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经济全球化性质及其影响的“二重性”

当代经济全球化性质及其影响的“二重性”

时间:2022-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性质而言,显然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而不可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全球化,这是因为:首先,这是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趋势决定的。其目的自然是为本国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性质,就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的。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就是这样运行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近几年来,各国已有

1.2 当代经济全球化性质及其影响的“二重性”

1.2.1 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性质

就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性质而言,显然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而不可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全球化,这是因为:

首先,这是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趋势决定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引发的产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和美洲许多国家最终站稳了脚跟,并先后建立了机器大工业,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实力空前增加。随着19世纪后半叶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和股份公司的兴起,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这些国家出现了许多垄断性的大公司,它们财力雄厚、势力强大,有些开始了跨国经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跨国经营迅速发展,跨国公司大量涌现,跨国公司开始成为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主要力量。目前估计,跨国公司在全球的国外直接投资已达5万亿美元左右,大约控制了世界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50%~60%,国际技术贸易的70%,国际直接投资的90%以上。

这一过程表明,第一次科技革命后的二百多年间,世界少数国家发展成为高度工业化和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同时产生了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巨大企业,它们有实力、有必要向国外扩张,于是它们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始作俑者。而同在这二百多年间,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却成为少数发达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长期统治和压榨下一直处于经济落后状态,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先后争得独立,但至今也没有几个国家在经济上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少数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宰者,从而决定着全球化进程中行事的规则,而这些规则除了一些纯粹实务性的规程外,其他大都带有资本主义的深深烙印,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不难理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资本主义的跨国公司及其母国政府都是资本的化身,是资本增值的执行人

其次,是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全球经济战略决定的。如果说商品经济本质上是规模不断扩大的生产,那么不断的市场扩张则成为发达的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而无限制地对外扩张则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的一种内在强制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先是美国,随后是西欧和日本陆续实行了以经济国际化、全球化为主要内容,以投资、贸易、金融自由化为主要手段的对外扩张的全球经济战略。其目的自然是为本国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美国、西欧和日本尽管战略相同,目的和手段也无二致,但在具体实施的方法上却有区别。美国为实现其经济扩张战略,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充分利用美元的霸主地位,在全球投资,把美元撒遍全世界,从而带动贸易发展。美国还利用它所控制的各种国际经济组织,进行种种谈判推动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只是美国利用地区性的经济合作组织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行动比较晚,基本上是最近十多年的事情。

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它的对外扩张的全球化战略直到20世纪50年代经济恢复并迅速膨胀以后才开始实施。初期,日本的对外经济扩张主要局限在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地区是其投资和贸易的重点,7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实力的急剧膨胀,开始大举向美国、西欧扩张,90年代又伙同美国试图利用亚太经合组织(APEC)实现其对外经济扩张战略。

西欧与美国、日本不同,它首先着眼于地区的经济一体化,经过欧洲共同市场、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各个阶段终于建成了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同时在地区一体化的过程中逐步对外扩张。它早就同非洲、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通过《洛美协定》等建立了紧密的经济联系,此后还准备建立欧洲地中海自由贸易区,并开始与南方共同市场建立跨大西洋的自由贸易区。20世纪90年代中期,欧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共同建立了欧洲经济区,同时还宣布了《新的亚洲战略》的政策文件,以扩大欧洲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前苏联和东欧解体以后,欧盟还计划在15国的基础上继续东扩,把欧盟的范围扩大到东欧。可见西欧国家战后的全球经济战略在数十年中取得了踏踏实实的进展,为其经济全球化战略的稳步推进创造了坚实基础。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全球化,不管形式和方法如何,显然都是通过投资、贸易和金融自由化来实现其资本扩张,从而为其资本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服务,其资本主义性质是显而易见的。

最后,是由经济实力的对比决定的。在当今世界经济领域中,经济实力是十分重要的,在许多问题上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性质,就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的。西方国家把全球化看做是一个大的股份公司,谁的股份多谁的发言权就大,如果你的股份占压倒优势,那么你就有决定性的权力。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就是这样运行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在今天的世界经济中,西方国家具有压倒性的实力。据世界银行的资料显示,目前,在全球GDP中,高收入的经济发达国家(几乎全部是西方国家)占有总量的86%,它们的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20%;其余80%的世界人口却只占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4%。在国际贸易中,经济发达国家无论在出口和进口中都占到世界总额的75%。至于金融实力,无疑西方国家也占有绝对的优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尽管就整体来说重要性正在上升,但除了少数国家和地区,其他大多数国家依然贫困落后,在世界经济中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无足轻重的。

