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农业银行农户贷款业务转型的思考

对农业银行农户贷款业务转型的思考

时间:2022-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笔者认为,县域农行在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一定要做好农户贷款业务的转型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三农”的层次和深度。本文结合宁夏平罗的县域实际状况就农户贷款业务的转型进行一些思考。截至目前,平罗县挂牌成立土地信用合作社48个,累计流转土地18.9万亩,农民实现存地收入1509万元,实现集体经济效益168万元,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330人,创造劳务收入4836万元。

农业银行农户贷款业务转型的思考

中国农业银行平罗县支行 谢晓东

按照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充分发挥农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进一步扩大“三农”服务领域,满足农户在生产、经营方面的信贷资金需求,作为农村金融骨干和支柱的农业银行把发放农户贷款作为了当前服务“三农”的主要贷款形式。但笔者认为,县域农行在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一定要做好农户贷款业务的转型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三农”的层次和深度。本文结合宁夏平罗的县域实际状况就农户贷款业务的转型进行一些思考。

一、农户贷款业务转型的主要内容

根据当地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和农行现有机构网点、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在符合农业银行信贷准入标准客户的前提下,向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客户发放农户贷款,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懂技术能经营会管理的种养大户群体等,改变过去“撒胡椒面”式的小额农户贷款方式,实现集约化经营模式。

二、县域农行支持“三农”基本情况

(一)平罗县域经济基本概况

平罗县位于银川平原北部,是国家级“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是引黄灌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平罗县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很快,近年来蔬菜种子、水稻马铃薯、养殖、水产品、清真牛羊肉等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实现了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平罗县土地流转机制(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创造性地开展了以集体土地和资产为资本,以存贷、托管、代耕种土地和发展二、三产业为主要业务的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

(二)平罗农行信贷支持“三农”基本情况

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农业银行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服务“三农”的基本要求,坚持股改不改支农方向,始终将服务“三农”放在改革发展的首要位置,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努力加大信贷投放,“三农”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平罗农行现有对外营业机构11个,其中7个机构设在农村乡镇,近50%的人员分布在乡镇机构。全行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导,以农户为重点,以金穗惠农卡为载体,以农户小额贷款为推手,不断深化产品、服务和机制创新,“三农”业务保持快速高效发展态势。在服务“三农”过程中,以金穗惠农卡为抓手,突出抓好农户金融服务。“三农”金融服务难,最难的是农户金融服务。为进一步解决农户“贷款难”,2008年以来,平罗农行着力加大了惠农卡发放和授信力度,共累计发放惠农卡2万多张,覆盖全县2万多农户,通过惠农卡发放农户小额贷款1.8亿元。不少农民得到了发展生产急需的资金,摆脱贫困,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此外,惠农卡代理发放各种补贴的能力大幅增强,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代理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家电下乡补贴等多项补贴,并可刷卡消费。此项功能使得各项补贴到位更加及时、农民使用更加方便,让更多农民享受到了现代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不仅如此,农行还鼎力支持了宁夏汇源果汁、中粮米业、宁夏成玉植物油公司、宁夏周家八食品公司等多家国家级、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多年的信贷支持“三农”工作中,农行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和发放农户贷款的宝贵经验。

三、小额农贷业务转型的必要性

实现小额农贷业务转型的实质就是“蓝海战略”所倡导的竞争焦点由“红海”向“蓝海”的转移。目前,农村金融市场的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产品战、服务战、营销战层出不穷,现有农贷市场的“蛋糕”越分越小,必须要在农贷市场中摆脱“红海”,开创“蓝海”,为全行寻找一条农贷业务商业化运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1.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涌现出一批懂技术、能经营、会管理的“能人”和种养大户群体,这些群体已有了一定的原始资本积累,具有一定的抵御风险能力,且信贷资金需求量较大,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的信贷输入远远不能满足其需求,而农行具有信贷资金充裕、利率成本优惠的优势,恰好能满足这部分客户的信贷需求。选择这类客户给予支持,既能促进农行业务发展,又能扩大农户经营规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行商业运作和服务“三农”的有机结合。

2.通过多年的农业信贷实践,平罗农行在农户贷款管理过程中已积累了丰富的信贷管理经验,能够有针对性地强化风险防范措施,风险防范意识、合规经营意识、业务拓展意识进一步增强,经营理念更加成熟,通过多年的发放小额农户贷款业务,使大部分农户步入了生产经营的正轨,从中挑选更为优质的客户资源,而且所耗费各项信贷成本较小。

3.虽然平罗农行已拥有一批德才兼备,既能贯彻落实总分行服务“三农”的重大战略部署,又有较高道德水平、较高风险防范能力的高素质客户经理队伍,但囿于人员不足,发放农户贷款的客户经理配备不齐,无法大面积地开展小额农户贷款业务。数据显示,一名客户经理最多只能管理500户农户贷款,超出管辖范围便会极易形成信贷风险。因此,只有实现了信贷业务转型,才能使客户经理专注做好力所能及的农贷业务,充分做好风险控制,也才能更加保证农户贷款业务的高质量。

四、农户贷款业务转型的可行性

基于对县域经济金融资源、农村经济特点和支行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等内外部现实条件的考虑,平罗农行在平罗土地流转中信贷介入的可行性实践为农户贷款业务实现转型提供了主要依据,也确保了转型工作的可操作性。

