在风险的识别。事后监督工作不是前台业务的简单“搬迁”和“延伸”,也不是对前台业务的“二次复核”,要避免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什么都监督、什么都监督不到位的现象。要在拓宽监督广度的同时,不断加强监督的深度,并切实解决好全面性和重点性难以兼顾的问题。

3.发挥事后监督工作震慑作用

事后监督的工作不是仅局限于对凭证的复核录入,它还对每笔业务操作过程中的风险点进行有效的控制,更起着约束前台业务核算行为和防范重大差错事故以及经济案件的监督保障作用,所以要将风险防范作为事后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对重点时间、重点业务、重点岗位的有目标的重点监控;对重要交易、重点账户、大额交易、重点环节、柜员信息疑点提供报警信息,实现事中控制,对有作案动机者产生强大的心理威慑力,发挥有力的防范作用。

(二)完善事后监督合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人民银行总行应设立相应的事后监督机构。

(1)实行垂直管理。下级行事后监督中心接受上级行事后监督中心的管理和指导,业绩由上一级事后监督中心和本行共同考核,充分发挥上级行与下级行之间的纽带作用,切实解决下级行事后监督部门请示无门、反映无果、培训无望等问题。

(2)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开展多样培训。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式的方式加大监督人员培训力度,开展内部业务骨干传帮带以及鼓励会计人员岗位自学,适时组织事后监督人员培训学习、交流经验,共同提高业务素质和监督工作水平。

(3)及时修订完善与监督工作和会计业务发展不相适应的制度、规定和办法等,为基层行监督工作提供指导。

(4)赋予事后监督有效的监督权、处理权,使监督工作真正成为具有权威性和震慑力的风险控制关口。

(5)在部门、岗位之间设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工作中既要强调相互合作,又要在流程和职责上做出明确界定;既要避免权力重叠,也要防止权力真空,做到部门间纵向制衡、岗位间横向制约,使每项业务处理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部门负责。

(三)完善事后监督工作手段和方法

(1)建立非现场实时监督系统。现代化的资金流动是以迅速快捷的电子信息流的方式进行的,传统的事后监督那种定期、预先通知的现场监督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了保证资金安全,就必须做到随时随地进行现场监督。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建立以“网点实时监督、后台监督管理”的事中监控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监督模式为中心的会计信息实时监控网络,进行非现场实时监督,让监督人员在不具备修改任何数据权限的前提下,可以登录各会计核算业务系统,对各项业务处理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和监控,并随时通过计算机网络查阅各种业务数据、账目、报表及会计账户的日清月结情况,对业务系统的运行状况及资金安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切实履行好再监督职能。这种监督方式既能及时发现问题,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成本,同时对解决同级监督难以深入问题所起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2)建立事后监督预警系统。建立事后监督预警系统,首先要评估各环节的会计核算风险,确立监督重点和监督要求,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风险预警,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其次要对日常大量繁杂的会计核算业务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及时总结存在的风险环节及发展变化趋势,并预警风险环节。监督预警范围应包括网点、柜员、开户情况、会计核算、账务核对管理以及特殊、重要交易的监督,根据风险监督预警系统提供的信息,对网点扎账情况、网点超时营业情况和非正常营业时间的业务情况、柜员岗位、级别设置情况进行监督分析,监控账户资金频繁、异常流动,大额错账冲正、调整账户信息等业务。通过会计风险监控预警系统的应用,对业务核算过程进行预警、监督和控制,实现对重要的时间、环节、网点、柜员的监督,预警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况;实现对前台核算过程中高风险环节、业务的监控,提高风险反应速度,有效防范案件发生和资金安全隐患,进而运用科学的评价进行分析,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会计核算质量。

(四)完善事后监督业务培训体系

高素质的监督队伍是做好监督工作的前提,也是决定事后监督工作发展的关键。为此,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事后监督业务培训体系应提到议事日程。建议如下:

(1)分行级事后监督中心应注重辖内事后监督培训体系的建设。在培训结构、时间、方法、内容、形式上从事后监督工作长远发展趋势来制订3~5年的培训规划。

(2)对每次参加培训的监督人员要进行登记、考核评价、建立培训人员档案。每次培训结果和个人培训成绩应形成通知下发给各参培人员单位,使各种业务培训不流于形式。

(3)培训主办单位应在培训后的效果及实用性上进行关注、跟踪、督导。收集一些参加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大肆宣传,进行表彰,以此来推动整个业务培训活动。

(4)要横向联系、同步培训。随着人民银行核算业务的迅速发展,在组织业务部门进行新系统上线培训时事后监督人员应同步参加培训,避免业务更新、监督滞后的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