既然经济实力对比如此悬殊,经济全球化运行中的种种行事准则也就由西方国家说了算,并按照西方国家的利益建立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制定章程和游戏规则。例如,在一些国际经济组织中西方国家控制了大部分的投票权,任何问题没有它们的同意是通不过的,有些事项甚至只要是美国一国反对就无法通过。20世纪90年代建立的世界贸易组织看起来有所变化,在某些方面照顾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但是文字上的许诺与实际是否受惠往往相差十万八千里。例如,世界贸易组织规定重大决定只要3/4的成员通过即可。但是实际上是行不通的,从我们中国申请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来看完全不是这样。如果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行得通,那我们只要与发展中国家成员完成谈判就可以了,但实际是行不通的,不同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完成谈判是根本进不了世界贸易组织大门的。而谈判一拖就是14年,“从黑头发谈到了白头发”,这不是控制是什么?近几年来,各国已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指出世界贸易组织并没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多少实际的好处,特别是对那些最不发达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由于当代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资本主义性质,这就使得早已存在的不公正、不合理、不平等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得以继续存在,并给广大发展中国家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危害。而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变本加厉,又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负面影响。

1.2.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分析

由于当代的经济全球化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这也就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具有“二重性”,即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但是,对于什么是“双刃剑”,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有一种看法认为,对任何国家、任何地区来说,经济全球化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我国许多学者持这种看法。另一种看法认为,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带来的主要是好处,而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主要是挑战。还有一种看法居于上述两种看法之间,认为经济全球化给一些国家,比如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主要是机遇,给另外一些国家,比如非洲绝大多数国家带来的主要是挑战。但即使持有这样的看法,也不能低估经济全球化给东南亚这些国家带来的挑战。东南亚金融危机使这些国家多年经济发展的成果毁于一旦就足以说明了这一点。

由于当代经济全球化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展趋势与格局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难以有根本性的改变,无疑决定了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是最大的受益者。虽然从总体来说,经济全球化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言是有利的,但也给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给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带来了三大问题: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严峻挑战;二是发达国家政府受到不同利益集团的压力,其中包括来自劳工组织的压力;三是发达国家在推行经济全球化政策时,由于受到各种压力的制约,因而各国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也并不是完全一致。然而,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一方面既有可能提供一定的发展机遇,但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带来严峻的挑战。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1.2.2.1 经济全球化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历史机遇。在世界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生产日益国际化、全球化,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的程度越来越高。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又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发达国家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加速发展高科技含量的产业,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已经标准化的技术和夕阳产业。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在吸取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改变了对外的态度。越来越多的国家宣布实行对外开放,密切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说明发展中国家也认识到把开辟国际市场作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途径的重要性。发展中国家逐步加强与国际社会融合的程度,为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把本国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创造了条件。这种形势的发展,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只要发展中国家坚持对外开放,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注重发展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和生产有竞争力的产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就能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推动其经济的发展。

1.2.2.2 经济全球化将进一步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经济全球化是伴随着资本主义扩张和生产方式变革而逐渐形成的,目前因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大力推动而加速发展。因此,这种具有明显资本主义性质特征的经济全球化,必然使得发达国家既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初和最积极的推动者,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拥有世界总产值的大多数份额,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而且,西方发达国家又是国际金融、贸易等方面“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操纵者,主要的国际经济组织实际上也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与之相比,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弱势地位,是经济全球化的被动接受者。因此,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不对称、不均等的。经济全球化虽然可以使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加速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但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可能更多地意味着挑战。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利用经济全球化之机将其意志强加于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又利用不公正的国际经贸体制,不断向发展中国家施压,要求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开放市场,利用那里的廉价劳动力,占领当地市场,谋取更大的利益。这是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根本原因所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社会财富还将大量增加,但与此同时,随着财富的集中程度提高,财富更进一步集中到发达国家手中。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将会进一步扩大南北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