1.基本情况。2006年以来,平罗县在坚持土地承包政策、土地用途和农民承包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了以集体土地和资产为资本,以存贷、托管、代耕种土地和发展二、三产业为主要业务的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试点,实现了土地的有序、稳定流转,取得了农户得实惠、村集体增收入、经营者获利益的“三赢”效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作了有益的探索,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截至目前,平罗县挂牌成立土地信用合作社48个,累计流转土地18.9万亩,农民实现存地收入1509万元,实现集体经济效益168万元,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330人,创造劳务收入4836万元。存入土地原则上批租给农机大户、种田能手,以实现规模经营。土地信用合作社以集体土地和资产为资本,以存贷、托管、代耕代种土地和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为经营形式的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试点,搭建了县级土地流转协调办公室、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级土地信用合作社的三级流转服务体系,形成了代耕代种、大户经营、企业经营、基地带动、股份合作五种流转模式。

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产生的背景。一是近年来部分农户外出经商,致使承包耕地撂荒,土地信用合作社实施后,出外经商和无能力耕作的农户,放心地将耕地存入土地信用合作社,既能保证承包权不变,又得到了存地费。二是日益提高的城镇化水平为农民“洗脚上田”提供了就业机会,弱化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一些失去劳动能力的高龄农户耕作压力大,寻求稳定可靠的耕地托管中介组织经营其耕地。三是日益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大为降低。四是通过土地有序流转,可以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机械化作业,加快转变农村生产方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3.取得的主要成效。平罗县姚伏镇小店子村八队240户农民将2700多亩地全部存入土地信用社,土地信用社将土地贷给当地的种粮大户,进行连片水稻旱播稀植实验,农民获得每亩480元的存地收入,村集体获得了17000元的经济收入。黄渠桥镇万家营子村土地信用合作社将360亩土地贷给当地花卉园林公司经营,公司投资1000万元发展花卉产业,带动全村600多人从事这项产业,人均年增加收入1万元左右,村集体实现收入4.2万元。

进一步算细账,首先,以每家4口人、每户耕地7亩左右为准,按每年每亩纯收入600元计算,种地每户年纯收入4200元。如果将土地以每亩100元存入土地信用合作社,可得700元纯收入,一户2个劳动力出外打工从事二、三产业,每人每年可得纯收入5000元,这样存地和出外务工的收入将达到10700元,是种地的2倍多。姚伏镇小店子村土地信用合作社采取代耕种、代插秧、代收获一条龙服务,为种植农户代种水稻,以每亩150元收取代耕费,解放出110个劳动力,一部分出外从事二、三产业,挣回收入25万多元,一部分在土地信用合作社打工,挣得工资11万元,与土地信用合作社发生经济业务的农户每户至少获得1万元纯收入。其次,全县90%的农户购置了手扶拖拉机等农用机械,家用农具配置齐全,但这些农用机械和农具闲置时间较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成立土地信用合作社后,将一家一户的耕地集中起来,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充分利用闲置农机具,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4.农行信贷介入的可行性论证。国际国内形势发展为提高农业生产基础性地位提供了不同层面的利好消息。近期国内旱涝灾害不断、国际粮食价格不断高涨,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越来越为各国政府所重视,政府在政策面上不断出台鼓励粮食企业加快发展的措施。今后国家将可能继续采取增加农资综合直补、增加良种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等一系列综合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不同层面的消息均表明今后粮食生产企业大有可为。

土地投入需要大量资金。以姚伏镇小店子村土地信用合作社为例,贷地人(承包经营户)每年需投入资金在150万元左右,其中支付存地人存地费128万元,存地人日常劳务费用20多万元(按日结清),化肥、种子、农药、水费等支出在50万元左右。因此,贷地人必须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才可以经营,但在农村中有这样经济实力的农户并不多见。资金紧张是贷地人面临的最大难题。

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金规模无法支持贷地人经营正常运转。目前,贷地人可以以个人名义从农信社、村镇银行获得一部分贷款,其余资金全靠亲友借贷,每年多支付数目不菲的利息成本。因此,获得信贷资金规模大、利息成本小是贷地人目前最大的渴望。

基于上述三点需求,农行积极信贷介入了该土地流转组织。一是贷款主体为个人(即贷地人),以惠农卡为载体,发放贷款22万元,即贷地人资金需求的三分之一以内,并为每户存地人开立银行卡,劳务收入全部打进卡内,实现资金体内循环。二是贷款担保方式采用保证担保+抵押担保的形式,即由3-5名有经济实力的自然人提供保证担保,外加该贷地人所拥有的拖拉机、播种机等大型农机具作抵押,以弱化农业所固有的贷款风险。

如果以为每个土地信用合作社发放20万-50万元贷款计,从48个土地信用社当中选取一半的优质客户发放贷款,则会投放1000万-2500万元贷款,会为当地农贷市场注入相当的活力。

五、结论

金融服务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尽管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已大幅改善,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仍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作为服务农村金融的主要力量,农行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做好农户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探索发放农户贷款的新思路、新方法,使我行农户贷款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但在发放农户贷款过程中,需切实注意农贷业务转型的问题,要根据当地的经济金融运行环境和本行农贷管理水平、人力资源实际情况,围绕风险可控,坚持“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则,积极探索创新贷款方式,大力实施“三农”和县域“蓝海”市场发展战略,把服务“三农”当作永恒的主题,积极抢占县域市场制高点,尽快把“三农”和县域业务打造成我行最具特色和最具影响力的业务,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