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着力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

着力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是核定授信额度和颁发贷款证。三是加强贷款本息的催收,坚持小额农贷按季收息,到期前及时提示催收。一是落实小额农贷的管理责任。二是完善小额农贷的业绩考核。三是加强小额农贷的监督检查。经常组织小额农贷专项检查,对违反操作规程发放小额农贷,调查不实、评级不严、贷后管理不力造成信贷风险或资产损失的进行认真查处,有效防范小额农贷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着力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婺源县开展小额农户贷款的成功实践

婺源县位于江西东北部,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5%。婺源县农村信用社曾作为全国试点率先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下简称小额农贷)业务,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小额农贷已发展成为全县农村信用社客户数量最多、业务量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重要信贷品牌。到2010年6月末,全县农村信用社已为4.54万户农户授信并核发贷款证,发证面占符合条件又有贷款需求农户的100%,授信总额达9.74亿元;小额农贷余额达5.56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2.92%。小额农贷有效满足了广大农户的资金需求,在支持当地“三农”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小额农贷的推广和提升彰显了农村信用社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促进了其自身的改革发展。

一、婺源小额农贷的发展历程

(一)试点推广阶段

早在2001年初,婺源县联社针对农民贷款难和信用社难贷款的问题,在组织开展调查走访,了解农户的要求和愿望的基础上,开始开办小额农贷业务。同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将婺源作为小额农贷试点县,在全县农村信用社全面推广小额农贷。在实施过程中,按照“宣传发动、调查摸底、资信评定、核贷发证、贷款发放”的步骤操作,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信贷管理方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规范操作管理,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形成了信用社主导、政府助推、农民参与、多方互动的发展局面,小额农贷逐步成为农信社的重要信贷产品。

(二)打造品牌阶段

2004年,农信社深化改革步入新阶段。婺源县联社认真贯彻江西省联社的经营发展理念,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着力打造和提升小额农贷品牌。一是积极拓展小额农贷的发展空间,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户成为小额农贷的支持对象,对长期外出务工等原因尚未办理贷款证的农户,给予评级授信和核发贷款证。二是不断提高授信额度,结合农户资信等级的动态调整和小额农贷年审,对信用优良、有发展前景、有资金需求的农户提高资信等级和授信额度。三是有效提高小额农贷管理水平,2007年下半年启动了小额农贷ISO9001认证工作,按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通过对原有制度、流程的梳理总结,进一步规范小额农贷评级授信、贷款发放、贷后管理各个环节的内容、标准、程序,使小额农贷流程更加合理,管理责任更加明确。2008年2月,婺源小额农贷服务顺利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小额农贷成长为具有自身特色,同时达到国际质量标准的金融服务品牌。

(三)持续发展

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婺源县农村大量农民工返乡创业。按照国家和江西省政府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江西省联社的有关要求,婺源县联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支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己任,启动了新一轮的小额农贷提升工作,以有效满足农户的资金新需求,促进小额农贷的持续发展。组织力量对所有农户进行再一次的全面调查,并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授信限额,单户最高授信额度提高到20万元,授信总额比提升前翻了一番。同时,按照国际质量体系的标准完善小额农贷信贷档案,运用信贷管理系统全面推行小额农贷的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小额农贷的管理水平。

二、婺源小额农贷的具体做法

(一)规范操作,严格把好贷前关

一是抓好农户资信调查。由客户经理、农贷协管员对申请办证农户进

行实地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农户家庭成员情况,财产、负债、收入、生产经营项目、资金需求、信誉状况等情况,并收集有关资信情况证明,为资信评定提供依据。二是实行严格的资信等级评定。以行政村为单位由客户经理、村干部、农贷协管员组成资信评定小组,根据农户类型、家庭资产、年收入、信用记录或信誉状况逐户评定资信等级。三是核定授信额度和颁发贷款证。按照权限分别由客户经理、信用社贷审组和县联社贷审会对农户进行差别授信,使对农户的授信与农户的资信状况相对称,然后由信用社颁发《农户贷款证》。持证农户需要资金时,只要持贷款证、有效身份证件随时可到农村信用社柜面办理授信额度内的借款。

(二)后续跟踪,强化贷后管理

加强贷后管理是确保小额农贷稳健发展的关键。一是客户经理对借款农户进行不定期走访,加强与借款农户的联系,及时掌握农户贷款资金的用途、使用效果等情况。贷后检查一般每季一次,至少每半年一次。对贷后检查中发现随意改变贷款用途、还款能力下降等可能造成信贷风险的,视情况采取停止发放新的贷款、提前收回贷款等措施。二是对农户的资信等级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实行一次年审,根据农户的贷款资金使用、信誉状况等,适当调整农户的资信等级和授信额度。三是加强贷款本息的催收,坚持小额农贷按季收息,到期前及时提示催收。对未能按时还贷交息的,及时摸清情况,区别对待,对确因自然灾害、经营困难等造成一时难以还款的,按照周转使用的原则,在交清利息和承诺还款的前提下办理借新还旧;对借款人长期外出的,动员其家庭成员履行还款义务;对个别的“钉子户”、“赖债户”组织专班进行重点清收,或依法起诉清收。

