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经济的全球化

当代经济的全球化

时间:2022-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的和显著的特征,是经济的日益全球化。支撑新经济时代的重要支柱是信息技术及信息业的快速发展,这恰恰是经济全球化得以迅猛推进的物质技术基础。然而,经济全球化也会带来风暴和灾难。具体来说,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主要是:使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融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国家增多,国与国之间在经贸领域的摩擦点也在增多。

(一)当代经济的全球化

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的和显著的特征,是经济的日益全球化。近20年,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新进展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几乎在任何国家、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听到、感受到。全球化(Globalization)作为一个概念,据称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0年最先采用的(樊美勤、邓斌,2000;盖文启、王缉慈,2000;李健、姜少敏,2001)。按照经济合作组织的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在货物及劳务贸易、资本流动和技术转移与扩散的基础上,不同国家市场和生产之间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动态过程”,也即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以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同样,经济全球化也可以理解为“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可见,经济全球化的存在是一种趋势,是一种过程,这种趋势主要是以投资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消费全球化等为基本内容的,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高度的不均衡性。其基本内涵是指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各国经济相互融合的趋势;其本质表现在于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按其内在要求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与配置,为此而逐步削减各种壁垒。全球化趋势不仅体现为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突破国家的界限,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为国际经济活动的功能一体化过程,意味着经济行为在地理空间上更广范围的扩展。

现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已无可置疑,那么,为什么会有全球化或者说全球化的原因何在?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一些颇有启发性的见解。综合起来看,经济全球化浪潮日益高涨的根本原因,是科技革命把生产力推进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人类的创新能力大大提高;知识的增长加快,新经济迅速崛起;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分工格局走向立体化;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生产社会化进入了全球化的新阶段。具体来说,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主要是:

(1)信息技术及信息业的推动作用。支撑新经济时代的重要支柱是信息技术及信息业的快速发展,这恰恰是经济全球化得以迅猛推进的物质技术基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更是把全球化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们提供一种便捷无比的国际交流手段,使国际经济关系更加紧密。

(2)新经济的崛起促进了国际分工的立体化和国际间产业的梯度转移,进而使各国经济的依存性和融合性不断加强。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分工是以垂直分工为主的一种国际分工格局,其基础是国与国之间比较优势的存在。在这种分工体系中,发达国家主要生产和出口工业品,而落后国家则主要生产初级产品和农产品。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新经济随之崛起,使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日益走向立体化。新技术革命使知识密集型产业逐渐成为发达国家的产业支柱,于是产生了国际间产业的大迁移,发达国家逐渐把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所谓的“大脑和手脚”分工格局。

(3)跨国公司迅速的全球扩张。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其直接原因是特定的跨国公司中特定的管理人员作出了导致资本、商品或技术的越过边界的流量增加的决定。目前,管理人员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作出这些决定,这是因为:①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市场经济思想。②经济重心正在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③技术进步一直在改善通信联络状况。④各国开放创造了新的市场机会。

(4)国际政治的有利环境。经济全球化虽然源于经济上的必然性,但也不能忽视政治因素的巨大作用。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国际关系中经济和科技因素大大加强,使世界市场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各国都以更大的力量集中于综合国力的提高,加紧经济改革和扩大开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作用日趋增强,贸易和资本流动的障碍减少;西方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竭尽全力向世界扩张;发展中国家渡过了20世纪80年代的危机,经济开始复苏;前苏联及东欧剧变后,在困难中走向建立市场经济的轨道;各种国际政治组织的成立及其作用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国际政治环境。这一系列重大变化都促进了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就总体和长远而言,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它推动国际贸易的高速增长,有助于国际贸易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供求平衡;它有助于生产要素流向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促成新兴资本市场的崛起。1990~1997年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金增长了5倍,年均流量达2650亿美元。然而,经济全球化也会带来风暴和灾难。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也可能导致市场破坏性力量的膨胀,特别是国际资本的巨额流动和国际金融投资活动的规模远远超过许多国家的抵御能力。经济无国界化使主权国家的经济安全受到空前巨大的压力,其中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更应引起注意。显然,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又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贫富差距,进步性和局限性并存。具体来说,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主要是:

(1)使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目前,不仅发达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和市场上高度融合,而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错综交织、互相渗透,经济的相互依存已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

(2)使国际竞争更加激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国家增多,国与国之间在经贸领域的摩擦点也在增多。尤其是西方大国为了争夺世界市场和经济主导权,相互摩擦变得更为激烈和更加经常化,贸易争端领域不断扩大。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主要是一些巨型跨国公司。它们控制着大量的经济手段、权力和各种资源,如金融、技术、管理、人才等,而且往往控制着市场,垄断与反垄断的斗争、不正当的竞争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3)加大了国际金融风险。金融市场全球化有助于在世界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但是,金融市场规模大、流速快,与之伴随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波及范围也越来越广。如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就席卷了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波及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引起了全球股市激烈动荡,触发了韩国的经济危机,震动了日本金融市场。

(4)相对削弱了国家的主权。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许多问题已跃出本国范围,并需要各国采取共同行动,因此,多边协调与合作将成为解决和缓和各种摩擦和矛盾,在经济上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传统的国家主权的内容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原本是一国独有的权力,现在却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同拥有的权力。各国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条约协定、规范和惯例来运作;跨国公司在各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提高,使国家对产业政策的干预作用在减弱。

从区域层面来看,区域是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全球扩张中最直接的地域载体。不同类型的区域,由于其在经济基础、社会文化、发展历史等方面的差异,受到全球化影响的程度不同。发达国家的优势区域在经济全球化中获益较多,并呈现出“滚雪球”的发展效应;而发展中国家一些新兴的区域,由于区域内经济基础好、智力资源密集、开放度大、创新的软硬环境建设状况好、区域内市场体系比较完善等,备受跨国公司和外商直接投资的青睐,成为接受经济全球化“洗礼”的前沿阵地,受到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

全球化已对我国的区域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对外开放程度高、劳动力资源丰富等,我国很多东部沿海区域已成为外商投资和跨国企业的“进驻”基地,经济的外向度较高。但直到目前,我国这些新兴的相对发达的区域,在与外来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只能算作跨国公司的生产制造中心,而还不是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R&D)中心和管理营运中心。另外,这些区域内成长起来的本土企业尽管逐步在走向国际化经营,但仍势单力薄,市场占有率低,企业竞争力较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