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济发展规律要求走开放型发展道路

经济发展规律要求走开放型发展道路

时间:2022-06-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张幼文认为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条件,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全球化为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中国的发展要走开放型的现代化道路。对外向型、开放型经济的研究显示了对外开放融入全球市场的重要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向的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关键。

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是发展经济学的两大战略,但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无论是联邦德国、日本还是“亚洲四小龙”等成功实现赶超的国家无不采取了出口导向战略,出口导向战略相对于进口替代战略属于外向式的发展,通过利用外部市场实现经济增长。因此,走外向型发展道路是实现赶超的重要途径。关白(2000)认为外向型经济是指一国在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的条件下,面向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国际分工,提高国际竞争力,通过扩大出口、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人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的增长。开放型经济的外延比外向型经济广泛,开放型经济是与封闭型经济相对应的,一国的经济活动与外部世界经济保持密切联系,这种对外部世界开放的经济就是开放型经济。其主要体现在:参与国际贸易;参与国际分工;参与生产要素的国际交流。李明武等(2011)辨析了外向型经济与开放型经济的关系,认为一国采取出口导向战略就是实施外向型经济,而开放型经济是在国内建立与国际经济规则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因此,外向型经济主要指以出口导向为经济发展战略,以出口带动一国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而开放型经济是比外向型经济更综合的发展模式。

张幼文系统地提出了我国的开放型经济理论,张幼文(1998)提出从实施开放政策到建立开放经济,对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只是量的变化,而是质变。即从实行各种不同程度、不同意义上的开放政策到建立经济体系建设成开放型的经济。张幼文(2000)认为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条件,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全球化为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中国的发展要走开放型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入世前的对外开放是政策性开放,它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政策具有特殊性和非普遍性;具有变动性和非一致性;具有行政性和不透明性。张幼文(2001)指出制度性开放是开放型经济的本质特征,在开放型经济中,不仅开放政策从体制外转向体制内,而且经济运行机制也发生了变化。开放型经济中开放既是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也是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从政策性开放到制度型开放,中国的开放型经济经历了重要变迁。

李贯歧(1995)从开放条件与世界经济的互动提出了开放经济,认为开放经济是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形成的经济形式。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发生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的总体就是开放经济。程慧芳(2002)认为开放经济是指商品、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进行跨国界流动配置的经济。郑吉昌(2004)也指出建立开放型经济是资本、劳动、技术、商品等能够跨境流动,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优化配置。曾志兰(2003)从经济制度的角度分析,认为开放型经济是在经济体系、运行机制和法律制度上开放度都较高的经济体。应健(2003)指出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经历了包括经济特区政策、开放区政策、经济开发区政策、吸引外资政策、外贸激励政策,这些政策实际可以分为外资政策和外贸政策,其重要特点即是税收上的优惠。2009年,裴长洪分析认为中国开放型经济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经贸关系上实现双边与多边经贸关系全面发展;(2)制度机制上与国际规则基本接轨;(3)在国民经济上,对外开放占有重要地位;(4)从国家宏观调控看,对外开放是重要参考内容;(5)中国的对外开放在全球的影响增加。蔡爱军(2010)认为开放型经济要强调开放与社会协调发展,开放型经济既要形成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同时也要加强自我创新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提升。马述忠(2012)结合浙江的案例,分析了开放型经济对产业升级、技术进步、营销战略等多方面的影响,表明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全球化。对外向型、开放型经济的研究显示了对外开放融入全球市场的重要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向的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关键。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其外向型发展战略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全球经济失衡,因此,外向型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必然面临着转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