(三)明确责任,加强检查考核

一是落实小额农贷的管理责任。对小额农贷实行分片负责制,每个客户经理管理几个村委会的农户调查、评级核贷、贷后管理和贷款收回。二是完善小额农贷的业绩考核。将小额农贷的到期收回率、利息收回率等指标量化考核到人,与员工绩效工资挂钩。三是加强小额农贷的监督检查。经常组织小额农贷专项检查,对违反操作规程发放小额农贷,调查不实、评级不严、贷后管理不力造成信贷风险或资产损失的进行认真查处,有效防范小额农贷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四)坚持互动,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积极争取地方党政的支持配合,在小额农贷推广之初,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动员县乡党政和基层干部积极支持小额农贷工作。二是深入开展创评文明信用活动,评选表彰了一大批信用村镇、“模范信用干部”和“模范信用农户”,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三是积极发挥村“两委会”的作用,通过村两委会推荐,选聘农贷协管员,协助管理所在村的小额农贷。目前,婺源县农村信用社有180多名农贷协管员,这样一支相对稳定的农贷协管员队伍,在协助小额农贷调查、评级、催收贷款本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三、婺源小额农贷的显著成效

(一)小额农贷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农民大部分从事家庭式的小规模、分散化生产,普遍缺乏有效的担保抵押物,农民贷款难曾是非常突出的历史难题。小额农贷不需要任何担保抵押,覆盖面广,大大降低了农民获取贷款的门槛,成为破解农民贷款难问题的一个治本之策。同时,婺源县联社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22个营业网点设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为辖区内农户办理小额农贷,让广大农民享受到比城市居民更为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农民高兴地称小额贷款就像存款一样方便,贷款证是他们获取资金的“绿卡”。自全面推广小额农贷以来,婺源县联社已累计发放小额农贷20余亿元,4万多户农户从中受益,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二)小额农贷有力地支持了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增收致富

随着婺源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不少景区附近的农民投资创办“农家乐”。江湾信用社等网点及时把支持农民发展“农家乐”作为信贷投放的重点,对打算发展“农家乐”的农户进行评级授信或提高授信,先后为665户经营“农家乐”的农户发放贷款5860万元,促进了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带动20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这是婺源小额农贷支持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缩影。在小额农贷的支持下,婺源农村的许多农户因地制宜,在发展传统种养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种养、加工运输、民间流通等产业,逐步形成了中云、高砂等地的池塘养鱼,大畈、溪头的砚台加工,赋春镇的民间流通等特色产业群,有力拓展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2009年末,婺源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81元,比推广小额农贷前的2000年增长158.48%,这与小额农贷的支持作用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小额农贷实行优惠利率,直接让利于农,以现有小额农贷规模和利率水平来看,全辖一年约为农户减轻利息负担2000余万元,大大降低了农民的融资成本。

(三)小额农贷普遍增强了农民的诚信意识

小额农贷将农户的信誉状况作为授信的重要依据,守信用者能够及时、方便、有效地获得贷款,从而扩大生产经营,不断增加收入而不讲信用的则可能失去发展的机会。在全面推广小额农贷的同时,广泛开展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对文明信用农户提高授信额度和利率再优惠,让具备良好信誉的农户充分享有守信的益处和便利,使其他农民受教育,充分发挥了信用示范作用,增强了农民的信用观念,营造了一个“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广大农户珍惜信用记录,主动还款交息,从而促进了小额农贷的可持续发展。

(四)小额农贷有效促进了信用社自身业务的发展

小额农贷在支持“三农”发展的同时,拓宽了农信社自身业务的发展空间。由于小额农贷单户额度小,风险分散,更重要的是坚持规范操作,注重风险防范,小额农贷的到期收回率和利息收回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产生了明显的经营效益。小额农贷的发放,给农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和各级地方党政的赞誉,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地位得到广泛认可,从而有效促进了信用社各项业务的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6月末,婺源县联社各项存款余额达17.0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13.23亿元,存贷款规模稳居全县金融机构之首,成为当地营业网点最多、客户资源最广、业务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

四、小额农贷工作的体会

(一)小额农贷是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有效形式

农村信用社的主要阵地在农村,“立足社区、服务三农”是农村信用社的战略定位,为“三农”经济发展提供信贷支持是农村信用社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婺源县农村信用社主动把小额农贷作为拓展信贷业务和支农服务的重点,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使小额农贷产品成为重要的支农服务工具,让千家万户的农户享受到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一般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支持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婺源联社小额农贷的实践对以金融手段化解“三农”发展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二)小额农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有效的管理

小额农贷与任何一种贷款产品一样,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受市场、自然等风险的影响大,一旦遇上自然灾害、市场风险或其他不可抗拒因素,极易导致农户贷款的沉淀;农村的信用环境、农民诚信意识都存在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小额农贷的良性发展。但从信用社的角度看,制度上的不完善、操作上的不规范、管理上的不到位等问题更容易形成风险。婺源县联社在小额农贷的实践中,高度重视有效管理,重点是规范评级授信、强化贷后管理、加强责任考核,尤其在申请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中,实现了小额农贷操作管理的标准化,从而有效控制了小额农贷的操作风险、道德风险,这是婺源小额农贷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三)小额农贷工作要争取地方基层组织的支持配合

小额农贷面向千家万户,工作量大,需要地方党政尤其是村“两委会”的支持和配合。县、乡党政利用行政资源,可以组织和动员基层干部参与、支持、配合农村信用社的小额农贷工作,并在营造农村信用环境等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村党支部、村委会干部和农贷协管员最贴近农民,充分利用他们对农村基层情况、农户生产经营及资信状况熟悉了解的优势,能够提高农户资信评定的准确性,农贷协管员协助信用社监督农户贷款资金使用、催收贷款本息,有效解决了农村信用社工作量大与人员不足的矛盾。与地方基层组织的互动,形成小额农贷的管理合力,是婺源小额农贷实践中形成的又一条重要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