1.2.2.3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维护主权构成重大挑战。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商品、资本、技术、信息与劳务等因素的流动跨越了国家的界限,使得各国经济的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因而对传统的国家主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是通向“世界大同”的金光大道。20世纪90年代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最近的阿根廷金融危机就证明了这一点。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和欧洲加紧对亚洲公司的收购活动,收购亚洲公司所涉及的金额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前的6倍。如果这种形势发展下去,东南亚即使不完全沦为经济殖民地,也将同“半个殖民地”没有两样。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迅猛推进,跨国公司和非政府组织越来越多地涉足各国的发展规划、债务、贫困、人口、生态环境、毒品等国内经济问题,这一切直接向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提出了挑战,经济全球化正在逐步削弱发展中国家确定宏观经济的自主权。同时,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优势,要求第三世界国家开放市场,进而推行西方价值观和体制,妄图将别国纳入其势力范围,争夺市场和经济主动权,甚至把西方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强加给他国。再者,作为国际经济活动主体的跨国公司,挟持资金、生产、技术以及管理等优势进行全球资源配置,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在促进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发展之时,更在强化其垄断地位,进行不公平的竞争,不择手段地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之丧失经济主权,民族经济发展举步维艰。此外,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经贸关系时,反复强调所谓“人权高于主权”、“人道主义干涉”、“政治民主”、“劳工标准”和环保要求等,往往借“自由化”的名义,以金融手段逼使一些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和放弃货币政策的自主权。这一切都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这种“隐形的”侵权方式实质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内政的粗暴干涉。

1.2.2.4 经济全球化导致发展中国家体制意识的倾西方化。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产生日益重大的影响,尤其使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结构、经济体制、思想观念、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发生巨大变化。为了确保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西方发达国家在谋划和制定全球化游戏规则时,不仅想方设法打开第三世界国家的市场,而且还大肆推行西方价值观和体制,试图通过全球化将发展中国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争夺全球或地区的经济支配权和政治主导权。因此,西方所言的全球化,蕴涵着西方意识形态的全球渗透,其目的是为了西方发达国家谋取最大的利益——包括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社会的和文化的等多方面的利益。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政治、科技与军事优势,不仅从经济、政治上主导国际秩序,而且还力图通过私有化改变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体制,并从思想文化上企图将第三世界纳入“西方文化圈”。而面对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有些第三世界国家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为了从西方国家那里获得资金、技术与援助,往往采取实用主义外交政策,把与西方大国的关系放在外交的首位,把与美国的关系看做外交的“重中之重”。许多发展中国家不仅从经济体制上主动向西方市场经济靠拢,而且其政治体制也被迫纳入西方所谓的民主体系之中,甚至在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上也倾向西方。而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中以商品、信息为载体进行西方文化与价值观传播,同时在对外投资与援助上,常常附带一定的政治条件,迫使发展中国家向西方世界靠拢和进行西化。

1.2.2.5 经济全球化造成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问题趋向恶化,发展空间有限。由于历史因素使然,广大发展中国家过去就曾沦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早已被迫纳入资本主义全球化生产体系之中,长期以来充当发达国家的廉价资源的供给产地、商品的销售市场和廉价劳动力的来源。由于发展中国家资源的过度开采,工业快速发展造成乱采滥伐、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缺乏、生态平衡被打破、工业污染严重,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经济发展日益受到了资源与环境的制约。与此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普遍较低,经济基础薄弱,科学技术落后,经济结构单一,债务负担沉重,发展资金短缺,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从而使得内涵发展的潜力相当有限。加上技术创新能力的有限,资源利用率低下和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有限,而人力资源开发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向外拓展的能力也相当薄弱。这样一来,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所处的发展空间是十分有限的。

1.2.2.6 经济全球化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前景日趋边缘化。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推进,拉大了南北贫富差距,加剧了南弱北强的态势。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资本主义似乎以不可一世之势在全球推进。第三世界尽管国别、人口与地域较冷战时有所增加,但在“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中其地位和作用明显降低,一时难以改变现有的国际格局与秩序。除了少数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外,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无足轻重的状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不顾第三世界国家的意愿,频繁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内政进行干涉,呈现了对第三世界的极度蔑视。同时,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呈下降趋势,且越来越被巨额债务和利息、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人口危机、资源危机所压迫,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过去的10多年中,有100多个第三世界国家人均收入减少。而日益成为世界生产重要组织者的跨国公司,则在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实力大大超过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此外,近几年来,第三世界内聚力明显减弱,力量分散,整体形象和作用受到影响,其前景并不乐观。尤其是那些最不发达国家,它们在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处于愈加不利的地位,它们的生产能力低,竞争力不强,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几年下降,而债务不断增加,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滞销现象日益严重。这一切都使得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不仅不能成为“弄潮儿”,反而会被经济全球化大潮抛到世界经济圈的“边缘”,被排斥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之外,越来越被“边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