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主要形式

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主要形式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外贸易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各国进行国际分工的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最基本的形式。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但仅靠内部资本供给难以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所以必须吸引外资,利用别国的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经济发展。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形式有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技术交流、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一、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是指国际间的商品流通,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发生的商品与劳务的交换关系及交换活动,包括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对外贸易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各国进行国际分工的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最基本的形式。

(一)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特征

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不同,对外贸易的性质也不同,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第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管理下独立自主进行的。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坚持本国经济独立,保护民族经济的发展,不受任何外国的控制。

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其目的不是为了掠夺和剥削其他国家和民族,而是根据国内经济建设的总体需要,同其他国家发展商品交换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第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是以平等互利为原则的。对外贸易要坚持平等互利,国家不分大小、不论强弱,在经济交往中,彼此都处于平等地位,不允许带有任何不平等的条件和不合理的要求,更不允许损害本国和别国的主权,使对外贸易既能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维护本国的独立,又不损害别国的利益。

第四,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实行联合对外的原则。对外贸易涉及面广,内容繁多,情况复杂,必须联合对外,才有利于发展本国经济,防御资本主义的经济渗透。但也必须防止“一刀切”,要把统一管理与分散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对外贸易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不同的行业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同,因而受对外贸易的影响也不一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口的结果是降低本国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减少本国同类产品的生产,增加这类产品的消费,生产者的利益下降,消费者的利益提高并大于生产者的损失,进口使生产资源的配置和消费选择更优。而出口的结果会提高本国产品的市场价格,增加国内产量。生产者从出口中获利,消费者在出口中受损,但损失小于生产者的收益,出口同样使生产资源的使用更加有效。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对外贸易能使一国的总收益或福利水平增加和提高,但也要避免对外部的过度依赖,否则将不利于本国经济持续发展。

(三)经济增长及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对外贸的影响

以上对对外贸易结果的分析是静态的,是假定贸易双方的生产要素、技术水平和需求偏好是确定不变的。而事实上,全球的技术在不断进步,资本在不断积累,劳动力在不断增加,生产在不断发展。由于世界交通、通讯的发展,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各国之间要素流动也不断扩大,这样,经济增长及国际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必将对各国的贸易模式、数量产生影响:一方面,通过生产的变动对对外贸易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它使人们收入提高从而引起需求量及偏好变动,间接影响对外贸易。由于各部门增长速度不平衡及其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一样,经济增长对对外贸易的影响将会不同。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不同的生产要素增长对一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不同影响。如果一国原来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增长,使该国的比较劣势减弱,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竞争的能力提高,减少进口,从而形成“进口替代型增长”。反之,如果一国原来就相对充裕的要素增长,会使一国原有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加强,出口增加,从而形成“出口扩张型增长”。

(2)对外贸影响的大小与该国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有关。如果是贸易小国,该国贸易的变动不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改变,进口替代增长会使国内产品生产增加,出口产品的生产下降,总贸易量减少;出口扩张型增长则使出口产品的生产增加,进口竞争产品的生产减少,总贸易量上升。如果一国是贸易大国,该国贸易的变动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动,进口替代增长会使该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出口扩张型增长则会使贸易条件恶化。

(3)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能起到替代商品贸易的作用。如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会改变一国的资源配置。在资本不变的条件下,劳动力出口会使资本—劳动力比率上升,资本变得相对充裕,而劳动力接受国的情况则相反,劳动力变得充裕。从世界范围看,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同贸易一样,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资源的优化配置程度。

(4)有利于一国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由于经济增长和要素流动促使资源配置的优化及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增加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该国的社会福利水平。

二、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但仅靠内部资本供给难以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所以必须吸引外资,利用别国的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经济发展。长期以来,中国无论在舆论导向还是在实践中,都比较重视引进外资在补足国内建设资金缺口、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利用外资已有相当规模。

我国利用外资主要有三种形式:财政信贷、商品信贷、直接投资,我国以利用直接投资为主。其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①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它是外商和我方企业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企业所得收益按双方投资比例分成的企业。②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作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由双方签订协议、合同予以规定,按合同规定的方式和比例分配企业收益。③外商独资企业。外方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提出申请,经我方批准兴办的自行投资的企业,自行经营或委托经营,产品自销,自负盈亏,并按规定享受优惠和承担赋税。

