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银行业改革的主要特点

银行业改革的主要特点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际上,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历程是与中国银行业的开放历程同步进行的,呈现出一种交织前进的模式。我们也清晰地看到,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最重要举措和取得的最大进展也是在中国加入WTO后保护期行将结束的时候取得的。几大国有银行的改革上市过程中,战略投资者的作用逐步显现,无论是上市的推动,还是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以及部分业务领域的合作等,外资银行的作用是相当明显的。

二、银行业改革的主要特点

近三十年来中国银行业走过了一条特殊的探索、调整、改革、发展之路。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主导

作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最核心部分,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一直是在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银行业改革的几个关键阶段,也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之后,随着整体改革进程共同推进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无论是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政策性业务的分离转变、巨额不良资产的剥离,还是财政的大量注资、汇金公司的成立和向四大银行注资,以及为上市而进行的财务重组,基本上都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即使是最市场化的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行为,也可以看到政府主导的影子。如果没有政府的推动,这一过程也是很难取得实效的。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中国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二)渐进推进方式

在银行业改革进程中,基本遵循的是先试点、后推广的渐进改革方式,使改革得以较平稳转变,避免了剧烈震荡。在五大国有银行的股改上市过程中,这一特点表现得特别明显。国家确立了五大国有银行的股改上市大体原则后,基本是按照“先易后难、一行一策”的原则制定股改措施,条件成熟一家,推进一家,所以建行、交行和中行最先开始,也最先完成,工行紧随其后,农行条件最差,难度最大,因而排在最后。

这种渐进式的改革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实行“稳大放小”的策略。在改革过程中,对处于银行体系核心地位的国有银行始终是慎之又慎的,而对于其他银行机构一般只是在确定大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灵活操作。

从中央先后召开的三次金融工作会议的时机和主题也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渐进式路径。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金融风险累积,银行业的安危上升到了国家安全高度,当年年底召开了第一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成为那次会议的主基调。在此背景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改善了中国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有效化解了金融风险,对金融业运营的安全与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在中国入世之初,对金融业能否经受得住全面开放的冲击,社会各方并不乐观。在2002年初召开的第二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推动国有商业银行等机构的综合改革成了会议的核心内容,此后的几年,中国金融改革与创新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四大国有银行的重组和股改上市,是在这次金融工作会议所确定的原则下完成的。

2006年底,中国加入WTO给予银行业的五年过渡期结束,中国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但银行业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主要是有效公司治理机制建设问题、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后外汇长期投资的需求问题及外汇储备投资机制的建设问题,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的发展不协调问题、中国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问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问题和资本市场的分层次发育问题等。

在这种背景下,中央又召开了第三次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研究下一步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发展思路,出台了继续深化国有银行改革,加快建设现代银行制度;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全面发挥金融的服务和调控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提高金融监管能力,强化金融企业内部管理,保障金融稳定和安全等一系列措施,必然对中国银行业下一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逐步引入市场机制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特别是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正迅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范畴中。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完全割裂市场,只依托政府的力量来完成银行业的改革进程是不现实的。显然,在银行业的改革中,政府已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且也开始逐步依托市场的力量来加快银行业的改革进程。这一点,在几大国有银行的股改上市的过程中体现得非常清楚。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使几大国有银行不但能够顺利地登陆香港和沪深股市,而且依托战略投资者的技术支持,中国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以及金融产品开发(如信用卡)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这也是国内决策者所看中和期盼的。

(四)外部推动

实际上,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历程是与中国银行业的开放历程同步进行的,呈现出一种交织前进的模式。1979年中国农业银行正式成立,1980年,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1981年,我国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设立分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银行业的改革过程中,外部推动的作用非常明显,而且外资银行的威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关于国家金融安全、民族银行业的生存问题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也是国家决策层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更是推动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内在动力。“以时间换空间”甚至成为一种不言自明的战略,这在近几年表现得尤其明显。我们也清晰地看到,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最重要举措和取得的最大进展也是在中国加入WTO后保护期行将结束的时候取得的。

几大国有银行的改革上市过程中,战略投资者的作用逐步显现,无论是上市的推动,还是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以及部分业务领域的合作等,外资银行的作用是相当明显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