社会主义国家在利用外资时,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第一,要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在利用外资时不允许外资控制我国经济命脉,不接受有损国家主权的不平等要求,严禁外商设立有害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企业。第二,要正确处理利用外资规模与结构的关系。在保持适当的规模基础上,要解决好利用外资的结构,即产业投向和地区投向问题。要根据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有计划地把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资源引导到急需发展的农业、能源、交通、原材料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中去,并使之逐步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第三,要正确处理引进与创新的关系。通常,利用外资可以获得较先进的技术,但不能获得最先进的技术。因此,不仅要积极地引进外资,而且要切实利用外资,即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引进只是手段,创新才是目的。否则,无论引进多少外资也只是持续不断地购买外国的生产线,只能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销售市场,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我国也开始实行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主要有三类:①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投资,是为了更有效地获得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有利于发挥我国在某些方面的经济优势和技术特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②向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开发矿藏资源,以保证本国需要进口的某些矿产品及其他物资来源。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以帮助它们的经济真正独立和发展。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据统计, 2008年达559.1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了一倍多,2012年达772.2亿美元。

三、技术交流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在一定条件下,技术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今的经济大国,一般都是科技大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科学技术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为了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除了努力开发研制外,引进先进技术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对外进行技术交流,是一切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首先,引进先进技术有利于赢得时间,较快地填补国内技术的空白,加速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其次,引进先进技术可以在引进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从而节约从头开始的研制费用,降低生产商品的成本,迅速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用较少的投资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再次,引进先进技术有利于提高本国科研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把先进的技术装备、先进的管理方法结合到本国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可以有效利用和节约社会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引进先进技术,内容十分广泛,大致包括:先进设备或部件,新型和优质的材料,新的定理、数据和配方,新的工艺和科学的操作规程,先进的管理方法。引进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我国采用的主要有:购买先进的设备、许可证贸易、咨询服务、合作生产及合作研究。面对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我们一方面要积极跟踪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进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如生物工程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及新能源、新材料、海洋工程等高新技术;另一方面,要善于学习和引进已有的国外先进技术,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先进技术是一种昂贵的商品,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需要支付很高的代价,因此引进先进技术必须有正确的战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首先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制定引进技术的战略目标和重点。战略目标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引进的重点应是我国亟待解决和更新技术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其次要避免盲目性和重复引进。引进工作必须从我国的需要出发并把可能性结合起来,进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为了避免重复引进造成的浪费,国家对先进技术引进要加以宏观调控和指导。再次,引进国外新技术必须与国内消化、吸收、运用、创新结合起来。因为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是买不到的,同时,引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本国经济技术发展,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因此,引进技术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本国科技的作用,经过消化、吸收、改造、创新,发展有自己特色的新技术,并进而转化为技术出口,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和技术交流。这将更有利于发挥本国技术优势,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流中,获得更大效益。

四、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劳务市场是国际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际劳务市场上,劳务输出主要采取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两种形式。国际间的劳动力流动,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对输出国而言,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外汇收入;对输入国而言,可以获得需要的劳动力资源,弥补劳动力的不足。

劳务合作是通过向国外提供劳务来获取盈利的经济活动,如派遣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医务人员、海员等为外商服务。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应发挥这一优势,以缓和国内就业矛盾,增加外汇收入,促进经济增长和对外开放。

对外承包工程是一国通过承包国外工程,输出劳务、设备、技术和其他商品,以获取盈利的经济活动。对外承包工程一般通过投标、议标或其他协商途径签订合同,实施建设项目。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项目,主要分布在亚洲、北非、欧洲及北美等的一些国家。

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相对缺乏,而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裕,发展对外劳务输出对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可以带动国内产品出口,促进相关行业发展。对外承包工程不仅是劳务输出,也可以增加相关行业产品的出口。按国际惯例,工程所需材料、设备除少数由业主指定产地国外,其余均可由承包者在本国采购。第二,有利于增加外汇收入,改善国际收支平衡。劳务输出具有投资少、创汇快、风险小等特点,能在短时间内创收大量外汇,缓解外汇的短缺。第三,有利于扩大就业,减轻国内就业压力。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大量存在城市失业人口和农村的隐性失业人口,通过劳务输出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人数。第四,可以增加劳动者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第五,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人才。

我国劳务输出起步较晚,加上总体输出水平偏低,而且输出人员和劳务人员收入数额都很少,与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在世界劳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在劳务输出方面迫切需要进一步放宽政策,简化手续,鼓励输出,并培训和提高输出人员的文化技术素质,以适应国际劳务市场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